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

文档序号:27212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棉花病害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棉铃疫病是我国各主要产棉省棉花铃期的主要病害,其发病率及危害性居各种铃病的首位,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棉花铃病联合调查组,1986年)。引致我国棉铃疫病主要病原菌为竺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张绪振等,河北农学报,1963,2(3):37-46 ;梁平彦等,植物病理学报,1964,7 (I):11_19),自然条件下在寄主病组织及土壤中均可产生卵孢子(张家清等,上海农业科技,1981,(4): 18-19)。棉铃疫病菌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安全越冬作为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郑小波等,植物保护学报,1992,19 (3):251-256)。在棉花结铃期间,随雨水飞溅到棉铃上进行再侵染,该病害能够主动侵染健康棉铃,发病快,难于防治,并且为红腐病、红腐病等棉铃腐生病害提供了侵染条件(沈其益,棉花病害基础研究与防治,1992,179-180)。目前,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主要是栽培措施防治、间作套种和化学防治等(刘水东等,农村百事通,2009,12:40-41 ;杨春萍,中国棉花,2006,12:33 ;常文周等,中国棉花,2009,(1):43 ;高振峰,河北农业科学,1992,(2):35_36)。其中栽培措施防治是指通过精细整枝、推株并垄、排水防溃等来防治棉铃疫病,具有一定效果但需要大量的人工,由于近年来工人劳务费的增加,种植成本大大增加,棉农不愿采取过多的栽培措施来防治棉铃疫病;麦棉套作、瓜棉套作、蒜棉套作等间作套种防治棉铃疫病比较有效,但是在某些植棉老区,短期内难以改变栽培模式;而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用药次数多,成本高,效果不理想,并且对土壤造成污染等问题。因此,对棉铃疫病的防治尚存在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物理隔离材料在防治棉铃疫病上的用途。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物理隔离材料在防治棉铃疫病上的应用;所述的棉铃疫病是由竺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弓丨起。上述应用中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是指塑料薄膜或无纺布等。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包括在棉田第一个棉铃长成之前,在棉田行间地面铺设物理隔离材料;其中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的宽度与棉田行距相同,物理隔尚材料的长度与棉田行长相同。上述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中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是指塑料薄膜或无纺布等。上述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中所述的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008-0.012 毫米。上述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中所述的塑料薄膜分布有直径为0.5mm的孔,以便于雨水的渗漏,减少积水。上述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还可以在播种前施用缓控释肥,然后在棉田行间地面铺设物理隔离材料;其中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的宽度与棉田的行距相同,物理隔离材料的长度与棉田的行长相同。播种时将足量缓释肥当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即减少施花铃肥的操作,又可提前铺设塑料薄膜。上述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中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是指塑料薄膜或无纺布等。与现有的栽培措施和化学药剂来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针对性强,本发明针对棉花烂铃95%以上由棉铃疫病菌引起,而棉铃疫病菌主要存在于棉田土壤中,借助于雨水飞溅向上传播的原理,将物理隔离材料铺设于棉花行间裸露的地面,有效阻断了病原菌向上传播,从而达到防治棉铃疫病的目的;(2)本发明方法防治效果好,本发明方法使棉铃疫病的发病率降低了一倍以上,提高了棉花产量和质量;(3)本发明方法简单、效率高、成本低,避免了过多的田间操作所造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利用塑料薄膜防治棉铃疫病效果的对比试验(一)试验地点:河北省献县河街镇河街村棉花田。(二)试验方法:(1)2012年4月28日播种,品种为银兴棉4号,覆膜直播,行距90cm,5月8日放
苗,正常管理。(2)棉花花铃期整枝去赘芽,打顶在7月17日进行;重施花铃肥;防旱浇花铃水。(3)7月18日在棉花行间裸露的地面铺设塑料薄膜(以下简称:铺膜),此时棉田第一个棉铃尚未长成,所用塑料薄膜的宽度为90cm,厚度为0.008毫米,小区行长20m,铺膜长度20m,铺膜面积约400m2。设不铺膜为对照。(4)铺膜后至试验调查结束未采取其他任何防治棉铃疫病的措施。(5)分别于8月4日、8月23日、9月20日调查单株烂铃数,每个重复调查30株,重复4次,求平均值。(三)结果(见表I)对照单株烂铃个数为0.70个时,铺膜的单株烂铃个数为0.20个,其防治效果为71.43% ;对照单株烂铃个数为1.88个时,铺膜的单株烂铃个数为0.86个,其防治效果为54.26% ;对照单株烂铃个数为4.68个时,铺膜的单株烂铃个数为2.40个,其防治效果为48.72%。上述结果说明在棉田行间地面铺设塑料薄膜对棉铃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表I在河北省献县棉田行间地面铺塑料薄膜防治棉铃疫病的对比试验结果
权利要求
1.物理隔离材料在防治棉铃疫病上的应用;所述的棉铃疫病是由竺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弓丨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是指塑料薄膜或无纺布。
3.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田第一个棉铃长成之前,在棉田行间地面铺设物理隔离材料;其中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的宽度与棉田行距相同,物理隔尚材料的长度与棉田行长相同。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是指塑料薄膜或无纺布。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008-0.012 毫米。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薄膜分布有直径为0.5mm的孔。
7.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前施用缓控释肥,然后在棉田行间地面铺设物理隔离材料;其中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的宽度与棉田的行距相同,物理隔离材料的长度与棉田的行长相同。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是指塑料薄膜或无纺 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材料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属于植物病害防治领域。本发明包括在棉田第一个棉铃长成之前,在棉田行间地面铺设物理隔离材料,其中物理隔离材料的宽度与棉田行距相同,物理隔离材料的长度与棉田行长相同;所述的物理隔离材料是塑料薄膜或无纺布等。本发明能有效阻断棉铃疫病的病原菌从地面向上的传播,大大降低了棉铃疫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好,减少了棉花因烂铃造成的损失;其次,本发明方法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文档编号A01G13/02GK103109711SQ20131005111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马平, 鹿秀云, 李社增, 郭庆港, 李宝庆 申请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