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82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的钓竿,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
背景技术
内走线钓竿是指由渔轮放线,再由中空竿体尾端穿入渔线,竿尖出线的钓竿。因此,这种钓竿渔线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使内走线钓竿渔线走线合理,渔轮一般包括轮座和线轮,线轮可旋转地安装在轮座内,渔轮前端设有出线口,渔轮前端的出线口与中空竿体尾部连接。现有的内走线钓竿上的渔轮,一般是通过连接头与中空竿体尾端连接,这种连接头两端都是螺纹头,每次需要将连接头内端螺纹头拧入渔轮的出线口,外端螺纹头拧入中空竿体尾端,组装速度慢,操作非常麻烦。另外,这种钓竿上的渔轮位置处在钓竿尾端,轮座和线轮配合的精度比较高,钓鱼者提起钓竿时,习惯将渔轮磕碰在地上,容易造成渔轮损坏,线轮无法转动。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新颖,该内走线钓竿上的渔轮组装在中空竿体快捷、方便,同时该内走线钓竿使用时,渔轮不易受磕碰而损坏。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包括渔轮、中空竿体和用于连接渔轮和中空竿体的快速接头,所述渔轮前端设有出线口,出线口的口部向外凸出,出线口的口部侧壁上设有锁紧螺钉;渔轮后端设有防碰垫块,防碰垫块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快速接头由金属卡件和圆筒形塑料套头构成,金属卡件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穿线孔,金属卡件内端是卡头,卡头形状与出线口匹配,卡头卡在出线口内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渔轮前端;金属卡件外端是芯柱,芯柱的根部侧壁上设有外螺纹,芯柱的头部设有锥形台阶,圆筒形塑料套头套在芯柱外;圆筒形塑料套头内端与芯柱的根部螺纹连接,外端设有多个能径向张开的膨胀卡爪,多个膨胀卡爪内侧对应抵在锥形台阶上,中空竿体尾端通过多个膨胀卡爪卡接。作为优选,所述卡头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卡头圆柱形外侧壁上设有止转平台,锁紧螺钉内端抵在止转平台上。采用上述方案所设计的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该内走线钓竿与现有的内走线钓竿相比,该内走线钓竿上的渔轮通过快速接头组装在中空竿体上,中空竿体尾端通过快速接头上的多个膨胀卡爪卡接,渔线从快速接头内部穿过。组装渔轮时,只须将卡头插入出线口,拧紧锁紧螺钉即可将渔轮和连接在中空竿体尾端的快速接头固定。同时,该内走线钓竿尾端带渔轮,该渔轮的后端设有防碰垫块,防碰垫块的作用是保护渔轮不易被碰坏。综上可知,该内走线钓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且新颖,拉渔线、组装快捷、方便,同时渔轮不易受德碰而损坏。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中渔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实施例中快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快速接头外端面未膨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快速接头外端面膨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包括渔轮1、中空竿体6和用于连接渔轮I和中空竿体6的快速接头。如图1所示,渔轮I包括轮座12和线轮11,线轮11通过轴组件13安装在轮座12内并可旋转。渔轮I前端设有出线口,出线口的口部14向外凸出,即口部14内端与轮座12侧壁连为一体。出线口的口部14侧壁上设有锁紧螺钉4,具体是出线口的口部14侧壁上开设有螺孔,锁紧螺钉4外端是可供钓鱼者手动旋转的旋转头,旋转头处在口部14外侧,锁紧螺钉4的内端是螺杆段,锁紧螺钉4内端通过螺孔伸至口部14内侧。如图1和如图3所示,快速接头由金属卡件2和圆筒形塑料套头3构成,金属卡件2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穿线孔20。金属卡件2内端是卡头21,外端是芯柱,卡头21和芯柱通过连为一体的凸环22隔开。上述卡头21整体圆柱形,卡头21的圆柱形外侧壁上设有止转平台211,止转平台211具体是指在圆柱形外侧壁轴向切屑出一块平整的平台,出线口的形状与上述卡头21形状匹配,卡头21卡在出线口内并通过锁紧螺钉4固定在渔轮前端。在止转平台211的作用下,卡头21卡入出线口内不能旋转,防止渔线扭线;再通过旋转头拧紧锁紧螺钉4,锁紧螺钉4内端抵在止转平台211上,将卡头21固定在出线口的口部14,这种固定方式快捷方便。上述芯柱的根部侧壁上设有外螺纹23,芯柱的头部设有锥形台阶24。圆筒形塑料套头3套在芯柱外,圆筒形塑料套头3内端32与芯柱的根部螺纹连接,外端设有多个能径向张开的膨胀卡爪31,多个膨胀卡爪31内侧对应抵在锥形台阶24上。如图4和图5所示,圆筒形塑料套头3旋转,螺纹连接使得圆筒形塑料套头3轴向移动,其内端32靠近凸环22同时,上述锥形台阶24则轴向向外推动多个膨胀卡爪31的内侧,抵压多个膨胀卡爪31径向向外张开。因此,当多个膨胀卡爪31塞入中空竿体6尾端时,只须拧圆筒形塑料套头3,多个膨胀卡爪31就会卡紧在中空竿体6尾端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快捷、方便。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膨胀卡爪31数量可以是三个,三个膨胀卡爪31截面规则排列成环形,三个膨胀卡爪31根部与圆筒形塑料套头3本体连为一体,即制造时将圆筒形塑料套头3的外端部侧壁轴向切出三个分割槽,制成三个膨胀卡爪31。三个膨胀卡爪31外侧壁上设有防滑纹311,内侧与锥形台阶24相抵位置是匹配的锥形环面,便于锥形台阶24推动使膨胀卡爪31张开。如图1和图2所示,渔轮I后端即轮座12的后端设有防碰垫块5,防碰垫块5是圆柱形的橡胶垫块或圆柱形的塑料垫块,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51,安装孔51处在防碰垫块5中心,防碰垫块5通过螺钉52固定,具体是轮座12后端设有螺孔,螺钉52穿过安装孔51连接螺孔,将防碰垫块5固定在轮座12上。[0020]上述渔轮I上的轮座12和线轮11均是金属制成的,轮座12和线轮11配合的精度比较高,人在提起内走线钓竿时,钓竿尾端是渔轮,经常将渔轮后端碰撞在底面上,容易造成渔轮损坏,线轮11无法转动,因此防碰垫块5作用是保护渔轮不易被碰坏。为了达到比较好的保护效果,渔轮I直径在3-7cm之间,宽度在2-4cm之间时,防碰垫块5的直径在lcm-4cm之间最为合适。使用时,线轮11放线,穿好快速接头和中空竿体6,将中空竿体6尾端拧在快速接头螺纹头上固定,将卡头21插入出线口,拧紧锁紧螺钉3即可将渔轮I和快速接头固定。将多个膨胀卡爪31塞入中空竿体6尾端,拧圆筒形塑料套头3使圆筒形塑料套头3轴向靠近金属卡件2,多个膨胀卡爪31即会膨胀,与中空竿体6卡紧固定。这种渔轮I与中空竿体6的连接结构,使用起来既快速又方便。
权利要求1.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包括渔轮(I)、中空竿体(6)和用于连接渔轮和中空竿体(4)的快速接头,所述渔轮(I)前端设有出线口,出线口的口部(14)向外凸出,出线口的口部(14)侧壁上设有锁紧螺钉(4);渔轮后端设有防碰垫块(5),防碰垫块(5)通过螺钉(52)固定;所述快速接头由金属卡件(2)和圆筒形塑料套头(3)构成,金属卡件(2)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穿线孔(20),金属卡件(2)内端是卡头(21),卡头(21)形状与出线口匹配,卡头(21)卡在出线口内并通过锁紧螺钉(4)固定在渔轮前端;金属卡件(2)外端是芯柱,芯柱的根部侧壁上设有外螺纹(23),芯柱的头部设有锥形台阶(24),圆筒形塑料套头(3)套在芯柱外;圆筒形塑料套头(3)内端与芯柱的根部螺纹连接,外端设有多个能径向张开的膨胀卡爪(31),多个膨胀卡爪(31)内侧对应抵在锥形台阶(24)上,中空竿体(6)尾端通过多个膨胀卡爪(3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21)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卡头(21)圆柱形外侧壁上设有止转平台(211),锁紧螺钉(4)内端抵在止转平台(21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端带渔轮的内走线钓竿。该内走线钓竿包括渔轮、中空竿体和快速接头,所述渔轮前端设有出线口,出线口的口部侧壁上设有锁紧螺钉;快速接头由金属卡件和圆筒形塑料套头构成,金属卡件设有穿线孔,金属卡件内端是卡头,卡头形状与出线口匹配,卡头卡在出线口内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渔轮前端;金属卡件外端是芯柱,芯柱的根部侧壁上设有外螺纹,芯柱的头部设有锥形台阶;圆筒形塑料套头内端与芯柱的根部螺纹连接,外端设有多个膨胀卡爪,多个膨胀卡爪内侧对应抵在锥形台阶上,中空竿体尾端通过多个膨胀卡爪卡接。该内走线钓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且新颖,拉渔线、组装快捷、方便,同时渔轮不易受磕碰而损坏。
文档编号A01K87/06GK202979938SQ2013200142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严祖能 申请人:慈溪市益超渔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