一种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78881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 (Maxim. ) Cheng F.)又名蒙古沙冬青、蒙古黄花木,是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温带荒漠的惟一珍贵常绿灌木,是阿拉善荒漠区所特有的建群植物,分布中心在阿拉善东部、南部、鄂尔多斯西部,并以此为中 心,向北伸入到蒙古人民共和国荒漠带南端(阿拉善戈壁),向南分布到我国甘肃省兰州北部(中条山附近)。沙冬青,常绿灌木,高I至2米。喜沙砾质土壤,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迅速。花开4、5月,7月果熟。荒漠地区十分珍贵的孑遗种,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沙冬青被我们国家列入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成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具有以下应用价值
I园林绿化沙冬青萌动较早,4月中下旬进入花期,花期I个多月,果实形成期较长,其花果期均很美丽。花时,灰绿色枝丛上数朵花互生在枝条的顶端,花冠呈金黄色,宛如花丛;果时,枝条顶部挂着先期淡绿而后逐渐变黄的累累荚果,其树形美观、姿态秀丽、金花银叶的沙冬青不仅在夏季给大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到了冬季,沙冬青依然郁郁郁葱葱,引人注目。不但如此,沙冬青物美价廉,利用沙冬青作为城市的路旁、住宅边的灌木栽植,较四季长青的针叶树所花费的成本少;同时便于整枝修剪,节省人力物力。2种质资源及保护沙冬青是第三纪荒漠区系的残余成分,为阿拉善戈壁荒漠的特有种,它的存在为亚洲中部荒漠区系的热带起源学说找到了有力证据。它长期在严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繁衍、进化,具有抗热、抗寒、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的特性,这些基因亟待保护和利用。3药用沙冬青枝叶入药,具有怯风湿、舒筋活血、止痛的作用,可治冻伤,还可作杀虫剂。4油料资源沙冬青是我国西北荒漠区一种极为可贵的木本油源,种子含油量为
13.4%,其亚油酸含量极高,达87. 6%。5固沙沙冬青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它耐沙埋,萌生力强,抗风蚀,地上部分分枝多,阻沙能力强,其周围可形成一个极大的沙堆。6.是特种植物化学成分(生物碱和高活性植物抗冻蛋白)研究、提取和转接的珍贵材料.因此,实现沙冬青的异地引种栽培对这一频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均具有
重要意义。目前,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是试验用粘性果园土做营养土,装入营养袋中,再用野生沙冬青籽在营养袋中育苗,然后将人工沙冬青苗连同营养袋直接移植在合适的土壤中,避免了因移栽过程多而对沙冬青苗的根损伤。沙冬青是分布在荒漠地区的植物。与他人工作最大不同是,他人关于沙冬青引种栽培成功的事例都是在蒙新区的荒漠地区,即沙冬青自然分布去的临近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接近。与我们最大的不同他们是在沙冬青分布区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中完成的引种栽培。他人的方法,湿度不好控制;占用空间,占用营养袋等资源,管理成本高,成活率低。另外北京林业大学发表了ー篇论文,后期没有关于开花、结实和种子繁殖的报道。本发明人先后研究了 “气候和土壌通透性对沙冬青幼苗生长的影响”、“水分状况对沙冬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结构对沙冬青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培条件下沙冬青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盐胁迫对沙冬青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生长素和氯化钠对盐胁迫下沙冬青幼苗的缓解作用”、“水杨酸对盐胁迫下沙冬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PSII光化学效应的影响”等内容,并发表了 7篇系列论文。但是对引种栽培成功的技术及在引种地开花结实并实现繁殖等结果未加报道。再有一些关于沙冬青引种栽培的研究,仅限于短期栽培成活,并没有实现在当地种地开花结实,并能够繁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法第一次在天津引种栽培成功,也是第一次荒漠地区以外的地区引种栽培成功。ー种植物被引种栽培成功的标志是能在引种地开花结实,井能够繁殖。本专利技术采用水培育苗的方法对濒危植物沙冬青进行了人工引种栽培,水培法比较已有的沙冬青栽培方法条件好控制,节省育苗空间,节省资源,幼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移栽方便,可对对幼苗的损伤降至最低。最主要的是沙冬青是分布在荒漠地区的植物。与他人工作最大不同是,他人关于沙冬青引种栽培成功的事例都是在蒙新区的荒漠地区,即沙冬青自然分布去的临近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接近。我们在天津引种栽培成功是首次在蒙新区荒漠地区以外地区的,在植物区系地理上属于华北区,与沙冬青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I)选择成熟、大小均匀而饱满的沙冬青种子,以O. 3-0. 5%KMN04消毒5-10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后,再用无菌水浸泡12小时后捞出。(2)将浸泡过的种子放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上面盖上湿润的滤纸,盖上培养皿的盖,将培养皿放置于25-28°C条件下,根据培养皿内水分情況,2小时喷洒I次蒸馏水,以保持种子吸涨所需水分;水分控制在保持上层滤纸湿润即可。(3)待种子发芽突破种皮,胚根长到15-18mm,定植于无土栽培装置上,无土栽培装置以带孔的聚苯こ烯泡沫板或木板作定植板,每孔定植一株,孔间距一般3-5cm即可;幼苗以Hoagland营养液培养;培养时根部必须伸到Hoagland营养液中,以增氧泵进行通气培养。(4)待幼苗长出4对真叶以上,根的长度在8_12cm时即可移栽到大田中,移栽时间在天津地区沙冬青的播种时间是4月中旬 5月中旬;
(5)移栽出去的的幼苗在ー个月内,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水分保持在至少用肉眼观察土壌表面I公分以下是湿润的;
(6)在高盐的土壤中,可以施加含氮量为46%的尿素(H2NC0NH2)60g/m2、和14%P205的过磷酸钙(CaSO4 · Ca(H2PO4)2,30 g/m2)。其中所述的高盐土壤指盐溃度在O. 5-0. 9%的土壤。本发明更加详细的引种栽培方法
I选择成熟、大小均匀而饱满的的沙冬青种子,以O. 3%KMN04消毒5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开水浸泡10分钟后,再用无菌水浸泡12小时后捞出。将浸泡过的种子放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上面盖上湿润的滤纸,盖上培养皿的盖,将培养皿放置于25 °C左右条件下,根据培养皿内水分情况,定时喷洒蒸馏水,以保持种子吸涨所需水分。2待种子发芽突破种皮,胚根长到15_左右的时候,定植于无土栽培培装置上,无土栽培装置以带孔的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者木板作定植板。每孔定植一株,株间距可以根据幼苗移栽前的大小来确定,如果打算幼苗大些再移栽,距离可以远点;如果打算早点移栽,株距可以近些,一般3cm左右即可。幼苗以Hoagland营养液通气培养。3待幼苗长出3-4对真叶既可以移栽到大田中,真叶数越多,移栽的成活率就会越高,但要注意每株的根不要在培养液中长的过长或过密,防止缠绕在一起移栽时损伤根部。4.移栽时间。在天津地区沙冬青的最佳播种时间是4月中旬 5月中旬。5.幼苗的养护。刚移栽出去的一个月的幼苗,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如果移栽到大田的时间较晚,在5月下旬或6月以后,在中午阳光强烈照射,气温很高的时候要注意给幼苗遮阴。避免幼苗被晒死。6.在高盐的土壤中,可以施加一些外源化学物质(IBA、CaCl2、SA)水杨酸等,对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氮磷互作对幼苗生长有促进效应,氮磷合理配施(氮肥为含氮量为46%的尿素(H2NCONH2) 60g/m2,磷肥为含 P2O5 量为 14% 的过磷酸钙(CaSO4 ·Ca(H2PO4)2j30 g/m2)能达到优苗壮苗的目的。本发明的引种栽培方法结果表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选择成熟、大小均匀而饱满的沙冬青种子,以O.3-0. 5%KMN04消毒5-10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后,再用无菌水浸泡12小时后捞出; (2)将浸泡过的种子放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上面盖上湿润的滤纸,盖上培养皿的盖,将培养皿放置于25-28°C条件下,根据培养皿内水分情況,2小时喷洒I次蒸馏水,以保持种子吸涨所需水分;水分控制在保持上层滤纸湿润即可; (3)待种子发芽突破种皮,胚根长到15-18mm,定植于无土栽培装置上,无土栽培装置以带孔的聚苯こ烯泡沫板或木板作定植板,每孔定植一株,孔间距一般3-5cm即可;幼苗以Hoagland营养液培养;培养时根部必须伸到Hoagland营养液中,以增氧泵进行通气培养; (4)待幼苗长出4对真叶以上,根的长度在8-12cm时移栽到大田中,移栽时间在天津地区沙冬青的播种时间是4月中旬 5月中旬; (5)移栽出去的的幼苗在ー个月内,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水分保持在至少用肉眼观察土壌表面I公分以下是湿润的; (6)在高盐的土壤中,施加含氮量为46%的尿素(H2NCONH2)60g/m2和14%P205的过磷酸钙(CaSO4 · Ca (H2PO4)2,30 g/m2)。
2.权利要求I所述的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高盐土壤指盐溃度在O.5-0. 9%的土壌。
3.权利要求I所述的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其中播种时间指的是天津地区4月中旬 5月中旬的15点以后或阴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冬青引种栽培方法,它是将沙冬青种子,以0.3-0.5%KMNO4消毒5-10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后,再用无菌水浸泡12小时后捞出;然后将浸泡过的种子定时喷洒蒸馏水,以保持种子吸涨所需水分;待种子发芽突破种皮,胚根长到15-18mm,定植于水培装置上,待幼苗长出3-4对真叶既可以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出去的一个月的幼苗,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本发明的引种水栽培方法比已有的沙冬青栽培方法条件好控制,节省育苗空间,节省资源,幼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移栽方便,可对对幼苗的损伤降至最低。
文档编号A01G31/00GK102612968SQ20121009998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刘强, 李婧男, 李敏, 潘伟 申请人:天津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