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轮牧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放牧场地划分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放牧区域,多个放牧区域的面积相同;步骤二:将羊群分为多个小群,小群的数量与放牧区域的数量相同,每个小群的羊的数量相同;步骤三:每一个放牧区域内设置一个小群,所有小群按相同的放牧方式同时进行放牧;步骤四:每经过第一时间段,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相邻的放牧区域内并按照步骤三的放牧方式放牧,直至每一放牧区域均被每个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利用本发明的轮牧方法进行羊群放养时,可以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和减轻羊群对草场的践踏和破坏,保证羊群在整个放牧期内获得足够的牧草,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生长。
【专利说明】轮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畜牧业的饲养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轮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轮牧是划区轮牧或分区轮牧的简称,是经济有效利用草地的一种放牧方式。轮牧通常是指在两块以上放牧地按一定顺序定期轮流放牧和休闲。轮牧周期长短取决于牧草再生速度,一般再生草高达8厘米-15厘米可再次放牧,需25天-40天。轮牧周期长短还因草地类型不同而异,一般干草原为30天-35天,荒漠草原为40天-50天,森林草原及草甸为25天-30天,山地草甸为30天-35天,荒漠、高山地带再生草很少,有时一年只利用一次。
[0003]轮牧可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和减轻牲畜对草场的践踏和破坏,保证牲畜在整个放牧期内获得足够的牧草,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生长。但迄今为止,广泛采用的轮牧手段还是传统的随羊群或牛群迁徙放牧的方式,这种方式无法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实践表明,若想改进传统轮牧手段,实现科学的牛羊饲养,必须首先设计出一种规划科学、保证牧草充分利用的轮牧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规划科学、保证牧草充分利用的轮牧方法。
[0005]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包括:
[0006]步骤一:将放牧场地划分为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放牧区域,所述多个放牧区域的面积相同;
[0007]步骤二:将羊群分为多个小群,所述小群的数量与所述放牧区域的数量相同,每个小群的羊的数量相同;
[0008]步骤三:每一个放牧区域内设置一个小群,所有小群按相同的放牧方式同时进行放牧;
[0009]步骤四:每经过第一时间段,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相邻的放牧区域内并按照步骤三的放牧方式放牧,直至每一放牧区域均被每个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0010]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划分为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一级子区域,所述多个一级子区域的面积相同,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具体包括:
[0011]子步骤一:将一个小群驱赶至放牧区域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内放牧;
[0012]子步骤二:每经过第二时间段,将所述一级子区域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同一放牧区域内的相邻的一级子区域内放牧,直至一个放牧区域内的每一一级子区域均被所述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0013]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的每个一级子区域划分为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二级子区域,多个所述二级子区域的面积相同;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的子步骤一具体包括:
[0014]步骤A:将一个小群驱赶至放牧区域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内的一个二级子区域内进行放牧;
[0015]步骤B:每经过第三时间段,将所述小群驱赶至同一一级子区域内的相邻的二级子区域内放牧,直至一个一级子区域内的每一个二级子区域均被所述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0016]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的子步骤二中:所述小群在每一一级子区域内的放牧方式均按照所述步骤A、所述步骤B顺序进行。
[0017]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将放牧场地规划为圆形,利用第一栅栏将放牧场地划分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扇形的放牧区域,四个所述放牧区域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栅栏的延伸延长线均通过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
[0018]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具体还包括:分别利用五个第二栅栏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分隔形成六个扇形的所述一级子区域,全部所述一级子区域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所述多个第二栅栏的延伸延长线均通过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
[0019]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具体还包括:分别利用两个第三栅栏将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分隔形成三个二级子区域,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的所述三个二级子区域沿所述放牧场地的轴向依次排列。
[0020]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在所述放牧场地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羊群休息的休息区域,所述休息区域与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均相邻,所述休息区域位于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处,所述休息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羊舍,所述多个羊舍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
[0021]本发明的轮牧方 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在放牧场地上种植苜蓿、鸭茅草、黑麦草、三叶草、雀麦、早熟禾、苇状羊茅
[0022]利用本发明的轮牧方法进行羊群放养时,可以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和减轻羊群对草场的践踏和破坏,保证羊群在整个放牧期内获得足够的牧草,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生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放牧场地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主要示出了一个扇形的放牧区域的内部结构;
[0024]图2为放牧场地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示出了四个扇形的放牧区域的内部结构;
[0025]图3为一级子区域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0026]图4为休息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包括:
[0028]步骤一:将放牧场地划分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放牧区域,所述多个放牧区域的面积相同;[0029]步骤二:将羊群分为多个小群,所述小群的数量与所述放牧区域的数量相同,每个小群的羊的数量相同;
[0030]步骤三:每一个放牧区域内设置一个小群,所有小群按相同的放牧方式同时进行放牧;
[0031]步骤四:每经过第一时间段,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相邻的放牧区域内并按照步骤三的放牧方式放牧,直至每一放牧区域均被每个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0032]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划分为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一级子区域,所述多个一级子区域的面积相同,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具体包括:
[0033]子步骤一:将一个小群驱赶至放牧区域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内放牧;
[0034]子步骤二:每经过第二时间段,将所述一级子区域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同一放牧区域内的相邻的一级子区域内放牧,直至一个放牧区域内的每一一级子区域均被所述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0035]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的每个一级子区域划分为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二级子区域,所述多个二级子区域的面积相同;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的子步骤一具体包括:
[0036]步骤A:将一个小群驱赶至放牧区域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内的一个二级子区域内进行放牧;
[0037]步骤B:每经过第三时间段,将所述小群驱赶至同一一级子区域内的相邻的二级子区域内放牧,直至一个一级子区域内的每一个二级子区域均被所述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0038]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的子步骤二中:所述小群在每一一级子区域内的放牧方式均按照步骤A、步骤B顺序进行。[0039]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按照步骤A、步骤B在每一一级子区域内的放牧时,采用“先中心、后外围”的方式,即先在放牧区域中心部位的二级子区域内放牧,然后在牧区域外围的二级子区域内放牧。
[0040]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将放牧场地规划为圆形,利用第一栅栏将放牧场地划分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扇形的放牧区域,四个所述放牧区域沿所述轮牧方法的周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栅栏的延伸延长线均通过所述轮牧方法的圆心。
[0041]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具体还包括:分别利用五个第二栅栏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分隔形成六个扇形的所述一级子区域,全部所述一级子区域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所述多个第二栅栏的延伸延长线均通过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
[0042]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具体还包括:分别利用两个第三栅栏将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分隔形成三个二级子区域,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的所述三个二级子区域沿所述放牧场地的轴向依次排列。
[0043]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在所述放牧场地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羊群休息的休息区域,所述休息区域与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均相邻,所述休息区域位于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处,所述休息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羊舍,所述多个羊舍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
[0044]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在放牧场地上种植苜蓿、鸭茅草、黑麦草、三叶草、雀麦、早熟禾、苇状羊茅。
[0045]本发明的轮牧方法适用于在草原上实施。
[0046]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轮牧方法的实施例包括:
[0047]步骤一:将放牧场地规划为圆形,利用第一栅栏I将放牧场地划分为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扇形的放牧区域10,四个所述放牧区域10沿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栅栏I的延伸延长线均通过放牧场地的圆心,分别利用五个第二栅栏2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10分隔形成六个扇形的所述一级子区域11,全部一级子区域11沿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所述多个第二栅栏2的延伸延长线均通过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分别利用两个第三栅栏3将每个一级子区域11分隔形成三个二级子区域13,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11的三个二级子区域13沿放牧场地的轴向依次排列,在所述放牧场地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羊群休息的休息区域20,所述休息区域20与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11均相邻,休息区域20位于放牧场地的圆心处,休息区域20内设置有多个羊舍30,多个羊舍30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本实施例放牧场地面积553亩,每一放牧区域面积125亩,每--级子区域11面积20.83亩;
[0048]步骤二:将羊群分为多个小群,所述小群的数量与放牧区域10的数量相同,每个小群的羊的数量相同,共四个小群,每一小群500只羊;
[0049]步骤三:分别将一个小群500只羊驱赶至一个放牧区域内,多个小群同时进行放牧;
`[0050]步骤四:每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内的一个小群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驱赶至相邻的放牧区域10内放牧。
[0051 ] 具体来说,在每一个放牧区域内,放牧一个小群的方式都是相同的,这种方式具体包括:将一个小群驱赶至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每经过第二时间段,将放牧区域10内的一级子区域11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同一放牧区域10内的相邻的一级子区域11内放牧,一个小群在放牧区域10内的众多一级子区域11间的移动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向进行,如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每经过第二时间段后的一个小群的移动均按照顺时针方向,以此保证每一个放牧区域10内的每--级子区域11均被一个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0052]更具体的,这种方式包括:将一个小群驱赶至放牧区域10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的一个二级子区域13内进行放牧;
[0053]每经过第三时间段,将这个小群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向驱赶至同一一级子区域11内的相邻的二级子区域13内放牧,一个小群在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的众多二级子区域13间的移动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向进行,优选是由放牧场地的中心(即圆心)向外辐射的方向,每经过第三时间段后的一个小群的移动均按照由放牧场地的中心(即圆心)向外辐射的方向,以此保证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的每一个二级子区域13均被这个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0054]每一个小群在每一一级子区域11内的放牧方式均按照步骤A、步骤B顺序进行。
[0055]更具体来说,步骤三、步骤四包括:
[0056](I)分别将一个小群驱赶至每一放牧区域10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具体来说,是每一放牧区域10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的一个二级子区域13内,在这个二级子区域13内,一个小群的羊被放牧饲养;
[0057](2)经过第三时间段(2天),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10内的二级子区域13内的一个小群的羊按照由放牧场地的中心(即圆心)向外辐射的方向驱赶至同一一级子区域11内的第二个二级子区域13内放牧,以此循环类推,每经过第三时间段(2天),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10内的二级子区域13内的一个小群的羊按照由放牧场地的中心(即圆心)向外辐射的方向驱赶至同一一级子区域11内的下一个二级子区域13内放牧;
[0058](3)当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的所有二级子区域13均被放牧过,即经过6天——即第二时间段,则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10内的二级子区域13内的一个小群的羊按照顺时针方向驱赶至同一放牧区域10内的下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放牧,具体来说是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个一级子区域11内的第一个二级子区域13内放牧;
[0059](4)然后重复上述步骤(2)、(3),当一个放牧区域10内的所有二级子区域13均被放牧过,则一个放牧周期完成。
[0060]按上述天数计算,本实施例一个放牧周期应为36天。
[0061]步骤四中的第一时间段为上文提到的放牧周期。上述步骤四具体为:每经过36天后,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10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相邻的放牧区域10内放牧,放牧的具体方式按照上述步骤三的方式进行。
[0062]四个放牧周期后,即每一个小群均在四个放牧区域10按照上述步骤三的方式放牧过一个放牧周期,这时一个放牧阶段(36X4)完成。
[0063]在一个放牧周期内,每一个放牧区域10内,羊群均在一个二级子区域13内放养,则此放牧区域10内其它区域休养生息,牧草生长,由此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和减轻羊群对草场的践踏和破坏,保证羊群在整个放牧期内获得足够的牧草,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生长。
[0064]—个放牧阶段的时间为144天,与为一头羊的最佳发育期间基本吻合,利用本发明的轮牧方法的上述实施例进行羊群放养,经过一个放牧阶段144天后,羊群中的平均每只羊增重20-30公斤,较传统放养每只羊增重增加30%左右。
[0065]一个放牧周期内,每一个放牧区域10内,羊群均在一个二级子区域13内放养,则此放牧区域10内其它区域休养生息,牧草生长,由此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和减轻羊群对草场的践踏和破坏,保证羊群在整个放牧期内获得足够的牧草,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生长。
[0066]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在放牧场地上种植苜蓿、鸭茅草、黑麦草、三叶草、雀麦、早熟禾、苇状羊茅。
[0067]上述苜蓿、鸭茅草、黑麦草、三叶草、雀麦、早熟禾、苇状羊茅特别适合羊群饲养。
[0068]利用本发明的轮牧方法进行羊群放养时,可以首先将羊群围在第一个放牧区域10内放养,待一定时间后,将羊群驱赶至下第二个放牧区域10内放养,给第一个放牧区域10时间以恢复,待一定时间后,将羊群驱赶至下第三个放牧区域10内放养,给第二个放牧区域10时间以恢复,以此类推,每个放牧区域10都有时间恢复,这样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和减轻羊群对草场的践踏和破坏,保证羊群在整个放牧期内获得足够的牧草,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生长。
[0069]在放牧阶段,在每天晚上,可以驱赶羊群回休息区域20的羊舍30内休息。[0070]羊舍30用于容纳夜晚休息的羊群。羊舍30包括竖立于地面的支柱以及固定于支柱四周的多个挡片,所述多个挡片的第一端分别与支柱连接,所述多个挡片的第二端分别与地面连接,所述多个挡片依次连接形成围绕支柱的顶棚,所述挡片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向所述挡片的第一端凹陷的通风凹槽。
[0071]羊舍30适宜在气候温暖的地区使用,特点是造价低、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夏季可作为凉棚,雪雨天可作为补饲的场所,进一步促进羊群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0072]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可以更好的管理羊群,使羊群的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并更有秩序,更加方便的监控羊的生长发育;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对羊群的活动路线做出了精确的规划,克服了完全散养带来的羊群活动量大,体能消耗大,上膘慢以及疾病容易大面积传染的缺点,又使羊群每天有一定的运动,有效强健其体质。
[0073]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草场。完全散养的羊群经过后的草场的青草经常会表现的参差不齐,草还很茂盛得区域和草被大量吃掉的区域错落间隔,这样非常不利于其他羊群的再次利用以及草场管理,采用本发明的轮牧方法则可以完全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由此充分利用草场,提高载畜量。
[0074]利用本发明的轮 牧方法的上述实施例进行羊群放养,经过一个放牧阶段144天后,羊群中的平均每只羊增重20-30公斤,较传统放养每只羊增重增加30%左右。
[0075]天然草地的载畜量一般0.08-0.14头每亩,本发明的轮牧方法的上述实施例以553亩地饲养2000只肉羊。其中种植牧草500亩,每亩饲养量4只-5只,与天然草地相比,提高载畜量20-100倍。
[007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牧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放牧场地划分为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放牧区域,所述多个放牧区域的面积相同; 步骤二:将羊群分为多个小群,所述小群的数量与所述放牧区域的数量相同,每个小群的羊的数量相同; 步骤三:每一个放牧区域内设置一个小群,所有小群按相同的放牧方式同时进行放牧; 步骤四:每经过第一时间段,分别将每一放牧区域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相邻的放牧区域内并按照步骤三的放牧方式放牧,直至每一放牧区域均被每个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划分为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一级子区域,多个所述一级子区域的面积相同,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 具体包括: 子步骤一:将一个小群驱赶至放牧区域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内放牧; 子步骤二:每经过第二时间段,将所述一级子区域内的一个小群驱赶至同一放牧区域内的相邻的一级子区域内放牧,直至一个放牧区域内的每一一级子区域均被所述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的每个一级子区域划分为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二级子区域,所述多个二级子区域的面积相同;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的子步骤一具体包括: 步骤A:将一个小群驱赶至放牧区域内的一个一级子区域内的一个二级子区域内进行放牧; 步骤B:每经过第三时间段,将所述小群驱赶至同一一级子区域内的相邻的二级子区域内放牧,直至一个一级子区域内的每一个二级子区域均被所述小群以相同时间放牧过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放牧方式的子步骤二中:所述小群在每一一级子区域内的放牧方式均按照所述步骤A、所述步骤B顺序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将放牧场地规划为圆形,利用第一栅栏将放牧场地划分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扇形的放牧区域,四个所述放牧区域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栅栏的延伸延长线均通过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还包括:分别利用五个第二栅栏将每个所述放牧区域分隔形成六个扇形的所述一级子区域,全部所述一级子区域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所述多个第二栅栏的延伸延长线均通过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还包括:分别利用两个第三栅栏将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分隔形成三个二级子区域,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的所述三个二级子区域沿所述放牧场地的轴向依次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在所述放牧场地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羊群休息的休息区域,所述休息区域与每个所述一级子区域均相邻,所述休息区域位于所述放牧场地的圆心处,所述休息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羊舍,所述多个羊舍沿所述放牧场地的周向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在放牧场地上种植苜 蓿、鸭茅草、黑麦草、三叶草、雀麦、早熟禾、苇状羊茅。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3444625SQ201310378445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陈谷, 王雪冰 申请人:百绿国际草业(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