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连续注射接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9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连续注射接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试验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连续注射接菌器。
背景技术
稻痕病(Pyricularia grisea)是水稻产区的主要病害,稻痕病菌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均能侵染为害,尤以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为了获得稳产和高产,抗病育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抗病育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品种的抗瘟性鉴定。室内人工接菌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抗瘟性鉴定方法,将供试的水稻材料催芽后播种于温室的水泥池内,用米糠培养基培养稻瘟病各菌株,菌丝长满培养皿后,刮除气生菌丝,置黑光灯下72h促其产孢,用无菌水洗下孢子,制成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为lX105cfu/ml)。于剑叶期(或孕穗 期)采用I. 5ml医用注射器进行稻杆(或穗苞)人工注射接菌,接菌量以心叶有水滴溢出为止,对已注射过的稻杆(或穗苞)做好标记。由于医用注射器一般体积是5-10ml,人工注射接菌操作者要取下注射器针头、抽取孢子悬浮液、装上针头、注射,反复抽取孢子悬浮液的过程要耗费大量时间,使得人工接菌试验效率低。
发明内容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续注射接菌器,该可连续注射接菌器只需一次装灌孢子悬浮液,就可以连续多次注射接菌,大大提高试验操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连续注射接菌器,包括手扣式微型喷雾器和一截带有锥头的医用注射器外管,所述医用注射器外管固定套设于手扣式微型喷雾器的喷头上。进一步的,所述手扣式微型喷雾器的喷头与医用注射器外管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可连续注射接菌器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无源工作的特点,利用市面上现有手扣式微型喷雾器与医用注射器略作改装,一次装灌就可连续作业,无需频繁抽取孢子悬浮液,实现试验操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的效果O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手扣式微型喷雾器,1-1-喷头,1-2-喷瓶,1-3-扳手,1-4-连接杆,2-医用注射器外管,2-1-锥头,3-橡胶密封圈,4-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并以水稻抗病性试验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参考图f 2,一种可连续注射接菌器,包括手扣式微型喷雾器I和一截带有锥头2-1的医用注射器外管2,所述医用注射器外管2固定套设于手扣式微型喷雾器I的喷头I-I 上。为了提高连接密封性,所述手扣式微型喷雾器I的喷头1-1与医用注射器外管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3。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如下取下手扣式微型喷雾器I的头帽,将手扣式微型喷雾器I的喷头1-1与一截带有锥头2-1的注射接菌器外管2直接密封粘接。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孢子悬浮液装入喷瓶1-2,扣动扳手1-3,通过连接杆1-3推动泵头活塞,孢子悬浮液经吸管形成一定压力的流体,从喷头1-1的出水口进到注射接菌器外管2,再经针头4喷射,注入稻杆(或穗苞);扳手1-3由于弹簧的作用可自动复 位,反复扣动扳手1-3可完成连续注射接菌的作业;一次装灌孢子悬浮液,可连续多次注射接菌,大大提高试验操作效率,具有过程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效果明显的特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连续注射接菌器,包括手扣式微型喷雾器和一截带有锥头的医用注射器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注射器外管固定套设于手扣式微型喷雾器的喷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连续注射接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扣式微型喷雾器的喷头与医用注射器外管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连续注射接菌器,包括手扣式微型喷雾器和一截带有锥头的医用注射器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注射器外管固定套设于手扣式微型喷雾器的喷头上,所述手扣式微型喷雾器的喷头与医用注射器外管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无源工作的特点,利用市面上现有手扣式微型喷雾器与医用注射器略作改装,一次装灌就可连续作业,无需频繁抽取孢子悬浮液,实现试验操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文档编号A01G7/06GK202722103SQ201220370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游晴如, 张水金, 董瑞霞, 郑轶, 黄庭旭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