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秸秆灭茬还田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田秸秆灭茬还田机,它设有两道灭茬滚轴,两道滚轴上均设有压齿,前道齿疏,后道齿密,先粗压后细压,并且后面还设有一道平整装置,第二道滚轴能将经过了第一个滚轴滚过后仍未压入水田泥浆中的秸秆继续压入,再经过平整装置抹平,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彻底埋入土壤,让它自然腐烂,形成有机肥料,利于农作物充分吸收,防止土地板化,不需焚烧,环保节能,相较于传统的灭茬还田机消耗能量小,掩埋压力大,并起到平整田地的作用,方便后续的插秧工作。
【专利说明】水田秸秆灭茬还田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尤其是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
【背景技术】
[0002]每逢收获季节,由于没有理想的农作物秸杆还田机械,迫使大部分秸杆被焚烧,只有少部分被还田。被还田的部分秸杆中,也有未能顺利地埋入土中(即灭茬还田),给抛秧、直播带来不便,落到秸杆上的秧苗被太阳晒死,成活率低。目前市场上的秸杆灭茬还田机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主要是在旋耕机后面拖挂一个开口向上的半圆形柱面,半圆形柱面上等间距的开槽;第二类是在旋耕机后方安装镇压滚筒。这两种改进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秸杆向下掩埋的压力不大,不能将农作物秸杆还田。第三类是在旋耕机的刀刃上改进,将“ r ”型刀刃改为“ Y ”型,该装置虽在旋耕的过程中能同时将一小部分秸杆还田,但旋耕机刀刃触地面积过大,旋耕过程消耗能量增加,生产实践表明上述三种灭茬还田机不能将秸杆有效的埋入土中,效果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它设有两道灭茬滚轴,两道滚轴上均设有压齿,前道齿疏,后道齿密,先粗压后细压,并且后面还设有一道平整装置,第二道滚轴能将经过了第一个滚轴滚过后仍未压入水田泥浆中的秸杆继续压入,再经过平整装置抹平,可以将农作物秸杆彻底埋入土壤,让它自然腐烂,形成有机肥料,利于农作物充分吸收,防止土地板化,不需焚烧,环保节能,相较于传统的灭茬还田机消耗能量小,掩埋压力大,并起到平整田地的作用,方便后续的插秧工作。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包括位于前部的动力系统及位于后部的灭茬系统,所述灭茬系统包括框架、两个带压齿的滚轴以及平地板,所述框架为长方形,两侧为主体支架,主体支架的前后端设有加固横杆;所述滚轴相互平行,设于框架内,且与主体支架旋转连接;所述框架的后端设有与地面呈90度以内夹角的平地板,所述平地板平行于滚轴设置;所述滚轴包括滚轴I和滚轴II,滚轴I上设有18行压齿I,18行压齿I均分轴周,所述压齿I的行与行之间为20°的圆心角;所述滚轴II上设有24行压齿11,24行压齿II均分轴周,所述压齿II的行与行之间为15°的圆心角。
[0005]所述滚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轴,由轴承座支承于主体支架I上。
[0006]以所述压齿的齿根为准,每一行相邻压齿之间的距离与每一列相邻压齿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一行压齿的个数根据滚轴的轴长确定。
[0007]所述压齿的形状为楔形。
[0008]所述平地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好为5°?45°。
[0009]所述主体支架的前端分别设有销孔,能够由固定销实现与动力系统的连接。
[0010]所述动力系统可以为拖拉机。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它设有两道灭茬滚轴,两道滚轴上均设有压齿,前道齿疏,后道齿密,先粗压后细压,并且后面还设有一道平整装置,第二道滚轴能将经过了第一个滚轴滚过后仍未压入水田泥浆中的秸杆继续压入,再经过平整装置抹平,可以将农作物秸杆彻底埋入土壤,让它自然腐烂,形成有机肥料,利于农作物充分吸收,防止土地板化,不需焚烧,环保节能,相较于传统的灭茬还田机消耗能量小,掩埋压力大,并起到平整田地的作用,方便后续的插秧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附图1为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为压齿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3为滚轴I的A向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4为滚轴I上的压齿I安装分布展开图。
[0017]附图5为压齿I齿尖投影于滚轴I上的分布展开图。
[0018]附图6为滚轴II的A向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7为滚轴II上的压齿I安装分布展开图。
[0020]附图8为压齿II齿尖投影于滚轴II上的分布展开图。
[0021]图中,1.主体支架,2.加固横杆,3.滚轴I,4.压齿I,5.滚轴II,6.压齿II,7.平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附图中,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包括位于前部的动力系统及位于后部的灭茬系统,所述灭茬系统包括框架、两个带压齿的滚轴以及平地板7,所述框架为长方形,两侧为主体支架1,主体支架I的前后端设有加固横杆2 ;所述滚轴相互平行,设于框架内,且与主体支架I旋转连接;所述框架的后端设有与地面呈90度以内夹角的平地板7,所述平地板7平行于滚轴设置;所述滚轴包括滚轴I 3和滚轴II 5,滚轴I 3上设有18行压齿I 4,18行压齿I 4均分轴周,所述压齿I 4的行与行之间为20°的圆心角;所述滚轴II 5上设有24行压齿II 6,24行压齿II 6均分轴周,所述压齿II 6的行与行之间为15°的圆心角。
[0023]所述滚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轴,由轴承座支承于主体支架I上。
[0024]以所述压齿的齿根为准,每一行相邻压齿之间的距离与每一列相邻压齿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一行压齿的个数根据滚轴的轴长确定。
[0025]所述压齿的形状为楔形。
[0026]所述平地板7与地面的夹角最好为5°?45°。
[0027]所述主体支架I的前端分别设有销孔,能够由固定销实现与动力系统的连接。
[0028]所述动力系统可以为拖拉机。
[0029]对于所述压齿I 4的分布情况,结合附图4可以看出,图4是压齿I 4在滚轴I 3上的安装分布平面展开图,将滚轴I 3表面周向均分为18行,轴向分成若干列,以I?6行和I?6列相交的部分作为一个单兀;在这一个单兀中,每行每列仅有一个压齿I 4,各压齿I 4的座标(行,列)分别为(按行的顺序),(1,1)、(2,4)、(3,6)、(4,2)、(5,5)、(6,3),滚轴I 3上的压齿I 4分布即是许多个单元按照顺序排列的结果;相邻单元相同座标的压齿
I4之间间隔5个齿位的距离。结合本发明,滚轴I 3上周向分布3个单元,轴向上的单元数以滚轴I 3长度决定。
[0030]具体地为,当滚轴I 3直径5厘米,其周长约16厘米,轴体上等间距地焊接18行压齿I 4,18行压齿I 4均分轴周,压齿I 4行与行之间为20°的圆心角(如图3);所述压齿I 4根宽3厘米,尖宽8厘米,长19-20厘米,同一行相邻压齿I 4齿尖与齿尖之间的轴向距离为30厘米,相邻两行压齿I 4齿根错开焊接(如图4),相邻两行压齿I 4齿尖(压齿尖所在圆柱面的周长约为65 — 67厘米)错开分布(如图5)。
[0031]对于所述压齿II 6的分布情况,结合附图7可以看出,图7是压齿II 6在滚轴II 5上的安装分布平面展开图,将滚轴II 5表面周向均分为24行,轴向分成若干列,以I?4行和I?4列相交的部分作为一个单兀;在这一个单兀中,每行每列仅有一个压齿II 6,各压齿II 6的座标(行,列)分别为(按行的顺序),(1,I)、(2,3)、(3,2)、(4,4),滚轴II 5上的压齿II 6即是许多个单元按照顺序排列的结果;相邻单元相同座标的压齿II 6之间间隔3个齿位的距离。结合本发明,滚轴II 5上周向分布6个单元,轴向上的单元数以滚轴II 5长度决定。
[0032]具体地为,当滚轴II 5直径15厘米,其周长约24厘米,轴体上等间距地焊接24行压齿II 6,24行压齿II 6均分轴周,压齿II 6行行之间为15°的圆心角(如图6),所述压齿
II6根宽2.5厘米,尖宽6厘米,长14-15厘米,同一行相邻压齿II 6齿尖与齿尖之间的轴向距离为20厘米,相邻两行压齿II 6错开焊接(如图7),相邻两行压齿II 6齿尖(压齿尖所在圆柱面的周长约为65 - 67厘米)错开分布(如图8)。
[0033]本机滚轴的长短是根据动力机械功率的大小设置的。
[0034]所述滚轴II 5能将经过了滚轴I 3滚过后仍未压入泥浆中的秸杆继续压入泥浆中;平地板7是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木板,能将部分秸杆压入泥浆表面以下,能将经过两个滚轴滚动灭茬后留下的痕迹抹平,还能起到平整田地的作用。
[0035]本发明适用于已经耕作好且已浸水的田地,此时的作物底茬已经与土壤脱离,秸杆和土壤经过浸泡,用本发明即可轻松地将秸杆压入泥浆。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包括位于前部的动力系统及位于后部的灭茬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灭茬系统包括框架、两个带压齿的滚轴以及平地板(7),所述框架为长方形,两侧为主体支架(1),主体支架(I)的前后端设有加固横杆(2);所述滚轴相互平行,设于框架内,且与主体支架(I)旋转连接;所述框架的后端设有与地面呈90度以内夹角的平地板(7),所述平地板(7)平行于滚轴设置;所述滚轴包括滚轴I (3)和滚轴11(5),滚轴I (3)上设有18行压齿I (4),18行压齿I (4)均分轴周,所述压齿I (4)的行与行之间为20°的圆心角;所述滚轴II (5)上设有24行压齿II (6),24行压齿II (6)均分轴周,所述压齿II(6)的行与行之间为15°的圆心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其特征是:所述滚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轴,由轴承座支承于主体支架(I)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其特征是:所述滚轴I(3)的直径小于所述滚轴II (5)的直径;所述滚轴I (3)的半径尺寸与压齿I (4)的长度尺寸之和等于所述滚轴II (5)的半径尺寸与压齿II (6)的长度尺寸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其特征是:所述压齿的形状为楔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其特征是:所述平地板(7)与地面的夹角为5°?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其特征是:所述主体支架(I)的前端分别设有销孔,能够由固定销实现与动力系统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其特征是:所述滚轴I(3)上的压齿I (4)的分布方法为:将滚轴I (3)表面周向均分为18行,轴向均分成若干列,以I?6行和I?6列相交的部分作为一个单兀;在这一个单兀中,每行每列仅有一个压齿I (4),各压齿I (4)的座标(行,列)分别为(按行的顺序),(1,1)、(2,4)、(3,6)、(4,2)、(5,5)、(6,3),所述滚轴I (3)上的压齿I (4)分布即是许多个单元按照顺序排列的结果;相邻单元相同座标的压齿I (4)之间间隔5个齿位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水田秸杆灭茬还田机,其特征是:将滚轴II(5)表面周向均分为24行,轴向分成若干列,以I?4行和I?4列相交的部分作为一个单元;在这一个单元中,每行每列仅有一个压齿II (6),各压齿II (6)的座标(行,列)分别为(按行的顺序),(1,I)、(2,3)、(3,2)、(4,4),滚轴II (5)上的压齿II (6)即是许多个单元按照顺序排列的结果;相邻单元相同座标的压齿II (6)之间间隔3个齿位的距离。
【文档编号】A01D82/00GK104412742SQ201310402477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7日
【发明者】师琪, 师厚刚 申请人: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