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

文档序号:219423阅读:1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无土网箱养殖水蛭新方法,属于水产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网箱顶口封闭并固定在淡水支持物上,网箱间保持一定距离,按每0.5m2网箱底面积投放平均体重10mg的人工繁殖幼苗100~500条,在幼苗平均体重大于500mg后,转网继续养殖,或按每0.5m2网箱底面积投放平均体重0.5~4g的野生幼苗20~200条养殖;在养殖中按水蛭体重的20倍投放主要食物,定期进行食物更新,养殖60~120天后,将水蛭直接倒出收获。水蛭平均重超20g,大小达到药用水蛭使用标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不占用土地,食物资源除主要螺类食物外还有天然浮游生物,网口封闭防天敌等,该方法节约成本,经济效益高。
【专利说明】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宽体金线蛭(学名:Whitmania pigra Whitman)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是2010版《中国药典》收录的药材水蛭主要基原动物之一,中医学认为水蛭具有破瘀通经,消积散结之功效,现代医学表明:水蛭治疗中风、高血压、血栓有很好的功效。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捉,水蛭的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加上医药用药量日渐增多,导致其供不应求,人工养殖水蛭势在必行。
[0003]为适应宽体金线蛭的生活及繁殖习性,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多在稻田和农田中进行,但此种养殖方式容易使水蛭钻入土壤,无法全部捕捞,造成经济损失,为此目前广泛使用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和半人工网箱池塘养殖技术。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夏季高温水温很难调节,水蛭成长缓慢,容易错过水蛭的生长期,而半人工网箱池塘养殖技术,由于底层多铺垫泥土,也给清洁、换水、收获带来诸多不利,上述两种养殖技术还存在食饵品种依靠人工喂养,品种单一,造成水蛭营养不均衡,且人工制成水域有限,溶氧不足,给水蛭的生长带来不利。
[0004]本发明根据现有宽体金线蛭养殖现状,形成一种无土养殖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传统养殖水蛭的优势,还让水蛭生长远离土壤,为清洁和收获带来便利,同时还充分发挥淡水域养殖的天然优势,即直接利用淡水湖资源,不用调节水温和溶氧,在人工饲养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天然的浮游生物,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为充分发挥养殖经济效益,本发明还进行了经济类水产品的规模套养。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蛭养殖方法。
[0006]一种水蛭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在淡水水面,整个养殖过程中不需要和土壤接触,按照每0.5m2网箱底面积投放平均体重5~IOO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100~500条;或平均体重100~1000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200~400条;或平均体重0.5~4g的野生或者人工繁殖水蛭幼苗20~200条;按照水蛭净重,投放水蛭体重10~30倍的主要食物,将网箱继续投入水中,定期进行食物的更新和网箱的冲刷,保证主要食物和其它浮游生物的供给;
[0008]水蛭幼苗养殖周期60~120天,在养殖水蛭达到需求的体重后,将水蛭从养殖网中直接倒出,收获;水蛭养殖过程中,可进行其它经济类水产品的套养。
[0009]其中,
[0010]所述的养殖新方法不需要土壤,要求网箱顶口封闭并固定在水中的支持物上,整个网箱部分或全部悬于水中,养殖温度控制在20~30°C,优选20~25°C,养殖水质的溶氧在I~20mg/L,优选5~10mg/L,每个封闭网箱之间保持一定的操作距离,不能相互碰撞,投放水蛭的幼苗超过5mg/条。
[0011]所述的养殖使用的淡水域可以是淡水湖、池塘、沟渠、河流、稻田或者沼泽等淡水水域。[0012]所述的网箱的材质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乙烯、锦纶、尼龙、聚酯网等不容易在水中腐蚀的材料。
[0013]所述的网箱形状选用圆锥型、圆柱型或者方权型,其中优选圆锥型。
[0014]所述的网箱圆锥底面积为0.1~10m2,优选0.2~LOm2 ;每个网箱网身为10~120目,优选10~60目;每个网箱锥口留有操作口,底部不铺设任何底物。
[0015]所述的养殖密度按照每0.5m2网箱底面积投放平均体重5~IOO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100~500条;平均体重100~1000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200~400条;平均体重0.5~4g的野生或者人工繁殖水蛭幼苗20~200条。
[0016]所述的水蛭为宽体金线蛭。
[0017]所述的养殖方法其养殖周期60~120天,在养殖水蛭达到需求的体重后,将水蛭从养殖网中直接倒出,收获。
[0018]所述养殖水蛭过程中,可以规模套养经济类水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鱼类、蟹等其它甲壳类动物。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防天敌,不占用稻田和农田,也不铺设泥土等底物,捕捞饲养方便,仅利用湖泊、池塘、沟渠等的自然优势,无需调节水温、水质,操作简单,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
[002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水蛭的产量高,成活率高,从幼苗到成品的生长时间短,操作较传统方式简单;同时,水蛭所需要的主要食物来自饲养湖水,不破坏湖面生态系统,其它次要食物如浮游生物等可通过网眼自由进出入网箱,还可以规模套养经济类水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在微山湖湖面养殖宽体金线蛭,投放以下规格网箱:网箱成圆锥型,为聚酯材质;底面积为0.5m2,网衣为60目,网箱底部不铺设任何底物,锥口留有操作口 ;网箱顶口封闭并固定在水中的支持物上,整个网箱部分或全部悬于水中,每个封闭网箱之间保持一定的操作距离,不能相互碰撞;向每个0.5m2网箱投放平均体重IOmg人工繁殖的I期幼苗300条,按照水蛭体重的20倍投放主要食物于网箱中,定期进行食物的更新和网箱的的冲刷,约30天,幼苗平均体重可达到500mg,然后转网进行水蛭II期幼苗的养殖。
[0025]在微山湖湖面养殖宽体金线蛭,投放以下规格网箱:网箱成圆锥型,为聚酯材质;底面积为0.5m2,网衣为20目,网箱底部不铺设任何底物,锥口留有操作口 ;网箱顶口封闭并固定在水中的支持物上,整个网箱部分或全部悬于水中,每个封闭网箱之间保持一定的操作距离,不能相互碰撞;向每个0.5m2网箱转网淡水水面人工养殖的宽体金线蛭II期幼苗,按照水蛭体重的20倍投放主要食物于网箱中,定期进行食物的更新和网箱的的冲刷,约在养殖周期100天后,将水蛭从养殖网中直接倒出,平均每网收获水蛭137条,按照投入的人工繁殖的I期幼苗计算,成活率45.7%,个体平均重22.4g/条,个体大小均达到药用水蛭使用标准。
[0026]在幼苗淡水水面养殖的过程中,可以套养其它水产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鱼类、蟹等其它甲壳类动物。
[0027]实施例2:
[0028]在微山湖湖面养殖宽体金线蛭,投放以下规格网箱:网箱成圆锥型,为聚酯材质;底面积为0.5m2,网衣为20目,网箱底部不铺设任何底物,锥口留有操作口 ;网箱顶口封闭并固定在水中的支持物上,整个网箱部分或全部悬于水中,每个封闭网箱之间保持一定的操作距离,不能相互碰撞;向每个0.5m2网箱投放平均体重4g野生幼苗140条,按照水蛭体重的20倍投放主要食物于网箱中,定期进行食物的更新和网箱的的冲刷,约在养殖周期75天后,将养殖网中水蛭直接倒出,收获水蛭,平均每网收获水蛭123条,成活率87.9%,个体平均重24.6g/条,个体大小均达到药用水蛭使用标准,在水蛭淡水水面养殖的过程中,可以套样其它水产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鱼类、蟹等其它甲壳类动物。
[0029]本发明所阐述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任何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手段可以预见或者微调的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使用的水为淡水域;养殖的水蛭为蚂虫皇Whitmania pigra Whitman,亦称宽体金线蛭;采用相对封闭的网箱养殖法;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蛭不需要和土壤接触,注重水温、饵料、水中溶解氧;可与其它水产生物进行套养坐寸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使用的淡水域可以是淡水湖、池塘、沟渠、河流、稻田或者沼泽等淡水水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相对封闭网箱的材质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乙烯、锦纶、尼龙、聚酯网等不容易在水中腐蚀的材料,形状选用圆锥型、圆柱型或者方权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相对封闭的网箱且不接触养殖场所的土壤进行养殖,可有效防止龙虾、青蛙、水鼠、白鹭等天敌的伤害。
5.根据利要求3所述的材质制成的网箱,根据水面操作的方便,优选圆锥型;每个网箱圆锥底面积为0.1~10m2,优选0.2~LOm2 ;每个网箱网身为10~120目,优选10~60目;每个网箱锥口留有操作口,所述网箱底部不铺设任何底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要求将网箱顶口封闭并固定在水中的支持物上,整个网箱部分或全部悬于水中,网箱中养殖水温控制在20~30°C,优选20~25°C,养殖水质的溶氧在I~20mg/L,优选5~10mg/L,每个封闭网箱之间保持一定的操作距离,不能相互碰撞,投放水蛭的幼苗超过5mg/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每0.5m2网箱底面积投放平均体重5~IOO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100~500条;平均体重100~1000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200~400条;平均体重0.5~4g的野生或人工繁殖水蛭幼苗20~200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要食物为淡水螺贝类,也包括其它水中的浮游生物。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水蛭体重的10~30倍投放主要食物,定期进行食物的更新和网箱的冲刷,保证主要食物和其它浮游生物的供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其养殖周期60~120天,在养殖水蛭达到需求的体重后,将水蛭从养殖网中直接倒出,收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蛭养殖过程中,可进行其它经济类水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鱼类、蟹等其它甲壳类动物的套养。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503837SQ201310471482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李振国, 臧德法, 陈艳明, 盛锁柱, 倪开玲 申请人: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