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53260阅读:16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两面针为芸香科植物,主要产于广西、广东等岭南地区。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等功效。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两面针外用还可治疗汤火烫伤。长期以来,两面针处于一种野生状态,随着国内外制药企业对中药材两面针果实的需求,野生果实被掠夺性采收,果实质量很难控制,野生资源逐年枯竭,果实产量不能满
足制药企业的需求。但是人工栽培两面针的技术并不成熟。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该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能够大规模进行两面针种植,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包含下列工序,
(1)选地整地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于秋冬季深翻土地,除去杂草树叶,消除越冬虫卵和病菌;
在播种或扦插前再进行精耕细作,经多次翻耕后,筑起高18 22 cm、宽10(Tl30 cm的
畦;
(2)施基肥
按照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000 kg、复合肥25 kg的标准,将农家肥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后进行施肥,然后将地耙平整细后,开沟作床,以待播种或扦插;
(3)育苗
采用种子育苗或者营养杯育苗或者扦插方式进行育苗,获得秧苗以备移栽;
(4)种植
在I 3月份,将秧苗移栽种植,在移栽前预先整地,将秧苗栽入地中定植,除草培土并追肥,两面针植株逐渐生长发育;
(5)采收加工
两面针植株种植4 5年以后,两面针植株的主干直径达到3 cm以上时可进行采收,然后清除泥土、切片然后晒干收集。上述育苗采用种子育苗,具体包括(1)种子采收与保存
在前一年9 10月份,选择3年以上品质优良、生长健壮、粒大饱满的两面针植株作为留种,在果实变黑时进行采收,去除果序和不成熟的果实后,趁果实未干燥爆裂时将种子连果皮一起用湿润的细砂,按1:10的比例分层堆放,保存至春天播种;
(2)播种
在2 3月将保存的种子连同细砂按照播种量1. 2 g 1.5 g/m2的量均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上,播种后在苗床上面覆盖一层 细薄土,用喷雾器向床面喷水,并加盖遮阳网以保持苗床土壤湿润;
(3)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并在苗期除草2 3次、施肥2 3次,施肥以薄施淡肥为主,按照每667 m2每次施腐熟农家水肥1000 kg或施尿素疒3 kg的量兑水淋施。上述育苗采用营养袋育苗,具体包括
(1)采种及种子处理
在前一年9 10月份,选择3年以上品质优良、生长健壮、粒大饱满的两面针植株作为留种,在果实变黑时进行采收,去除果序和不成熟的果实后,趁果实未干燥爆裂时将种子连果皮一起用湿润的细砂,按1:10的比例分层堆放,保存至春天播种;
(2)整地
将圃地内杂草、石块清理干净后起垄作床,床宽8(Tl00cm、高l(T20cm,床面土块呈敲碎状态,平整压实;
(3)选营养袋
选取直径X高的规格为21 X 21cm的黑色塑料营养袋为培育营养袋;
(4)配备营养土
营养土采用黄心土、火烧土、细砂、过磷酸钙做配料,按照重量比为70 15 12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或
营养土采用黄心土、火烧土、过磷酸钙、腐熟有机肥,按照重量比为60 34 3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或
营养土采用黄心土、塘泥、过磷酸钙、腐熟有机肥,按照重量比为70 24 3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
(5)装袋
将营养土装入营养袋,装土满度为离袋口 f 2cm,并把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整齐有序排列成行,按照每行15 20袋排列,每个营养袋之间贴紧相连,营养袋之间空隙用泥沙填满;
(6)播种
用小木棍插入袋中2 3cm深然后抽出小木棍,放入3飞颗处理好的种子或贮藏催芽好的种子,再覆盖一层厚度为0. 4^0. 8cm的细土,播好后用喷雾器向床面均匀喷水,浇足水分后在其上加盖新鲜稻草、麦杆或其它草杆或建遮阴棚以遮阴、保温、保湿、促进发芽,待种子出苗后揭去稻草、麦杆、其它草杆或遮阴棚;
(7)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待种苗达长成到秧苗后,准备移栽。
上述育苗采用扦插育苗,具体包括
(1)插条选择与处理
每年2 3月从优良母株上剪取I年或2年生、无病虫害的壮枝作插条,所述插条粗1.0 1. 5 cm、长12 16 cm,具有3 4个节,每个插条顶端至少要有2个芽点,将梢尖幼嫩部分剪去,上端截口靠节上部I 2 cm处剪成平口,下端截口在紧靠节的下面约I cm处剪成楔形斜口,剪口要求平滑,皮层与木质部不可松动分离,将剪好的插条下端口放入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30分钟,以便促使生根;
(2)扦插 将准备好的插条,按株行距12X25 cm扦插到苗床上,浇水后用塑料薄膜小拱棚覆盖,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待插条萌芽生根后,傍晚拉开塑料薄膜让苗床通风;当苗高达15 cm时,逐渐打开塑料薄膜拱棚,待植株长到50 cm以上时即可移栽至大田;
(3)苗期管理:
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并在苗期除草2 3次、施肥2 3次,施肥以薄施淡肥为主,按照每667 m2每次施腐熟农家水肥1000 kg或施尿素2 3 kg的量兑水淋施。上述种植具体包括
(1)移栽
移栽前一天将苗床淋透水,移栽时,先在畦面按株距70 80 Cm、行距100 130 cm开穴种下,壮苗每穴栽I株,弱苗每穴栽2株,填土踩实,再盖土略高于畦面,浇足定根水;
(2)除草培土
定植后植株较小,在每年的春季萌芽前、6 I月份和冬季进行除草培土,其中冬季除草结合中耕培土;
(3)追肥
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后一起进行,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3 4月份进行,第二次在6 7月份进行,在畦内距离植株15 20 cm处开一条环形浅沟,每株施复合肥50 100 g,视植株大小而定,然后覆盖土壤,用肥量为30 60 kg/667m2 ;
(4)整枝打顶
当枝条密集丛生时,在冬季休眠期将老枝、弱枝、病枝和枯枝剪掉,促其生发新枝;
当新枝长到2 m左右时应打顶,以利根系及主茎的生长发育。上述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还包括病害的防治,包括生理性病害防治和侵染性病害防治。上述生理性病害防治具体是增施有机肥。上述侵染性病害防治具体是采用用敌克松泼浇地或喷雾,每亩用量250 g,先用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稀释;或者
用50%多菌灵粉剂喷洒,每亩用药5 kg。上述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还包括虫害的防治,包括小地老虎、蚜虫、柑橘粉蛤和独角犀的防治。上述小地老虎的防治具体是进行人工捕杀或者用晶体敌百虫拌青草诱杀;
所述蚜虫的防治具体是用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洒;
所述柑橘粉蛤的防治具体是用40%速扑杀乳油1000倍喷洒;所述独角犀的防治具体是采用堆肥诱杀,即在独角犀发生多的园区,在周围堆积厩肥和怄制有机质肥料,诱使成虫在肥堆中产卵,到冬季进行翻肥,拾除幼虫。本发明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能够大规模进行两面针种植,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包含下列工序。
(I)选地整地。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于秋冬季深翻土地,除去杂草树叶,消除越冬虫卵和病菌。在播种或扦插前再进行精耕细作,经多次翻耕后,筑起高18 22 cm、宽10(Tl30 cm的畦。
(2)施基肥。按照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000 kg、复合肥25 kg的标准,将农家肥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后进行施肥,然后将地耙平整细后,开沟作床,以待播种或扦插。(3)育苗。采用种子育苗方式进行育苗,获得秧苗以备移栽。(4)种植。在I 3月份,将秧苗移栽种植,在移栽前预先整地,将秧苗栽入地中定植,除草培土并追肥,两面针植株逐渐生长发育。(5)采收加工。两面针植株种植4 5年以后,两面针植株的主干直径达到3 cm以上时可进行采收,然后清除泥土、切片然后晒干收集。其中,育苗采用种子育苗,具体包括。(I)种子采收与保存。在前一年9 10月份,选择3年以上品质优良、生长健壮、粒大饱满的两面针植株作为留种,在果实变黑时进行采收,去除果序和不成熟的果实后,趁果实未干燥爆裂时将种子连果皮一起用湿润的细砂,按1:10的比例分层堆放,保存至春天播种。(2)播种。在2 3月将保存的种子连同细砂按照播种量1. 2 g 1. 5 g/m2的量均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上,播种后在苗床上面覆盖一层细薄土,用喷雾器向床面喷水,并加盖遮阳网以保持苗床土壤湿润。(3)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并在苗期除草2 3次、施肥2 3次,施肥以薄施淡肥为主,按照每667 m2每次施腐熟农家水肥1000 kg或施尿素疒3 kg的量兑水淋施。上述种植具体包括。
(I)移栽。移栽前一天将苗床淋透水,移栽时,先在畦面按株距70 80 cm、行距100 130 cm开穴种下,壮苗每穴栽I株,弱苗每穴栽2株,填土踩实,再盖土略高于畦面,浇足定根水。(2)除草培土。定植后植株较小,在每年的春季萌芽前、6 7月份和冬季进行除草培土,其中冬季除草结合中耕培土。(3)追肥。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后一起进行,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3 4月份进行,第二次在6 7月份进行,在畦内距离植株15 20 cm处开一条环形浅沟,每株施复合肥50 100 g,视植株大小而定,然后覆盖土壤,用肥量为30 60 kg/667m2。(4)整枝打顶。当枝条密集丛生时,在冬季休眠期将老枝、弱枝、病枝和枯枝剪掉,促其生发新枝;当新枝长到2 m左右时应打顶,以利根系及主茎的生长发育。本发明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还包括病害的防治,包括生理性病害防治和侵染性病害防治。生理性病害防治具体是增施有机肥。侵染性病害防治具体是采用用敌克松泼浇地或喷雾,每亩用量250 g,先用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稀释;或者用50%多菌灵粉剂喷洒,每亩用药5 kg o由于养分不足、干旱、日灼、低温等原因常引起两面针幼苗发黄和枯萎。黄化病是苗圃中最为常见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缺氮,或者缺铁、钾、磷素等引起的,其中以缺铁较为常见。缺铁一般表现为叶片淡黄色或黄白色,叶脉仍保持绿色,症状由嫩叶逐步向老叶发展。缺素病往往是由于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引起的。由于土壤酸碱度不适,使土壤中存在的元素变为植株不能吸收的非可溶性肥料。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消除缺素现象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供应的各种元素比较全面,同时它有利于调节土壤的酸碱度。立枯病是两面针幼苗常见的病害,其症状表现为烂种、猝倒和立枯。烂种种子或幼苗在未出土之前即遭到病菌的侵染而腐烂,在苗床上常见的是成片缺苗。猝倒幼苗出土后,茎基中呈水溃状腐烂、缢缩,幼苗即行倒伏状,以后幼苗和幼根腐烂。幼苗倒伏通常在幼苗出土后I 2个月内出现。立枯幼苗基部木质化以后,先是基部变色,受病苗木枯死而不倒伏,后期也形成根腐,故称为立枯病。立枯病的病原菌种主要是腐霉菌(Pythiumboryanum)、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多种病原菌。其发病的共同条件是苗圃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过高,或幼苗栽植过密,连续阴雨等病害就严重。一旦病害发生应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方法是用敌克松泼浇地或喷雾,每亩用量250g,先用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稀释;也可用50%多菌灵粉剂,每亩用药5 kg。本发明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还包括虫害的防治,包括小地老虎、蚜虫、柑橘粉蛤和独角犀的防治。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nberg),又名地蚕、切根虫。为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广,幼虫能咬断两面针幼苗的顶芽,或将叶片吃成网孔状,大龄幼虫能咬断幼苗嫩茎。防治方法可进行人工捕杀,通常是结合苗圃春季除草灭虫,也可以用晶体敌百虫拌青草诱杀。
蚜虫是两面针的害虫之一,多危害两面针的芽和嫩叶,吸食其汁液,引起新梢长势衰弱,叶片卷曲。危害两面针的姆虫主要是棉姆(Aphis gossypii),又名瓜姆。为同翅目,蚜科。常群集于嫩叶、嫩茎等部位,通常情况下出现在5月至8月,正值两面针嫩叶抽发期。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可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蚜虫天敌进行防治。②农业防治剪除被蚜虫为害的枝条。③药剂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洒。柑橘粉阶(Planococcus ciyri),又名橘粉阶,紫苏粉阶,属腊阶科。在我国南方广为分布。在两面针种植基地偶有发现,但为害不算严重,主要为害两面针的叶。初孵幼蚧经过一段时间爬行后,多群集于嫩叶主脉两侧及枝梢的嫩芽处,成虫前狭后圆,肉色,被白粉状蜡质。体缘有18对白色蜡质刺,短略尖。I年3 4代。白色蜡质呈棉絮状,构成卵囊。防治方法①由于柑橘粉蚧对两面针的危害一般只是零星发生,以 农业防治为主,重剪虫枝、虫叶。②药剂防治可用40%速扑杀乳油1000倍喷洒。独角犀(Allomyrina dichotoma),又名独角仙、独角螺螂虫,谷称“咬喳虫”,属犀金龟科。幼虫常在堆肥或有机质多的地方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盛期。在广西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常见雌雄成虫成双结队为害茎枝,以咬食叶片、茎枝皮层为主。造成皮部损伤,出现流胶现象。防治方法以人工捕捉为主。每年在独角犀成虫盛期发生季节(5月 6月),经常巡查园地,及时捕捉成虫。也可堆肥诱杀,在独角犀发生多的园区,在周围堆积厩肥和怄制有机质肥料,诱使成虫在肥堆中产卵,到冬季进行翻月巴,拾除幼虫。这样做可减少来年虫害。并把这些肥料在4月下旬之前用完。本发明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能够大规模进行两面针种植,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通过该栽培方法,在茂名地区进行大规模栽培,实践表明,该栽培方法能够大幅提高两面针果实的产量,单株产量比野生状态的产量提高了 61倍;且产品质量可以得到人为控制,质量稳定良好。实施例2。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工序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营养袋育苗,具体包括。(I)采种及种子处理。在前一年9 10月份,选择3年以上品质优良、生长健壮、粒大饱满的两面针植株作为留种,在果实变黑时进行采收,去除果序和不成熟的果实后,趁果实未干燥爆裂时将种子连果皮一起用湿润的细砂,按1:10的比例分层堆放,保存至春天播种。(2)整地。将圃地内杂草、石块清理干净后起垄作床,床宽8(Tl00cm、高l(T20cm,床面土块呈敲碎状态,平整压实。(3)选营养袋。选取直径X高的规格为21 X21cm的黑色塑料营养袋为培育营养袋。(4)配备营养土。营养土采用黄心土、火烧土、细砂、过磷酸钙做配料,按照重量比为70 15 12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或
营养土采用黄心土、火烧土、过磷酸钙、腐熟有机肥,按照重量比为60 34 3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或
营养土采用黄心土、塘泥、过磷酸钙、腐熟有机肥,按照重量比为70 24 3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5)装袋。将营养土装入营养袋,装土满度为离袋口 f 2cm,并把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整齐有序排列成行,按照每行15 20袋排列,每个营养袋之间贴紧相连,营养袋之间空隙用泥沙填满。(6)播种。用小木棍插入袋中2 3cm深然后抽出小木棍,放入3飞颗处理好的种子或贮藏催芽好的种子,再覆盖一层厚度为0. 4^0. 8cm的细土,播好后用喷雾器向床面均匀喷水,浇足水分后在其上加盖新鲜稻草、麦杆或其它草杆或建遮阴棚以遮阴、保温、保湿、促进发芽,待种子出苗后揭去稻草、麦杆、其它草杆或遮阴棚。(7)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后,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待种苗达长成到秧苗后,准备移栽。本发明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能够大规模进行两面针种植,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实施例3。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工序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扦插育苗,具体包括。(I)插条选择与处理。每年2 3月从优良母株上剪取I年或2年生、无病虫害的壮枝作插条,所述插条粗1. 0 1. 5 cm、长12 16 cm,具有3 4个节,每个插条顶端至少要有2个芽点,将梢尖幼嫩部分剪去,上端截口靠节上部I 2 cm处剪成平口,下端截口在紧靠节的下面约Icm处剪成楔形斜口,剪口要求平滑,皮层与木质部不可松动分离,将剪好的插条下端口放入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30分钟,以便促使生根。(2)扦插。将准备好的插条,按株行距12X25 cm扦插到苗床上,浇水后用塑料薄膜小拱棚覆盖,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待插条萌芽生根后,傍晚拉开塑料薄膜让苗床通风;当苗高达15 cm时,逐渐打开塑料薄膜拱棚,待植株长到50 cm以上时即可移栽至大田。(3)苗期管理。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并在苗期除草2 3次、施肥2 3次,施肥以薄施淡肥为主,按照每667 m2每次施腐熟农家水肥1000 kg或施尿素疒3 kg的量兑水淋施。本发明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能够大规模进行两面针种植,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工序,(1)选地整地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于秋冬季深翻土地,除去杂草树叶,消除越冬虫卵和病菌;在播种或扦插前再进行精耕细作,经多次翻耕后,筑起高18 22 Cm、宽10(Tl30 cm的畦;(2)施基肥按照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000 kg、复合肥25 kg的标准,将农家肥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后进行施肥,然后将地耙平整细后,开沟作床,以待播种或扦插;(3)育苗采用种子育苗或者营养杯育苗或者扦插方式进行育苗,获得秧苗以备移栽;(4)种植在I 3月份,将秧苗移栽种植,在移栽前预先整地,将秧苗栽入地中定植,除草培土并追肥,两面针植株逐渐生长发育;(5)采收加工两面针植株种植4 5年以后,两面针植株的主干直径达到3 cm以上时可进行采收, 然后清除泥土、切片然后晒干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采用种子育苗,具体包括(O种子采收与保存在前一年9 10月份,选择3年以上品质优良、生长健壮、粒大饱满的两面针植株作为留种,在果实变黑时进行采收,去除果序和不成熟的果实后,趁果实未干燥爆裂时将种子连果皮一起用湿润的细砂,按1:10的比例分层堆放,保存至春天播种;(2)播种在2 3月将保存的种子连同细砂按照播种量1.2 g 1.5 g/m2的量均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上,播种后在苗床上面覆盖一层细薄土,用喷雾器向床面喷水,并加盖遮阳网以保持苗床土壤湿润;(3)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并在苗期除草2 3次、施肥2 3次,施肥以薄施淡肥为主,按照每667 m2每次施腐熟农家水肥1000 kg或施尿素疒3 kg的量兑水淋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采用营养袋育苗,具体包括Cl)采种及种子处理在前一年9 10月份,选择3年以上品质优良、生长健壮、粒大饱满的两面针植株作为留种,在果实变黑时进行采收,去除果序和不成熟的果实后,趁果实未干燥爆裂时将种子连果皮一起用湿润的细砂,按1:10的比例分层堆放,保存至春天播种;(2)整地将圃地内杂草、石块清理干净后起垄作床,床宽8(Tl00cm、高l(T20cm,床面土块呈敲碎状态,平整压实;(3)选营养袋选取直径X高的规格为21 X 21cm的黑色塑料营养袋为培育营养袋;(4)配备营养土营养土采用黄心土、火烧土、细砂、过磷酸钙做配料,按照重量比为70 15 12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或营养土采用黄心土、火烧土、过磷酸钙、腐熟有机肥,按照重量比为60 34 3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或营养土采用黄心土、塘泥、过磷酸钙、腐熟有机肥,按照重量比为70 24 3 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过筛而成;(5)装袋将营养土装入营养袋,装土满度为离袋口 f 2cm,并把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整齐有序排列成行,按照每行15 20袋排列,每个营养袋之间贴紧相连,营养袋之间空隙用泥沙填满;(6)播种用小木棍插入袋中2 3cm深然后抽出小木棍,放入3飞颗处理好的种子或贮藏催芽好的种子,再覆盖一层厚度为O. Γ0. 8cm的细土,播好后用喷雾器向床面均匀喷水,浇足水分后在其上加盖新鲜稻草、麦杆或其它草杆或建遮阴棚以遮阴、保温、保湿、促进发芽,待种子出苗后揭去稻草、麦杆、其它草杆或遮阴棚;(7)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后,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待种苗达长成到秧苗后,准备移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采用扦插育苗,具体包括(1)插条选择与处理每年2 3月从优良母株上剪取I年或2年生、无病虫害的壮枝作插条,所述插条粗1.O 1. 5 Cm、长12 16 cm,具有3 4个节,每个插条顶端至少要有2个芽点,将梢尖幼嫩部分剪去,上端截口靠节上部I 2 cm处剪成平口,下端截口在紧靠节的下面约I cm处剪成楔形斜口,剪口要求平滑,皮层与木质部不可松动分离,将剪好的插条下端口放入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30分钟,以便促使生根;(2)扦插将准备好的插条,按株行距12X25 cm扦插到苗床上,浇水后用塑料薄膜小拱棚覆盖, 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待插条萌芽生根后,傍晚拉开塑料薄膜让苗床通风;当苗高达 15 cm时,逐渐打开塑料薄膜拱棚,待植株长到50 cm以上时即可移栽至大田;(3)苗期管理:在晴天早晚浇水,在雨天及时排水,并在苗期除草2 3次、施肥2 3次,施肥以薄施淡肥为主,按照每667 m2每次施腐熟农家水肥1000 kg或施尿素2 3 kg的量兑水淋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具体包括(I)移栽移栽前一天将苗床淋透水,移栽时,先在畦面按株距70 80 cm、行距100 130 cm开穴种下,壮苗每穴栽I株,弱苗每穴栽2株,填土踩实,再盖土略高于畦面,浇足定根水;(2)除草培土定植后植株较小,在每年的春季萌芽前、6 7月份和冬季进行除草培土,其中冬季除草结合中耕培土;(3)追肥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后一起进行,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3 4月份进行,第二次在6 7月份进行,在畦内距离植株15 20 cm处开一条环形浅沟,每株施复合肥50 100 g,视植株大小而定,然后覆盖土壤,用肥量为30 60 kg/667m2 ;(4)整枝打顶当枝条密集丛生时,在冬季休眠期将老枝、弱枝、病枝和枯枝剪掉,促其生发新枝;当新枝长到2 m左右时应打顶,以利根系及主茎的生长发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病害的防治,包括生理性病害防治和侵染性病害防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性病害防治具体是增施有机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侵染性病害防治具体是采用用敌克松泼浇地或喷雾,每亩用量250 g,先用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稀释; 或者用50%多菌灵粉剂喷洒,每亩用药5 kg。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虫害的防治,包括小地老虎、蚜虫、柑橘粉蛤和独角犀的防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地老虎的防治具体是进行人工捕杀或者用晶体敌百虫拌青草诱杀;所述蚜虫的防治具体是用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洒;所述柑橘粉蛤的防治具体是用40%速扑杀乳油1000倍喷洒;所述独角犀的防治具体是采用堆肥诱杀,即在独角犀发生多的园区,在周围堆积厩肥和怄制有机质肥料,诱使成虫在肥堆中产卵,到冬季进行翻肥,拾除幼虫。
全文摘要
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包含下列工序,(1)选地整地;(2)施基肥按照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kg、复合肥25kg的标准,将农家肥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后进行施肥,然后将地耙平整细后,开沟作床,以待播种或扦插;(3)育苗采用种子育苗或者营养杯育苗或者扦插方式进行育苗,获得秧苗以备移栽;(4)种植在1~3月份,将秧苗移栽种植,在移栽前预先整地,将秧苗栽入地中定植,除草培土并追肥,两面针植株逐渐生长发育;(5)采收加工。本发明的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能够大规模进行两面针种植,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986437SQ20121054127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钟国义, 杨小敏 申请人:茂名市天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