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3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鲑科鱼类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而鲑科鱼类养殖过程中苗种培育是重要的阶段,直接关系养殖户的经济利益。生产中由于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和鱼苗的排便,水中悬浮物质等污染导致水底的污染,必须及时物清理污物才能保证水环境的清洁。目前在鲑科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清洁方式主要采用毛刷清污,鲑科鱼类的苗种培育是在平列槽中培育,槽中水深不超过50cm,因此,操作人员直接用毛刷清理平列槽底部及筛网。这种清污方式虽然能清除平列槽底部及筛网上的粪便及悬浮物,但是,该清污方式常常会损伤鱼苗,造成鱼体发生感染,导致鱼苗死亡率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鲑科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清洁方式易损伤鱼苗,造成鱼体发生感染,进而导致鱼苗死亡率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刷头、气囊、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所述刷头上设有通水孔,所述手柄为具有空心的杆,所述手柄的一端与刷头连接,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与第一软管连接,且手柄的内腔与通水孔相通,所述气囊的一端与第一软管连接,所述气囊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连接,第一排水板设置在气囊与第一软管的连接处,且第一排水板安装在气囊上,第一排水板与第一软管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0° 30°,第二排水板设置在气囊与第二软管的连接处,且第二排水板安装在第二软管的内壁上,第二排水板与第二软管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0° 3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排水板、第二排水板和气囊的吸合作用将平列槽底部的粪便和悬浮物吸入并排出,整个过程中,刷头上的通水孔接触不到鱼苗,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清污装置不会损伤鱼苗,鱼体不发生感染,提高了苗种的成活率,减少了水中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污染。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具有良好清池排污性能,省工省力。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I的I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I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手柄I、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刷头4、气囊5、第一排水板6和第二排水板7,刷头4上设有通水孔4_1,手柄I为具有空心的杆,手柄I的一端与刷头4连接,手柄I的另一端与第一软管2连接,且手柄I的内腔与通水孔4-1相通,气囊5的一端与第一软管2连接,气囊5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3连接,第一排水板6设置在气囊5与第一软管2的连接处,且第一排水板6安装在气囊5上,第一排水板6与第一软管2的端面之间的夹角α为10° 30° ,第二排水板7设置在气囊5与第二软管3的连接处,且第二排水板7安装在第二软管3的内壁上,第二排水板7与第二软管3的端面之间的夹角β为10° 30°。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排水板6与第一软管2的端面之间的夹角α为2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排水板7与第二软管3的端面之间的夹角β为2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刷毛8,刷毛8设置在刷头4的底面上。这样设计使得清污装置在清除平列 槽内的粪便和悬浮物的同时,还可通过刷毛8将平列槽底部清刷干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先将刷头4置于平列槽底部有粪便和悬浮物处,手握气囊5,边捏边松,平列槽底部的粪便和悬浮物经通水孔4-1、手柄I、第一软管2、气囊5和第二软管3被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所述清污装置包括手柄(I)、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和刷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装置还包括气囊(5)、第一排水板(6)和第二排水板(7),所述刷头(4)上设有通水孔(4-1),所述手柄(I)为具有空心的杆,所述手柄(I)的一端与刷头(4)连接,所述手柄(I)的另一端与第一软管(2)连接,且手柄(I)的内腔与通水孔(4-1)相通,所述气囊(5)的一端与第一软管(2)连接,所述气囊(5)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3)连接,第一排水板(6)设置在气囊(5)与第一软管(2)的连接处,且第一排水板(6)安装在气囊(5)上,第一排水板¢)与第一软管(2)的端面之间的夹角(a)为10° 30°,第二排水板(7)设置在气囊(5)与第二软管(3)的连接处,且第二排水板(7)安装在第二软管(3)的内壁上,第二排水板(7)与第二软管(3)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 10° 3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板(6)与第一软管⑵的端面之间的夹角(a)为2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板(7)与第二软管(3)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20°。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装置还包括刷毛(8),刷毛(8)设置在刷头(4)的底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它涉及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设备,以解决现有鲑科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清洁方式易损伤鱼苗,造成鱼体发生感染,导致鱼苗死亡率增加的问题。手柄为具有空心的杆,手柄的一端与刷头连接,手柄的另一端与第一软管连接,且手柄的内腔与通水孔相通,气囊的一端与第一软管连接,气囊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连接,第一排水板设置在气囊与第一软管的连接处,且第一排水板安装在气囊上,第一排水板与第一软管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20°,第二排水板设置在气囊与第二软管的连接处,且第二排水板安装在第二软管的内壁上,第二排水板与第二软管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20°。本实用新型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清污。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2406838SQ20122004379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徐奇友, 王常安, 罗亮, 许红, 赵志刚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