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及其同步栽秧方法

文档序号:30597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及其同步栽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由分插机构、移箱机构、纵向送秧机构、秧箱、秧船、尾板和动力传动装置组成,分插机构包括有秧苗栽植臂,秧苗栽植臂为12个,分别为10个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个父本秧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两侧,且相邻两母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侧间距为238mm,另一侧间距为300mm,两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291mm,秧箱每次横向移距为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通过动力传动装置同时将动力传送至父本栽植臂和母本栽植臂,并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送秧,完成父母本秧苗的栽插作业。本发明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插秧效率,节省农时,降低生产成本,并解决了劳力紧缺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及其同步栽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主要针对安徽及周边地区杂交稻制种的插秧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
【背景技术】
[0002]经试验研究表明,安徽及周边地区的杂交稻制种母本移栽所需行距为5.5-5.6寸左右,父本移栽所需行距为8— 9寸左右,父母本间距为一边7寸,一边I尺。目前水稻插秧机的行距多为300mm或240mm,无法满足安徽及周边地区的杂交稻制种要求;而且父母本播期差异大,最多可达20天以上。现有小行距杂交稻制种插秧机仅适用于部分地区母本小苗插秧,而其父本大苗需人工栽插。因此,安徽及周边地区杂交稻制种父本、母本秧苗移栽方式仍以人工移栽为主,其工序繁琐、耗工量大、工时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并且会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主要是针对安徽及周边地区的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该地区杂交稻制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的杂交稻杂交制种大多数使用人工移栽的落后生产方法,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二是现有的水稻插秧机的行距多为300mm或240mm,不能满足该地区的杂交稻制种要求;三是少数地区采用了小行距杂交稻制种插秧机,但仅用于母本小苗插秧,其父本大苗还需人工栽插。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 本同栽的插秧机,由分插机构、移箱机构、纵向送秧机构、秧箱、秧船、尾板和动力传动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插机构包括有秧苗栽植臂,所述秧苗栽植臂为12个,分别为10个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个父本秧苗栽植臂,所述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两侧,且相邻两母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侧间距为238mm,另一侧间距为300mm,两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291mm,所述分插机构为曲柄摇杆式,通过凸轮与拨叉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的作用来实现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每次横向移距为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父本插秧传动装置、母本插秧传动装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分别与父本插秧传动装置和母本插秧传动装置相连,所述父本插秧传动装置接父本栽植臂,所述母本插秧传动装置接母本栽植臂。
[0005]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采用弯臂式钵体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两端8个采用直臂式毯状苗栽植臂,靠近中间2个采用弯臂式毯状苗栽植臂。
[0006]所述秧船、尾板位于插秧机栽植臂下部,所述秧船通过两根连接链条与插秧机头部相连,尾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秧船底部。[0007]所述的父本插秧传动装置包括有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带动主动圆锥齿轮转动,主动圆锥齿轮与从动圆锥齿轮啮合,使从动圆锥齿轮转动,从动圆锥齿轮与传动轴通过键槽相连接,从而使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联轴套与父本栽植臂的动力轴相连,所述父本栽植臂的动力轴与母本插秧传动装置的动力轴通过联轴套相连,因此带动母本栽植臂运转。
[0008]所述的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的同步栽秧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准备父母本秧苗,因不同杂交稻品种父母本种子播期差异不同,一般为7-20天,为了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秧苗为钵体苗,秧龄为25-35天,母本秧苗为毯壮苗,秧龄为15-18天;再将父本、母本分别置于各自的秧箱中,通过动力传动装置同时将动力传送至父本栽植臂和母本栽植臂,并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送秧,完成父母本秧苗的栽插作业。
[0009]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其可保证母本行距为177mm,父本行距为291mm,父母本间距为一边238mm,一边300mm,能够满足安徽地区对父母本同栽的行距要求。本插秧机秧箱每次移距为20mm,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满足了杂交稻制种插秧机的农艺要求,同时,保证了父本大苗和母本小苗同步栽插作业,因此,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插秧效率,节省农时,降低生产成本,并解决了劳力紧缺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发明主视图。
[0012]图3为本发明传动箱局部放大图。
[0013]图4为本发明移箱轴装配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附图,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由分插机构1、移箱机构2、纵向送秧机构、秧箱3、秧船4、尾板5和动力传动装置6等组成,分插机构包括有秧苗栽植臂,秧苗栽植臂为12个,分别为10个母本秧苗栽植臂7和2个父本秧苗栽植臂8,母本秧苗栽植臂7布置在两侧,且相邻两母本秧苗栽植臂7的行距为177mm,父本栽植臂8和母本栽植臂7 —侧间距为238mm,另一侧间距为300mm,两父本秧苗栽植臂8的行距为291mm,分插机构为曲柄摇杆式,通过凸轮与拨叉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的作用来实现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3每次横向移距为20mm,纵向送秧皮带21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8采用弯臂式钵体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7两端8个采用直臂式毯状苗栽植臂,靠近中间2个采用弯臂式毯状苗栽植臂。
[0015]使用过程中,当机器头部动力传至动力传动装置6,动力传动轴14带动主动圆锥齿轮13转动,主动圆锥齿轮13与从动圆锥齿轮12啮合,使从动圆锥齿轮12转动,从动圆锥齿轮12与传动轴10通过键槽相连接,从而使传动轴10转动。传动轴10通过联轴套与父本栽植臂8的动力轴相连,使得父本栽植臂8运转。父本栽植臂8的动力轴与母本栽植臂7的动力轴通过联轴套相连,因此带动母本栽植臂7运转。由此,实现了杂交稻制种父母本栽植臂的同步转动。[0016]使用过程中,可保证母本秧苗行距为177mm,父本秧苗行距为291mm,父母本秧苗间距为一侧为238mm,另一侧为300mm。当传动轴10转动时,传动轴末端主动圆柱齿轮16与从动圆柱齿轮15啮合,带动从动圆柱齿轮15转动。从动圆柱齿轮15与螺旋轴11由键槽相连接,因此使螺旋轴11转动。螺旋轴11导程为40mm,螺旋轴11通过滑块25与移箱轴装配体相连,螺旋轴11的转动带动滑块25移动,继而使移箱轴装配体左右移动。移箱轴装配体两侧移箱驱动臂与秧箱3固定,使得秧箱3横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同步横向送秧。
[0017]如附图,驱动结构中的抬把24通过抬把圆柱销23与棘轮座销22相连,棘轮座销22插在棘轮座19下方的小孔中,棘轮18与棘轮座19上方的大孔装在一起,当主动送秧凸轮26使纵向送秧凸轮27拨动时,抬把24拨动,继而使棘轮座销22拨动棘轮18,棘轮18带动送秧轴17转动,继而带动皮带滚轮20转动,皮带滚轮20使送秧皮带21向下拨动,送秧皮带21每次移距为18mm,不仅满足了杂交稻制种插秧机的农艺要求,而且完成了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同步纵向送秧。
[0018]由此,所述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完成了父母本的栽植臂同步转动、同步横向送秧和同步纵向送秧的过程,实现了杂交稻制种父母本秧苗同栽的功能。
[0019]与现有的插秧机械相比,本发明母本秧苗行距为177mm,父本秧苗行距为291mm,父母本秧苗间距一侧238mm,另一侧300mm,可满足安徽及周边地区杂交稻制种父母本行距要求;母本小苗采用毯状苗和父本大苗采用钵体苗同时移栽,可保证安徽及周边地区杂交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秧箱每次横向移距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满足杂交稻制种插秧机的农 艺要求。本发明插秧深度可调,机械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由分插机构、移箱机构、纵向送秧机构、秧箱、秧船、尾板和动力传动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插机构包括有秧苗栽植臂,所述秧苗栽植臂为12个,分别为10个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个父本秧苗栽植臂,所述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两侧,且相邻两母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侧间距为238mm,另一侧间距为300mm,两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291mm,所述分插机构为曲柄摇杆式,通过凸轮与拨叉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的作用来实现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每次横向移距为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父本插秧传动装置、母本插秧传动装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分别与父本插秧传动装置和母本插秧传动装置相连,所述父本插秧传动装置接父本栽植臂,所述母本插秧传动装置接母本栽植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采用弯臂式钵体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两端8个采用直臂式毯状苗栽植臂,靠近中间2个采用弯臂式毯状苗栽植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船、尾板位于插秧机栽植臂下部,所述秧船通过两根连接链条与插秧机头部相连,尾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秧船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父本插秧传动装置包括有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带动主动圆锥齿轮转动,主动圆锥齿轮与从动圆锥齿 轮啮合,使从动圆锥齿轮转动,从动圆锥齿轮与传动轴通过键槽相连接,从而使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联轴套与父本栽植臂的动力轴相连,所述父本栽植臂的动力轴与母本插秧传动装置的动力轴通过联轴套相连,因此带动母本栽植臂运转。
5.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的同步栽秧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准备父母本秧苗,因不同杂交稻品种父母本种子播期差异不同,一般为7-20天,为了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秧苗为钵体苗,秧龄为25-35天,母本秧苗为毪壮苗,秧龄为15-18天;再将父本、母本分别置于各自的秧箱中,通过动力传动装置同时将动力传送至父本栽植臂和母本栽植臂,并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送秧,完成父母本秧苗的栽插作业。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3444328SQ20131037036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朱德泉, 熊玮, 宋宇, 张健美, 朱良科, 王延庆, 姚亚芳, 吴作龙, 孙磊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