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翻管理机,尤其是一种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属于农林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在茶田深翻操作时,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拖拉机作动力,翻耕机具等外挂设备挂在其后,存在动力轮耗大、机具重量重的缺点,比较适合平原大规模的田地翻耕,很难应用在小规模以及空间狭小的作业场所,因此限制了其使用、推广。 检索发现,专利号为200620082708. 7,200710177045. 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都是基于以上作业方式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轻巧、便捷,适合小规模、空间狭小作业场所使用的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装有配重,后下部装有驱动轮;所述配重和驱动轮之间的机架上装有由曲柄、连杆、摇杆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所述连杆具有朝下方延伸出的翻耕刀;所述曲柄通过传动装置与安置在机架上的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上部装有朝后上方延伸的扶手架。本实用新型可以模仿人工翻土动作进行茶田机械化翻耕作业,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十分适用于小规模、空间狭小的作业场所。配重可在翻耕刀向下插入土壤时会受到反作用力时使翻耕机前部有足够的重量,确保翻耕机前部不会翘起。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机架的配重处装有升降调节的深度调节器,所述深度调节器的下端装有限深轮,上部设有调深销孔。工作时,根据不同地形土壤的坚实度、团粒结构及有机质含量,通过选择深度调节器与前支架不同销孔位置的销接固定,可以实现装有翻耕刀前支架离地高度的调整,从而达到不同耕作深度调节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配重2.前支架3.深度调节器4.变速箱输入轴5.输入皮带盘6.扶手架7.三角皮带8.深度调节手把9.离合手把10.发动机11.输出皮带盘12.机架13.驱动轮14.摇杆固定轴15.摇杆16.变速箱17.曲柄固定轴18.曲柄19.连杆20.翻耕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基本结构如图I所示,机架12的前部装有配重1,后下部装有驱动轮13。配重I和驱动轮13之间的机架上装有由曲柄18、连杆19、摇杆15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该机构中的连杆19具有朝下方延伸出的翻耕刀20。曲柄18装在曲柄固定轴17上,通过皮带传动以及变速箱4等传动装置与安置在机架12上的发动机10传动连接。曲柄摇杆机构的上部装有朝后上方延伸的扶手架6。扶手架6上装有深度调节手把8、离合手把9。机架12的配重处装有升降调节的深度调节器3。该深度调节器的下端装有限深轮,上部设有调深销孔。工作时,变速箱上侧曲柄固定轴处的曲柄被驱动旋转,在连杆和摇杆的共同作用下驱动翻耕刀模仿人工翻土的方式进行茶田机械化翻耕机作业。通常采用2. 9kw或以上的汽油机作为配套动力即可。可根据作业耕深的要求,通过调节深度调节器达到不同耕深的要求。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集动力源、深翻、碎土、整平于一体,可以模仿 在丘陵地区的茶园中使用,一次耕深可达10-22厘米,轻便、操作简单、重量轻、驱动力大、效率高,避免了大型茶园管理机通过性差,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的弊端,实用性强、操作简便,为茶园耕作机械化作业理想装备。并且在翻转土壤过程中,还能借助曲柄的运动惯性提闻翻耕效率,有助于节能减排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部装有配重,后下部装有驱动轮;所述配重和驱动轮之间的机架上装有由曲柄、连杆、摇杆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所述连杆具有朝下方延伸出的翻耕刀;所述曲柄通过传动装置与安置在机架上的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上部装有朝后上方延伸的扶手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配重处装有升降调节的深度调节器,所述深度调节器的下端装有限深轮,上部设有调深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扶手架上装有深度调节手把和离合手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茶田深翻管理机,属于农林机械技术领域。该机的机架前部装有配重,后下部装有驱动轮;所述配重和驱动轮之间的机架上装有由曲柄、连杆、摇杆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所述连杆具有朝下方延伸出的翻耕刀;所述曲柄通过传动装置与安置在机架上的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上部装有朝后上方延伸的扶手架。本实用新型可以模仿人工翻土动作进行茶田机械化翻耕作业,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十分适用于小规模、空间狭小的作业场所。配重可在翻耕刀向下插入土壤时会受到反作用力时使翻耕机前部有足够的重量,确保翻耕机前部不会翘起。
文档编号A01B35/02GK202587771SQ2012201833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肖宏儒, 丁文芹 申请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