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在花卉和蔬菜的育苗工作中出现了机械化育苗的方式。但我国农民对机械化育苗设备的认可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民的传统习惯是移栽大苗,因为大苗比小苗缓苗快,而且机械化育苗成本高。当前的机械化育苗设备大都是穴盘育苗播种机,其育苗穴盘的培养穴较小,穴盘相对于育苗钵限制了秧苗的生长,不适于花卉和蔬菜的育苗工作,不符合我国农民移栽大苗的传统习惯,而且结构复杂、育苗成本高,售价昂贵,不能满足普通农户的需求。据调查,大部分农户使用培养穴较大的育苗钵作为培养皿,显然穴盘育苗播种机已不能满足这些农户的需求,所以在育苗钵育苗方面,一直沿用手工装钵、播种及覆土的工作方式,基于育苗钵为培养皿的自动化育苗播种设备尚属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育苗钵为培养皿的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可以满足普通农户的育苗播种需求,填补育苗钵育苗播种机方面的空白,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装置、控制系统、机械传动装置和动力装置,沿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在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播种装置和覆土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播种装置和覆土装置与动力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集装钵、播种和覆土等功能于一体,采用组装方式,使各功能装置相互独立,既可协同工作,又可单独工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经济实用,易操作、易维护,市场前景广阔,尤其在花卉、蔬菜及瓜果等作物的育苗钵育苗播种工作方面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自动放钵装置包括第一变距螺纹轴、育苗钵和第二变距螺纹轴,所述第一变距螺纹轴与第二变距螺纹轴呈相反方向转动,且与动力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育苗钵卡接于第一变距螺纹轴和第二变距螺纹轴的螺纹之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变距螺纹可以实现自动分离、放置育苗钵,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进一步,所述装钵装置包括填土漏斗、支架和输土带,所述填土漏斗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输土带设于填土漏斗的下方且与动力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播种装置包括微型抽气泵、电磁阀、行程开关、四杆机构、种子盒、橡胶管、轴承支架和种子漏斗,所述四杆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通过轴承支架上的输入轴与动力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四杆机构通过滑动杆的运动控制行程开关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动作,所述微型抽气泵通过橡胶管依次与电磁阀及吸嘴相连接,所述吸嘴固定在四杆机构的滑动杆上,所述种子盒和种子漏斗分别固定在吸嘴在滑动杆上的活动范围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吸嘴随着滑动杆依次移动至种子盒与种子漏斗上方,分别实现种子的吸取与释放。进一步,所述覆土装置包括覆土漏斗及其配件,且与装钵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装钵与覆土同时运动,覆土与输送交替运动。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及间歇机构,所述间歇机构为不完全齿轮机构、棘轮机构或槽轮机构。进一步,所述不完全齿轮机构包括第一从动轮、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为由正常齿和带有锁止弧的厚齿彼此相间组成的齿轮,且相对与主动轮相交90度,所述主动轮为含有一个齿或几个齿的不完全齿轮,所述主动轮连续运动,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间歇、交替运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不完全齿轮机构,实现各装置的间歇、交替运动。所述主动轮同时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配合,当从动轮与主动轮处于啮合区时,从动轮随主动轮转动,从动轮与主动轮处于非哨合区时,从动轮静止,从而实现主动轮连续运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间歇、交替运动。进一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输送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从动轮与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覆土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第一从动轮与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覆土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从动轮与输送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播种装置与动力装置中的主动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机械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式为链条传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链条传动可以在两轴中心距较远的情况下传递运动和动力,能够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动效率高。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的工作流程:首先将育苗土装入装钵装置的填土漏斗中,将育苗钵放入自动放钵装置的钵筒中;启动机器,由自动放钵装置将育苗钵放置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此时,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运动停止,输送装置启动),然后由输送装置将育苗钵输送至装钵装置下(此时,输送装置运动停止,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启动),本过程中的运动\停止由动力装置中的不完全齿轮机构实现;装钵完成后,由输送装置继续向前输送至播种装置及覆土装置下,类似于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和输送装置的运动停止启动关系,分别完成播种与覆土工作,至此播种完成。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机装置分布示意图;[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放钵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钵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播种装置及覆土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不完全齿轮机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所示,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装置
5、控制系统6、机械传动装置和动力装置7,沿所述输送装置5的前进方向在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自动放钵装置1、装钵装置2、播种装置3和覆土装置4,所述输送装置5、自动放钵装置1、装钵装置2、播种装置3和覆土装置4与动力装置7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放钵装置I包括第一变距螺纹轴8、育苗钵9和第二变距螺纹轴10,所述第一变距螺纹轴8与第二变距螺纹轴10呈向反方向转动,且与动力装置7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育苗钵9卡接于第一变距螺纹轴8和第二变距螺纹轴10的螺纹之间。采用变距螺纹可以实现自动分离、放置育苗钵,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如图3所示,所述装钵装置2包括填土漏斗11、支架12和输土带13,所述填土漏斗11固定在支架12上,所述输土带13设于填土漏斗11的下方且与动力装置7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如图4所示,所述播种装置3包括微型抽气泵14、电磁阀15、行程开关16、四杆机构17、种子盒18、橡胶管19、轴承支架20和种子漏斗21,所述四杆机构17为曲柄滑块机构,通过轴承支架20上的输入轴与动力装置7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四杆机构17通过滑动杆的运动控制行程开关16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电磁阀15的动作,所述微型抽气泵14通过橡胶管依次与电磁阀15及吸嘴相连接,所述吸嘴固定在四杆机构的滑动杆上,所述种子盒18和种子漏斗21分别固定在吸嘴在滑动杆上活动范围内。所述吸嘴随着滑动杆依次移动至种子盒18与种子漏斗21上方,分别实现种子的吸取与释放。所述覆土装置4包括覆土漏斗22及其配件,且与装钵装置2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实现装钵与覆土同时运动,覆土与输送交替运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及间歇机构,所述间歇机构为不完全齿轮机构、棘轮机构或槽轮机构。如图5所示,所述不完全齿轮机构包括第一从动轮23、主动轮24和第二从动轮25,所述第一从动轮23和第二从动轮25由正常齿和带有锁止弧的厚齿彼此相间组成,且相对与主动轮24相交90度,所述主动轮24为含有一个齿或几个齿的不完全齿轮,所述主动轮连续运动,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间歇、交替运动。所述主动轮24同时与第一从动轮23和第二从动轮25配合,当从动轮与主动轮24处于啮合区时,从动轮随主动轮24转动,从动轮与主动轮24处于非啮合区时,从动轮静止,从而实现主动轮连续运动,第一从动轮23和第二从动轮25的间歇、交替运动。所述第一从动轮23与输送装置5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从动轮25与自动放钵装置1、装钵装置2、覆土装置4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第一从动轮23与自动放钵装置1、装钵装置2、覆土装置4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从动轮25与输送装置5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播种装置与动力装置7中的主动轮24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机械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式为链条传动,链条传动可以在两轴中心距较远的情况下传递运动和动力,能够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动效率高。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的工作流程:首先将育苗土装入装钵装置2的填土漏斗中,将育苗钵9放入自动放钵装置I的钵筒中;启动机器,由自动放钵装置I将育苗钵9放置输送装置5的输送带上(此时,自动放钵装置1、装钵装置2运动停止,输送装置5启动),然后由输送装置5将育苗钵9输送至装钵装置2下(此时,输送装置5运动停止,自动放钵装置1、装钵装置2启动),本过程中的运动或停止由动力装置7中的不完全齿轮机构实现;装钵完成后,由输送装置5继续向前输送至播种装置3及覆土装置4下,类似于自动放钵装置1、装钵装置2和输送装置5的运动停止启动关系,分别完成播种与覆土工作,至此播种完成。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装置(5)、控制系统(6)、机械传动装置和动力装置(7),沿所述输送装置(5)的输送方向在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自动放钵装置(I)、装钵装置(2)、播种装置(3)和覆土装置(4),所述输送装置(5)、自动放钵装置(I)、装钵装置(2)、播种装置(3)和覆土装置(4)与动力装置(7)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放钵装置(I)包括第一变距螺纹轴(8)、育苗钵(9)和第二变距螺纹轴(10),所述第一变距螺纹轴(8)与第二变距螺纹轴(10)呈相反方向转动,且与动力装置(7)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育苗钵(9)卡接于第一变距螺纹轴(8)和第二变距螺纹轴(10)的螺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钵装置(2)包括填土漏斗(11)、支架(12)和输土带(13),所述填土漏斗(11)固定在支架(12)上,所述输土带(13)设于填土漏斗(11)的下方且与动力装置(7)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装置(3)包括微型抽气泵(14)、电磁阀(15)、行程开关(16)、四杆机构(17)、种子盒(18)、橡胶管(19)、轴承支架(20)和种子漏斗(21),所述四杆机构(17)为曲柄滑块机构,通过轴承支架(20)上的输入轴与动力装置(7)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四杆机构(17)通过滑动杆的运动控制行程开关(16)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电磁阀(15)的动作,所述微型抽气泵(14)通过橡胶管(19)依次与电磁阀(15)及吸嘴相连接,所述吸嘴固定在四杆机构的滑动杆上,所述种子盒(18)和种子漏斗(21)分别固定在吸嘴在滑动杆上的活动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装置(4)包括覆土漏斗(22 )及其配件,且与装钵装置(2 )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及间歇机构,所述间歇机构为不完全齿轮机构、棘轮机构或槽轮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完全齿轮机构包括第一从动轮(23 )、主动轮(24 )和第二从动轮(25 ),所述第一从动轮(23 )和第二从动轮(25)由正常齿和带有锁止弧的厚齿彼此相间组成,且相对与主动轮(24)相交90度,所述主动轮(24)为含有一个齿或几个齿的不完全齿轮,所述主动轮(24)连续运动,所述第一从动轮(23)和第二从动轮(25)间歇、交替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23)与输送装置(5 )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从动轮(25 )与自动放钵装置(I)、装钵装置(2)、覆土装置(4)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第一从动轮(23)与自动放钵装置(I )、装钵装置(2)、覆土装置(4)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从动轮(25)与输送装置(5)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装置(3)与动力装置(7 )中的主动轮(24 )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式为链条传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育苗钵育苗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装置、控制系统、机械传动装置和动力装置,沿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在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播种装置和覆土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自动放钵装置、装钵装置、播种装置和覆土装置与动力装置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集装钵、播种和覆土等功能于一体,采用组装方式,使各功能装置相互独立,既可协同工作,又可单独工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经济实用,易操作、易维护,市场前景广阔,尤其在花卉、蔬菜及瓜果等作物的育苗钵育苗播种工作方面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文档编号A01C7/06GK202941124SQ2012206538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周玉兰, 康学超, 张书豹, 刘飞, 张向峰, 杨栋雪 申请人:烟台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