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亚种间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是一种水稻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实现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一直以来是广大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Ikehashi等提出了水稻广亲和性的概念,随后一批水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成功,使得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成为可能。通过三系法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主要有籼不粳恢(籼型不育系×粳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不籼恢(粳型不育系×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两条途径,但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不粳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还普遍存在着结实率不够稳定、株高偏高、生育期偏长、米质不够理想等问题。
粳不籼恢这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虽然具有恢复系选择余地大、生育期适中、后期耐寒性好、米质较优等优点,但目前也存在着制种产量低这一技术障碍。制种产量低的原因在于其母本为粳稻不育系,一般柱头不外露或外露率较低,而且花时较迟,其父本籼型恢复系往往花时较早,两者的花时差至少在1小时以上,所以利用现有材料以粳不籼恢的方式进行配组,往往制种产量很低,杂交稻种子成本较高,难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制种产量低的技术障碍,通过遗传改良的途径,选育迟花时的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早花时的粳稻不育系配组,以达到提高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制种产量和高效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以迟花时偏粳型恢复系G230为母本,较早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春恢58为父本杂交并加代,对F2群体进行花时特性鉴定,淘汰早花时植株,对入选迟花时单株后代继续进行花时特性鉴定,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和抗性、米质鉴定,选择农艺性状较好且稳定一致的株系,进行育性恢复能力测定,并进行广亲和性鉴定,从中选育出农艺性状良好、具有迟花时特性的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
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选育方法,用早花时粳稻不育系为母本,使用上述的选育方法所得的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为父本杂交,配制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所述的母本选自早花时粳稻不育系春江16A或春江12A。
本发明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选育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育成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CH59具有花时迟,广亲和性好,株型紧凑,剑叶挺,穗型大,外观米质好,直链淀粉含量低,配合力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强等特点,该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如下(1)CH59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全生育期140-145天,分蘖力中等,株高110-115厘米,穗长20-22厘米,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4-25g;(2)CH59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较轻,后期耐寒性强,抗倒伏能力较强;(3)CH59整精米率71.1%,粒长7.0mm,长宽比2.7,垩白粒率19.2%,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15.7%;(4)CH59配合力好,恢复谱广,CH59与粳稻不育系春江16A、春江12A配组,F1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结实率在85-90%左右,与籼稻不育系II-32A、协青早A配组,也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F1的结实率在90%以上;(5)CH59具有良好的广亲和特性,与广亲和测验种秋光、巴利拉、南特号和IR36测交F1的结实率分别为86.2%、83.9%、88.7%和91.6%,平均为87.6%;(6)CH59的午前花率为57.8%,其原始亲本春恢58的午前花率为86.4%,CH59与春恢58相比,花时明显推迟;(7)经程氏指数测定表明,CH59程氏指数总分为11分,属偏籼类型。
2、用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与早花时粳稻不育系春江16A、春江12A以粳不籼恢的方式配组,选育出春优59、春优259等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具体表现出如下主要特性(1)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的午前花率为57.8%,早花时粳稻不育系春江16A、春江12A的午前花率分别为42.1%和39.5%,不育系与恢复系的花时差明显缩小,而且粳稻不育系春江16A、春江12A开花集中,开颖角度较大,恢复系CH59穗型大,花粉量足,因此异交结实率可达38%以上,制种产量可比相应的其他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提高30%以上;(2)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春优59、春优259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穗型大,每穗总粒数可达200-250粒,结实率在85-90%左右,可比其他的品种间杂交稻组合增产15-20%;(3)春优59、春优259株高适中,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株高115-125厘米,抗倒性明显好于其他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4)春优59、春优259整精米率高,外观米质好,直链淀粉含量低,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和抗性优于其他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一)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1、亲本来源2001年秋季,以迟花时偏粳型恢复系G230为母本,早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春恢58为父本进行杂交。G230为偏粳型恢复系,花时较迟,穗型大,春恢58为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花时相对较早,配合力好。2001年冬季,对杂交组合G230/春恢58在海南进行加代;2002年秋季在杭州种植F2群体850株,在进行花时特性鉴定的基础上,淘汰早花时植株,共入选22个单株;2002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3株系,并继续进行花时特性鉴定,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和抗性、米质鉴定,入选22个迟花时单株;2003年秋季在杭州种植F4株系,选择农艺性状较好且稳定一致的3个株系,用粳稻不育系春江12A、籼稻不育系II-32A进行育性恢复能力测定,并用广亲和测验种秋光、巴利拉、南特号和IR36进行广亲和性鉴定;2003年冬季在海南种植测交F1及测交单株,根据测交F1的育性及结实率表现,选育出农艺性状良好、具有迟花时特性的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CH59既有G230迟花时和穗型大的特点,又保留了春恢58的广亲和和配合力好的特性。
2、特征特性CH59为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挺,穗型大,花粉量足。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40-145天,株高110-115厘米,穗长20-22厘米,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4-25g。CH59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较轻,后期耐寒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米质优。
CH59配合力好,恢复谱广,CH59与粳稻不育系春江16A、春江12A和籼稻不育系II-32A、协青早A配组,F1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CH59与粳型广亲和测验种秋光、巴利拉测交F1的结实率分别为86.2%、83.9%,平均85.1%,与籼型广亲和测验种南特号、IR36测交F1的结实率分别为88.7%、91.6%,平均90.2%,表明CH59具有良好的广亲和特性。CH59花时较迟,午前花率为57.8%。经程氏指数测定表明,CH59程氏指数总分为11分,属偏籼类型。
(二)CH59配制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表现及关键制种技术1、CH59配制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表现表一表明,用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与早花时粳稻不育系春江16A、春江12A以粳不籼恢方式配制的春优59、春优259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杂种优势明显,产量比对照甬优1号增产15-20%左右,突出表现在穗型大,每穗总粒数可达200-250粒左右,结实率高,一般在85-90%左右,株高适中,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株高115-125厘米。此外,春优59和春优259制种产量高,抗倒性好,整精米率高,外观米质好,直链淀粉含量低,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表一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春优59、春优259的产量性状
2、CH59配制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关键制种技术2005年父母本分期播种试验表明(表二),在6月2日、6月13日、6月22日播种情况下,父本CH59的播始历期分别为92、88、80天,主茎总叶片数分别为17.7、16.7、15.0叶,母本春江16A的播始历期分别为91、83、76天,主茎总叶片数分别为18.0、17.7、16.0叶,母本春江12A的播始历期分别为94、86、79天,主茎总叶片数分别为18.2、17.9、16.3叶。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母本春江16A在6月13日播种的情况下,父本CH59第一期应安排在6月2日播种,与母本叶龄差2.6叶左右,第二期应在6月8日播种,与母本叶龄差1.2叶左右。
母本春江12A在6月2日播种的情况下,父本CH59第一期安排与母本春江12A同期播种,第二期安排在6月8日播种,与母本叶龄差-1.4叶左右。
表二CH59、春江16A、春江12A的播始历期与主茎总叶片数
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与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选育过程年份 地点工作内容2001年秋季杭州配制杂交组合G230/春恢582001年冬季海南种植F12002年秋季杭州种植F2群体,进行花时特性鉴定,淘汰早花时植株2002年冬季海南种植F3株系,继续进行花时特性鉴定,并进行农艺性状筛选和抗性、米质鉴定2003年秋季杭州种植F4株系,选择农艺性状较好且稳定一致的株系,用粳稻不育系春江12A、籼稻不育系II-32A以及广亲和测验种进行单株成对测交2003年冬季海南种植测交F1及测交单株,根据测交F1的育性及结实率表现,选育出农艺性状良好、具有迟花时特性的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与春江16A和春江12A进行人工制种2004年秋季杭州对杂交稻组合春江16A/CH59和春江12A/CH59进一步进行产量、米质、抗性等特性观察鉴定,表现突出,相应组合定名为春优59、春优259
权利要求
1.一种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迟花时偏粳型恢复系G230为母本,较早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春恢58为父本杂交并加代,对F2群体进行花时特性鉴定,淘汰早花时植株,对入选迟花时单株后代继续进行花时特性鉴定,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和抗性、米质鉴定,选择农艺性状较好且稳定一致的株系,进行育性恢复能力测定,并进行广亲和性鉴定,从中选育出农艺性状良好、具有迟花时特性的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
2.一种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早花时粳稻不育系为母本,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所得的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为父本杂交,配制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本选自早花时粳稻不育系春江16A或春江12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迟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选育方法,以迟花时偏粳型恢复系G230为母本,较早花时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春恢58为父本杂交并加代,对F
文档编号A01H5/00GK1887062SQ200610089040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1日
发明者吴明国, 林建荣, 宋昕蔚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