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

文档序号:22051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
【专利摘要】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它涉及一种机械化追肥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水稻插秧施肥机在追肥过程中肥料吸湿,潮解后容易堵塞施肥管导致机械追肥很难正常进行,以及传统追肥次数多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是按下述方法实现:一、掺混肥料的配制,掺混肥料由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组成;二、使用水稻插秧施肥机在水稻插秧的同时施用掺混肥料。本发明在水稻插秧时一次性机械追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解决了肥料吸湿、潮解后堵塞施肥管导致机械追肥很难正常进行的问题,并通过一次追施含控释氮肥的掺混肥料满足了水稻从插秧到成熟期对氮素的需求,而且采用插秧施肥机一次性施肥使施肥简单化和高效化。本发明应用于农业【技术领域】。
【专利说明】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化追肥方法。
【背景技术】[0002]氮素是作物产量提高的关键限制因子之一。如何使氮肥施用与作物需氮相吻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了实现作物高产,养分高效的目标,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提出了 "4R"的最佳养分管理原则。即在施肥时,要科学的确定总量;施在最佳的时期;选择最适的品种;施在合适的位置。目前,在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基本实现了 〃4R〃原则,而国内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施肥的机械化程度最低,基肥多是水整地后撒施,然后再旋耕,无法真正做到氮肥的深施。追氮就完全是表施,这种施肥方式造成氮素大量损失,而且人工施肥还存在肥料施用不匀的问题,造成局部施肥过量或不足,给农田标准化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已经成为限制水稻产量和氮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问题。
[0003]现有水稻插秧施肥机虽然能够进行机械追肥,但追肥过程中尿素容易吸湿,肥料潮解后容易堵塞施肥管,已成为机械化追肥技术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更为关键的是,稻田穗肥的施用只能靠人工完成,这已成为稻田施肥机械化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水稻插秧施肥机在追肥过程中肥料容易吸湿,潮解后容易堵塞施肥管导致机械追肥很难正常进行,以及传统追肥次数多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的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
[0005]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实现:
[0006]一、掺混肥料的配制:掺混肥料是由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组成,速效氮肥80kg/ha~120kg/ha,控释氮肥为60kg/ha~100kg/ha,其中速效氮肥由酰胺态氮、铵态氮和锌肥组成,铵态氮和酰胺态氮的质量比例为1:(0.9~1.1),控释氮肥中氮的质量分数为35%~45%,锌肥中锌元素占掺混肥料质量的0.3%~0.5% ;
[0007]二、施用掺混肥料:在水稻插秧的同时施用掺混肥料,具体是按下述步骤进行:将步骤一中配制得到的掺混肥料置于水稻插秧施肥机的肥料槽中,水稻插秧施肥机采用侧深施肥方法进行施肥。
[0008]本发明首先改变肥料的剂型,不再直接应用尿素或者含有尿素的掺混肥料,而施用含有由酰胺态氮、铵态氮和锌肥造粒而成的速效氮肥与控释氮肥组成的掺混肥料,该肥料中铵态氮和酰胺态氮的比例为1: (0.9~1.1),这样既可有效解决追肥过程中肥料潮解的问题,又可以有效控制稻田水层的PH值,减少氮素损失;同时施用一定比例的控释氮肥(控释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占水稻移栽至成熟过程中所施总氮元素质量的25%~40%),本发明所配制的掺混肥料在插秧后的60d~90d仍能释放出一定比例的氮,从而起到了施用穗肥的效果。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技术采用插秧时一次机械追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的方法,解决了肥料吸湿、潮解后堵塞施肥管导致机械追肥很难正常进行的问题。2、本发明在水稻插秧时一次性机械追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的方法还可以达到与传统追施穗肥相同的效果,满足水稻一生对氮素的需求,不再追施穗肥,真正的做到了稻田施肥的机械化,采用插秧施肥机一次性施肥使施肥操作简单化。3、尽管本发明施用的控释氮肥会增加成本,但与传统稻田施肥过程中的采用人工施肥2~3次的成本相比,本发明的成本并未增加,因此该技术不增加生产成本。4、与传统水稻2~3次追肥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水稻插秧时一次性机械追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可提高水稻产量10%~15%,增加氮肥利用率20个百分点,可使每亩增收100元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0011]一、掺混肥料的配制:掺混肥料是由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组成,速效氮肥80kg/ha~120kg/ha,控释氮肥为60kg/ha~100kg/ha,其中速效氮肥由酰胺态氮、铵态氮和锌肥组成,铵态氮和酰胺态氮的质量比例为1:(0.9~1.1),控释氮肥中氮的质量分数为35%~45%,锌肥中锌元素占掺混肥料质量的0.3%~0.5% ;
[0012]二、施用掺混肥料:在水稻插秧的同时施用掺混肥料,具体是按下述步骤进行:将步骤一中配制得到的掺混肥料置于水稻插秧施肥机的肥料槽中,水稻插秧施肥机采用侧深施肥方法进行施肥。
[0013]【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掺混肥料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占水稻移栽至成熟过程中所施总氮元素质量的50%~6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4]【具体实施方式】三:本 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酰胺态氮是尿素。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15]【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铵态氮是硫酸铵和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6]【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四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锌肥是硫酸锌。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四相同。
[0017]【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五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控释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占水稻移栽至成熟过程中所施总氮元素质量的25%~40%。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五相同。
[0018]【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六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控释氮肥的控释期为60d~90d。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六相同。
[0019]【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控释氮肥为树脂包膜尿素或者聚氨酯包膜尿素。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0020]【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水稻插秧施肥机是井关高速插秧施肥机。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0021]【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侧深施肥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方法实现:使肥料与水稻苗的水平距离为3cm~5cm,肥料与土壤表面的距离为3cm~5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0022]【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侧深施肥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方法实现:使肥料与水稻苗的水平距离为3cm,肥料与土壤表面的距离为3cm~5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之一相同。
[0023]通过以下验证实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4]验证实验一:本实施方式中一种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0025]一、掺混肥料的配制:掺混肥料是由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组成,速效氮肥80kg/ha,控释肥为85kg/ha,其中速效氮肥由酰胺态氮、铵态氮和锌肥组成,酰胺态氮和铵态氮的质量比为1:1,控释氮肥中氮含量42%~44%,其中锌肥中锌元素占掺混肥料质量的0.5%。
[0026]二、施用掺混肥料:在水稻插秧的同时施用掺混肥料,具体是按下述步骤进行:将步骤一中配制得到的掺 混肥料置于水稻插秧施肥机的肥料槽中,水稻插秧施肥机采用侧深施肥方法进行施肥。
[0027]其中本验证试验步骤一中所述的酰胺态氮为尿素,铵态氮为硫酸铵,锌肥为硫酸锌,控释氮肥为树脂包膜尿素。
[0028]本验证试验步骤二中所述的侧深施肥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方法实现:使肥料与水稻苗的水平距离为3cm,肥料与土壤表面的距离为3~5cm。
[0029]本验证实验中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技术采用插秧时一次机械追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的方法,解决了肥料吸湿、潮解后堵塞施肥管导致机械追肥很难正常进行的问题;同时,本验证实验采用插秧施肥机在插秧时一次性施加的掺混肥料满足了水稻一生对氮素的需求,后期不再追肥,真正做到了稻田施肥的机械化,实现了寒地稻田高产高效的目标,与传统水稻2~3次追肥相比,本实验在水稻插秧时一次性机械追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20个百分点,使水稻增产15%,因此每亩增收100元以上。
【权利要求】
1. 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掺混肥料的配制:掺混肥料是由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组成,速效氮肥80kg/ha~120kg/ha,控释氮肥为60kg/ha~100kg/ha,其中速效氮肥由酰胺态氮、铵态氮和锌肥组成,铵态氮和酰胺态氮的质量比例为1: (0.9~1.1),控释氮肥中氮的质量分数为35%~45%,锌肥中锌元素占掺混肥料质量的0.3%~0.5% ; 二、施用掺混肥料:在水稻插秧的同时施用掺混肥料,具体是按下述步骤进行:将步骤一中配制得到的掺混肥料置于水稻插秧施肥机的肥料槽中,水稻插秧施肥机采用侧深施肥方法进行施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掺混肥料中氮元素的质量占水稻移栽至成熟过程中所施总氮元素质量的50%~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酰胺态氮是尿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铵态氮是硫酸铵和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锌肥是硫酸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控释氮肥为控释期为60d~90d的控释氮肥,其中所述的控释氮肥为树脂包膜尿素或者聚氨酯包膜尿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测深施肥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方法实现:使肥料与水稻苗的水平距离为3cm~5cm,肥料与土壤表面的距离为3cm~5cm。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3518451SQ201310494899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1日
【发明者】彭显龙, 于彩莲, 刘元英, 罗胜国, 刘春艳, 马昕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