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原生态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红树林沼泽、潮汝河流沿岸等热带岛屿和海滨。因为喜欢在退潮后到海边觅食螃蟹及贝类,故名食蟹猴。由于食蟹猴生物学特性与人类极其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最佳材料,目前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和药物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灵长类实验动物,其需求量越来越大。广西作为食蟹猴的养殖大省,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种源优势,如何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对蟹猴饲养环境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制定出食 蟹猴饲养环境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进一步提升广西实验用食蟹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水平,为广西实验用食蟹猴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结合食蟹猴养殖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传统的地面或网床设施中养殖往往发生严重的消瘦和脱毛症等问题,通过使用各种方法和药物治疗,改进饲料配方等均不能见效,消瘦和脱毛症的发生率达30-80%,导致产品不合格甚至不能用于科学研究,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和减少食蟹猴消瘦和脱毛症发生的养殖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模拟自然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至少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人工生态园区的建设选址在坐北朝南的缓坡地,用围墙围起面积为1000-8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区,所述生态园区内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盖率不小于90% ;步骤二、养殖将食蟹猴驯养后放入所述园区内进行放养,饲养密度为1(Γ30只/100平方米。优选的是,步骤一中所述园区面积为2000-5000平方米。优选的是,步骤二中的饲养密度为广2只/10平方米。优选的是,步骤一中所述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其比例为4:4:2。优选的是,所述植物包括果树、牧草和竹子。优选的是,所述围墙为双砖墙,高为3. 5^5. 5米,在其O. 5^1. 2米高处设置有面积为O. 5^3平方米的窗口,用镀锌铁网覆盖。优选的是,所述山石为人工建造的假山,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围墙O. 5-1. 5米。优选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生态园区还包括投料间,设置在围墙边,配备有保温设施;管理房,设置在所述投料间附近;休息房,其内部设置有栖息架;饮水池,其面积为O. 5-2. 5平米。优选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驯养过程包括每天定时投给食蟹猴两次全价混合颗粒饲料和一次青绿饲料,驯养天数为2(Γ40天。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二之后还包括步骤三、养护管理I)每天对所述投料间进行冲洗和消毒;2)当室外温度低于12°C时启用所述投料间的保温设施;3)每个月对所述生态园区喷雾消毒一次;4)每个季度对食蟹猴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检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人工生态环境模拟自然环境,在选址过程中,在选址地原有条件下建造人工生态环境,建造过程简单、造价低且省时省力,同时更有利于食蟹猴的健康成长;本发明所述的人工生态环境可以为动物驯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动物福利;为食蟹猴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空气质量、饲料来源、减轻心理压力,充分表达群体意愿和情感使食蟹猴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丰富的植被可为食蟹猴提高大量的青绿饲料和天然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来源。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的食蟹猴其消瘦和脱毛症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照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人工生态园区的建设选址在坐北朝南的缓坡地,向阳避风,避开污染源和低洼地,也不宜在山顶上修建,用围墙围起面积为1000-8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区,所述生态园区内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盖率为90%以上。所述园区面积优选为2000-5000平方米,其中的所述植物、溪流和山石是在选址地原有条件的基础上人工栽植或建造的,建造工艺简单,造价低,省时省力,同时更自然的环境有利于食蟹猴的健康成长。所述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比例为乔木灌木草本=4:4:2,植物必须是无毒无刺无胶质容易生长的植物,可以是果树、牧草、竹子等,例如可选择桃树、杨桃、柚子树、梨树、芭蕉、香蕉等。通过对食蟹猴的生态调查发现,食蟹猴大多数时间都栖息在树上,特别是热带雨林茂密树枝上,并采食上面的树叶嫩芽果子昆虫和鸟蛋等为生。所以在植物选择上采用了较多的乔木和灌木来适应食蟹猴栖息的生态习性,植物覆盖率高达90%以上,种植的果树也较多,可供食蟹猴米食。所述生态园区还包括投料间,设置在围墙边,配备有保温设施,在其附近还设置有管理房、休息房和饮水池,所述饮水池的面积为O. 5-2. 5平米。所述投料间是在把食蟹猴放进生态园区之前驯养和诱捕食蟹猴用的,按15-35只食蟹猴/间设置,每只食蟹猴O. 5-2平方米就可以。另设一间管理用房12-20平方米,用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使用,投料间设在墙边是为了便于管理人员的饲养操作,也便于驯练食蟹猴定点采食,同时也便于采食点的清洁和消毒。所述投料间也可以当缓冲间使用,食蟹猴从缓冲间进入和移出园区,有缓冲间操作食蟹猴不容易出逃。所述休息房是给食蟹猴休息的,雨天或下雪天可以在里面休息,其个数按一只食蟹猴有O. 5-1平方米的标准建造,所述休息间冬天要有保温设施,且里面安装有栖息架,供食蟹猴栖息使用,适应其栖息的习惯。因为是人工生态环境,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所以不用再增加其他设施。所述围墙为双砖墙,高为3. 5^5. 5米,较高的设计防止食蟹猴逃走,在所述围墙
O.5^1. 2米高处设置有面积为O. 5^3平方米的窗口,用镀锌铁网覆盖,便于空气流通,也方便工作人员观察食蟹猴,进行监管。所述山石为人工建造的假山,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围墙O. 5-1. 5米为宜,仿造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供食蟹猴活动;所述溪流为人工建造的,其从饮水池流下,一直到流出园区外,流出园区外之前做一个深O. 5 1米,面积5 15平方米的水池,供食蟹猴洗澡和戏水用。 步骤二、养殖将食蟹猴驯养后放入所述园区内进行放养,饲养密度为1(Γ30只/100平方米,优选为f 2只/10平方米,采用此密度进行饲养,在满足食蟹猴健康生长的条件下,可以养殖较多的食蟹猴。其中,所述的驯养过程包括每天定时投给食蟹猴两次全价混合颗粒饲料和一次青绿饲料(时令水果蔬菜等),驯养天数为2(Γ40天,目的是为了适应园区内的环境,特别是让食蟹猴熟悉养它和抓它的地方。驯养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定的条件反射如饲养员投料时配合一定的声音信号,使用的饲料和投料次数和笼养相似。本发明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优选为,在所述步骤二之后还包括步骤三、养护管理I)每天对所述投料间进行冲洗和消毒,保证食蟹猴的饮食健康;2)当室外温度低于12°C时启用所述投料间的保温设施,供食蟹猴取暖使用;3)每个月对所述生态园区喷雾消毒一次,防止和减少疾病的发生;4)每个季度对食蟹猴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检查,尽早发现疾病并治疗,保证食蟹猴的身体健康。本发明首次将人工生态环境技术应用于食蟹猴的驯养繁殖领域,可以为动物驯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动物福利;人工生态环境可以为食蟹猴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空气质量、饲料来源、减轻心理压力,充分表达群体意愿和情感使食蟹猴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丰富的植被可为食蟹猴提高大量的青绿饲料和天然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来源。下面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实施例一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人工生态园区的建设选址在坐北朝南的缓坡地,向阳避风,避开污染源和低洼地,也不宜在山顶上修建,用围墙围起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区,所述生态园区内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盖率为90%。所述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比例为乔木灌木草本=4:4:2,所述植物中包括桃树、杨桃、柚子树、牧草、竹子。
所述生态园区还包括投料间,设置在围墙边,配备有保温设施,在其附近还设置有管理房、休息房和饮水池,所述饮水池的面积为I平米。所述投料间按15只食蟹猴/间设置,每只食蟹猴0.5平方米就可以。另设一间管理用房12平方米。所述休息房的个数按一只食蟹猴有O. 5平方米的标准建造,所述休息间冬天要有保温设施,且里面安装有栖息架。所述围墙为双砖墙,高为3. 5米,其O. 5米高处设置有面积为O. 5平方米的窗口,用镀锌铁网覆盖。所述山石占地面积为1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围墙O. 5米;所述溪流从饮水池流下,一直到流出园区外,流出园区外之前做一个深O. 5米,面积5平方米的水池。步骤二、养殖将食蟹猴驯养后放入所述园区内进行放养,饲养密度为为2只/10平方米。其中,所述的驯养过程包括每天定时投给食蟹猴两次全价混合颗粒饲料和一次青绿饲料(时令水果蔬菜等),驯养天数为20天,建立一定的条件反射如饲养员投料时配合一定的声音信号,使用的饲料和投料次数和笼养相似。步骤三、养护管理I)每天对所述投料间进行冲洗和消毒;
·
2)当室外温度低于12°C时启用所述投料间的保温设施;3)每个月对所述生态园区喷雾消毒一次;4)每个季度对食蟹猴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检查。通过所述方法养殖的食蟹猴其消瘦和脱毛症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显著。实施例二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人工生态园区的建设选址在坐北朝南的缓坡地,向阳避风,避开污染源和低洼地,也不宜在山顶上修建,用围墙围起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区,所述生态园区内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盖率为95%。所述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比例为乔木灌木草本=4:4:2,所述植物中包括桃树、杨桃、柚子树、牧草、竹子。所述生态园区还包括投料间,设置在围墙边,配备有保温设施,在其附近还设置有管理房、休息房和饮水池,所述饮水池的面积为2. 5平米。所述投料间按20只食蟹猴/间设置,每只食蟹猴2平方米就可以。另设一间管理用房20平方米。所述休息房的个数按一只食蟹猴有I平方米的标准建造,所述休息间冬天要有保温设施,且里面安装有栖息架。所述围墙为双砖墙,高为5. 5米,其I. 2米高处设置有面积为3平方米的窗口,用镀锌铁网覆盖。所述山石占地面积为2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围墙I. 5米;所述溪流从饮水池流下,一直到流出园区外,流出园区外之前做一个深I米,面积15平方米的水池。步骤二、养殖将食蟹猴驯养后放入所述园区内进行放养,饲养密度为I只/10平方米。其中,所述的驯养过程包括每天定时投给食蟹猴两次全价混合颗粒饲料和一次青绿饲料(时令水果蔬菜等),驯养天数为40天,建立一定的条件反射如饲养员投料时配合一定的声音信号,使用的饲料和投料次数和笼养相似。步骤三、养护管理I)每天对所述投料间进行冲洗和消毒;2)当室外温度低于12°C时启用所述投料间的保温设施;3)每个月对所述生态园区喷雾消毒一次;4)每个季度对食蟹猴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检查。
通过所述方法养殖的食蟹猴其消瘦和脱毛症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显著。实施例三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人工生态园区的建设选址在坐北朝南的 缓坡地,向阳避风,避开污染源和低洼地,也不宜在山顶上修建,用围墙围起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区,所述生态园区内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盖率为97%。所述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比例为乔木灌木草本=4:4:2,所述植物中包括梨树、芭蕉、香蕉、牧草、竹子。所述生态园区还包括投料间,设置在围墙边,配备有保温设施,在其附近还设 有管理房、休息房和饮水池,所述饮水池的面积为I平米。所述投料间按20只食蟹猴/间设置,每只食蟹猴I平方米就可以。另设一间管理用房15平方米。所述休息房的个数按一只食蟹猴有I平方米的标准建造,所述休息间冬天要有保温设施,且里面安装有栖息架。所述围墙为双砖墙,高为4米,其I米高处设置有面积为2平方米的窗口,用镀锌铁网覆盖。所述山石占地面积为15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围墙I米;所述溪流从饮水池流下,一直到流出园区外,流出园区外之前做一个深O. 7米,面积10平方米的水池。步骤二、养殖将食蟹猴驯养后放入所述园区内进行放养,饲养密度为15只/100平方米。其中,所述的驯养过程包括每天定时投给食蟹猴两次全价混合颗粒饲料和一次青绿饲料(时令水果蔬菜等),驯养天数为30天,建立一定的条件反射如饲养员投料时配合一定的声音信号,使用的饲料和投料次数和笼养相似。步骤三、养护管理I)每天对所述投料间进行冲洗和消毒;2)当室外温度低于12°C时启用所述投料间的保温设施;3)每个月对所述生态园区喷雾消毒一次;4)每个季度对食蟹猴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检查。通过所述方法养殖的食蟹猴其消瘦和脱毛症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显著。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人工生态园区的建设选址在坐北朝南的缓坡地,用围墙围起面积为1000-8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区,所述生态园区内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盖率不小于90% ; 步骤二、养殖将食蟹猴驯养后放入所述园区内进行放养,饲养密度为1(Γ30只/100平方米。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园区面积为2000-5000平方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饲养密度为f 2只/10平方米。
4.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其比例为4: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包括果树、牧草和竹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为双砖墙,高为3. 5^5. 5米,在其O. 5^1. 2米高处设置有面积为O. 5^3平方米的窗口,用镀锌铁网覆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石为人工建造的假山,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围墙O. 5-1. 5米。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生态园区还包括 投料间,设置在围墙边,配备有保温设施; 管理房,设置在所述投料间附近; 休息房,其内部设置有栖息架; 饮水池,其面积为O. 5-2. 5平米。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驯养过程包括每天定时投给食蟹猴两次全价混合颗粒饲料和一次青绿饲料,驯养天数为20 40天。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之后还包括 步骤三、养护管理 O每天对所述投料间进行冲洗和消毒; 2)当室外温度低于12°C时启用所述投料间的保温设施; 3)每个月对所述生态园区喷雾消毒一次; 4)每个季度对食蟹猴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检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环境养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人工生态园区的建设选址在坐北朝南的缓坡地,用围墙围起面积为1000-8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区,所述生态园区内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盖率不小于90%;步骤二、养殖将食蟹猴驯养后放入所述园区内进行放养,饲养密度为10~30只/100平方米。本发明所述的人工生态环境建造过程简单、造价低且省时省力,同时更有利于食蟹猴的健康成长;本发明所述方法为食蟹猴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空气质量、饲料来源、减轻心理压力,充分表达群体意愿和情感使食蟹猴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其消瘦和脱毛症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2885007SQ2012104445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覃玲 申请人:防城港常春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