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53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其包括底座、夹持体、触舌片、活动扣、扭簧及弹簧,底座的前端部设置下夹持部,夹持体包括手持部和上夹持部,手持部设置扣紧块,活动扣铰装于底座后端部且设置呈“Y”形状的扣舌,扣舌包括两分叉的扣舌片,触舌片的后端部设置搭承部。捕鼠前,上、下夹持部相对张开,扣紧块嵌入扣槽内,两扣舌片搭于搭承部;当老鼠触碰触舌片时,两扣舌片脱离搭承部,扣紧块脱离扣槽,上、下夹持部合拢并将老鼠夹住;“Y”形状扣舌可更加稳定可靠地搭于搭承部,弹簧可保证触舌片只在老鼠较强抵压时摆动,降低老鼠逃脱几率并提高捕鼠作业的可靠性。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动作灵敏、使用方便且捕鼠可靠地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老鼠是自然界中人们最讨厌的动物之一,它们不仅破坏财物,偷吃粮食,还会传播病菌。为了消灭老鼠,人们想了各种办法,有的用老鼠药,有的养猫,有的用捕鼠工具。用老鼠药不安全,经常会毒死家蓄,甚至会造成小孩误食,已不提倡使用;养猫成本较大,且比较麻烦;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采用捕鼠工具来捕捉老鼠,在捕鼠工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笼式捕鼠器,现有的笼式捕鼠器一般通过铁丝绕制而成,现有的笼式捕鼠器普遍存在体积大、使用不方便且动作不灵敏的缺陷,捕鼠不可靠且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该新式捕鼠器结构动作灵敏、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且捕鼠可靠。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包括有底座以及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底座上方的夹持体,底座的前端部设置有下夹持部,夹持体包括有手持部以及与下夹持部配合的上夹持部,手持部与上夹持部一体成型且整体呈“L”形状,上夹持部与手持部的连接处铰装于底座中部,手持部与底座之间装设有用于驱动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闭合的扭簧,手持部背面的上端部设置有扣紧块;
[0006]底座后端部的上方铰装有活动扣,活动扣的后端部开设有扣槽,活动扣的前端部设置有呈“Y”形状的扣舌,扣舌包括有两个相互分叉的扣舌片,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装设有铰装于底座中部的触舌片,触舌片与底座之间装设有弹簧,弹簧位于触舌片与底座铰接位置的前端侧,弹簧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触舌片以及底座抵接,触舌片的后端部设置有搭承部;
[0007]当上夹持部相对于下夹持部完全张开时,扭簧处于收紧状态,扣紧块嵌插至扣槽内,两个扣舌片的前端部分别搭设于搭承部的上表面。
[0008]其中,所述下夹持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向上且用于放置诱鼠料的放料杯。
[0009]其中,所述上夹持部的边缘部设置有朝下延伸的上夹齿,所述下夹持部的边缘部对应上夹齿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夹齿孔,当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闭合时,上夹齿嵌插于夹齿孔内。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其包括底座、夹持体、触舌片、活动扣、扭黃及弹黃,底座的如端部设直下夹持部,夹持体包括手持部和上夹持部,上夹持部与手持部的连接处铰装于底座中部,手持部背面的上端部设置扣紧块,活动扣铰装于底座后端部且设置呈“Y”形状的扣舌,扣舌包括两个分叉的扣舌片,触舌片位于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弹簧位于触舌片与底座之间,触舌片的后端部设置搭承部;捕鼠前,上夹持部相对于下夹持部完全张开,扭簧收紧,扣紧块嵌插至扣槽内,两个扣舌片搭设于搭承部上表面;当老鼠触碰至触舌片时,触舌片向下摆动且使得两个扣舌片脱离搭承部,扣紧块脱离扣槽且扭簧弹性复位,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合并并将老鼠夹住;其中,“Y”形状的扣舌可以使得两个扣舌片更加稳定可靠地搭设于搭承部,弹簧可以保证触舌片只有在老鼠较强抵压作用下才可摆动,降低老鼠逃脱的可能性并提高捕鼠作业的可靠性。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动作灵敏、使用方便且捕鼠可靠地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扣的结构示意图。
[0015]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 [0016]I——底座11——下夹持部
[0017]2——夹持体21——手持部
[0018]211——扣紧块 22——上夹持部
[0019]3——活动扣31——扣槽
[0020]32——扣舌321——扣舌片
[0021]4-触舌片41-搭承部
[0022]5——弹簧6——放料杯
[0023]7——上夹齿8——夹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包括有底座I以及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底座I上方的夹持体2,底座I的前端部设置有下夹持部11,夹持体2包括有手持部21以及与下夹持部11配合的上夹持部22,手持部21与上夹持部22 —体成型且整体呈“L”形状,上夹持部22与手持部21的连接处铰装于底座I中部,手持部21与底座I之间装设有用于驱动上夹持部22与下夹持部11闭合的扭簧(图中未示出),手持部21背面的上端部设置有扣紧块211。
[0026]进一步的,底座I后端部的上方铰装有活动扣3,活动扣3的后端部开设有扣槽31,活动扣3的前端部设置有呈“Y”形状的扣舌32,扣舌32包括有两个相互分叉的扣舌片321,上夹持部22与下夹持部11之间装设有铰装于底座I中部的触舌片4,触舌片4与底座I之间装设有弹簧5,弹簧5位于触舌片4与底座I铰接位置的前端侧,弹簧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触舌片4以及底座I抵接,触舌片4的后端部设置有搭承部41 ;当上夹持部22相对于下夹持部11完全张开时,扭簧处于收紧状态,扣紧块211嵌插至扣槽31内,两个扣舌片321的前端部分别搭设于搭承部41的上表面。
[0027]下面结合具体的动作过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具体为:将手持部21朝底座I后端部侧掰动并最终使得扣紧块211嵌插至扣槽31内,上夹持部22相对下夹持部11打开,扭簧收紧且扣舌32的两个扣舌片321的前端部分别搭设于搭承部41的上表面,由于弹簧5和扣舌片321的联合作用,触舌片4的前端部向上翘起,其中,弹簧5时刻保持一定的作用力向上顶持触舌片4 (如图1所示);当老鼠触碰并向下抵压触舌片4时,触舌片4的搭承部41向上摆动并脱离扣舌32的两个扣舌片321,扣舌32的扣舌片321在脱离搭承部41的支承作用后向下摆动并最终使得扣紧块211脱离扣槽31,在扭簧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夹持体2在脱离扣槽31的限制作用后迅速复位,上夹持部22与下夹持部11闭合并将老鼠夹住于两者之间。
[0028]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将活动扣3的扣舌32设计成“Y”形状,其目的在于:扣舌32通过两个扣舌片321来搭设于触舌片4的搭承部41,作用稳定且可靠。
[0029]另外,本实用新型于触舌片4与底座I之间装设弹簧5,其目的在于:通过弹簧5时刻保持一定的作用力向上顶持触舌片4,即触舌片4只有在老鼠较强地抵压作用下才可摆动,在轻微的触碰下而不发生摆动,这样就可以提高捕鼠作业的可靠性。
[0030]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动作灵敏、使用方便且捕鼠可靠的优点。
[00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夹持部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向上且用于放置诱鼠料的放料杯6。
[00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夹持住老鼠,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为:上夹持部22的边缘部设置有朝下延伸的上夹齿7,下夹持部11的边缘部对应上夹齿7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夹齿孔8,当上夹持部22与下夹持部11闭合时,上夹齿7嵌插于夹齿孔8内。
[0033]在上夹持部22与下夹持部11闭合并将老鼠夹住于两者之间时,上夹齿7会沿着老鼠身体滑动并将老鼠夹住,且上夹齿7不会刺穿老鼠的表皮而使老鼠流血,时间一久老鼠就会被饿死,环保性更好。
[0034]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I)以及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底座(O上方的夹持体(2),底座(I)的前端部设置有下夹持部(11),夹持体(2)包括有手持部(21)以及与下夹持部(11)配合的上夹持部(22),手持部(21)与上夹持部(22) 一体成型且整体呈“L”形状,上夹持部(22)与手持部(21)的连接处铰装于底座(I)中部,手持部(21)与底座(I)之间装设有用于驱动上夹持部(22)与下夹持部(11)闭合的扭簧,手持部(21)背面的上端部设置有扣紧块(211); 底座(I)后端部的上方铰装有活动扣(3),活动扣(3)的后端部开设有扣槽(31),活动扣(3)的前端部设置有呈“Y”形状的扣舌(32),扣舌(32)包括有两个相互分叉的扣舌片(321),上夹持部(22)与下夹持部(11)之间装设有铰装于底座(I)中部的触舌片(4),触舌片(4)与底座(I)之间装设有弹簧(5),弹簧(5)位于触舌片(4)与底座(I)铰接位置的前端侧,弹簧(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触舌片(4)以及底座(I)抵接,触舌片(4)的后端部设置有搭承部(41); 当上夹持部(22)相对于下夹持部(11)完全张开时,扭簧处于收紧状态,扣紧块(211)嵌插至扣槽(31)内,两个扣舌片(321)的前端部分别搭设于搭承部(41)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部(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向上且用于放置诱鼠料的放料杯(6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捕鼠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22)的边缘部设置有朝下延伸的上夹齿(7),所述下夹持部(11)的边缘部对应上夹齿(7)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夹齿孔(8),当上夹持部(22)与下夹持部(11)闭合时,上夹齿(7)嵌插于夹齿孔(8)内。
【文档编号】A01M23/24GK203446405SQ20132055255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胡国富 申请人:胡国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