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的人工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茱萸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对繁殖种子的处理、繁殖基质的培养、育苗栽培的管理几个步骤控制,实现了山茱萸的高效人工栽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山茱萸的繁殖方法采用的种子处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培养基质自然环保,为有机基质,育苗成活率高;田间管理,根据山茱萸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种植效益。
【专利说明】山茱萸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茱萸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率、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
[0003]山茱萸的植物形态为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单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具黄褐色髯毛。伞形花序先叶开花,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有光泽,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肉质,肉果核皮坚硬木质。生长发育要求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土壤。山茱萸在北京地区能安全越冬,成树在晋中、晋南地区也可安全越冬。对环境条件要求(I)气候适宜年平均温度8~17.5°C,具强抗寒性,可耐短暂的_18°C低温,年降雨量为600~1500毫米的地区。(2)地形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及阳坡的山谷、山下部。以海拔250~800米的低山栽培较多。
[0004]《本草纲目》载:“山茱萸,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三虫,久服轻身;有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淋浙之功;久服明目、强力长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身体的保养越来越重视,中草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中草药的种植的发展,由于山茱萸种植技术的特殊性,山茱萸种植还没有形成规模,造成市场山茱萸药材的紧缺,成为制约中成药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对山茱萸种子的特殊处理,根据山茱萸的生物特性,进行无土基质种植,提高山茱萸的繁殖能力。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繁殖种子的处理
[0008]将种子放置于1%~2%碱液中,手搓3~5分钟,然后加80~90°C热水搅拌,直至水浸没种子为止。停放20~30分钟,再搓3~5分钟,后用冷水泡24小时,再将种子捞出晒8小时,如此反复3天,待有90%种壳裂开,即用湿沙与种子按4: I混合后沙藏,适时播种。
[0009]二、繁殖基质的培养
[0010]山茱萸繁殖育苗基质的培养在于收集树木的废弃物,堆成土堆状露天放置,2-3年自然腐熟后,添加氮、磷、钾元素,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量杀虫剂即成基质。所述的树木废弃物为杉树、松树或柏木的落叶和/或枯枝,每吨纤维状物质中添加的氮、磷、钾元素的公斤数为7.5~10: 12~15: 15~18,每吨无土基质中加入的杀虫剂含量为50~150克。
[0011]三、育苗栽培的管理
[0012]1、育苗:每年春季,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入装有基质的育苗盘中,覆薄土,压实浇水。出苗后,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炼苗。长至60~80厘米高时,将顶芽剪去,促使侧枝生长。
[0013]2、移栽:第二年春季苗高40~60厘米可以移栽,每公顷栽植450~750株为宜,对间套作物的地块每公顷栽300株左右。定植时按行株距2mX2m。开穴栽种。栽植以后及
时养护管理。
[0014]3、田间管理: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4~5次;5、6月增施过磷酸钙,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夏季培土 I次,以防倒伏。幼树以整形为主,修剪为辅。山茱萸长、中短果枝均以顶端花芽结果为主,各类果枝不宜短截。成年树于春、秋两季修剪,调节生长与结果之间的矛盾,更新结果枝群,保留生长枝,进行短截,促进分枝。
[0015]4、病虫害防治病害有灰色膏药病,由介壳虫传染,发病初期喷1:1: 100波尔多液保护。炭疽病,于6月上旬发病为害果实,防治方法参见灰色膏药病。白粉病,为害植株,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1000倍液。虫害有蛀果蛾为害果实,在成虫羽化盛期喷2.5%溴氰菊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地。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山茱萸的繁殖方法采用的种子处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培养基质自然环保,为有机基质,育苗成活率高;田间管理,根据山茱萸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种植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发明结合种植基地的具体种植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一 )、繁殖种子的处理将种子放置于1%~2%碱液中,手搓3~5分钟,然后加80~90°C热水搅拌,直至水浸没种子为止。停放20~30分钟,再搓3~5分钟,后用冷水泡24小时,再将种子捞出晒8小时,如此反复3天,待有90%种壳裂开,即用湿沙与种子按4: I混合后沙藏,适时播种。
[0020]( 二)、繁殖基质的培养山茱萸繁殖育苗基质的培养在于收集树木的废弃物,堆成土堆状露天放置,2-3年自然腐熟后,添加氮、磷、钾元素,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量杀虫剂即成基质。所述的树木废弃物为杉树、松树或柏木的落叶和/或枯枝,每吨纤维状物质中添加的氮、磷、钾元素的公斤数为7.5~10: 12~15: 15~18,每吨无土基质中加入的杀虫剂含量为50~150克。
[0021](三)、育苗栽培的管理(I)、育苗:每年春季,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入装有基质的育苗盘中,覆薄土,压实浇水。出苗后,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炼苗。长至60~80厘米高时,将顶芽剪去,促使侧枝生长。(2)、移栽:第二年春季苗高40~60厘米可以移栽,每公顷栽植450~750株为宜,对间套作物的地块每公顷栽300株左右。定植时按行株距2mX2m。开穴栽种。栽植以后及时养护管理。(3)、田间管理: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4~5次;5、6月增施过磷酸钙,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夏季培土 I次,以防倒伏。幼树以整形为主,修剪为辅。山茱萸长、中短果枝均以顶端花芽结果为主,各类果枝不宜短截。成年树于春、秋两季修剪,调节生长与结果之间的矛盾,更新结果枝群,保留生长枝,进行短截,促进分枝。(4)、病虫害防治病害有灰色膏药病,由介壳虫传染,发病初期喷1:1: 100波尔多液保护。炭疽病,于6月上旬发病为害果实,防治方法参见灰色膏药病。白粉病,为害植株,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1000倍液。虫害有蛀果蛾为害果实,在成虫羽化盛期喷2.5%溴氰菊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地。
[0022]根据种植基地的实验,本发明的育苗成活率提高到96.7%,苗生长率提高23%,结果率提早I年,丰产期提早2年,种植效益提高`26.7%。
【权利要求】
1.山茱萸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繁殖种子的处理是将种子放置于1%~2%碱液中,手搓3~5分钟,然后加80~90°C热水搅拌,直至水浸没种子为止,停放20~30分钟,再搓3~5分钟,后用冷水泡24小时,再将种子捞出晒8小时,如此反复3天,待有90%种壳裂开,即用湿沙与种子按4: I混合后沙藏,适时播种; (2)、繁殖基质的培养是山茱萸繁殖育苗基质的培养在于收集树木的废弃物,堆成土堆状露天放置,2-3年自然腐熟后,添加氮、磷、钾元素,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量杀虫剂即成基质,所述的树木废弃物为杉树、松树或柏木的落叶和/或枯枝,每吨纤维状物质中添加的氮、磷、钾元素的公斤数为7.5~10: 12~15: 15~18,每吨无土基质中加入的杀虫剂含量为50~150克; (3)、育苗栽培的管理 ①育苗:每年春季,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入装有基质的育苗盘中,覆薄土,压实浇水。出苗后,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炼苗;长至60~80厘米高时,将顶芽剪去,促使侧枝生长;②移栽:第二年春季苗高40~60厘米可以移栽,每公顷栽植450~750株为宜,对间套作物的地块每公顷栽300株左右;定植时按行株距2mX2m;开穴栽种。栽植以后及时养护管理;③田间管理: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4~5次;5、6月增施过磷酸钙,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夏季培土 I次,以防倒伏;幼树以整形为主,修剪为辅;山茱萸长、中短果枝均以顶端花芽结果为主,各类果枝不宜短截。成年树于春、秋两季修剪,调节生长与结果之间的矛盾,更新结果枝群,保留生长枝,进行短截,促进分枝病虫害防治按照植物病虫害要求防止,没有特殊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茱萸的人工栽培方法,其所述的每吨纤维状物质中添加的氮、磷、钾元素的公斤数为8.0~10: 10~12: 12~15,每吨无土基质中加入的杀虫剂含量为50~120克。
【文档编号】A01C1/00GK103650804SQ201210314150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成元 申请人: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