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4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蔬汁生产线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
背景技术
旧式柑橘榨汁生产线采用的是直线布置,就是前处理设备、榨汁设备以及后处理设备在整线布置上从前到后,一条直线排列。整个生产线呈现细长的布局状态,原料果存储上面采用果池存储。一方面,因为是直线布置,前处理设备和榨汁设备一字排,这两类设备宽度上很窄,设备两旁闲置很大的空间,使得榨汁车间的空间利用性差;其次,直线布置生产线的长度加长,车间及配套设施(如不锈钢卫生管道等)投入加大,增加了生产厂家的投资成本。另外,使用果池存储原料,果子等待榨汁时间较长,加上池内存有积水,池底的果子长时间浸泡损伤腐烂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功能齐全、结构紧凑、经济性好的柑橘榨汁生产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包括依次连接的料仓装置、枝叶去除装置、前处理装置、榨汁机及果汁后处理装置,所述的前处理装置与榨汁机平行设置,前处理装置与榨汁机之间采用180度折弯连接。所述的前处理装置为清洗原料的装置。原料储存在料仓·装置内,所述的料仓装置上端为圆柱或长方体形的储料仓,下端为锥形的出料口,该储料仓的内壁上设有斜向下的平板,储料仓的中间设有人字形的挡板。该结构避免原料在存储过程中和水直接接触,独特的缓冲结构,使料仓存储比果池存储更能减少原料的腐烂和碰伤率。原料从料仓装置出来后,经过枝叶去除装置去除原料中的枝叶等杂物,减少了后序人工拣选的劳动强度,很大程度减少了枝叶杂物对榨汁设备的破坏,再进入前处理装置清洗原料、人工拣选不合格果并剔除杂物,然后进入榨汁机榨出果汁,最后果汁进入后处理装置,对榨出的果汁进行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料仓装置,提高了原料的保存效果,前处理装置和榨汁机连接处180度折弯连接,在布置上呈平行布置,提高车间空间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线的长度,减少了车间等附属设施的投资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料仓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3]图4为料仓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料仓装置1、枝叶去除装置2、前处理装置3、榨汁机4及果汁后处理装置5,前处理装置3与榨汁机4平行设置,前处理装置3与榨汁机4之间采用180度折弯连接。前处理装置3为清洗原料的装置。料仓装置I的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料仓装置I上端为圆柱或长方体形的储料仓,下端为锥形的出料口 13,该储料仓的内壁上设有斜向下的平板12,储料仓的中间设有人字形的挡板
11。该结构避免原料在存储过程中和水直接接触,独特的缓冲结构,使料仓存储比果池存储更能减少原料的腐烂和碰伤率。原料从料仓装置I出来后,经过枝叶去除装置2去除原料中的枝叶等杂物,减少了后序人工拣选的劳动强度,很大程度减少了枝叶杂物对榨汁设备的破坏,再进入前处理装置3清洗原料、人工拣选不合格果并剔除杂物,然后进入榨汁机4榨出果汁,最后果汁进入后处理装置5,对榨出 的果汁进行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包括依次连接的料仓装置(I)、枝叶去除装置(2)、前处理装置(3)、榨汁机(4)及果汁后处理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处理装置(3)与榨汁机(4)平行设置,前处理装置(3)与榨汁机(4)之间采用180度折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仓装置(I)上端为圆柱或长方体形的储料仓,下端为锥形的出料口,该储料仓的内壁上设有斜向下的平板,储料仓的中间设有人字形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处理装置(3)为清洗原 料的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柑橘榨汁生产线,包括依次连接的料仓装置、枝叶去除装置、前处理装置、榨汁机及果汁后处理装置,前处理装置与榨汁机平行设置,前处理装置与榨汁机之间采用180度折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料仓装置,提高了原料的保存效果,前处理装置和榨汁机连接处180度折弯连接,在布置上呈平行布置,提高车间空间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线的长度,减少了车间等附属设施的投资成本。
文档编号A23N1/00GK203136969SQ201220747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董武林, 刘国强, 褚卫平 申请人: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