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弹尾虫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饲养弹尾虫的装置,尤其是在室内各个季节均能大量繁殖弹尾虫的弹尾虫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弹尾虫作为一种土壤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土壤表层,以土壤中的枯枝落叶或昆虫尸体等腐败物质作为取食来源,参与土壤中能量的代谢与循环,是监测土壤生态变化的首选指示生物。弹尾虫喜阴暗潮湿、有腐殖质的环境,但在田间环境下不易大量收集,因此一般采用室内人工培养,但是由于季节限制及气候条件等等变化,加之以往室内人工培养
不易观察及收集,需要提供一种尽可能模拟弹尾虫自然生长条件,克服季节限制,实现大量繁殖,同时便于观察弹尾虫生长繁殖状态且便于收集的饲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弹尾虫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不能大量收集的困难,从室内人工培养出发,提供一种成功解决季节限制和大量繁殖两个问题的弹尾虫
饲养装置。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尾虫饲养装置,它包括桶体和设置在桶体开口上方的盖体,桶体和盖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盖体上开有通气孔,通气孔上覆盖有纱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尾虫饲养装置还包括设于桶体底部一侧可独立取出的储水池、铺设于桶体底部另一侧的土壤、以及若干根棉线,所述储水池与土壤等高,储水池靠近土壤一端的上方固定有隔网,所述棉线的上端与所述盖体或所述桶体连接,所述棉线的下端浸泡在所述储水池的水中。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桶体靠储水池一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储水池等宽的玻璃窗,所述玻璃窗的底端和所述储水池的顶端齐平。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玻璃窗高度为5 6cm,米用透光材料制成,且其上设有一块与其配合的遮光帘。在上述方案中,饲养装置还包括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通过所述桶体前壁的通孔伸入所述储水池内。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桶体的侧壁开设有通风口。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桶体的侧壁还开设有风扇。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土壤和储水池的高度为2 3cm。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纱网为4(T60目的金属纱网。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网为3 5目的金属网,所述隔网的高度为2 3cm。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饲养装置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向土壤内上添加弹尾虫喜爱的饲料,通气孔上覆盖的纱网和桶体侧壁的通风口使得饲养装置能保持通风状态;储水池作为内嵌式的,可独立取出;注水口用于向储水池内注水;棉线通过蒸发为整个饲养装置提供水源、保持湿度;隔网的孔径可以阻挡土壤一侧的饲料不进入储水池,同时又能使得弹尾虫自由出入。保持饲养装置温度维持在25-28°C,湿度维持在60%-80%,采取半光照或完全黑暗状态,约一个月后便能繁殖出大量的弹尾虫。由于弹尾虫喜水,通过隔网浮在储水池的水面,当观察的时候,掀开遮光帘并打开盖体,通过透明的玻璃窗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弹尾虫的生长繁殖情况;当收集的时候,将切好的薄土豆片放置于储水池中或向储水池中滴入几滴蜂蜜,约半小时后便可吸引大量弹尾虫取食,此时取出储水池,将储水池内的弹尾虫转移到另外一个干净的容器中以便进行进一步实验处理。本发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实用,装置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克服季节限制,适于大批量繁殖,便于观察弹尾虫生长繁殖情况,且便于弹尾虫的收集。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2.盖体、3.通气孔、4.纱网、5.储水池、6.棉线、7. 土壤、8.隔网、9.玻璃窗、10. 遮光帘、11.风扇、12.通风口、13.注水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I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它包括桶体I和设置在桶体I开口上方的盖体2,桶体I和盖体2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盖体2上开有通气孔3,通气孔3上覆盖有纱网4,所述弹尾虫饲养装置还包括设于桶体I底部一侧可独立取出的储水池5、铺设于桶体I底部另一侧的土壤7、以及若干根棉线6,所述储水池5与土壤7等高,储水池5靠近土壤7 —端的上方固定有隔网8,所述棉线6的上端与所述盖体2或所述桶体I连接,所述棉线6的下端浸泡在所述储水池5的水中。所述桶体I靠储水池5 —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储水池5等宽的玻璃窗9,所述玻璃窗9的底端和所述储水池5的顶端齐平,所述玻璃窗高度为5飞cm,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且其上设有一块与其配合的遮光帘10 ;饲养装置还包括注水口 13,所述注水口 13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通过所述桶体I前壁的通孔伸入所述储水池5内;所述桶体I的侧壁开设有通风口 12 ;所述桶体I的侧壁还设有风11。实施例中,桶体I采用40cmX50cmX40cm的塑料方桶,盖体2的通气孔3设计成15cmX 15cm的方孔,通气孔3上用烙铁粘上50目的金属纱网4。储水池5内嵌于所述桶体I底部一侧,可独立取出;在地表弹尾虫丰富的自然田间取地表土壤7放置于桶体I底部另一侧,土壤7和储水池5的高度为2cm,隔网8为3目的金属网,高度为2cm,隔网8的孔径可以阻挡土壤7 —侧的枯枝落叶不进入储水池5,同时又能使得弹尾虫自由出入;两根棉线6的一端固定在盖体2上,另一端浸入储水池5的水中,通过蒸发为整个饲养装置提供水源、保持湿度;通气孔3上覆盖的纱网4和桶体I的侧壁的通风口 12使得饲养装置能保持通风状态风,风扇11能促进装置内的空气流通。桶体I侧壁的玻璃窗9便于观察弹尾虫的生长繁殖情况,且还可以通过玻璃窗9下方的开口向储水池5内注水。将饲养装置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向土壤7内上添加弹尾虫喜爱的饲料,如枯枝落叶、腐烂的果实种子等,还可以在土壤7表层撒入少许酵母浸粉,定期更换饲料,另外在在土壤7上添加若干块石子、瓦砾,用于给弹尾虫提供一个繁殖场所,每次添加半人工饲料Ikg,每七天添加一次,每次添加量视取食情况而定,同时通过注水口 13将储水池5加满水;保持饲养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5-28°C,湿度维持在60%-80%,并采取半光照或完全黑暗状态,约一个月后便能繁殖出大量的弹尾虫。由于弹尾虫喜水,通过隔网8浮在储水池5的水面,当观察的时候,掀开遮光帘10并打开盖体1,通过透明的玻璃窗9就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弹尾虫的生长繁殖情况;当收集的时候,将切好的薄土豆片放置于储水池5中或向储水池中滴入2-3ml蜂蜜,约半小时后便可吸引大量弹尾虫取食,此时取出储水池5,将储水池5内的弹尾虫转移到另外一个干净的容器中以便进行进一步实验处理。例如,将繁殖出来的弹 尾虫在解剖镜下进行分类,把分好的弹尾虫再接入无虫培养基的饲养容器,得到纯种。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弹尾虫饲养装置,它包括桶体和设置在桶体开口上方的盖体,桶体和盖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盖体上开有通气孔,通气孔上覆盖有纱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尾虫饲养装置还包括设于桶体底部一侧可独立取出的储水池、铺设于桶体底部另一侧的土壤、以及若干根棉线,所述储水池与土壤等高,储水池靠近土壤一端的上方固定有隔网,所述棉线的上端与所述盖体或所述桶体连接,所述棉线的下端浸泡在所述储水池的水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靠储水池一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储水池等宽的玻璃窗,所述玻璃窗的底端和所述储水池的顶端齐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窗高度为5飞cm,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且其上设有一块与其配合的遮光帘。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饲养装置还包括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通过所述桶体前壁的通孔伸入所述储水池内。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侧壁开设有通风口。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侧壁还设有风扇。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和储水池的高度为2 3cm。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为40飞0目的金属纱网。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尾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为:T5目的金属网,所述隔网的高度为2 3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尾虫饲养装置,它包括桶体和设置在桶体开口上方的盖体,桶体和盖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盖体上开有通气孔,通气孔上覆盖有纱网,所述弹尾虫饲养装置还包括设于桶体底部一侧可独立取出的储水池、铺设于桶体底部另一侧的土壤、以及若干根棉线,储水池与土壤等高,储水池靠近土壤一端的上方固定有隔网,棉线的上端与盖体或桶体连接,棉线的下端浸泡在所述储水池的水中;桶体靠储水池一侧的侧壁开设有与储水池等宽的玻璃窗,玻璃窗的底端和储水池的顶端齐平。本发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实用,装置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克服季节限制,适于大批量繁殖,便于观察弹尾虫生长繁殖情况且便于弹尾虫的收集。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771449SQ20121028665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张国安, 李广胜, 王永模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