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4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和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实现高产稳产,在播种前需要对耕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处理,如耕翻、整地、施肥、深松、起垄、镇压等作业环节。传统的耕作方式多采用分段作业方式,一般在播种之前分段采用3 5项土壤耕作方式来处理土壤,以达到精耕细作的目的。由于这种长期不合理的土壤耕作方式,已造成了我国耕地、尤其是北方旱区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作物大面积的受旱减产。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需要大力发展能减少水蚀、风蚀、培肥地力的耕作方式。田间联合耕播作业机具是一种适合现代农业要求的新型联合少耕农具,它根据需要以适当的方式把多种工作部件按一定的层次和顺序组合在一起,能一次完成主要的或全部的作物苗床准备工作乃至包括深松、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全过程的作物种植工作。目前,国内能实现玉米(大豆)耕播联合作业的机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由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设计的耕整种植联合作业机(ZL03252205.3)和一种半悬挂式耕播联合作业机(ZL200520024351.2),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设计的GBL-4耕种播种联合作业机等,这几种机具都能在玉米、大豆留茬地上一次进地完成整地、起垄、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项作业。但以上几种机具都是全副旋耕加施肥、播种的作业方式,都存在土壤扰动大、失墒多的问题,而且全副旋耕会造成根茬粉碎和土壤混合,不利于保护水土。少动土、少失墒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求,留茬沟台交替保护性耕作模式,改连年垄上种植为行间交替种植。秋收后玉米根茬留在地表,第二年春天在两留茬行之间进行播种,播种行与留茬行每年交换一次,实现交替轮作。现有的传统旋耕机和播种机不能满足此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机具一行间耕播复式作业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进地能够完成行间耕整地、施肥、播种玉米(大豆)、镇压的耕播联合作业机具,以满足留茬沟台交替保护性的耕作模式。所述的留茬沟台交替保护性耕作模式是一种贴近东北旱区农民传统耕作习惯的新型保护性耕作模式。它改连年垄上种植为行间交替种植。秋收后玉米根茬留在地表,第二年春天在两留茬行之间进行播种,播种行与留茬行每年交换一次,实现交替轮作。由于现有的传统旋耕机和播种机不能满足此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此研发了一种的新型机具——行间耕播复式作业机。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行间旋耕机1、U形卡4和行间播种单体5组成,其中行间旋耕机I经U形卡4与至少一个行间播种单体5固接,行间播种单体5间隔固接于行间旋耕机I的机架后梁。[0010]刀辊轴为侧传动,将拖拉机的后动力输出轴产生的转动扭矩通过万向节传动轴传给主变速箱11的输入轴112连接,再由主变速箱侧输出轴II 25经万向节传动轴13与侧变速箱15的输入轴1114连接,将动力传给侧变速箱15的输入轴1114,侧变速箱输出轴17经联轴器18与刀轴19连接,将动力最终传递给刀轴19。和传统的旋耕机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将传统旋耕机刀辊轴的传动方式由中间传动改为侧传动;由传统的全副旋耕改为带状旋耕;刀片相对刀轴位置固定改为小区刀组在轴上位置可调。带状旋耕是指:刀轴19上套有至少一个刀座组件20,刀轴19和刀座组件20都采用方管制造。刀轴19由联轴法兰盘26、刀轴方管27、轴头28组成,联轴法兰盘26和轴头28分别固接于刀轴方管27两端;刀轴19上套有至少一个刀座组件20,每个刀座组件20由方管29,刀盘30,刀库31组成,3 5个刀盘30固接于方管29上,刀盘间距b为80 120mm,每个刀盘30上固接4 8个刀库31,每个刀库31里装有一把旋耕刀21,装满旋耕刀21的刀座组件20称作一个小区刀组,小区刀组中心对应上一季作物所留两行根茬中间,相邻两个小区刀组中心间距等于所留根茬的行距。由于刀轴方管27外径边长a为60 100mm,刀组组件的方管29内径边长c为62 104mm,且c大于a, c和a之间的差值为2 4mm,故能实现小区刀组在轴上的位置可调。行间播种单体5以镇压轮7为传动动力,经链轮II 8与排种器上的链轮16链连接,将动力传递给排种器上的链轮16。每个行间播种单体5的中心与小区刀组中心前后对应,播种位置在带状旋耕区间内。主变速箱侧输出轴124经链轮IV 10将动力传递给排肥轴上的链轮1119,排肥轴上的链轮III9与排肥盒22连接,带动排肥盒22转动实现排肥,排肥管23固接于排肥盒22底部,排出的肥料经肥管流入施肥开沟器2上的施肥管3中,施肥管3固接于施肥开沟器2后侧。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一次进地就能完成行间耕整地、施肥、播种玉米(大豆)、镇压等多项作业任务,能满足留茬沟台交替保护性的耕作模式。

图1为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正视图图2为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侧视图图3为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俯视图图4为主变速箱剖视图图5为刀轴结构视图图6为刀座组件主视图图7为刀座组件左视图其中:1.行间耕整机 2.施肥开沟器 3.施肥管 4.U形卡 5.行间播种单体6.链轮I 7.镇压轮8.链轮II 9.链轮III 10.链轮IV 11.主变速箱12.输入轴I 13.万向节传动轴14.输入轴II 15.侧变速箱16.轴头17.侧变速箱输出轴18.联轴器19.刀轴20.刀座组件21.旋耕刀22.排肥盒23.排肥管24.主变速箱侧输出轴I 25.主变速箱侧输出轴II 26.联轴法兰盘27.刀轴方管28.轴头29.方管30.刀盘31.刀库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主要包括行间耕整机1、U形卡4和间隔固定在行间耕整机I机架后梁上的至少一个行间播种单体5 (如图1、图2、图3)。行间旋耕机I的刀辊轴为侧传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主变速箱11如图4所示,内部由一对锥齿轮和一对圆柱直齿轮组成,可将输入轴112的动力同时分别传递给主变速箱侧输出轴124和主变速箱侧输出轴1125,其中,主变速箱侧输出轴1125通过万向节传动轴13,将动力传给侧变速箱15的输入轴114,经侧变速箱15变速后,由侧变速箱输出轴17通过联轴器18,将动力最终传递给刀轴19。而主变速箱侧输出轴124输出的动力,通过链轮IV 10传递给排肥轴上的链轮III9,排肥轴带动排肥盒22转动实现排肥,排肥管23安装在排肥盒底部,排出的肥料通过肥管流入施肥开沟器2的施肥管3中。施肥开沟器固接在行间旋耕机I机架后梁,施肥管3固接在施肥开沟器后侧。刀轴19和刀座组件20都采用方管制造,刀轴上套有至少一个刀座组件。刀轴的一端固定有轴头,刀轴的轴头通过调心轴承安装在行间旋耕机的机架侧板;刀轴另一端固接有联轴法兰盘26,通过螺栓和侧变速箱输出轴17的联轴器18固接。刀座组件由方管29,刀盘30,刀库31组成。3个刀盘固接在方管29上,刀盘间距b为100mm。每个刀盘上固接6个刀库,每个刀库里装有一把旋耕刀21,每个刀座组件上安装18把刀片,装满旋耕刀片的刀座组件称作一个小区刀组。刀轴方管的外径边长a为80mm。刀组组件的方管29内径边长c为82mm,小区刀组沿刀轴19的轴向位置可调,调节位置满足其中心对应上一季作物所留两行根茬中间,相邻两个小区刀组中心间距等于所留根茬的行距,位置调节固定后,在刀座组件两侧用卡子卡住,防止轴向串动。利用U形卡4间隔固定在行间耕整机I机架后梁上的至少一个行间播种单体5。行间播种单体5是以镇压轮7为传动动力,链轮118和链轮16用链条连接。每个播种单体中心和小区刀组中心如后对应。链轮IV 10安装在主变速箱侧输出轴124上,链轮IV 10和链轮III9用链条连接,排肥轴穿过排肥盒22中的排肥辊,排肥管23连接在排肥盒底部和施肥管3之间,施肥管3焊接在施肥开沟器2后侧。
权利要求1.一种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行间旋耕机(l)、u形卡(4)和行间播种单体(5)组成,其中行间旋耕机(I)经U形卡(4)与至少一个行间播种单体(5)固接,行间播种单体(5)间隔固接于行间旋耕机(I)的机架后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间旋耕机(I)中的主变速箱(11)与输入轴1(12)连接,主变速箱侧输出轴11(25)经万向节传动轴(13)与侧变速箱(15)的输入轴II (14)连接,侧变速箱输出轴(17)经联轴器(18)与刀轴(19)连接;主变速箱侧输出轴I (24)经链轮IV (10)、排肥轴上的链轮III (9)与排肥盒(22)连接,排肥管(3)固接于排肥盒(22)底部,施肥管(3)固接于施肥开沟器(2)后侧。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轴(19)由联轴法兰盘(26)、刀轴方管(27)、轴头(28)组成,联轴法兰盘(26)和轴头(28)分别固接于刀轴方管(27)两端;刀轴(19)上套有至少一个刀座组件(20),每个刀座组件(20)由方管(29),刀盘(30),刀库(31)组成,3 5个刀盘(30)固接于方管(29),刀盘间距b为80 120mm,每个刀盘(30)上固接4 8个刀库(31),每个刀库(31)里装有一把旋耕刀(21),装满旋耕刀(21)的刀座组件(20)称作一个小区刀组,小区刀组中心对应上一季作物所留两行根茬中间,相邻两个小区刀组中心间距等于所留根茬的行距;刀轴方管(27)外径边长a为60 100mm,刀组组件的方管(29)内径边长c为62 104mm,且c大于a, c和a之间的差值为2 4mm。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间播种单体(5)以镇压轮(7)为传动动力,镇压轮(7)经链轮II (8)与排种器上的链轮I (6)链连接,每个行间播种单体(5)的中心与小区刀组中心前后对应,播种位置在带状旋耕区间内。
专利摘要行间复式耕播联合作业机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的行间旋耕机经U形卡与至少一个行间播种单体固接,行间播种单体间隔固接于行间旋耕机的机架后梁;行间旋耕机和传统的旋耕机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①将传统旋耕机刀辊轴的传动方式由中间传动改为侧传动;②由传统的全副旋耕改为带状旋耕;③刀片相对刀轴位置固定改为小区刀组在轴上位置可调。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一次进地就能完成行间耕整地、施肥、播种玉米(大豆)、镇压等多项作业任务,能满足留茬沟台交替保护性的耕作模式。
文档编号A01B49/06GK202958114SQ20122067267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8日
发明者贾洪雷, 范旭辉, 刘春喜, 庄健, 郭慧, 赵新天, 赵文罡, 顾耀权, 姜铁军, 杨海天, 李洪刚, 杜欣, 于洪斌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