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柚木与魔芋的套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柚木与魔芋的套种方法,属于农、林业的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袖木(Tectonagrandis)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袖木属(Tectona)高大乔木,天然分布于北纬9° 26°,东经73° 104°的印度南部与中部、泰国北部、緬甸和老挝,是世界名贵的用材树种,素有“万木之王”的美称;其心材呈黄褐色或暗褐色,材质坚韧耐久,结构致密美观,不翘不裂;是制造军舰、海轮、码头、桥梁、建筑、车厢、家具、雕刻、木器 的高级用材。柚木具有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和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广为种植,是世界上人工林种植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也是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造林树种。近十年来,由于柚木天然林资源日益减少,原产国分别对天然林实施禁伐,原木和锯材的供应量急剧下降,导致国际市场柚木价格急剧攀升。2011年緬甸柚木市场的4类原木离岸价则高达3471美元,比2007年骤升了 12. 4%。国内市场上的柚木用材基本依靠进口,据海关统计,2000 2008年我国柚木进口量为105. 19万m3。我国引进柚木栽培已有180多年历史,种植范围遍及10个省(自治区)60多个县(市),总面积约1.5万hm2。。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迄今发现的唯一能大量合成葡甘聚糖(kon jac glucomannan, KGM)的植物种群,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仅少数亚洲国家有栽培,中国、日本较普遍。它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其主要成分葡甘聚糖是优异的纯天然膳食纤维,具极高的经济价值,已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工、石油、纺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开发利用已显现出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好的优势。随着市场需求急剧增加,魔芋种植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本发明根据上述两种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将两种植物合理栽培,利用柚木林下为魔芋的生长繁育提供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有效解决了魔芋我国西南及南方光照强烈的环境下规模种植的技术问题;同时能有效提高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柚木与魔芋的套种方法。本发明的柚木与魔芋的套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柚木定植、魔芋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及收获步骤,具体如下I、选地整地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地块,耕细整平;2、柚木定植3月上旬,选择±15cm的柚木幼苗,采用南北向种植,株行距为株行距为3. O X 3. O或3. 5 X 4. O米,栽植时要深栽,先回表土,填土后应略高于穴面成小丘形,切勿积水、土埋;3、魔芋种植选择球茎成熟,表皮光滑、无病斑和伤口、圆形或椭圆形、顶芽饱满,100 200g/个的魔芋种;四月上旬,在柚木幼苗东侧O. 5米处套种魔芋,株行距为3.0X0. 25米或3. 5X0. 30米,并开挖排水沟,以利于排水;4、病虫害防治按常规生物和物理机械方法进行防治;5、田间管理柚木苗定植后,常拔出杂草、培土 ;柚木林前三年要做好追肥,每年每株追肥3次,追施生物有机肥5kg、复合肥O. 5kg,距离植株± 30cm开沟施入;魔芋种植后按3kg/m2追施生物有机肥I次,采用叶面喷施。6、11月份后魔芋生长进入尾期,在魔芋自然倒伏一周以后开始收获,采收时应选择晴朗天气,日平均气温不低于8°C ;7、魔芋采收后及时整地,第二年种植时,底肥继续追施生物有机肥3kg/m2,氮肥40g/m2,磷钾肥25g/m2,其余管理及种植方法同第一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I、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两种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利用柚木林下的生态环境种植魔芋,使两种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在空间上搭配合理,生长环境、气候适应性、及水肥的需求兼容性好,套种栽培技术方案及田间管理措施合理。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经济效益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柚木与魔芋的套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柚木定植、魔芋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及收获步骤,具体如下I、选地整地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地块,耕细整平2、柚木定植3月上旬,选择±15cm的柚木幼苗,采用南北向种植,株行距为株行距为3. 0X3. O或3. 5X4. O米,栽植时要深栽,先回表土,填土后应略高于穴面成小丘形,切勿积水、土埋;3、魔芋种植选择球茎成熟,表皮光滑、无病斑和伤口、圆形或椭圆形、顶芽饱满,100 200g/个的魔芋种;四月上旬,在柚木幼苗东侧O. 5米处套种魔芋,株行距为3.0X0. 25米或3. 5X0. 30米,并开挖排水沟,以利于排水;4、病虫害防治对柚木主要病害根腐病,青枯病及魔芋主要病害软腐病和白絹病病害防治方法严重病株及时清除,连根烧毁;并采用拮抗生防菌进行灌根和用加拮抗菌的生物有机肥作底肥进行防治。对主要虫害螟蛾、蓑蛾、介壳虫及象鼻虫防治方法为用楝素、苦参、藜芦碱、茴藁素、及烟碱多种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并结合太阳能杀虫灯来控制虫害和虫媒病害,同时保护和发展天敌如螳螂、山青蛙、蜘蛛,有效控制虫害的繁衍。5、田间管理柚木苗定植后,常拔出杂草、培土 ;柚木林前三年要做好追肥,每年每株追肥3次,追施生物有机肥5kg、复合肥O. 5kg,距离植株± 30cm开沟施入;魔芋种植后按3kg/m2追施生物有机肥I次,采用叶面喷施。6、11月份后魔芋生长进入尾期,在魔芋自然倒伏一周以后开始收获,采收时应选择晴朗天气,日平均气温不低于8°C ;
7、魔芋采收后及时整地,第二年种植时,底肥继续追施生物有机肥3kg/m2,氮肥40g/m2,磷钾肥25g/m2,其余管理及种植方法同第一年。发 明人将上述方法分别在云南省德宏州进行实施。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柚木林下的生态环境种植魔芋,不仅两种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在空间上搭配合理,而且生长环境、气候适应性、及水肥的需求兼容性好,套种栽培技术方案及田间管理措施合理。同时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经济效益高。
权利要求
1.一种柚木与魔芋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选地整地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地块,耕细整平; b、柚木定植3月上旬,选择±15cm的柚木幼苗,采用南北向种植,株行距为株行距为3.0X3. O或3. 5X4. O米,栽植时要深栽,先回表土,填土后应略高于穴面成小丘形,切勿积水、土埋; C、魔芋种植选择球茎成熟,表皮光滑、无病斑和伤口、圆形或椭圆形、顶芽饱满、100 200g/个的魔芋种;四月上旬,在柚木幼苗东侧O. 5米处套种魔芋,株行距为3.0X0. 25米或3. 5X0. 30米,并开挖排水沟,以利于排水; d、病虫害防治按常规生物和物理机械方法进行防治; e、田间管理柚木苗定植后,常拔出杂草、培土;柚木林前三年每年每株追肥3次,追施生物有机肥5kg、复合肥O. 5kg,距离植株±30cm开沟施入;魔芋种植后按3kg/m2追施生物有机肥I次,采用叶面喷施。
f、ll月份后魔芋生长进入尾期,在魔芋自然倒伏一周以后开始收获,采收时应选择晴朗天气,日平均气温不低于8°C ; g、魔芋采收后及时整地,第二年种植时,底肥继续追施生物有机肥3kg/m2,氮肥40g/m2,磷钾肥25g/m2,其余管理及种植方法同第一年。
全文摘要
一种柚木与魔芋的套种方法,属于农、林业的生物技术领域。方法为选择土层肥沃、有机质丰富的地块耕细整平;3月上旬,选择±15cm的柚木幼苗,在南北向种植,株行距为3.0×3.0米或3.5×4.0米;选择顶芽饱满,100~200g/个的魔芋种;四月上旬,在柚木幼苗东侧0.5米处套种,株行距为3.0×0.25米或3.5×0.30米,挖排水沟;柚木苗定植后,拔草、培土;柚木林前三年每年每株追肥3次,追施生物有机肥5kg、复合肥0.5kg,距离植株±30cm开沟施入;魔芋种植后按3kg/m2追施生物有机肥1次,采用叶面喷施;在魔芋自然倒伏一周后开始收获,日平均气温不低于8℃。本发明的两种植物对光照需求在空间上搭配合理,水、肥需求兼容性好,套种栽培方法合理,土地资源利用充分,经济效益高。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934577SQ201210473300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赵建荣, 余磊 申请人:昆明学院, 昆明绿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