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
背景技术:
插秧机具备行走部和与上述行走部连接了的栽插部。上述行走部具备动力源,上述栽插部具有栽插用传动箱 、栽插爪、以及载秧台。上述栽插爪按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栽插用传动箱(日文$ '7〉3 一上。于是,上述栽插用传动箱经动力传递机构与上述动力源进行工作连接,由来自上述动力源的旋转动力驱动上述栽插爪旋转。在上述栽插传动箱上设置了离合机构(栽插离合器)。如由操作手柄的操作使上述栽插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则上述栽插爪被旋转驱动,如上述栽插离合器被形成为分离状态,则上述栽插爪被停止。而且,上述栽插离合器按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在从卡合状态转移到了分离状态的时候,按上述栽插爪在与田面、载秧台接触的位置不停止旋转的方式一边使上述栽插爪转动到规定的上部停止位置(基准位置)一边隔断动力传递(例如,参照日本实公昭60 - 21929号公报)。可是,也存在按相应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动作使上述栽插离合器从卡合状态转移到分离状态的方式构成了的插秧机。在此结构的场合,例如,在栽插作业进行到了田的边缘附近后使插秧机转换方向的时候,如一边使上述插秧机移动一边使上述栽插部上升,上述栽插离合器一边使上述栽插爪转动到上部停止位置,一边将动力传递隔断。此时,如上述栽插爪已从载秧台上的毯状秧苗取出秧苗进行了保持,则在上述栽插爪转动到上部停止位置的途中进行将保持了的上述苗放出的弃苗动作。在此弃苗动作的时刻上述栽插部从田面上升了,因此,上述栽插爪放出了的秧苗不被栽插在田中,成为漂浮在田面(水面)上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该插秧机在隔断向栽插爪的动力传递的时候,可选择使上述栽插爪转动到上部停止位置的状态和使上述栽插爪不从该时刻的位置转动的状态。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而作出的发明,提供一种插秧机,该插秧机具备夹插在设于行走部的动力源与栽插部的栽插爪之间的栽插离合器,上述栽插离合器按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当上述栽插离合器在正在输入来自上述动力源的旋转动力的状态下被进行分离操作时,进行一边将上述栽插爪移动到规定停止位置一边把向上述栽插爪的动力传递隔断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在该插秧机中在从上述动力源到上述栽插离合器的传动路径上夹插有传动离合器,上述传动离合器被构成为,相应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操作隔断从上述动力源向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动力传递而且相应于上述栽插部的下降操作使从上述动力源向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动力传递结合(日文係合)。在本发明的插秧机中,如对上述栽插部进行上升操作,则上述传动离合器进行分离动作,如对上述栽插部进行下降操作,则上述传动离合器进行卡合动作。此时,上述传动离合器由于与上述栽插离合器相比被配置在传动方向上游侧,所以,在上述栽插部被进行了上升操作的时候,由上述传动离合器的分离动作使得不向上述栽插离合器传递动力。即,上述栽插爪按不经过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分离动作的方式被即时停止,不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因此,即使上述栽插爪从载秧台上的毯状秧苗切分了秧块,上述栽插爪也不旋转移动到规定位置,因此,上述秧块不会从上述栽插爪脱落或飞散。S卩,通过相应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操作使上述传动离合器进行分离动作,能够在开始上述栽插爪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之前将栽插动作切断,强制地使上述栽插爪停止。因此,能够防止上述栽插爪将保持了的秧块放出而产生的漂秧。另外,如上述栽插部被进行下降操作,则上述传动离合器卡合,向传动方向下游侧的上述栽插离合器也传递动力。如在此状态下对上述栽插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则上述栽插爪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上述栽插爪旋转移动到规定位置后停止的动作)。此时,即使上述栽插爪从上述载秧台上的毯状秧苗切分了秧块,由于上述栽插部下降了,所以,上述秧块也被栽插在田中。即使在此状态下移动机身,上述栽插爪也在规定位置被停止,因此,能够避免上述栽插爪在田面上硬拖而变形或发生秧苗卡住的情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插秧机能够由单一的操作手柄对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卡合、分离的切换及上述栽插部的升降进行操作。在此场合,在朝一方侧操作上述操作手柄时,能够使上述栽插部的下降动作先于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卡合动作进行,在朝另一方侧操作上述操作手柄时,能够使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分离动作先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动作进行。在该构成中,通过朝下降侧操作I根上述操作手柄,能够在使上述栽插部下降了后使上述栽插离合器卡合。另外,通过朝上升侧操作I根上述操作手柄,能够在使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后使上述栽插部上升。此时,如在使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状态下朝上升侧操作上述操作手柄而使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则由于上述传动离合器为卡合状态,因此,上述栽插爪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另外,如上述栽插部上升,则上述栽插离合器被分离,在上述栽插爪进行了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后,上述传动离合器被分离。因此,在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时进行的上述栽插爪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由于一直在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状态进行,所以,即使上述栽插爪从载秧台上的毯状秧苗切分了秧块,该秧块也被栽插在田中。另外,由于上述栽插爪在规定位置被停止,因此,即使在使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状态使机身移动,也能够能够避免上述栽插爪在田上硬拖而变形或发生秧苗卡住的情况。另外,由于在上述栽插部上升了的状态下使上述传动离合器分离,因此,上述传动离合器被分离,所以,上述栽插爪在该时刻的位置被停止。因此,秧块不会从上述栽插爪脱落、飞散。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为,能够相应于上述操作手柄的从中立位置到一方侧规定位置的操作使上述栽插部下降、相应于上述操作手柄的从上述中立位置到上述一方侧规定位置的重复操作使上述栽插离合器卡合,另一方面,能够相应于上述操作手柄的从上述中立位置到另一方侧规定位置的操作使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相应于上述操作手柄的从上述中立位置到上述另一方侧规定位置的重复操作使上述栽插部上升。在该构成中,通过朝下降侧操作I次I根上述操作手柄,上述传动离合器进行卡合动作,并且,通过例如接着朝下降侧进行第二次的操作,使上述栽插离合器进行卡合动作,能够进行上述栽插爪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另外,通过朝上升侧操作I次上述操作手柄,使上述传动离合器及上述栽插离合器进行分离动作,并且,通过例如接着朝上升侧进行第二次的操作,能够使上述栽插部上升。此时,在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状态下,如朝上升侧操作I次上述操作手柄而仅使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则由于上述传动离合器卡合,因此,上述栽插爪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另外,如例如接着朝上升侧进行第二次的操作而使上述栽插部上升,则上述传动离合器也分离。这样,由I根上述操作手柄能够简单地进行上述栽插部的升降操作和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卡合、分离操作和上述传动离合器的卡合、分离操作。即,在使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状态下能够进行上述栽插部的驱动的通断。其结果,能够提高上述操作手柄的对上述栽插离合器及上述传动离合器的操作性。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插秧机,具备行走部、栽插部、栽插离合器、以及传动离合器;该行走部具有动力源;该栽插部按可升降的方式与上述行走部连接,该插秧部具有栽插爪,该栽插爪借助从上述动力源传递的旋转动力进行转动从而从载秧台上的毯状秧苗取出秧苗并栽插在田中;该栽插离合器能够选择地取得从上述动力源向上述栽插爪进行动力
传递的卡合状态及隔断上述动力传递的分离状态,该栽插离合器被构成为,在从上述动力源输入了旋转动力的状态下从结合状态向分离状态切换时一边使上述栽插爪向基准位置移动一边隔断上述动力传递;该传动离合器被配置在从上述动力源到上述栽插爪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比上述栽插离合器更靠传动方向上游侧的位置。按照上述插秧机,在隔断向上述栽插爪传递的动力的时候,能够选择使上述栽插爪朝上述基准位置移动或保持在该时刻的位置。即,在隔断向上述栽插爪传递的动力的时候,在上述传动离合器保持为卡合状态不变而上述栽插离合器从结合状态切换到了分离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使上述栽插爪移动到上述基准位置。另一方面,在隔断向上述栽插爪传递的动力的时候,在使上述传动离合器从卡合状态切换到了分离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将上述栽插爪保持在该时刻的位置。例如,上述栽插离合器可具有驱动侧的离合器形成体、从动侧的离合器形成体、凸轮槽;该驱动侧的离合器形成体被设在了位于传动方向上游侧的驱动轴上;该从动侧的离合器形成体被设在了与上述驱动轴同轴地配置了的从动轴上;该凸轮槽为被设在了上述从动轴或上述从动侧的离合器形成体上的凸轮槽,受到来自促动器的驱动力而一边使上述从动轴绕轴线旋转到规定位置(即,使与上述从动轴进行了工作连接的上述栽插爪位于上部停止位置的位置)一边从上述驱动轴离开。在这里,为了使上述促动器的小型化及成本低廉化,最好上述促动器的驱动力的大小被设定为这样的程度,在该程度下,在上述从动轴正由上述驱动轴绕轴线旋转的状态下,上述从动轴绕轴线可一边旋转到规定位置一边从上述驱动轴离开,而在上述驱动轴停止了旋转的状态下上述从动轴不能一边绕轴线旋转一边从上述驱动轴离开。因此,在使上述传动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而使上述驱动轴旋转,而且,使上述栽插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而使上述从动轴随着上述驱动轴一起绕轴线旋转的状态下,如从上述促动器对上述从动轴施加驱动力,则上述从动轴一边绕轴线旋转到规定位置一边从上述驱动轴离开,由此,一边隔断向上述栽插爪的动力传递一边使上述栽插爪转动到上部停止位置。相对于此,如在与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分离动作大致同时或比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分离动作更早地使上述传动离合器成为分离状态,则由此传动离合器的分离动作将向上述栽插爪的动力传递隔断,此时,上述栽插爪被固定在此时刻的位置。而且,即使为了使上述栽插离合器向分离状态转移而由上述促动器将驱动力施加在了上述从动轴上,也如上述那样,在上述驱动轴及上述从动轴停止了的状态下,仅由上述促动器的驱动力不能使上述从动轴一边绕轴线旋转到规定位置一边从上述驱动轴离开。因此,上述栽插爪不会转动到上部停止位置,在该位置被停止了的状态不变。优选为,上述插秧机还具备连动机构和牵制机构;该连动机构按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的传动状态的切换使上述传动离合器的传动状态进行切换的方式对上述栽插离合器及上述传动离合器间进行工作连接(日文作動連結);该牵制机构按在上述栽插离合器保持离合器分离状态的状态下容许上述传动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的方式禁止上述连动机构的作用。
·
图I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中的操作盘部的俯视图。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的传动模式图。图4为上述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中的株距变速部的传动模式图。图5为上述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中的栽插离合器附近的部分剖视图。图6为上述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中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框图。图7为上述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中的操作手柄的俯视图。图8为关于上述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中的栽插部的升降、传动离合器的离合及上述栽插离合器的离合的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的侧视图。图10为上述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中的栽插部的旋转箱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11为上述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的传动模式图。图12为上述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中的株距变速部的传动模式图。图13为上述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中的上述传动离合器附近的放大部分剖视图,表示上述传动离合器的分离状态。图14为上述传动离合器附近的放大部分剖视图,表示上述传动离合器的卡合状态。图15为上述传动离合器附近的放大部分剖视图,表示与栽插部的下降动作连动,上述传动离合器从分离状态切换成了卡合状态的时刻的状态。图16为上述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中的栽插离合器附近的部分剖视图。图17为上述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中的升降连杆机构附近的部分放大图,表示使栽插部成为了下降状态的状态。图18为上述升降连杆机构附近的部分放大图,表示使上述栽插部成为了上升状态的状态。图19为上述升降连杆机构附近的部分放大图,表示使上述栽插部正在从上升状态向下降状态转移的途中的状态。
图20为上述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中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图21 (a)及(b)为表示设在了上述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中的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中的通融机构的变形例的模式图,分别表示栽插离合器的卡合状态及分离状态。图2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3为上述实施方式3的插秧机中的栽插部的旋转箱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24为上述实施方式3的插秧机的传动模式图。
图25为上述实施方式3的插秧机中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图26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插秧机中的传动离合器、连动机构及牵制机构附近的部分放大剖视图,表示在维持了上述传动离合器及栽插离合器的连动关系的状态下上述传动离合器分离了的状态。图27为与图26对应的部分放大剖视图,表示在维持了上述传动离合器及栽插离合器的连动关系的状态下上述传动离合器卡合了的状态。图28为与图26及图27对应的部分放大剖视图,表不在上述传动离合器及栽插离合器的连动关系被解除了的状态下上述传动离合器卡合了的状态。图29为与图26 图28对应的部分放大剖视图,表不在上述传动离合器及栽插离合器的连动关系被解除了的状态下上述传动离合器分离了的状态。图30为上述实施方式4的插秧机中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I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插秧机进行说明。在图I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乘坐式插秧机的侧视图。在上述乘坐式插秧机I中,在行走部2的后方经升降连杆机构3升降自如地连接栽插部4。而且,在图中,符号G表示田,符号g表不犁底,符号W表不水面。上述行走部2具有下部体10和上部体11。上述下部体10,具备变速部12、与上述变速部12的左右侧部连接了的前桥壳13、13、被支承在了上述各前桥壳13、13上的前车轴14、14、以及被安装在了上述前车轴14、14上的前车轮15、15。在上述变速部12的后面部经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管状的连接体16连接后桥壳17,在上述后桥壳17的左右侧部经后车轴18、18安装了后车轮19、19。在上述变速部12的前部朝前方以突出状设置原动机部支架体20,在上述原动机部支架体20上设置发动机21 (参照图3)等原动机部22。在上述变速部12及上述后桥壳17上设置辅助支架体23。上述上部体11,具有按覆盖上述原动机部22的方式设在了前部的发动机罩30和设在了上述发动机罩30的上部的操作盘部31。按位于上述发动机罩30的后方的方式在上述辅助支架体23上配设盖体32。上述盖体32按后半部经台阶高差比前半部位于更上方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后半部上载置驾驶座33。上述操作盘部31,如图2所示,在前部具有显示部34,在后部经支轴35设有转向盘36。在上述转向盘36的左侧方配置有由手柄导槽37引导的主变速手柄38,在上述转向盘36的右侧方配置了操作手柄39。而且,符号40为操作开关群。这样包含上述转向盘36等的上述操作盘部31及上述驾驶座33形成了驾驶部5。
上述栽插部4,具有栽插变速部50、按在左右方向延伸存在的方式与上述栽插变速部50连接了的连动箱52、按在前后方向延伸存在的方式与上述连动 箱52连接了的多个栽插箱51。在上述栽插箱51的后端部,按绕沿左右方向的轴线可进行工作旋转的方式连接有旋转箱53,在上述旋转箱53的两端部安装了栽插爪54。在上述栽插箱51的上方按在左右方向自如地进行横向进给的方式以立起状态配置有载秧台55,在上述载秧台55上按在上下方向自如地进行纵向进给自如的方式载置毯状秧苗(未图示)。在上述栽插箱51的下方配设了浮体56。通过这样构成,上述栽插爪54与上述旋转箱53的旋转动作连动而一边绘出上下纵向伸长的椭圆的旋转轨迹一边进行栽插工作。即,通过一对上述栽插爪54—边绘出旋转轨迹一边进行栽插动作,从由上述载秧台55进行横向进给及纵向进给的毯状秧苗依次分取苗株,栽插在田中。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夹插在形成上述行走部2的上述辅助支架体23的后端部的后端支架体41与设在了上述栽插部4上的挂钩体57之间。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存在而且前端部绕沿左右方向的轴线旋转自如地枢支连接于上述后端支架体41的上部连杆60及下部连杆61和与这些连杆60、61的后端部连接而且在上下方向延伸存在的后端连接体62,上述挂钩体57装拆自如地与上述后端连接体62连接。在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与上述辅助支架体23之间夹装升降缸63。按照该构成,如上述升降缸63进行缩短动作,则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的上述后端连接体62上升,进而上述栽插部4上升。另一方面,如上述升降缸63进行伸长动作,则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的上述后端连接体62下降,进而上述栽插部4下降。下面参照图3对上述乘坐式插秧机I的动力传递结构进行说明。即,上述发动机21的输出轴70经皮带传动机构71与设在了上述变速部12中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2的输入轴73连动连接。上述变速部12内装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2的输出轴进行了工作连接的前车轮变速机构74、后车轮传动机构75、以及动力取出机构76。上述前车轮变速机构74经上述前车轴14、14与上述前车轮15、15进行工作连接。上述后车轮传动机构75经后车轴传动轴77与内装在了上述后桥壳17中的后车轮变速机构78进行工作连接。上述后车轮变速机构78经上述后车轴18、18与上述后车轮19、19进行工作连接。上述动力取出机构76经传动轴79与传动离合器壳体80进行工作连接,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80经传动轴81与株距变速箱82进行工作连接。上述传动轴79及上述传动轴81形成传动机构。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80被配设在上述变速部12的右侧附近,在内部收容电磁式的传动离合器90。通过使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卡合、分离动作,向位于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上述株距变速箱82的动力传递被结合、切断。上述株距变速箱82具有配设在箱主体83内的株距变速机构91、栽插离合器92、以及施肥装置动力取出机构93。上述株距变速机构91与设在了上述驾驶部5的株距变速手柄(未图示)进行工作连接,相应于对上述株距变速手柄进行的人为操作,进行株距变速。上述株距变速机构91,如图4所示,具备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株距变速轴94及中间轴95和外嵌在了上述株距变速轴94上的筒状的滑动变速齿轮支轴96。在上述株距变速轴94与上述中间轴95之间夹插高低速2档的主变速齿轮组97,在上述中间轴95与上述滑动变速齿轮支轴96之间夹插高低速3档的副变速齿轮组98。上述株距变速轴94的后端部与设在了上述栽插部4上的上述栽插变速部50的输入轴58,经栽插传动轴99进行工作连接。上述栽插离合器92,如在图5中也表示的那样,具备离合器主体100、规定位置停止凸轮体101、以及凸轮工作体102。上述离合器主体100包含设在了上述滑动变速齿轮支轴96的后端的一侧离合器形成体103、在上述株距变速轴94的后端部沿其轴线滑动自如地设置了的另一侧离合器形成体104。上述规定位置停止凸轮体101形成在上述另一侧离合器形成体104的背面侧,在上述规定位置停止凸轮体101的周面上形成凸轮槽105。上述凸轮工作体102为螺线管式的促动器,具有相对于上述凸轮槽105进退自如的工作片106。上述工作片106,在进入了的状态下与上述凸轮槽105卡合,在后退了的状态下从上述凸轮槽105解除卡合。上述凸轮工作体102与上述驾驶部5的上述操作手柄39被电气性地连接,相应于对上述操作手柄39进行的人为操作,经上述凸轮工作体102使上述栽插离合器92卡合、分离。其中,符号107为朝离合器卡合侧进行弹性施力的推压弹簧。通过这样构成,在使上述工作片106进入而与上述凸轮槽105卡合了的情况下,经
上述凸轮槽105在从上述一侧离合器形成体103离开的方向反抗上述推压弹簧107的弹性力与上述另一侧离合器形成体104进行滑动而成为离合器分离状态。此时,按滑动自如而且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了上述另一侧离合器形成体104的上述株距变速轴94,经上述凸轮槽105在绕轴线旋转了一定量(例如180度)后被停止旋转。具体地说,向设在了上述栽插部4上的上述栽插爪54,经上述株距变速轴94 —上述栽插传动轴99 —上述栽插变速部50的上述输入轴58 —上述栽插变速部50 —上述连动箱52 —上述栽插箱51 —上述旋转箱53传递旋转动力。此时,在上述栽插离合器92被进行分离动作的时候,上述株距变速轴94经上述凸轮槽105在绕轴线旋转了一定量后被停止旋转。其结果,在使上述栽插离合器92分离了的时候,上述栽插爪54在移动到了规定的栽插工作位置后被停止旋转。即,上述栽插爪54在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在这里,规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述载秧台55的下端部与上述浮体56的上面的中间位置,为使上述栽插爪54的栽插动作停止的位置。上述施肥装置动力取出机构93,基端侧与上述主变速齿轮组97进行工作连接而且前端侧的输出轴108朝上方突出,使得可从上述输出轴108向施肥装置(未图示)等取出动力。下面,对图6所示控制框图进行说明。即,本实施方式的上述乘坐式插秧机I具备设置了 CPU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其它电子设备等的个人计算机等具有控制功能的控制器120。在上述控制器120的输入侧,电气性地连接被配设在上述操作手柄39的基端部而对上述操作手柄39的上升操作进行检测的限位开关等上升操作传感器121、被配设在上述操作手柄39的基端部而对上述操作手柄39的下降操作进行检测的限位开关等下降操作传感器122、被设在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上而对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的最大程度上升动作进行检测的旋转电位器等最大程度上升传感器123、以及被设在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上而对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的最大程度下降动作进行检测的旋转电位器等上述最大程度下降传感器 124。在上述控制器120的输出侧,电气性地连接电磁式的上述传动离合器90、上述栽插离合器92的上述凸轮工作体102、以及对通往上述升降缸63的液压回路进行开闭的开闭电磁阀(未图不)。通过这样构成,上述控制器120根据来自上述各传感器121 124的检测信息,分别向上述传动离合器90、上述栽插离合器92的上述凸轮工作体102、上述升降缸63的开闭电磁阀发送控制信息,对上述各离合器90、92及上述升降缸63的动作进行适当控制。详细地说,上述控制器120如收到上述下降操作传感器122的第一次的ON信号,则使上述升降缸63进行伸长动作而使上述栽插部4下降,并且使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结合动作。然后,如接着(在规定的短时间内)收到第二次的ON信号,则使上述栽插离合器92进行卡合动作。另一方面,上述控制器120如收到上述上升操作传感器121的第一次的ON信号,则使上述栽插离合器92进行分离动作,并且使上述栽插爪54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然后,如接着(在规定的短时间内)收到第二次的ON信号,则使上述升降缸63进行缩短动作而·使上述栽插部4上升,并且使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分离动作。具体地说,如将图2及图7所示上述操作手柄39从中立姿势朝前方倾倒操作到规定的极限操作角度I次,则上述栽插部4下降。此时,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卡合动作。如再次(连续地)将上述操作手柄39从中立姿势朝前方倾倒操作(第二次)到规定的极限操作角度,则上述栽插离合器92进行卡合动作。另外,如将上述操作手柄39从中立姿势朝后方(跟前)倾倒操作到规定的极限操作角度I次,则上述栽插离合器92进行分离动作。如再次(连续地)将上述操作手柄39从中立姿势朝后方(跟前)倾倒操作(第二次)到规定的极限操作角度,则上述栽插部4上升。此时,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分离动作。因此,在上述栽插部4下降了的状态下,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了卡合,能够进行上述栽插离合器92的结合、分离。另外,通过从中立姿势朝后方对上述操作手柄39进行倾倒操作I次而使上述栽插离合器92进行分离动作,并且连续地再次从中立姿势朝后方倾倒操作(第二次)上述操作手柄39而使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分离动作,在开始上述栽插爪54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之前(在规定位置停止动作的途中也相同)对栽插驱动进行分离控制,能够强制地使上述栽插爪54进行停止动作。下面参照图8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将I根上述操作手柄39朝下降侧操作I次,使上述下降操作传感器122发出ON信号(200 “是”),则上述升降缸63进行伸长动作,并且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卡合动作(201)。然后,如上述最大程度下降传感器124发出ON信号(202“是”),则上述升降缸63停止伸长动作(203)。即,上述栽插部4最大程度下降,成为上述浮体56漂浮在田G的水面W上的状态。如再次朝下降侧进行第二次的操作(204“是”),则上述栽插离合器92进行接合(卡合动作)(205)。另外,在上述下降操作传感器122未发出ON信号的情况下(200 “否”或204 “否”),由上述控制器120判断上述上升操作传感器121是否发出了 ON信号(207)。如朝上升侧对上述操作手柄39操作I次而使上述上升操作传感器121发出ON信号(207 “是”),则上述升降缸63进行缩短动作,并且上述栽插离合器92进行分离动作
(208)。此时,上述栽插爪54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如再次朝上升侧进行第二次的操作(209“是”),则上述升降缸63进行缩短动作,并且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分离动作(210)。然后,如上述最大程度上升传感器123发出ON信号(211 “是”),则上述升降缸63停止缩短动作(212)。即,成为上述栽插部4最大程度上升了的状态。另外,在上述上升操作传感器121未发出ON信号的情况下(207 “否”或209 “否”),上述控制器120判断上述下降操作传感器122是否发出了 ON信号(200)。因此,上述栽插离合器92的分离时的上述栽插爪54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一直在上述栽插部4下降了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即使上述栽插爪54从上述载秧台55上的毯状秧苗切出了秧块,也能够将该秧块坚实地栽插在田中。另外,由于上述栽插爪54被停止在了规定位置,所以,即使在上述栽插部4下降了的状态下使机身移动,也能 够避免上述栽插爪54在犁底g上硬拖而使上述栽插爪54变形等和秧苗卡住的发生。另外,在上述栽插部4上升了的状态下上述传动离合器90分离,所以,不会保持着上述栽插爪54在规定位置停止了的姿势进行栽插工作。即,秧块不会从上述栽插爪54脱落、飞散。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上设置对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的最大程度下降动作进行检测的上述最大程度下降传感器124,根据上述最大程度下降传感器124的检测信息,上述控制器120对上述各离合器90、92进行控制,但作为其替代构成,也可按上述控制器120根据上述浮体56的接地时的检测信息同样地对上述各离合器90、92进行控制的方式构成。另外,不限于如上述那样朝规定的方向I次或多次倾倒操作I根上述操作手柄39的构成,也可只是使上述栽插离合器92的卡合、分离动作与栽插离合器卡合、分离操作连动,另一方面,使上述传动离合器90的分离动作与上述栽插部4的上升操作连动,并且使上述传动离合器90的卡合动作与上述栽插部4的下降操作连动。通过这样构成,如对上述栽插部4进行上升操作,则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分离动作,并且,如对上述栽插部4进行下降操作,则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卡合动作。此时,上述传动离合器90与上述栽插离合器92相比被配设在传动路径的上游侧,因此,在上述栽插部4被进行了上升操作的时候,上述传动离合器90分离而不向其下游侧传递动力。即,上述栽插爪54不经由上述栽插离合器92的分离动作,被即时停止,不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因此,即使上述栽插爪54从上述载秧台55上的毯状秧苗切出了秧块,也由于上述栽插爪54不会旋转移动到规定的栽插工作位置停止,所以,秧块不会从上述栽插爪54脱落、飞散。另外,在上述栽插部4被进行了下降操作的时候,上述传动离合器90卡合而向其下游侧传递动力。因此,在该状态下向上述栽插离合器92也传递动力,如对上述栽插离合器92进行分离操作,则上述栽插爪54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栽插爪旋转移动到规定的栽插工作位置停止)。因此,在上述栽插爪54进行规定位置停止动作的时候,即使上述栽插爪54从上述载秧台55上的毯状秧苗切出了秧块,也由于上述栽插部4下降了,因此,能够将该秧块坚实地栽插地田中。另外,即使移动机身,上述栽插爪54也停止在规定位置,因此,能够避免上述栽插爪54在犁底g上硬拖而使上述栽插爪54变形等和秧苗卡住的发生。另外,也可使上述传动离合器90、上述栽插离合器92、上述升降缸63分别通过连动连接机构等与上述操作手柄39机械性地连动连接,也由上述操作手柄39适当操作上述各离合器90、92和上述升降缸63的动作。而且,也可使上述传动离合器90、上述栽插离合器92、上述升降缸63分别与上述操作手柄39电气性或机械性地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根上述操作手柄39操作上述传动离合器90和上述栽插离合器92,但也可另行设置用于操作上述传动离合器90的手柄,通过由此手柄对上述传动离合器90进行卡合、分离操作,在上述栽插爪54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之前(在规定位置停止动作的途中也相同)对栽插驱动进行结合、切断控制,强制地使上述栽插爪54进行停止动作。实施方式2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插秧机300进行说明。在图9中表示上述插秧机30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10中表示上述插秧机300中的下述栽插部350的下述旋转箱355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如图9及图10所示,上述插秧机300具备行走部310和栽插部350。上述行走部310具有车架311、动力源、行走变速部313、左右的前车轮315、以及左右的后车轮318。上述车架311在上述插秧机300的车身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作为上述动力源的发动机312被支承在上述车架311的前端部,由发动机罩330覆盖。上述行走变速部313被配置在上述发动机312的后方,由上述车架311的前部支承。在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置了左前桥壳317及右前桥壳317。上述左侧的前车轮315与被支承在了上述左前桥壳317上的左侧的前车轴316进行了工作连接。上述右侧的前车轮315与被支承在了上述右前桥壳317上的右侧的前车轴316进行工作连接。在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后部经管状的连接体321连接后桥壳320。上述后桥壳320配置在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后方,被支承在上述车架311的后部。左侧的上述后车轮318与被支承在了上述后桥壳320上的左侧的后车轴319进行了工作连接。右侧的上述后车轮318与被支承在了上述后桥壳320上的右侧的后车轴319进行了工作连接。
上述转向盘336配置在上述发动机罩330的上方,经支轴可旋转地设置。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配置在上述转向盘336的右侧方,朝多个方向可进行倾动操作地设置。如图9及图10所示,上述栽插部350经升降连杆机构370按朝上下方向可升降的方式与上述行走部310的后部连接。上述栽插部350具有栽插构架351、栽插变速部352、连动箱353、多个栽插箱354、多个旋转箱355、多个栽插爪356、载秧台357、以及多个浮体358。上述栽插变速 部352按位于上述栽插部350的前部的方式被支承在上述栽插构架351上。上述连动箱353按从上述栽插变速部352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上述多个栽插箱354按分别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在上述连动箱353的后方朝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上述多个栽插箱354的前端部与上述连动箱353连接。上述多个旋转箱355在上述各栽插箱354的后部各安装了 2个(2条)。上述各旋转箱355在其中央部经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栽插旋转轴437按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各栽插箱354上,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可旋转。上述多个栽插爪356在上述各旋转箱355上各安装2个。2个栽插爪356被配置在以上述旋转箱355的旋转轴心为中心的对称位置,相对于上述旋转箱355绕左右方向的轴线可旋转。上述2个栽插爪356,通过上述旋转箱355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旋转,上述2个栽插爪356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移动。上述载秧台357按位于上述多个栽插箱354的上方的方式安装在了上述栽插构架351上。上述载秧台357在朝上下方向延伸了的状态下朝左右方向可进行横向进给。上述载秧台357按在上下方向可进行纵向进给的方式对载置在了其上的毯状秧苗进行支承。上述多个浮体358分别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多个栽插箱354的下方朝左右方向空出规定间隔地配置。上述多个浮体358按相对于田G的田面(水面)W可接地跟随的方式朝上下方向可摇动地支承在了上述栽插构架351及上述栽插箱354上。如图9 (及下述图17)所示,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为用于朝上下方向可升降地将上述栽插部350与上述行走部310连接的机构,设在上述行走部310与上述栽插部350之间。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具备上部连杆371、下部连杆372、臂373、中间连杆374、以及升降用促动器。上述上部连杆371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上述上部连杆371,前端部绕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绕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行走部310的上述车架311连接,而且,后端部绕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绕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栽插部350的上述栽插构架351连接。上述下部连杆372在比上述上部连杆371更下方大致平行于上述上部连杆371地在前后方向延伸。上述下部连杆372,前端部绕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绕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车架311连接,而且,后端部绕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绕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栽插构架351连接。上述臂373被配置在了上述上部连杆371与上述下部连杆372之间。详细地说,上述臂373按朝上述上部连杆371的一侧突出的方式,与上述下部连杆372的前端部连接。上述中间连杆374在上述上部连杆371与上述下部连杆372之间朝前后方向延伸。详细地说,上述中间连杆374,前端部可转动地与上述臂373的自由端部连接,而且,后端部绕沿左右方向的绕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下部连杆372的前后中途部连接。
上述升降用促动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升降缸375,由液压缸构成。上述升降缸375按比上述上部连杆371及上述下部连杆372位于更前方的方式被支承在上述车架311上。上述升降缸375的杆绕沿左右方向的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臂373的自由端部及上述中间连杆374的前端部连接。在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或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之间的时候,如上述升降缸375缩短,则上述上部连杆371及上述下部连杆372按各个的后端部朝上方移动的方式进行转动,由此,上述栽插部350从现在位置上升。另一方面,在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或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之间的时候,如上述升降缸375伸长,则上述上部连杆371及上述下部连杆372按各个的后端部朝下方移动的方式进行转动,由此,上述栽插部350从现在位置下降。在这样的构成中,在上述插秧机300的栽插作业开始的时候,操纵者操作上述操作手柄338,上述栽插部350由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降低直到上述浮体358与田面W接触,并且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被传递到上述多个旋转箱355及上述多个栽插爪356。其结果,上述各旋转箱355朝一方向进行等速旋转,上述各栽插爪356被驱动。在此状态下,如上述插秧机300开始行走,则在上述各旋转箱355旋转I周的期间,安装在了此旋转箱355上的上述2个栽插爪356分别从被横向进给及纵向进给的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I株的秧苗,栽插在由上述浮体358整地了的田G中。在上述插秧机300的移动中,连续地进行此栽插,实施栽插作业。下面,对上述插秧机300的动力传递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1中表示上述插秧机300的传动模式图。如图11所示,上述发动机312的输出轴381经皮带传动机构与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输入轴382连接。在这里,上述行走变速部313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83、前车轮变速机构384、后车轮传动机构385、以及动力取出机构386。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83与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上述输入轴382连接。上述前车轮变速机构384经齿轮机构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83连接,并且经上述前车轴316与上述左右的各前车轮315连接。上述后车轮传动机构385经齿轮机构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83连接,并且经后车轴传动轴387与上述后桥壳320内的后车轮变速机构388连接。上述后车轮变速机构388经上述后车轴319与上述左右的各后车轮318连接。上述动力取出机构386经齿轮机构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83连接,并且经第一传动轴391与传动机构390连接。上述传动机构390与从上述发动机312到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旋转箱355及上述栽插爪356)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相比被配置在下游侧,经第二传动轴392及第三传动轴393与株距变速部410的输入轴415连接。上述传动机构390具有传动离合器440。上述传动离合器440被设在上述第一传动轴(驱动轴)与上述第二传动轴(从动轴)392之间,使向与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上述动力取出机构386相比位于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上述栽插部350的动力传递结合或隔断。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与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侦牝与后述的栽插离合器470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上游侧。
在图12中表示上述株距变速部410的传动模式图。如图12所示,上述株距变速部410具有株距变速机构412、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以及外部动力取出机构413。此株距变速部410用于使向上述栽插部350的动力传递结合或隔断,并且对在动力传递时被传递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而对栽插株距进行调整。上述株距变速机构412具备多个齿轮列、上述输入轴415、输出轴416、中间轴417、以及滑动轴418。上述株距变速机构412与设在了上述操作部335上的株距变速手柄连接,按能够相应于其操作改变变速档的方式构成。上述输入轴415按朝株距变速箱414的内外延伸的方式设置。上述输出轴416按朝上述株距变速箱414的内外延伸的方式设置,被配置在与上述输入轴415相同轴线上。上述输出轴416与上述栽插变速部352的输入轴进行工作连接。
上述中间轴417平行于上述输入轴415及上述输出轴416地配设,按与上述输入轴415及上述输出轴416面对的方式配置。上述滑动轴418可相对旋转地外嵌在上述输出轴416上,按与上述中间轴417面对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输入轴415与上述中间轴417之间,夹装了上述多个齿轮列中的高低速2档的主变速齿轮列。在上述输出轴416与上述中间轴417之间,夹装了上述多个齿轮列中的高低速3档的副变速齿轮列。上述栽插离合器470被设在上述滑动轴(驱动轴)418与上述输出轴(从动轴)416之间,使得可结合或隔断向与上述动力取出机构386相比位于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旋转箱355及上述栽插爪356)的动力传递。S卩,在上述动力传递结构中,在上述发动机312及上述行走变速部313与上述栽插部350之间,设置了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2个离合器。在上述外部动力取出机构413中,传动轴421与上述输入轴415连接,输出轴422与上述传动轴421连接。上述输出轴422按从上述株距变速箱414的内部朝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从该输出轴422朝被安装在上述插秧机300上的外部装置(例如施肥装置)传递动力。上述栽插变速部352的输入轴经传动机构与多个传动轴435连接。如图10所示,上述各传动轴435被设在上述各栽插箱354内,与上述旋转箱355的上述栽插旋转轴437连接。上述旋转箱355的上述栽插旋转轴437与上述栽插爪356的驱动轴连接。按照这样的构成,在上述动力传递结构中,来自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被传递到了上述行走变速部313后,可向上述前车轮315传递。另外,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在被传递到了上述行走变速部313后,可向上述后车轮318传递,并且可向上述栽插部350传递。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在被传递到了上述栽插部350时,可从上述栽插变速部352向上述多个旋转箱355及上述多个栽插爪356传递。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二个离合器,即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被设在了上述行走变速部313与上述栽插变速部352之间。因此,如上述二个离合器都为结合状态(卡合状态),则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被向上述栽插部350的上述各旋转箱355及上述各栽插爪356传递,另一方面,如上述二个离合器中的至少一方为分离状态,则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不向上述各旋转箱355及上述各栽插爪356传递。下面,对上述传动机构390的上述传动离合器440进行说明。
在图13 图15中,表示上述传动离合器440附近的放大部分剖视图。图13 图15分别表示上述传动离合器的分离状态、卡合状态、以及与上述栽插部的下降动作连动而从分离状态切换到了卡合状态的时刻的状态。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在被收容在了传动离合器壳体445中的状态下,按利用机械性的动作进行结合或隔断的方式构成。在本实施的方式中,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445被设在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侧部附近。作为其替代构成,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445也可与上述株距变速部410的上述株距变速箱414 一体地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传动离合器440被形成为爪式。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传动离合器主体和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该传动离合器主体具有第一离合器形成体(驱动侧离合器形成体)441及第二离合器形成体(从动侧离合器形成体)442。上述传动离合器440被设在上述第一传动轴(驱动轴)391与上述第二传动轴(从动轴)392之间。上述第二传动轴392与上述第一传动轴391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上述传动离合器主体中的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具有爪部441a。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按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而且不能在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外嵌在上述第一传动轴391上。上述第一传动轴391和上述第二传动轴392被配置在相同轴线上,按可相对旋转的状态对着。上述传动离合器主体中的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具有爪部442a及卡合部442b。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按绕轴线不能相对旋转而且在轴线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外嵌在上述第二传动轴392上,上述爪部442a按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上述爪部441a面对的方式配置。如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朝接近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方向被移动,则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上述爪部442a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上述爪部441a卡合。另一方面,如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朝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离开的方向被移动,则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上述爪部442a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上述爪部441a的卡合状态被解除。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上述卡合部442b与上述爪部442a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上述卡合部442b作为凹状的槽被形成在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周面上。上述卡合部442b与后述的连动机构500的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卡合。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由弹簧等构成。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与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相比被配置在了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外嵌在上述第二传动轴392上。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按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上述爪部442a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上述爪部441a卡合的方式对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施力。在这样的构成中,在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为图13所示分离状态的情况下如从外部不受到操作力,则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由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移动,如图14及图15所示那样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上述爪部442a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上述爪部441a卡合。由此,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卡合状态(结合状态),从上述第一传动轴391向上述第二传动轴392传递动力。另一方面,在图14及图15所示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卡合状态下,如相应于上述连动机构500的动作反抗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移动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则如图13所示那样解除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上述爪部442a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上述爪部441a的卡合。由此,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从卡合状态被切换成分离状态,从上述第一传动轴391向上述第二传动轴392的动力传递被隔断。下面,对上述株距变速部410的上述栽插离合器470进行说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在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转移的时候,按上述栽插爪356在与田面W、上述载秧台357接触的位置不停止旋转的方式,一边使上述栽插爪356转动到后述的规定的上部停止位置(基准位置)一边隔断动力传递。图16表示上述栽插离合器470附近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不,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具有栽插离合器主体、凸轮体475、栽插离合器施力构件477、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 ;该栽插离合器主体具有第三离合器形成体(驱动侧离合器形成体)473及第四离合器形成体(从动侧离合器形成体)474。上述栽插离合器470被收容在上述株距变速箱414中。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与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相比被配置在传动方向上游侧,经上述传动离合器440输入旋转动力。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具有爪部。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按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而且不能在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外嵌在上述滑动轴418的后端部。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相比被配置在传动方向下游侧,在与上述栽插爪356进行了工作连接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可离合。详细地说,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具有爪部及连接部。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按绕轴线不能相对旋转而且可进行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外嵌在上述输出轴416上,上述爪部按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上述爪部面对的方式配置。上述连接部与上述爪部相比被配置在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的上述爪部,如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朝接近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接近方向移动,则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上述爪部卡合,如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朝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的离开方向移动,则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上述爪部的卡合被解除。上述凸轮体475具有凸轮槽475a,该凸轮槽475a受到来自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驱动力(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使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上述输出轴416) —边绕轴线旋转到规定位置(即,使与上述输出轴416进行了工作连接的上述栽插爪356位于后述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位置)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 (上述滑动轴418)离开。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凸轮槽475a具有在上述凸轮体475的外周面上在周方向规定范围形成了的、由倾斜面组成的凸轮面。另外,在本实施的方式中,上述凸轮体475虽然按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而且不能在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外嵌在了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的上述连接部上,但也可与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体地形成。上述栽插离合器施力构件477由弹簧等构成。上述栽插离合器施力构件477与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外插在上述输出轴416上。上述栽插离合器施力构件477按使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的上述爪部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上述爪部卡合的方式对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施力。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螺线管式的 传动马达,能够在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 (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施加离合器分离操作力。详细地说,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具有工作片478。上述工作片478按自由端部与上述凸轮体475面对的方式配置,由来自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力相对于上述凸轮体475进退。即,上述工作片478在按对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施加离合器分离操作力的方式与上述凸轮槽475a卡合的进入位置和解除与上述凸轮槽475a的卡合的后退位置之间进退。在这样的构成中,在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处于上述后退位置的情况下(即,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不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受离合器分离操作力的情况下),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由上述栽插离合器施力构件477的弹性力朝上述接近方向移动。其结果,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的上述爪部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上述爪部卡合,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卡合状态。因此,动力从上述株距变速部410向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旋转箱355及上述栽插爪356)传递。在这里,按照即使在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受到了离合器分离操作力时,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也不一定非要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转移的方式,设定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力。详细地说,如在由驱动侧的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 (上述滑动轴418)使从动侧的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上述输出轴416)正在绕轴线旋转的状态下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对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作用离合器分离操作力,则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转移。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停止了旋转的状态下,即使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在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作用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也维持卡合状态。S卩,在由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使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正在绕轴线旋转的状态(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卡合状态)下,能够一边由来自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使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一边使其旋转,但在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未由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旋转的状态下,仅由上述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不能一边使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一边使其旋转。而且,在这样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的上述爪部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上述爪部卡合了的情况下,当正从传动方向上游侧向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输入旋转动力时,如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从后退位置进入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上述工作片478与上述凸轮槽475a卡合,则随着上述工作片478进入,上述凸轮体475及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边反抗上述栽插离合器施力构件477的弹性力朝上述离开方向移动一边绕轴线旋转一定量。由此,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的上述爪部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上述爪部的卡合被解除,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结束分离动作。即,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卡合状态被切换成分离状态。因此,从上述株距变速部410到上述栽插部350的动力传递被隔断。另外,此时,由上述输出轴416的一定量的旋转,与上述输出轴416(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进行了工作连接的上述栽插旋转轴437旋转与上述输出轴416的旋转量相应的角度。其结果,上述旋转箱355旋转,随着此旋转,上述栽插爪356 —边被旋转驱动一边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停 止。由此,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卡合状态被切换成了分离状态的时候,不论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开始时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这里,上述上部停止位置,为预先设定了的上述栽插爪356的基准位置,被设定在当上述旋转箱355的旋转停止了时上述栽插爪356不与田面W、上述载秧台357接触的位置。上述上部停止位置,例如图10所示,被设定在上述载秧台357的下端部与上述浮体358的上面之间。最好在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与上述工作片478之间夹插通融机构,从而在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被驱动开始到上述工作片478作用在上述凸轮体475(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上的期间产生时间性的延迟。按照此通融机构,能够防止在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驱动开始后上述工作片478立即作用在上述凸轮体475上。因此,对于在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停止了旋转的状态(例如,上述插秧机300即将起步之前的停止状态)下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被驱动了的场合,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在停止旋转状态的上述凸轮体475施加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实现施加在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上的负荷的减少,并且有效地使上述工作片478作用在上述凸轮体475上。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上述通融机构由弹簧479构成。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卡合状态转移到分离状态的时候,上述弹簧479如以下那样作用。S卩,如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朝栽插离合器分离方向被驱动,则上述工作片478被经上述弹簧479推动,与上述凸轮体475接触。此时,在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旋转停止了的状态下,与上述同样,仅由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不能移动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在此情况下,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分离动作由上述弹簧479的压缩动作吸收。因此,能够减轻作用在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上的负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正被旋转驱动的状态下,由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分离动作,首先,上述弹簧479被压缩规定量,其后,经由受到压缩而提高了保有弹性的状态的上述弹簧479推动上述工作片478。由上述工作片478的推动,上述第四凸轮形成体474 —边绕轴线旋转一边朝从上述第三凸轮形成体473离开的方向移动。其结果,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状态下被分离。此时,上述第四凸轮形成体474被移动到上述工作片478到达上述凸轮槽475a的周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后,即使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进一步被朝离合器分离方向驱动,上述工作片478也不能进一步移动,但此驱动力由上述弹簧479吸收直到上述弹簧479成为最大压缩状态。上述通融机构例如也可由凸轮492构成。在图21 (a)及(b)中,表示作为上述通融机构使用了上述凸轮492的构成的模式图。图21 (a)及(b)分别表示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卡合状态及分离状态。在图21 (a)及(b)所示置换构成中,使用刮水器马达(日文7 ^ A — 一夕)491,替代作为螺线管式的电动马达的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上述刮水器马达491,经齿轮495、上述凸轮492、以及转动臂496,与上述工作片
478进行工作连接。详细地说,上述刮水器马达491具有输出轴491a。上述齿轮495,在与上述输出轴491a啮合了的状态下,绕与上述输出轴491a平行的转动轴494可旋转。上述凸轮492随上述齿轮495 —起绕上述转动轴494旋转。上述凸轮492具有大径部492a、小径部492b、在上述大径部492a及上述小径部492b之间延伸的转移部。上述大径部492a、上述小径部492b、以及上述转移部的外周缘作为凸轮面起作用。上述转动臂496绕与上述转动轴494平行的支轴497可转动。 上述转动臂496,一端部496a与上述凸轮492的上述凸轮面可卡合,而且另一端部496b与上述工作片478连接。上述转动臂496,按使得上述一端部496a与上述凸轮492的凸轮面卡合的方式由弹簧(未图示)绕上述支轴497推压。在图示的方式中,上述转动臂496按构成大致L字状的方式在上述一端部496a与上述另一端部496b之间被折曲或弯曲,在其折曲部分被支承在上述支轴497上。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结合状态向分离状态转移的时候,上述凸轮492如以下那样作用。即,如在图21(a)所示状态下上述刮水器马达491朝栽插离合器分离方向被驱动,则经上述输出轴491a绕上述转动轴494朝离合器分离方向(图21 (a)的箭头方向)旋转上述齿轮495,与此相随,上述凸轮492也绕上述转动轴494朝离合器分离方向被转动。由此,上述转动臂496的一端部496a与上述凸轮492的上述大径部492a的卡合被解除。因此,由利用上述弹簧产生的弹性力,使上述转动臂496绕上述支轴497朝离合器分离方向(图21 Ca)的箭头方向)转动,与此相应,上述工作片478被推动而与上述凸轮体475接触。此时,在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停止了旋转的状态下,仅由上述刮水器马达491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不能移动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因此,尽管由上述刮水器马达491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力要转动上述凸轮492,上述转动臂496也成为绕上述支轴497朝离合器分离方向不进一步转动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上述刮水器马达491的离合器分离动作由上述凸轮492及上述转动臂496吸收。因此,能够减轻作用在上述刮水器马达491上的负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被旋转驱动了的状态下,由上述刮水器马达491的离合器分离动作,如使上述凸轮492绕上述转动轴494朝离合器分离方向(图21Ca)的箭头方向)转动,则由利用上述弹簧产生的弹性力使上述转动臂496绕上述支轴497朝离合器分离方向(图21 Ca)的箭头方向)转动,上述工作片478被推动。由上述工作片478的推动,使上述第四凸轮形成体474 —边绕轴线旋转一边朝从上述第三凸轮形成体473离开的方向移动。其结果,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在上述栽插爪356被移动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状态下被分离。此时,即,按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时候如图21 (b)所示那样上述转动臂496的上述一端部496a与上述小径部492b卡合的方式构成,由此,上述工作片478的进一步的推动被禁止。另外,如在上述凸轮492处于图21 (b)所示离合器分离位置的状态下上述刮水器马达491朝栽插离合器卡合方向被驱动,则上述刮水器马达491的朝离合器卡合方向的动作经上述大径部492a及上述小径部492b之间的作为上述转移部的外周缘的推动面492c被传递到上述转动转动臂496及与其连接了的上述工作片478。因此,在从上述刮水器马达·491朝离合器卡合方向被驱动到上述工作片478为了解除与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的卡合而移动的期间,基本上不产生时间性的延迟。下面,对用于切换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7 图19中,表不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附近的部分放大图。其中,图17 图19分别表示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状态、上升状态、以及从上升状态向下降状态的转移途中的状态。另外,在图20中表示上述插秧机300中的控制装置560的框图。如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以及图20所示,上述插秧机300还具有上述连动机构500及牵制机构550。上述连动机构500,按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切换对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传动状态(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进行切换的方式,对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之间进行工作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连动机构500,基本上按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向分离状态的切换将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切换成分离状态,而且,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向卡合状态的切换将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切换成卡合状态的方式,对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之间进行工作连接。详细地说,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上述连动机构500具备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和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相应于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传动状态的切换进行移动。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具有传动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11和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11在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445内被设在了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附近。上述第一连动构件511,基端部与第一基准轴连接,而且前端部与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上述卡合部442b卡合。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在朝与上述第二传动轴392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了的状态下,绕轴线可旋转地被支承在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445上。就这样,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11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卡合方向或离合器分离方向可摇动。在这里,离合器卡合方向为上述第一传动轴391及上述第二传动轴392的轴线方向中的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接近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方向,离合器分离方向为上述第一传动轴391及上述第二传动轴392的轴线方向中的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离开的方向。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在基端部与上述第一基准轴541连接了的状态下,在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445外沿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11延伸。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前端部成为自由端。就这样,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可与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11 —体地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卡合方向或离合器分离方向摇动。在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自由端,设置了与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卡合突起515。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的切换进行移动。详细地说,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具有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以及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卡合用施力构件523。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在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445外与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相比被配置在离合器分离方向侧。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基端部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上述第一基准轴541上,而且前端部被配置在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前端部附近。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可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结合方向或离合器分离方向摇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结构,使得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可摇动,但也可设置与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平行的第二基准轴,使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绕此第二基准轴可摇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基端部按绕与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平行的第三基准轴543可转动的方式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的前端部连接,而且,前端部成为朝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离开的方向延伸的自由端部。在本实施的方式中,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按大体朝上述第二传动轴39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被设置。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前端部,与设在了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前端部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相比被配置在了从上述第一基准轴541离开了的位置。并且,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在基端部及前端部之间具有朝向上述栽插离合器一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的基端部的侧的卡合面522a。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可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朝从接近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的一方侧及从上述卡合突起515离开的另一方侧摇动。上述卡合面522a,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基端部及前端部之间,在长度方向形成在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与上述卡合突起515面对的端面上,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可卡合。详细地说,上述卡合面522a包含推动面522b及凸轮面522c。上述推动面522b被配备在了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长度方向中途部。上述推动面522b按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在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处在了离合器卡合位置的状态(即,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卡合了的状态)下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分离方向摇动了的时候,能够经上述卡合突起515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分离方向推动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 上述凸轮面522c,与上述推动面522b相比被设在了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长度方向前端侧。上述凸轮面522c,通过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朝另一方侧(在图13 图15绕逆时针方向)摇动,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为分离状态而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了卡合状态的时候,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
入
口 ο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卡合用施力构件523,朝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的一方侧(在图13 图15中为顺时针方向)对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施力,以将上述卡合面522a推压到上述卡合突起515。在本实施的方式中,上述施力构件523被夹装在了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中的相比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更接近上述第一基准轴541的部分。此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卡合用施力构件523由弹簧等构成。另外,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之间夹装了连杆构件525。上述连杆构件525,按能够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 (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卡合动作连动而使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朝离合器卡合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上述连杆构件525按能够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 (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连动而使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朝离合器分离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按能够取关联状态和解除状态的方式构成。上述关联状态,为按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的切换动作使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反抗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切换的方式相互关联了的状态。上述解除状态,为按不论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如何都容许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由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取卡合状态的方式将相互的关联状态解除了的状态。上述牵制机构550,按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保持着离合器分离状态不变的状态下容许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离合器结合状态的方式禁止上述连动机构500的作用。即,上述牵制机构550,能够按使得不论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如何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传动状态都可切换的方式,使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成为解除状态。在本实施的方式中,上述牵制机构550,按相应于上述栽插部350的从上升位置往下降位置的下降动作使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成为上述解除状态的方式,对上述栽插部350及上述连动机构500之间进行工作连接。如图13 图15及图17 图19所示,上述牵制机构550具备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以及长尺寸的关联构件553。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按绕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中的上述下部连杆372的前侧的转动支点随上述下部连杆372 —起转动的方式被设置。即,上述下部连杆372在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动作的时候绕作为前侧的转动支点起作用的第四基准轴544转动。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按与上述下部连杆372 —起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转动的方式,基端部 被支承在上述第四基准轴544上而且前端部成为自由端。另外,上述第四基准轴544沿左右方向延伸。与上述同样,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与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及下降动作连动而可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朝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摇动。即,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当上述下部连杆372朝上升方向(上方)转动时朝上升方向摇动,当上述下部连杆372朝下降方向(下方)转动朝朝下降方向摇动。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绕与上述第四基准轴544平行设置了的第五基准轴545可摇动地被支承在支承构架571上,具有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可卡合的接触部552a和关于上述第五基准轴545位于与上述接触部相反侧的连接部 552b。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主要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相比被设在了接近上述栽插部350的一侧。上述支承构架571被固定在上述车架311上。详细地说,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长度方向一端部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面对,而且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在前后方向关于上述第五基准轴545被配置在与上述一端部相反侧。上述接触部552a被设在了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一端部。上述接触部552a,按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上述自由端部在上下方向重合的方式被配置,在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摇动时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可一时地接触。上述连接部552b被设在了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另一端部。在上述连接部552b与位于上述支承构架571中的比上述连接部552b更接近上述栽插部350的一侧的部分之间,夹装了中立位置施力构件555。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构件555由弹簧等构成。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构件555,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朝中立位置对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施力。这里的中立位置为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一端部及上述另一端部在上下方向处于大致同一的高度位置,长尺寸的上述关联构件553不拉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这样,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可摇动,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朝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的摇动相应地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朝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摇动。此时,上述接触部552a及上述连接部552b关于上下方向朝相反方向移动。另外,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可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独立地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可摇动,能够返回到中立位置。
详细地说,如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朝上升方向摇动,则上述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朝上方将上述接触部552a抬起,使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朝上升方向摇动。此时,上述连接部552b朝下方移动。与此相反,如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朝下降方向摇动,则上述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朝下方将上述接触部552a压下,使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朝下降方向摇动。此时,上述连接部552b朝上方移动。上述关联构件553由钢丝绳构成,被夹装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之间。详细地说,上述关联构件553,一端部经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的自由端部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中途部连接,而且,另一端部经上述支承构架571中的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相比更下方的部分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连接部552b连接。另外,如图20所示,上述插秧机300配备了为了将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切换成结合状态或分离状态而实施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工作控制的上述控制装置560。上述控制装置560配备了运算装置(CPU)及记忆装置。上述记忆装置例如具有记忆部,该记忆部包含对控制程序、控制数据等进行记忆的ROM、以即使切断电源也不失去的状态保存设定值等而且上述设定值等可被改写的EEPR0M、以及一时保持在由上述运算部进行的运算中生成的数据的RAM等。如图20所示,上述控制装置560,与上升操作检测装置561、下降操作检测装置562、栽插离合器结合操作检测装置563、以及栽插离合器分离操作检测装置564电气性地连接,并且,与最大程度上升检测装置565及最大程度下降检测装置566电气性地连接。上述控制装置560还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及上述升降缸375的电磁阀568电气性地连接。上述上升操作检测装置561例如由限位开关构成,被设在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基端部。上述上升操作检测装置561对用于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上升操作进行检测。上述下降操作检测装置562,例如由限位开关构成,被设在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基端部。上述下降操作检测装置562对用于使上述栽插部350下降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下降操作进行检测。上述栽插离合器结合操作检测装置563,例如由限位开关构成,被设在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基端部。上述栽插离合器结合操作检测装置563,对用于使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卡合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栽插离合器卡合操作进行检测。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操作检测装置564,例如由限位开关构成,被设在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基端部。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操作检测装置564,对用于使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分离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栽插离合器分离操作进行检测。上述最大程度上升检测装置565,例如由旋转电位器构成,被设在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上。上述最大程度上升检测装置565,根据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的动作检测上述栽插部350相对于上述行走部310移动到了最大程度上升位置这一情况。此最大程度上升位置可任意地设定。上述最大程度下降检测装置566,例如由旋转电位器构成,被设在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上。上述最大程度下降检测装置566,根据上述升降连杆机构370的动作检测上述栽插部350相对于上述行走部310移动到了最大程度下降位置这一情况。此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为上述浮体358与田面W接触的栽插作业位置。上述控制装置560,如根据由上述上升操作检测装置561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操作手柄338被进行了上升操作,则向上述电磁阀568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升降缸375收缩。由此,上述栽插部350相对于上述行走部310上升。
上述控制装置560,如根据由上述下降操作检测装置562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操作手柄338被进行了下降操作,则向上述电磁阀568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升降缸375伸长。由此,上述栽插部350相对于上述行走部310下降。上述控制装置560,如根据由上述栽插离合器结合操作检测装置563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操作手柄338被进行了栽插离合器卡合操作,则向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工作片478后退到后退位置。由此,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卡合状态。上述控制装置560,在根据由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操作检测装置564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判定了上述操作手柄338被进行了分离操作的情况下,向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工作片478进入到进入位置。由此,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分离状态。上述控制装置560,在上述栽插部350正在进行上升动作的时候,如根据由上述最大程度上升检测装置565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栽插部350到达了最大程度上升位置,则向上述电磁阀568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升降缸375的收缩动作停止。由此,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停止,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上述控制装置560,在上述栽插部350正在进行下降动作的时候,如根据由上述最大程度下降检测装置566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栽插部350到达了最大程度下降位置,则向上述电磁阀568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升降缸375的伸长动作停止。由此,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动作停止,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另外,上述控制装置560,在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而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卡合了的状态下,在根据由上述上升操作检测装置561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判断了上述操作手柄338被进行了上升操作时,向上述电磁阀568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升降缸375收缩,并且,向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工作片478进入到进入位置。由此,一边上述栽插部350进行上升动作,一边上述栽插离合器470被分离。在这样的构成中,例如,如以下那样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结合状态及分离状态相应于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动作被切换。上述插秧机300 —边进行直进行走一边进行栽插作业,如到达田埂边,则一时停止栽插作业,为了转换方向而转弯,在转弯后再次一边进行直进行走一边进行栽插作业。在这样上述插秧机300转弯的情况下,在其转弯开始时由操纵者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上升操作。由此上升操作,上述栽插部350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上升,并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卡合状态被切换成图16所示分离状态。而且,与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的切换连动,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由上述连动机构500从图14所示卡合状态切换成图13所示分离状态。此时,上述连动机构500中的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成为关联状态。
具体地说,如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开始分离动作,则由此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经上述连动机构500开始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分离动作。详细地说,由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动作,上述连动机构500的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经上述连杆构件525朝离合器分离方向被拉而移动。此时,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上述卡合面522a中的上述推动面522b与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所以,由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朝离合器分离方向的移动使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11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分离方向摇动。因此,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朝离合器分离方向移动,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上述爪部442a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上述爪部441a的卡合被解除。由此,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分离动作结束,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从卡合状态被切换成分离状态。在这里,按在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为了进行分离动作而例如动作了一些量的时刻使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分离状态的方式,形成了上述连动机构500。即,按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分离动作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更早结束的方式,构成了上述连动机构500。如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分离动作结束,则朝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被隔断,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成为停止状态。因此,即使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将离合器分离操作力施加于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卡合了的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也绕轴线不旋转,所以,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不进行,上述输出轴416如上述那样不旋转一定量。S卩,与上述同样,即使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作用在上述凸轮体475的上述凸轮槽475a上,仅由此操作力不能使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上述输出轴416)—边绕轴线旋转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 (上述滑动轴418)离开。因此,上述旋转箱355不转动直到上述栽插爪356到达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即,被安装在了上述旋转箱355上的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分离时刻的位置停止。因此,在上述插秧机300的转弯时,即使在上述栽插部350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上升的时候上述栽插爪356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进行了保持,也由于上述栽插爪356的旋转被尽可能快地停止,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将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秧苗放出的情况。另外,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的期间对苗进行保持。如上述栽插部350进行上升动作,则上述牵制机构550中的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从图17所示状态与上述下部连杆372 —体地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朝上方摇动,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从下方朝上方将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接触部552a抬起,由此,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朝上升方向摇动。如上述栽插部350上升到规定的高度位置,则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上述自由端部与上述接触部552a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即,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如从下方朝上方将上述接触部552a抬起规定量,则通过上述接触部552a单独地朝上方移动。在此状态下,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受到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构件555的作用,返回到上述中立位置。另外,如图18所示那样,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上述自由端部通过上述接触部552a,比上述接触部552a位于更上方。在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接触部552a由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抬起,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摇动的时候,上述连接部552b朝下方移动。此时,上述关联构件553在上述连接部552b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之间松弛。因此,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不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关联地动作,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11也不动作。因此,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时,不会经上述连动机构500受到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的影响,传动状态不被切换,保持现状的状态。如在这样上述操作手柄338被进行了上升操作的状态下上述插秧机300的转弯结束,则为了再次开始栽插作业由操纵者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下降操作。由此下降操作,上述栽插部350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下降到最大程度下降位置。在上述栽插部350进行下降动作的时候,上述牵制机构550中的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从图18所示状态与上述下部连杆372 —体地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朝下方摇动。如上述栽插部350到达设定高度位置,则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从上方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接触部552a接触,如图19所示那样使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摇动,以将上述接触部552a压下。而且,如上述栽插部350从上述设定高度位置超过规定量下降,则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接触部552a的接触状态被解除,仅上述自由端部朝下方移动。此时,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由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构件555的作用恢复到上述中立位置。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通过上述接触部552a,与上述接触部552a相比位于下方。上述设定高度位置,以上述栽插爪356与田G的距离为基准适当地被设定。如图19所示,在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上述接触部552a由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自由端部朝下方压下的时候,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按上述连接部552b朝上方移动的方式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摇动。其结果,上述关联构件553由上述连接部552b朝上升方向拉,与此连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成为解除状态。详细地说,由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摇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经上述关联构件553反抗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卡合用施力构件523的弹性力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朝上述卡合面522a从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离开的方向(另一方侧)摇动,由此,上述推动面522b与上述卡合突起515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就这样,现出上述连动机构500的作用由上述牵制机构550禁止了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不受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限制,变得可自由地朝离合器卡合方向摇动。因此,由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朝离合器卡合方向移动,上述爪部442a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的上述爪部441a卡合。就这样,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动作途中相应于上述 连动机构500的动作进行卡合动作,从分离状态被切换成卡合状态。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动作时如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卡合状态,则从与其相比位于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上述株距变速部410的上述滑动轴418向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传递动力。因此,由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的作用,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上述凸轮体475) —边绕轴线旋转一边朝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时因为上述传动离合器440被切换成分离状态而在途中停止了的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完成。因此,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完全的分离状态。同时,上述输出轴416与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起旋转,因此,相应于上述输出轴416的旋转上述旋转箱355进行旋转,被安装在了此旋转箱355上的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此时,由于上述栽插部350与上述设定高度位置相比下降了,上述栽插爪356处在与田G接近的位置,因此,在上述栽插爪356保持着秧苗的情况下,此秧苗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过程中被栽插在田G中。另外,,虽然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为卡合状态,但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为分离状态,因此,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向上述栽插部350不被传递。在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卡合的时候,由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的朝离合器卡合方向的移动,与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11 —起,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也朝离合器结合方向摇动。另一方面,如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返回到中立位置,则上述关联构件553的牵拉被解除,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由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卡合用施力构件523的弹性力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朝接近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的方向(一方侧)摇动。此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摇动,在如图15所示那样上述卡合面522a中的上述凸轮面522c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了的状态下停止。即,在上述凸轮面522c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了的状态下,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卡合状态。在上述栽插部350到达了最大程度下降位置的时刻,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卡合状态,而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分离状态。此时,与上述同样,上述栽插爪356,从由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分离动作强制地停止了的位置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此状态下使上述插秧机300移动到了为了栽插作业适当的位置后,上述操作手柄338被进行栽插离合器卡合操作。由此卡合操作,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分离状态被切换成卡合状态。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卡合动作的开始,上述连动机构500进行工作。SP,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卡合动作经上述连杆构件525向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传递。由此,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 —起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卡合方向摇动。由此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动作,上述卡合突起515相对于上述凸轮面522c相对移动,现出上述推动面522b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的状态。就这样,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从解除状态向关联状态切换。此时,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随着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移动并不摇动。即,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卡合状态仍被保持。因此,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及处于其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上述栽插离合器470 二个离 合器都成为卡合状态,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向上述栽插部350传递。因此,驱动上述栽插爪356,可再次开始栽插作业。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述插秧机300具备上述行走部310、上述栽插部350、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以及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上述行走部310具有上述发动机312。上述栽插部350具有上述栽插爪356,与上述行走部310可升降地连接。上述栽插爪356,通过动力从上述发动机312传递,一边随着上述旋转箱355的旋转进行移动一边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栽插在田G中。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可选择取进行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动力传递的卡合状态和将上述动力传递隔断的分离状态,在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的切换时,按在从分离动作的开始到结束的期间使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基准位置(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向上述栽插爪356传递动力。上述传动离合器440,被配置在从上述发动机312到上述栽插爪356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更靠上游侧的位置。按照此结构,在将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动力传递隔断的时候,能够选择使上述栽插爪356朝上述基准位置移动,或保持在该时刻的位置。即,在隔断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动力传递的时候,在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仍保持着卡合状态,而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卡合状态被切换成了分离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使上述栽插爪356向上述基准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在隔断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动力传递的时候,如将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从卡合状态切换到分离状态,则能够使上述栽插爪356在该时刻的位置停止。例如,当随着栽插作业的中断或结束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并且要使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分离时,如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大致同时或相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更早地分离,则向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比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更下游侧的动力传递被隔断,能够禁止上述栽插爪356的向基准位置的移动。因此,即使是具备用于使上述栽插爪356返回到基准位置的构成,即使在栽插作业的中断或结束时刻上述栽插爪356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进行了保持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上述栽插部350上升时上述栽插爪356朝基准位置的移动进行阻止,防止被保持在了上述栽插爪356上的秧苗被从该栽插爪356放出而向田G中飞散。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述插秧机300还配备了上述连动机构500及上述牵制机构550。上述连动机构500按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的切换对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传动状态进行切换的方式对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之间进行工作连接。上述连动机构500,按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开始了分离动作后到结束其分离动作的期间中的尽可能早的时候使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分离状态的方式构成。上述牵制机构550,按容许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仍为离合器分离状态而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离合器卡合状态的方式禁止上述连动机构500的作用。在上述插秧机300中,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具有传动离合器主体(上述第一离合器形成体441及上述第二离合器形成体442)和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按在不受来自外部的操作力的状态下由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维持为卡合状态的方式构成。上述连动机构500具有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和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的切换进行移动。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相应于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传动状态的切换进行移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按可取关联状态和解除状态的方式构成。上述关联状态,为按相应于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的切换动作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反抗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切换的方式相互地关联了的状态。另一方面,上述解除状态,为按不论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的如何都容许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由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取结合状态的方式将相互的关联状态解除了的状态。上述牵制机构550,按相应于从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的下降动作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成为解除状态的方式,对上述栽插部350及上述连动机构500之间进行工作连接。另外,在上述插秧机300中,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具有上述栽插离合器主体(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及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和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为相应于对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人为操作对上述栽插离合器主体进行离合器断接动作的促动器。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结合方向及离合器分离方向可摇动而且在自由端侧设置了上述卡合突起515。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包含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以及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卡合用施力构件523。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卡合动作及离合器分离动作绕与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平行的上述第二基准轴(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卡合方向及离合器分离方向摇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绕与上述第二基准轴(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平行的上述第三基准轴543可摇动地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连接而且设置了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的上述卡合面522a。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卡合用施力构件523,按使上述卡合突起515与上述卡合面522a卡合的方式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朝一方侧对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施力。上述卡合面522a具有上述推动面522b。上述推动面522b,如在上述卡合面522a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了的状态下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绕上述第二基准轴(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分离方向摇动,则经上述卡合突起515绕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分离方向推动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
上述牵制机构550,包含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以及长尺寸的上述关联构件553。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与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及下降动作连动而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朝上升方向(上方)及下降方向(下方)摇动。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绕与上述第四基准轴544平行的上述第五基准轴545可摇动。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相应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的朝绕上述第四基准轴544的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的摇动,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朝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摇动,并且可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一连动构件551独立地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摇动。长尺寸的上述关联构件553,—端部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连接,而且,另一端部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连接。长尺寸的上述关联构件553,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动作时,与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的朝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的下降方向的摇动动作连动,朝上述卡合面522a从上述卡合突起515离开的方向使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朝另一方侧摇动,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不论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的如何都容许由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取离合器结合状态,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时,在上述卡合面522a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了的状态下按容许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朝上升方向摇动的方式松弛。上述卡合面522a还具有上述凸轮面522c。上述凸轮面522c,通过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朝另一方侧摇动,即使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为分离状态而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了结合状态的时候也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在上述卡合突起515与上述凸轮面522c卡合了的状态下,如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分离状态向结合状态切换,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绕第二基准轴(上述第一基准轴541)朝离合器结合方向摇动,则由上述卡合突起515及上述凸轮面522c使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绕上述第三基准轴543朝另一方侧摇动,上述卡合突起515恢复到与上述推动面522b卡合的状态。另外,在上述插秧机300中,上述第一基准轴541和上述第二基准轴被形成在相同轴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第一基准轴541被兼用作上述第二基准轴的构成,简化了结构。另外,上述插秧机300,配备了使上述栽插部侧第二连动构件552绕上述第五基准轴545恢复到中立位置的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构件555。按照此结构,例如当随着栽插作业的中断或结束上述栽插部350上升时,如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大致同时或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更早地被分离,则向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不传递动力。其结果,上述栽插爪356不移动到基准位置。因此,即使是在栽插作业的中断或结束时刻上述栽插爪356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进行了保持时,也能够阻止在上述栽插部350上升时上述栽插爪356的向基准位置的移动,防止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秧苗从该栽插爪356脱落或飞散而被放出到田G中。并且,当随着栽插作业的开始使上述栽插部350下降时,在其下降途中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结合,向分离动作途中的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传递动力。其结果,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再次开始分离动作,在此分离动作结束时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准位置)。此时,由于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使上述栽插爪356接近田G,所以,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着的秧苗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基准位置之前被栽插在田G中。因此,上述秧苗不从上述栽插爪356脱落或飞散而被放出到田G,S卩,不成为漂浮在田面(水面)W上的状态。另外,当在使上述栽插部350下降了的状态下使上述插秧机300移动时,由于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不与上述毯状秧苗及田面wl接触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所以,上述栽插爪356不会在田G的犁底g上硬拖而变形,秧苗卡住也不发生。实施方式3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插秧机600进行说明。在图22中表示上述插秧机60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23中表不上述插秧机600中的上述栽插部350的上述旋转箱355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另外,图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机300中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22所示,上述插秧机600配备了上述行走部310及上述栽插部350。上述行走部310,与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机300中同样,具有上述车架311、上述发动机312、上述行走变速部313、上述左右的前车轮(驱动轮)315、以及上述左右的后车轮(驱动轮)318。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机300同样,上述栽插部350在底部具有多个浮体358。如在图23中也表示的那样,上述多个浮体358分别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多个栽插箱354的下方朝左右方向每隔规定间隔配置了一个。上述多个浮体358,按相对于田G的田面(水面)W可接地跟随的方式,在前端部及后端部经连杆机构660支承在上述栽插构架351及上述栽插箱354上,朝上下方向绕基准轴可摇动。详细地说,上述多个浮体358,分别在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时朝相对于田面W离开的方向或近接的方向移动,当上述栽插部350下降了时一边使摇动角变化一边可与田面W接触。上述栽插部350,在上述多个浮体358成为了与田面W接触了的接地状态的情况下处于栽插作业位置,在上述多个浮体358成为了与田面W不接触的非接地状态的情况下处于非栽插作业位置。在这里,对上述插秧机600的动力传递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4中,表示上述插秧机600的传动模式图。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机300同样,上述插秧机600也具有包含行走系传动路径及作业机系传动路径的传动路径。如图24所示,上述行走系传动路径由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83、上述前车轮变速机构384、上述后车轮传动机构385、以及上述动力取出机构386等形成。关于上述作业机系传动路径,如图24所示,上述插秧机600具有传动机构690,替代上述传动机构390。S卩,在上述插秧机600中,从上述动力取出机构386取出了的旋转动力经上述传动机构690向上述株距变速部410传递。在本实施的方式中,在上述作业机系传动路径上,由上述传动机构690、上述株距变速机构412、以及上述栽插变速部352的传动机构等形成。
上述传动机构690具有传动离合器740。上述传动离合器740,被设在上述第一传动轴(驱动轴)391与上述第二传动轴(从动轴)392之间,与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相比被配置在传动路径下游侧,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相比被配置在传动路径上游侧。上述传动离合器740,与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同样,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相比在传动方向上游侧夹插在上述作业机系传动路径上,选择性地现出向与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上述动力取出机构386相比位于传动路径下游侧的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株距变速部410、上述栽插变速部352、以及上述栽插爪356等)进行动力传递的卡合 状态和将上述动力传递隔断的分离状态。在图25中,表示上述插秧机600中的控制装置860的框图。上述传动离合器740,由相应于电信号进行工作的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 (参照图25),切换卡合状态及分离状态。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做成螺线管式的促动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传动离合器740被做成摩擦板式。上述传动离合器740被收容在传动离合器壳体745中。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745,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在了上述行走变速部313的侧部附近。但是,上述传动离合器壳体745也可与上述株距变速部410的上述株距变速箱414 一体地构成。下面,对用于对上述传动离合器740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进行切换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5所示,上述插秧机600配备了实施上述传动离合器740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的切换控制的上述控制装置860。上述控制装置860可由配备在上述插秧机600中的主控制器构成,也可做成与上述主控制器独立的控制器。上述控制装置860配备了运算装置(CPU)和记忆装置。上述记忆装置例如具有记忆部,该记忆部包含对控制程序、控制数据等进行记忆的ROM、以即使切断电源也不失去的状态保存设定值等而且上述设定值等可被改写的EEPR0M、以及一时保持在由上述运算部进行的运算中生成的数据的RAM等。上述控制装置860,除了上述上升操作检测装置561、上述下降操作检测装置562、上述栽插离合器结合操作检测装置563、以及上述栽插离合器分离操作检测装置564以外,与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也电气性地进行了连接。上述控制装置860,还与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以及上述升降缸375的上述电磁阀568电气性地进行了连接。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例如由旋转电位器构成,经杆661与上述多个浮体358中的位于左右中央的中央浮体的前端部连接。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相应于上述中央浮体的摇动角的变化,检查上述中央浮体(上述栽插部350)相对于田面W是否进行了接触(即,接地状态或非接地状态)。上述控制装置860,一直在根据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的检测信号对上述浮体358是否接地进行判断。详细地说,在按使上述栽插部350接地的方式进行了操作的状态下,上述控制装置860,按将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的检测信号维持为目标值的方式,向上述电磁阀568输出控制信号使上述升降缸375工作。由此,上述浮体358可接地跟随田面W。在这样的构成中,例如,如以下那样上述传动离合器740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各自的传动状态与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动作关联地被切换。如上述插秧机600 —边进行直进行走一边进行栽插作业到达田埂边,则一时停止栽插作业,为了转换方向而转弯,其后再次一边进行直进行走一边进行栽插作业。在这样上述插秧机600转弯的情况下,在该转弯开始时操纵者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上升操作,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即,根据由操纵者进行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上升操作,上述控制装置860进行上述升降缸375的工作控制,使上述栽插部350从栽插作业位置上升。随着此栽插部350的上升,上述浮体358从接地状态转移到非接地状态。由此,上述控制装置860根据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浮体358切换成了非接地状态,向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输出控制信号,按将上述传动离合器740从卡合状态切换成分离状态的方式使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工作。上述控制装置860,从使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进行离合器分离工作经过了规定时间后自动地,或相应于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的时候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分离操作,按使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卡合状态切换成分离状态的方式使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工作。然而,在此时刻,由于上述传动离合器740已经成为分离状态,所以,虽然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开始分离动作,但此促动器476的分离操作力按仅由该分离操作力不能够使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分离状态的方式被设定。即,如上述传动离合器740成为分离状态,则向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不能输入旋转动力。因此,即使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力被施加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上,也不能够使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卡合了的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边绕绕轴线旋转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因此,上述旋转箱355不被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进行旋转驱动,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传动离合器740的分离时刻的位置停止。因此,当为了上述插秧机600的转弯使上述栽插部350从栽插作业位置上升时,即使上述栽插爪356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进行了保持,上述栽插爪356也不朝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移动,而是在上述传动离合器740的分离时刻的位置停止,所以,从上升动作中的上述栽插部350的上述栽插爪356放出秧苗的情况被防止。如在相应于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上升操作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了的状态下上述插秧机600被转弯,则操纵者为了再次开始栽插作业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下降操作。由此下降操作,上述栽插部350朝栽插作业位置下降。此时,上述传动离合器740成为分离状态,在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进行了分离动作的状态下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了卡合状态。如上述栽插部350下降,则上述浮体358与田面W接触,从上述栽插部350的接地状态向非接地状态的转移完成。由此,上述控制装置860根据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浮体358切换成了接地状态,按使上述传动离合器740从分离状态向卡合状态切换的方式使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工作。如上述传动离合器740成为卡合状态,则向与上述传动离合器740相比位于传动路径下游侧的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输入旋转动力。因此,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按到达进入位置的方式伸长,使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边绕轴线旋转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由此,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完成。在此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向分离状态转移时,上述输出轴416与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起绕轴线旋转,与此相应,被安装在了上述旋转箱355上的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停止。就这样,上述栽插爪356从在上述传动离合器740的分离时刻停止了的位置返回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即,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栽插部350下降而接地了时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时候,上述栽插部350处 于接地状态。因此,在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秧苗的情况下,此秧苗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过程中被栽插在田G中。另外,虽然上述传动离合器740向卡合状态转移,但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向分离状态转移,因此,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不向上述栽插部350传递,上述栽插部350维持驱动停止状态。在此状态下,即,在因为上述传动离合器740为卡合状态但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为分离状态,上述栽插部350成为驱动停止状态而且上述栽插爪356处在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状态下,将上述插秧机600移动到了用于栽插作业的适当的位置后,操纵者经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上述栽插离合器卡合操作。其结果,上述传动离合器740及位于其上述作业机传动路径的下游侧的上述栽插离合器470 二个离合器都成为卡合状态,上述发动机312的动力向上述栽插部350传递。因此,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栽插爪356)被驱动,栽插作业再次开始。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插秧机600,配备了上述行走部310、上述栽插部350、上述升降缸375、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上述传动离合器740、上述浮体358、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上述操作手柄(上述升降操作构件及上述栽插操作构件)338、以及上述控制装置860。在这里,上述行走部310,按来自上述发动机312的旋转动力经上述行走系传动路径传递到上述前后的车轮315、318的方式构成。上述栽插部350具有上述栽插爪356,与上述行走部310可升降地进行了连接。上述栽插爪356按这样的方式构成,即,通过由从上述行走系传动路径取出了的旋转动力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移动,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栽插在田G中。上述升降缸375为用于使上述栽插部350升降的缸。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夹插在将从上述行走系传动路径取出了的旋转动力向上述栽插爪356传递的上述作业机系传动路径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具有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和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按向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输入上述旋转动力的方式构成。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相对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可离合。上述传动离合器740,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相比在传动方向上游侧被夹插在上述作业机系传动路径上。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为用于使上述传动离合器740断接的促动器。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为对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施加离合器分离操作力的促动器。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为用于检测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浮体358)是否接地的装置。上述操作手柄338为用于进行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操作及上述栽插部350的驱动操作的手柄。上述控制装置860,按实施上述升降缸375、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及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的工作控制的方式构成。
而且,上述控制装置860,按相应于对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升降操作使上述栽插部350升降的方式使上述升降缸375工作,按相应于对上述操作手柄338的驱动操作使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断接的方式使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工作,而且,按相应于上述栽插部350的接地及非接地使上述传动离合器740成为卡合状态及分离状态的方式使上述传动离合器用促动器751工作。按照此结构,在栽插作业时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的时候,不需要由作为上述栽插操作构件的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的离合器分离操作,仅由作为上述升降操作构件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上升操作,即可一边将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动力传递隔断一边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按这样的方式构成,即,仅是在与上述栽插爪356进行了工作连接的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
卡合而且正向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输入旋转动力的传动状态下,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受到了离合器分离操作力时,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边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准位置)的方式朝绕轴线的位置旋转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从结合状态向分离状态转移。按照此结构,当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处在了分离操作位置(非驱动操作位置)时,上述传动离合器740维持卡合状态不变,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分离状态。因此,即使在使上述行走部310行走了的情况下,也在上述栽插爪356处在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栽插部350的驱动成为停止了的状态。因此,即使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状态下使上述行走部310移动,也能够防止上述栽插爪356在进入了犁底(地面)g的状态下被硬拖,有效地防止秧苗的卡住、上述栽插爪356的变形。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处在了上升操作位置时,上述传动离合器740成为分离状态。因此,即使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对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施加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也不会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绕轴线旋转。即,由上述传动离合器740的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的转移,上述栽插爪356不会被旋转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而是被保持在该时刻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把持了秧苗的上述栽插爪356旋转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而产生的弃秧苗动作。即,即使是在栽插作业的中断或结束时刻上述栽插爪356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进行了保持时,也能够阻止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时上述栽插爪356朝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移动,防止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秧苗从该栽插爪356脱落或飞散而被放出到田G。另外,如从此状态(通过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位于上升操作位置,不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地中断了上述栽插爪356的移动的状态)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下降操作而使上述栽插部350接地,则上述传动离合器740从分离状态向卡合状态转移。因此,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边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朝绕轴线的位置旋转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由此,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该上部停止位置被保持。此时,由于上述栽插爪356接近了田G,所以,在秧苗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着的情况下,此秧苗在直到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过程中被栽插在田G中。实施方式4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插秧机60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上述插秧机300的不同点在于,具有连动机构和牵制机构;该连动机构按相应于栽插离合器的传动状态的切换进行传动离合器的传动状态的切换的方式使上述栽插离合器及上述传动离合器间进行工作连接;该牵制机构能够按在上述栽插离合器保持离合器分离状态不变的状态下容许上述传动离合器成为离合器卡合状态的方式禁止上述连动机构的作用。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具有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上述连动机构500和牵制机构85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具有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作为上述传动离合器。在图26 图29中,表示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上述连动机构500、以及上述牵制机构850附近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26表示在维持了由上述连动机构500产生的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连动的状态下的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分离状态。图27表示在维持了由上述连动机构500产生的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连动的状态下的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卡合状态。图28表示在由上述牵制机构850解除了由上述连动机构500产生的连动的状态下的上述传动离合器的卡合状态。图29表示在由上述牵制机构850解除了由上述连动机构500产生的连动的状态下的上述传动离合器的分离状态。另外,在图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上述牵制机构850,为按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保持离合器分离状态不变的状态下容许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卡合状态的方式禁止上述连动机构500的作用的机构(参照图28)。上述牵制机构850,按相应于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浮体358)的接地状态解除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的连动的方式,对上述栽插部350及上述连动机构500之间进行工作连接。详细地说,如图26 图29所示,上述牵制机构850配备了牵制促动器851和长尺寸的关联构件853。上述牵制促动器851为螺线管式的促动器,按能够进行牵制动作的方式构成。上述牵制促动器851,具有促动器主体851b和相对于上述促动器主体851b可进退的工作片851a0在图30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插秧机中的控制装置870的框图。如图30所示,上述牵制促动器851与上述控制装置870电气性地进行了连接,由上述控制装置870进行工作控制。上述关联构件853由钢丝绳构成,被夹装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与上述牵制促动器851之间。详细地说,上述关联构件853,一端部经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一连动构件521的自由端部与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中途部连接,而且,另一端部与上述牵制促动器851的上述工作片851a连接。在这里,上述牵制促动器851的牵制动作,为按长尺寸的上述关联构件853受拉的方式,使上述工作片851a朝上述促动器主体851b后退的动作。在上述牵制促动器851进行了牵制动作的情况下,上述牵制机构850按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保持着离合器分离状态不变的状态下容许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卡合状态的方式,禁止上述连动机构500的连动作用。在这样的构成中,例如,如以下那样根据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动作切换上述传动离合器440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
如上述插秧机一边进行直进行走一边进行栽插作业到达田埂边,则为了转换方向使栽插作业一时停止,使上述插秧机转弯,转弯后再次一边进行直进行走一边再次开始栽插作业。在这样上述插秧机转弯的情况下,转弯开始时操纵者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上升操作。相应于此上升操作,上述控制装置870按上述栽插部350从栽插作业位置上升的方式对上述升降缸375进行工作控制。另外,在上述栽插部350进行上升动作之前(B卩,接地状态时),上述牵制机构850成为了禁止上述连动机构500的作用的状态。即,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经长尺寸的上述关联构件853由上述牵制促动器851的上述工作片851a拉,成为了如图28所示那样朝从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离开的方向(另一方侦D摇动了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的上述推动面522b与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成为了卡合解除状态。上述控制装置870根据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的检测信号认识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S卩,相应于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动作,上述浮体358从接地状态向非接地状态转移。上述控制装置870,如根据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的检测信号认识到上述浮体358的从接地状态向非接地状态的转移,则按使上述工作片851a从上述促动器主体851b伸长的方式使上述牵制促动器851工作。其结果,上述关联构件853被解除了由上述工作片851a产生的对上述关联构件853的牵拉作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由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卡合用施力构件523的弹性力朝接近上述传动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的方向(一方侧)摇动,上述推动面522b与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此状态为由上述连动机构500产生的连动作用被维持着的状态。另外,上述控制装置870,如认识到上述浮体358的从接地状态向非接地状态的转移,则在从此认识时刻经过了设定时间后,不管上述操作手柄338的操作如何,都向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输出分离信号,将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卡合状态切换成分离状态。而且,上述设定时间,使得可在解除了由上述牵制机构850产生的上述连动机构500的连动作用的禁止后,进行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的切换动作。在由上述连动机构500产生的连动作用有效的状态下,如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进行分离动作,则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经上述连动机构500从图27所示卡合状态被切换成图26所示分离状态。因此,在为了上述插秧机转弯而使上述栽插部350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上升的时候,即使上述栽插爪356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进行了保持,也能够尽可能快地使上述栽插爪356的旋转停止。即,上述栽插爪356向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移动被禁止,上述栽插爪350保持了的秧苗的放出被防止。另外,上述栽插爪350保持了的秧苗,在上述栽插部350正上升的期间继续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如在上述栽插部350上升了的状态下上述插秧机的转弯结束,则为了再次开始栽插作业操纵者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下降操作。由此下降操作,上述栽插部350 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下降到最大程度下降位置。
上述控制装置870,如根据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的检测信号认识到上述栽 插部350下降,上述浮体358与田面W进行了接触,则按使上述工作片851a朝上述促动器主体851b后退的方式使上述牵制促动器851进行牵制动作。其结果,长尺寸的上述关联构件853由上述牵制促动器851的上述工作片851a牵拉。由此牵拉,如图29所示,上述栽插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2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侧连动构件510的连动状态被解除。此状态为由上述牵制机构850禁止了上述连动机构500的连动作用的状态。在上述连动机构500的连动作用被禁止了的状态下,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机300中同样,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由上述传动离合器施力构件443的弹性力从分离状态切换成结合状态。由此,传递到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的旋转动力和由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产生的分离操作力,使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上述凸轮体475) —边绕轴线旋转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完成。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分离动作的完成,意味着上述栽插爪356从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分离时刻的位置返回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即,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栽插部350下降而接地了时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通过成为此状态,即,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为卡合状态而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为分离状态,上述栽插爪356为处在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状态,上述栽插部350为被停止驱动了的状态,如上述插秧机移动到应进行栽插作业的位置,则操纵者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栽插离合器卡合操作。由此卡合操作,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从分离状态被切换成卡合状态。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卡合了时,与此连动,上述栽插离合器侧第二连动构件522朝离合器结合方向摇动,从图29所示状态成为图28所示状态。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配备了上述行走部310、上述栽插部350、上述升降缸375、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上述连动机构500、上述牵制机构850、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上述操作手柄(上述升降操作构件及上述栽插操作构件)338、以及上述控制装置870。在上述插秧机中,上述行走部310按来自上述发动机312的旋转动力经上述行走系传动路径传递到上述前车轮315及上述后车轮318的方式构成。上述栽插部350具有上述栽插爪356,与上述行走部310可升降地连接。上述栽插爪356,按由从上述行走系传动路径取出了的旋转动力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移动,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栽插在田G中的方式构成。上述升降缸375为用于使上述栽插部350升降的缸。上述栽插离合器470,被夹插在将从上述行走系传动路径取出了的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栽插爪356的上述作业机系传动路径上。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具有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和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按向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输入上述旋转动力的方式构成。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在与上述栽插爪356进行了工作连接了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可离合。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相比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在传动方向上游侧夹插在上述作业机系传动路径上。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 器476为可对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施加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促动器。上述连动机构500,按相应于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传动状态的切换使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传动状态进行切换的方式对上述栽插离合器470及上述传动离合器440间进行工作连接。上述牵制机构850,具有上述牵制促动器851,按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保持离合器分离状态不变的状态下容许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离合器卡合状态的方式,由上述牵制促动器851的牵制动作禁止上述连动机构500的作用。上述接地状态检测装置867,为用于对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浮体358)是否已接地进行检测的装置。上述操作手柄338,为用于对上述栽插部350进行升降操作而且对上述栽插部350进行驱动操作的手柄。上述控制装置870,按实施上述升降缸375、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以及上述牵制促动器851的工作控制的方式构成。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按这样的方式构成,即,仅在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卡合而且向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正输入旋转动力的传动状态下,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受到了离合器分离操作力时,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边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准位置)的方式朝绕轴线的位置旋转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而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转移。而且,上述控制装置870,按相应于对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升降操作使上述栽插部350升降的方式使上述升降缸375工作,按相应于对上述操作手柄338的驱动操作使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断接的方式使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工作,而且,相应于上述栽插部350的接地使上述牵制促动器851进行牵制动作。按照此结构,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处在了分离操作位置(非驱动操作位置)时,上述传动离合器440被维持为卡合状态,而上述栽插离合器470成为分离状态。因此,即使在使上述行走部310行走了的情况下,也成为在上述栽插爪356处在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上述栽插部350的驱动停止了的状态。因此,即使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状态下使上述行走部310移动,也能够防止上述栽插爪356在进入了犁底(地面)g的状态下被硬拖,有效地防止秧苗的卡住、上述栽插爪356的变形。另一方面,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处在了上升操作位置时,上述传动离合器440成为分离状态。因此,即使从上述栽插离合器用促动器476在上述栽插离合器470的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上施加离合器分离操作力,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也不会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绕轴线旋转。即,由上述传动离合器440的从卡合状态向分离状态的转移,上述栽插爪356不被旋转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而是被保持在该时刻的位置(或从那里移动了一些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把持着秧苗的上述栽插爪356旋转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而产生的弃秧苗动作。即,即使是在栽插作业的中断或结束时刻上述栽插爪356从上述载秧台357上的上述毯状秧苗取出秧苗进行了保持时,也能够阻止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时上述栽插爪356向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移动,防止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秧苗从该栽插爪356脱落或飞散而被放出到田G中。另外,如从此状态(通过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位于上升操作位置,不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地中断了上述栽插爪356的移动的状态)对上述操作手柄338进行下降操作而使上述栽插部350接地,则上述传动离合器440从分离状态向卡合状态转移。因此,上述第四离合器形成体474 —边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绕上述栽插旋转轴437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朝绕轴线的位置旋转一边从上述第三离合器形成体473离开,由此,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该上
部停止位置被保持。此时,由于上述栽插爪356接近田G,因此,在秧苗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情况下,此秧苗在直到上述栽插爪356移动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过程中被栽插田G中。而且,本发明,除了在这里说明了的实施方式以外,从上述的说明的观点还可取各种各样的变更方式及变形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在后附的请求保护的技术范围内,本发明可由不同于在此说明的其它方法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插秧机,具备夹插在设于行走部的动力源与栽插部的栽插爪之间的栽插离合器,所述栽插离合器被构成为,当所述栽插离合器在正在输入来自所述动力源的旋转动力的状态下被进行分离操作时,进行一边将所述栽插爪移动到规定停止位置一边把向所述栽插爪的动力传递隔断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动力源到所述栽插离合器的传动路径中夹插有传动离合器, 所述传动离合器被构成为,相应于所述栽插部的上升操作隔断从所述动力源向所述栽插离合器的动力传递,并且相应于所述栽插部的下降操作使从所述动力源向所述栽插离合器的动力传递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秧机能由单一的操作手柄对所述栽插离合器的卡合、分离的切换及所述栽插部的升降进行操作, 在朝一方侧操作所述操作手柄时,所述栽插部的下降动作先于所述栽插离合器的卡合动作进行, 在朝另一方侧操作所述操作手柄时,所述栽插离合器的分离动作先于所述栽插部的上升动作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相应于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到一方侧规定位置的操作使所述栽插部下降,相应于所述操作手柄从所述中立位置到所述一方侧规定位置的重复操作使所述栽插离合器卡合,另一方面, 相应于所述操作手柄从所述中立位置到另一方侧规定位置的操作使所述栽插离合器分离,相应于所述操作手柄从所述中立位置到所述另一方侧规定位置的重复操作使所述栽插部上升。
4.一种插秧机,具备行走部、栽插部、栽插离合器、以及传动离合器, 该行走部具有动力源; 该栽插部以可升降的方式与所述行走部连接,该栽插部具有栽插爪,该栽插爪借助从所述动力源传递的旋转动力进行转动从而从载秧台上的毪状秧苗取出秧苗并栽插在田中; 该栽插离合器能够选择地取得从所述动力源向所述栽插爪进行动力传递的卡合状态及隔断所述动力传递的分离状态,该栽插离合器被构成为,在从所述动力源输入了旋转动力的状态下从结合状态向分离状态切换时一边使所述栽插爪向基准位置移动一边隔断所述动力传递; 该传动离合器被配置在从所述动力源到所述栽插爪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比所述栽插离合器更靠传动方向上游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连动机构和牵制机构; 该连动机构以相应于所述栽插离合器的传动状态的切换使所述传动离合器的传动状态进行切换的方式对所述栽插离合器及所述传动离合器间进行工作连接; 该牵制机构以在所述栽插离合器保持离合器分离状态的状态下容许所述传动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的方式禁止所述连动机构的作用。
全文摘要
一种插秧机,具备夹插在设于行走部的动力源与栽插部的栽插爪之间的栽插离合器,上述栽插离合器被构成为,当栽插离合器在正在输入来自上述动力源的旋转动力的状态下被进行分离操作时,进行一边将上述栽插爪移动到规定停止位置一边把向上述栽插爪的动力传递隔断的规定位置停止动作;在该插秧机中在从上述动力源到上述栽插离合器的传动路径上夹插有传动离合器。上述传动离合器按相应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操作隔断从上述动力源向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动力传递而且相应于上述栽插部的下降操作使从上述动力源向上述栽插离合器的动力传递结合的方式构成。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870532SQ2012102316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土井邦夫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