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活体茶树叶片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活体茶树叶片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是将待饲养茶小绿叶蝉用自制的饲养管限制在活体茶树的叶片上,阻止茶小绿叶蝉的趋嫩行为,茶小绿叶蝉被迫通过刺吸叶脉中的汁液获取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所饲养的小绿叶蝉成活率显著提高,而工作量大大降低,并且保护了供营养茶树的健康生长,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供取食茶树的损耗。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活体茶树叶片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昆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昆虫室内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茶小绿叶蝉,半翅目,叶蝉科(Cicadellidae)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茶小绿叶蝉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茶叶的养分与水分;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使芽生长受阻,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主要茶园害虫。此虫一年发生8-12代,有世代交替现象,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0003]根据现有文献记载,进行茶小绿叶蝉相关研究所需的虫源多数直接从茶园采集。茶小绿叶蝉体连翅长仅3.1-3.8mm,加之三龄以后行动敏捷并善于快速跳跃,在室外进行大量活体捕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保证试虫的质量和稳定性。目前,根据食源的不同,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主要有离体植物饲养和活体植物饲养。如用放入新鲜茶芽或叶片的指形管进行离体植物饲养,此方法需要经常更换叶芽或叶片,工作量大且小绿叶蝉成活率和质量普遍不高;活体培养如利用琼脂糖种植茶苗进行饲养和盆栽茶树饲养。这两种方法容易使茶苗和茶树受害严重而死亡,成本较高且培育茶苗和茶树较费时间。总的来说,目前仍缺少一种可以稳定、高效获得小绿叶蝉试验用虫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的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技术费时、费力且成活率低、食源不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小绿叶蝉室内饲养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本方法的饲养观察管,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活体茶树叶片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待饲养茶小绿叶蝉用自制的饲养管限制在活体茶树的叶片上,阻止茶小绿叶蝉的趋嫩行为,茶小绿叶蝉被迫通过刺吸叶脉中的汁液获取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0005]具体步骤为:
(1)在盆栽茶树上选择健康、干净的叶片,将自制的饲养管沿着叶片主脉卡在叶片上,操作时底部有半圆孔的一侧朝下,使叶片主脉卡在半圆孔上,以保证主脉免于受到饲养管带来的机械损伤;
(2)用一塑料夹子将饲养管固定于叶片上,避免损伤叶片,并且尽量减小饲养管与叶片间的缝隙,防止待养虫子逃跑;
(3)选取需要饲养的小绿叶蝉1-5头从管口处放入,管口处盖上一片管口大小的100目圆形纱网,盖上管盖。
[0006]其中,所述的活体茶树,为盆栽的健康生长的茶树,可以是任意品种;活体茶树的叶片,可以是新叶或老叶。
[0007]茶树选取两年以上茶叶片大而厚实,生长快、芽数多的品种,如福云六号、水仙茶等。用花盆进行栽培,放置于光照良好的玻璃温室内。通过适时施肥和修剪使茶树快速生长,保持叶片干净、完好、健康。玻璃温室内温度26-29°C,相对湿度60-80%,自然光周期。
[0008]其中,所述的饲养管的主体部分为直径l-2cm,长4-lOcm的圆底连盖透明聚丙烯管,将聚丙烯管底部至离瓶口 0.5cm的这一段对半切开,在其中一半的底部中心打一个直径Imm的半圆,管盖的中心挖空,每个饲养管配一个塑料夹子用于固定;所用管子的大小根据养虫的龄期和数量进行选择。
[0009]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所用饲养管主体为透明塑料管,便于对管内饲养的小绿叶蝉进行观察;
(2)采用活体植物饲养,便于观察的同时,保证了小绿叶蝉生长所需的营养;
(3)受取食叶片可长时间 提供小绿叶蝉生长所需营养,省去了频繁更换食物的工作
量;
(4)限制了小绿叶蝉的危害范围,避免了寄主茶树过度受害。
[0010](5)活体茶树叶片可持续供给待饲养茶小绿叶蝉生长所需营养,叶片受害后不会枯死掉落,恢复几日后仍可用于下一批虫子的饲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饲养管正面示意图:1-圆底连盖透明聚丙烯管,2-叶片。
[0012]图2为饲养管管底示意图:3-管底部的半圆孔。
[0013]图3为饲养管管口示意图:4-圆形纱网(100目),5-挖空的管盖的中心。
[0014]图4为饲养管使用示意图:1_圆底连盖透明聚丙烯管,6-叶片主脉,7-塑料夹子。
[0015]图5为茶小绿叶蝉饲养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0017]实施例1:小绿叶蝉取食不同年龄叶片的适应情况
取直径2 cm,长10 cm的圆底连盖透明聚丙烯管I (图1),将聚丙烯管底部至离瓶口
0.5cm的这一段对半切开,在其中一半的底部中心打一个直径Imm的半圆3 (图2);管盖的中心5 (图3)挖空,剪取一片孔洞大小的圆形纱网(100目)4 (图3)备用,按此法制作饲养管27个,每个管配一个塑料夹子7 (图4)。
[0018]选择三盆盆栽水仙茶树,每盆茶树上选择9片健康叶片2 (图1),这9片叶的分布分别为:新抽嫩枝3片,一年枝上3片,老枝上3片。将所制饲养管沿着叶片主脉6 (图4)卡在叶片上,操作时底部有半圆孔的一侧朝下,使叶片主脉卡在半圆孔上以保证主脉免于受到饲养管带来的机械损伤。之后用一塑料夹子将饲养管固定于叶片上,同时可减小饲养管与叶片间的缝隙,防止待养虫子逃跑。挑取3到4龄小绿叶蝉若虫共27头,每管放入一头,管口盖上一片纱网,盖紧管盖。饲养实物图如图5所示。
[0019]结果显示,在这三类叶片上饲养的小绿叶蝉若虫90%以上可正常羽化,无明显区别。
[0020]实施例2:茶小绿叶蝉若虫的单独饲养取直径I Cm,长4 cm的圆底连盖透明聚丙烯管1,将聚丙烯管底部至离瓶口 0.5cm的这一段对半切开,在其中一半的底部中心打一个直径1_的半圆3 ;管盖的中心5挖空,剪取一片管口大小的圆形纱网4 (100目)备用,按此法制作饲养管50个,每个管配一个塑料夹子7。
[0021]选择五盆盆栽水仙茶树,每盆茶树上选择9片健康叶片2 (新抽嫩枝3片,一年枝上3片,老枝上3片),将所制饲养管沿着叶片主脉卡在叶片上,操作时底部有半圆孔的一侧朝下,使叶片主脉卡在半圆孔上以保证主脉免于受到饲养管带来的机械损伤。之后用一塑料夹子将饲养管固定于叶片上,同时可减小饲养管与叶片间的缝隙,防止待养虫子逃跑。之后每管放入一头一龄若虫,管口盖上一片纱网,盖紧管盖。每日记录各若虫的存活和蜕皮情况。
[0022]结果显示,新抽嫩叶90%以上若虫可以成功存活到羽化,从若虫到羽化这段时间不需跟换叶片,一年枝叶叶蝉羽化率略低,不到80%,老枝叶片叶蝉羽化率最低,在30%左右,多数若虫在一二龄时即死亡,分析原因可能是一龄若虫的口器过于柔软,难以刺进过于硬的叶片叶脉,导致被饿死。小绿叶蝉羽化后将管子从叶片取下,叶片并不枯萎或脱落,可继续生长。成虫体长(平均雄2.29mm,雌2.66mm,不计翅长)与茶园生长的成虫(平均雄
2.35mm,雌2.83mm,不计翅长)比较偏小,但差异不显著。羽化后的成虫更换叶片,继续用此饲养管饲养,可存活较长天数。`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活体茶树叶片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待饲养茶小绿叶蝉用自制的饲养管限制在活体茶树的叶片上,阻止茶小绿叶蝉的趋嫩行为,茶小绿叶蝉被迫通过刺吸叶脉中的汁液获取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体茶树叶片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在盆栽茶树上选择健康、干净的叶片,将自制的饲养管沿着叶片主脉卡在叶片上,操作时底部有半圆孔的一侧朝下,使叶片主脉卡在半圆孔上,以保证主脉免于受到饲养管带来的机械损伤; (2)用一塑料夹子将饲养管固定于叶片上,避免损伤叶片,并且尽量减小饲养管与叶片间的缝隙,防止待养虫子逃跑; (3)选取需要饲养的小绿叶蝉1-5头从管口处放入,管口处盖上一片管口大小的100目圆形纱网,盖上管盖。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利用活体茶树叶片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体茶树为盆栽的健康生长的茶树,可以是任意品种;活体茶树的叶片,可以是新叶或老叶。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利用活体茶树叶片室内饲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养管的主体部分为直径l-2cm,长4-lOcm的圆底连盖透明聚丙烯管,将聚丙烯管底部至离瓶口 0.5cm的这一段对半切开,在其中一半的底部中心打一个直径Imm的半圆,管盖的中心挖空,每个饲养管配一个塑料夹子用于固定;所用管子的大小根据养虫的龄期和数量进行选择。`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444636SQ20131040249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7日
【发明者】施龙清, 尤民生, 曾兆华, 林美强, 韩玉娟, 陈李林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