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5326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树的果实,在中草药文献中,始载于清代《纲目拾遗》。 鸦胆子的别名有老鸦胆、鸦蛋子、雅旦子、苦参子等;英文名为Jara Brucea Fruit;拉丁文名为Fructus Bruceae,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省,鸦胆子可作为药物使用或者采摘后加工利用。
鸦胆子性寒、味苦、有毒,含有鸦胆子苦素(Bruceine)、鸦胆子苦醇(Brusatol)、 鸦胆子式(Bruceoside)、鸦胆子碱(Brucamarin)、鸦胆子酸(Brucedic acid)等。鸦胆子的种仁部分含鸦胆子油50%以上,有抗阿米巴、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治鸡眼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制成鸦胆子乳Po,注射用鸦胆子油冻干粉和109Γ20%的鸦胆子im,用来治疗肿瘤。
长期以来,鸦胆子处于一种野生状态,随着国内外制药企业对中药材鸦胆子果实的需求,野生果实被掠夺性采收,果实质量很难控制,野生资源逐年枯竭,果实产量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的需求。但是人工栽培鸦胆子的技术并不成熟。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该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能够大规模进行鸦胆子种植,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至少含有下列工序,育苗采用营养杯进行育苗,获得高于20厘米的秧苗;栽培整地规划,将秧苗定植于定植坑中,在秧苗成长过程中进行追肥、灌溉,秧苗生长成鸦胆子植株并开花结果;病虫防治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病虫防治;采收及后处理待植株开花结果后,采集鸦胆子种子并清洗、晾干然后收集。
上述育苗工序具体包括(I)装杯在营养杯中盛装营养土,装杯后杯口高出营养土表面I. 8^2. 2cm,所述营养土选择无病虫源的疏松田园表土,混合109Γ15%的腐熟有机肥,混合打细而成;将装好的营养杯按照行宽I. Γ1. 2m、每小行摆放15 18个杯、大行间距45飞O cm摆放于育苗地,所述育苗地选择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2)播种在每一个营养杯中放置2飞粒种子,再覆土 ri. 5cm,播种后淋透水,待出苗前再将营养土见干、见湿;(3)苗期管理:出苗后,每Γ3天淋水一次;每周结合淋水同时喷施叶面肥,并在苗期管理期间喷一次 75%百菌清600倍或翠喜800倍以防治叶斑病和立枯病;当幼苗长出2 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当苗高达15 25cm,有6 8片叶时,可出圃定植。
优选的,上述育苗工序具体包括(I)装杯在营养杯中盛装营养土,装杯后杯口高出营养土表面2.0 cm,所述营养土选择无病虫源的疏松田园表土,混合12%的腐熟有机牛肥,混合打细而成;将装好的营养杯按照行宽I. Γ1. 2m、每小行摆放16个杯、大行间距48 cm摆放于育苗地;(3)播种在每一个营养杯中放置3 4粒种子,再覆土 2. 3cm,播种后淋透水,待出苗前再将营养土见干、见湿;(3)苗期管理: 出苗后,每2天淋水一次;每周结合淋水同时喷施叶面肥,并在苗期管理期间喷一次 75%百菌清600倍或翠喜800倍以防治叶斑病和立枯病;当幼苗长出2 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当苗高达20cm,有6 8片叶时,可出圃定植。
上述叶面肥采用O. 3%磷酸二氢钾。
上述育苗地罩设有育苗棚。
上述栽培具体包括(1)整地规划种植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呈半圆形,坑直径8(Γ120厘米,深翻4(Γ60厘米,坑面形成反坡,沿等高线规划行,株行距I. 8米X 2. 5米,每亩种植13(Γ160株,每株施有机肥O.25、. 30公斤,并与定植坑中的土拌匀以进行定植;(2)定植将秩苗定植于鱼鱗坑中,定植后灌足定根水;(3)追肥、灌水定植成活后,每隔5(Γ65天追肥一次,施肥后进行灌水,使得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其中,第一次施肥按照每亩至少施30公斤复合肥的量进行施肥,以后每次施肥的施肥量增加。
优选的,上述栽培具体包括(I)整地规划种植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呈半圆形,坑直径100厘米,深翻50厘米,坑面形成反坡,沿等高线规划行,株行距I. 8米X 2. 5米,每亩种植150株,每株施有机肥O. 28公斤, 并与定植坑中的土拌匀以进行定植;(2)定植将秩苗定植于鱼鱗坑中,定植后灌足定根水;(3)追肥、灌水定植成活后,每隔60天追肥一次,施肥后进行灌水,使得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其中,第一次施肥按照每亩至少施30公斤复合肥的量进行施肥,以后每次施肥的施肥量增加。
上述病虫防治,具体是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在生长季节每15 20天喷药I次以防治病虫害。
优选的,上述病虫防治,具体是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在生长季节每18天喷药I次以防治病虫害。
上述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还包括植株管理,具体包括在植株生产过程中定干、 整形,并进行冬剪、夏剪。
本发明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至少含有下列工序,育苗采用营养杯进行育苗,获得高于20厘米的秧苗;栽培整地规划,将秧苗定植于定植坑中,在秧苗成长过程中进行追肥、灌溉,秧苗生长成鸦胆子植株并开花结果;病虫防治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病虫防治;采收及后处理待植株开花结果后,采集鸦胆子种子并清洗、晾干然后收集。本发明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所栽培的鸦胆子植株具有产量高、果实质量稳定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I。
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包含下列工序。
育苗采用营养杯进行育苗,获得高于20厘米的秧苗。由于鸦胆子发芽不整齐, 播种后出苗早晚不一致,苗高矮不齐,所以适宜采用营养杯育苗,选择高度大小一致的秧苗进行定植栽培。
栽培整地规划,将秧苗定植于定植坑中,在秧苗成长过程中进行追肥、灌溉,秧苗生长成鸦胆子植株并开花结果。
病虫防治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病虫防治。具体是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在生长季节每15 20天喷药I次以防治病虫害。
采收及后处理待植株开花结果后,采集鸦胆子种子并清洗、晾干然后收集。
其中,育苗工序具体包括(I)装杯在营养杯中盛装营养土,装杯后杯口高出营养土表面I. 8^2. 2cm,营养土选择无病虫源的疏松田园表土,混合109Γ15%的腐熟有机肥,混合打细而成。
将装好的营养杯按照行宽I. Γ1. 2m、每小行摆放15 18个杯、大行间距45飞O cm 摆放于育苗地,育苗地选择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
育苗地罩设有育苗棚,育苗棚的规格标准如下用管架塑料大棚,棚拱跨度用I条管、跨度约5米,棚拱用2条管、跨度约8米。棚两侧立柱高I. 8 2m。棚面到落地覆盖放老化塑料膜,棚两侧加设I. 5米高防虫网,棚两侧防虫网外侧塑料膜可卷起落下,以便通风, 调节温度。棚每条管架角对应的地基加设I. 2寸钢管,将管架插入,方便拆卸。棚内上方设3-4条喷雾式喷灌管,喷灌管(5米跨度3条管,8米跨度4条),喷头间距2-2. 2m,喷灌进水管必须设过滤器,防止赌塞喷头。
(2)播种在每一个营养杯中放置2飞粒种子,再覆土 2 2. 5cm,播种后淋透水,待出苗前再将营养土见干、见湿。
(3)苗期管理出苗后,每Γ3天淋水一次;每周结合淋水同时喷施叶面肥,并在苗期管理期间喷一次 75%百菌清600倍或翠喜800倍以防治叶斑病和立枯病。
叶面肥采用O. 3%磷酸二氢钾。
当幼苗长出2 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当苗高达15 25cm,有6 8片叶时,可出圃定植进入栽培工序。
其中,栽培具体包括(I)整地规划种植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呈半圆形,坑直径8(Γ120厘米,深翻4(Γ60厘米,坑面形成反坡,沿等高线规划行,株行距I. 8米X 2. 5米,每亩种植13(Γ160株,每株施有机肥O.25、. 30公斤,并与定植坑中的土拌匀以进行定植。
(2)定植将秩苗定植于鱼鱗坑中,定植后灌足定根水。
(3)追肥、灌水定植成活后,每隔50飞5天追肥一次,施肥后进行灌水,使得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其中, 第一次施肥按照每亩至少施30公斤复合肥的量进行施肥,以后每次施肥的施肥量增加。
通过该栽培方法,在茂名地区进行大规模栽培,实践表明,该栽培方法能够大幅提高鸦胆子果实的产量,单株产量比野生状态的产量提高了 61倍;且果实质量可以得到人为控制,果实质量较好。
实施例2。
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工序与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如下育苗工序。
育苗工序具体包括(I)装杯在营养杯中盛装营养土,装杯后杯口高出营养土表面2.0 cm,所述营养土选择无病虫源的疏松田园表土,混合12%的腐熟有机牛肥,混合打细而成。
将装好的营养杯按照行宽I. Γ1. 2m、每小行摆放16个杯、大行间距48 cm摆放于 育苗地。
(4)播种在每一个营养杯中放置3 4粒种子,再覆土 2. 3cm,播种后淋透水,待出苗前再将营养土见干、见湿。
(3)苗期管理出苗后,每2天淋水一次;每周结合淋水同时喷施叶面肥,并在苗期管理期间喷一次 75%百菌清600倍或翠喜800倍以防治叶斑病和立枯病。
当幼苗长出2 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当苗高达20cm,有6 8片叶时,可出圃定植。
通过该栽培方法,在茂名地区进行大规模栽培,实践表明,该栽培方法能够大幅提高鸦胆子果实的产量,单株产量比野生状态的产量提高了 61倍;且果实质量可以得到人为控制,果实质量较好。
实施例3。
—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工序与实施例I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如下栽培工序。
所述栽培具体包括(1)整地规划种植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呈半圆形,坑直径100厘米,深翻50厘米,坑面形成反坡,沿等高线规划行,株行距I. 8米X 2. 5米,每亩种植150株,每株施有机肥O. 28公斤, 并与定植坑中的土拌匀以进行定植;(2)定植将秩苗定植于鱼鱗坑中,定植后灌足定根水;(3)追肥、灌水定植成活后,每隔60天追肥一次,施肥后进行灌水,使得植株生长开花结果; 其中,第一次施肥按照每亩至少施30公斤复合肥的量进行施肥,以后每次施肥的施肥量增加。
通过该栽培方法,在茂名地区进行大规模栽培,实践表明,该栽培方法能够大幅提高鸦胆子果实的产量,单株产量比野生状态的产量提高了 61倍;且果实质量可以得到人为控制,果实质量较好。
实施例4。
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工序与实施例I或2或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如下病虫防治工序,具体是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在生长季节每18天喷药I次以防治病虫害。
通过该栽培方法,在茂名地区进行大规模栽培,实践表明,该栽培方法能够大幅提高鸦胆子果实的产量,单株产量比野生状态的产量提高了 61倍;且果实质量可以得到人为控制,果实质量较好。
实施例5。
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工序与实施例I或2或3或4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还包括植株管理,具体包括在植株生产过程中定干、整形,并进行冬剪、夏剪,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嫁接和换头。
通过该栽培方法,在茂名地区进行大规模栽培,实践表明,该栽培方法能够大幅提高鸦胆子果实的产量,单株产量比野生状态的产量提高了 61倍;且果实质量可以得到人为控制,果实质量较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下列工序, 育苗采用营养杯进行育苗,获得高于20厘米的秧苗; 栽培整地规划,将秧苗定植于定植坑中,在秧苗成长过程中进行追肥、灌溉,秧苗生长成鸦胆子植株并开花结果; 病虫防治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病虫防治; 采收及后处理待植株开花结果后,采集鸦胆子种子并清洗、晾干然后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工序具体包括 (I)装杯 在营养杯中盛装营养土,装杯后杯口高出营养土表面I. 8 2. 2cm,所述营养土选择无病虫源的疏松田园表土,混合109^15%的腐熟有机肥,混合打细而成; 将装好的营养杯按照行宽I. n. 2m、每小行摆放15 18个杯、大行间距45飞0 cm摆放于育苗地,所述育苗地选择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 播种 在每一个营养杯中放置2飞粒种子,再覆土 5cm,播种后淋透水,待出苗前再将营养土见干、见湿; (3)苗期管理: 出苗后,每广3天淋水一次;每周结合淋水同时喷施叶面肥,并在苗期管理期间喷一次75%百菌清600倍或翠喜800倍以防治叶斑病和立枯病; 当幼苗长出2 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当苗高达15 25cm,有6 8片叶时,可出圃定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工序具体包括 (I)装杯 在营养杯中盛装营养土,装杯后杯口高出营养土表面2. 0 cm,所述营养土选择无病虫源的疏松田园表土,混合12%的腐熟有机牛肥,混合打细而成; 将装好的营养杯按照行宽I. n. 2m、每小行摆放16个杯、大行间距48 cm摆放于育苗地; 播种 在每一个营养杯中放置3 4粒种子,再覆土 2. 3cm,播种后淋透水,待出苗前再将营养土见干、见湿; (3)苗期管理: 出苗后,每2天淋水一次;每周结合淋水同时喷施叶面肥,并在苗期管理期间喷一次75%百菌清600倍或翠喜800倍以防治叶斑病和立枯病; 当幼苗长出2 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当苗高达20cm,有6 8片叶时,可出圃定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肥采用0. 3%磷酸二氢钾。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地罩设有育苗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栽培具体包括 (1)整地规划 种植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呈半圆形,坑直径8(T120厘米,深翻4(T60厘米,坑面形成反坡,沿等高线规划行,株行距I. 8米X 2. 5米,每亩种植13(T160株,每株施有机肥0. 25、. 30公斤,并与定植坑中的土拌匀以进行定植; (2)定植 将秩苗定植于鱼鱗坑中,定植后灌足定根水; (3)追肥、灌水 定植成活后,每隔5(T65天追肥一次,施肥后进行灌水,使得植株生长开花结果; 其中,第一次施肥按照每亩至少施30公斤复合肥的量进行施肥,以后每次施肥的施肥量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具体包括 (1)整地规划 种植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呈半圆形,坑直径100厘米,深翻50厘米,坑面形成反坡,沿等高线规划行,株行距I. 8米X 2. 5米,每亩种植150株,每株施有机肥0. 28公斤,并与定植坑中的土拌匀以进行定植; (2)定植 将秩苗定植于鱼鱗坑中,定植后灌足定根水; (3)追肥、灌水 定植成活后,每隔60天追肥一次,施肥后进行灌水,使得植株生长开花结果; 其中,第一次施肥按照每亩至少施30公斤复合肥的量进行施肥,以后每次施肥的施肥量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防治,具体是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在生长季节每15 20天喷药I次以防治病虫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防治,具体是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在生长季节每18天喷药I次以防治病虫害。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植株管理,具体包括在植株生产过程中定干、整形,并进行冬剪、夏剪。
全文摘要
一种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至少含有下列工序,育苗:采用营养杯进行育苗,获得高于20厘米的秧苗;栽培:整地规划,将秧苗定植于定植坑中,在秧苗成长过程中进行追肥、灌溉,秧苗生长成鸦胆子植株并开花结果;病虫防治:在秧苗及植株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病虫防治;采收及后处理:待植株开花结果后,采集鸦胆子种子并清洗、晾干然后收集。育苗具体包括装杯、播种和苗期管理。栽培具体包括整地规划、定植和追肥、灌水。本发明的鸦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所栽培的鸦胆子植株具有产量高、果实质量稳定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972194SQ2012105416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钟国义, 杨小敏 申请人:茂名市天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