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594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排种器底板、排种盘、挡种板、组合气嘴、护种板、扣紧装置、排种器传动轴、输种装置和卸种板;排种器底板与排种盘形成一圆形腔室,组合气嘴、挡种板、护种板设置在腔室内,组合气嘴由左右进气口、H形气嘴接口、清种气嘴和压种气嘴组成,排种器底板与排种盘通过排种器传动轴连接,通过扣紧装置固定,排种盘为圆形半盘结构,内有组合型孔,排种器底板开设有充种口和排种口,背面焊接有输种装置;玉米种子通过输种装置到达充种口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充填进入排种盘型孔,通过组合气嘴的气流完成清种、压种,并在护种板的托送下到达排种口,在重力作用下完成投种工作。
【专利说明】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中的排种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背景技术】
[0002]精密播种具有省种、省工、利于田间管理的优点,机械化的精密播种机具是实现精量播种的直接工具,排种器作为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决定播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现有排种器主要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两个大类,相比于机械式排种器,气力式排种器具有播量精确,不易伤种,对种子外形尺寸适应性好,易实现高速作业的优点,是排种器发展的方向。
[0003]气吹式排种器主要是通过气嘴利用气流将型孔中多余的种子清出,只保留一粒种子,以保证排种器的单粒可靠性,它对种子的适应性好,对于玉米这种非类圆形种子仍能保持很好的适应性,但气吹式排种器存在气嘴结构复杂,与型孔配合要求严格的不足;气压式排种器主要是通过风机产生的正压将种子压附在窝眼上,然后再利用清种刷将种子刷掉,气压式排种器利用正压附种,高压时种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但清种可靠性低,易造成重播,气压偏低时种子压附不稳定,易造成漏播。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结合气吹式排种器清种的可靠性,气压附种的稳定性,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玉面种子的充种性能好,单粒可靠性高,动力消耗小,结构简单,受振动影响小的精密排种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排种器底板和排种盘,所述排种器底板与所述排种盘通过排种器传动轴连接,所述排种盘通过扣紧装置固定,所述扣紧装置由扣紧螺栓,弹簧和扣紧盖组成,所述排种器底板与所述排种盘形成一圆盘形腔室,所述圆盘形腔室内设置有挡种板,组合气嘴,护种板,所述排种器传动轴上连接有轴承,轴承套,内外挡圈;所述排种器底板呈平板形,左下方开设一梯形充种口,与所述充种口相连的是焊接在所述排种器底板背面的所述U形输种装置,所述排种器底板中间开有圆形孔,用于穿过所述排种器传动轴,所述排种器底板右下方开有圆弧形排种口 ;所述排种盘呈内凹圆盘形,所述排种盘内侧的外缘周向设置有一圈凸台,可相对于所述排种器底板转动,所述排种盘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形成所述腔室,所述凸台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半圆锥形凹槽,凹槽下端沿排种盘周向有半圆形小孔,所述凹槽和所述小孔与所述排种器排种器底板贴合形成若干型孔,所述排种盘平面一侧中心开有十字形槽,所述十字形槽中心为圆形通孔,上下为一字形通孔,左右两侧为一字形凹槽,所述圆形通孔和所述上下一字形通孔用于所述排种器传动轴穿过,所述左右一字形凹槽用于所述扣紧装置扣紧所述排种盘;所述组合气嘴由进气管,H形气嘴接头,清种气嘴,压种气嘴组成,所述清种气嘴和所述压种气嘴插入所述H形气嘴接头,所述H形气嘴接头中间有一沉孔,通过十字沉头螺钉固定在所述排种器底板上,所述H形接头上方插有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排种器底板与风机相连,所述清种气嘴出口截面类似半椭圆形,所述压种气嘴出口截面类似圆形;所述扣紧装置由所述扣紧盖,所述弹簧,所述扣紧螺栓组成,所述扣紧螺栓将所述弹簧压入所述扣紧盖内,旋入所述排种器传动轴螺纹孔,所述扣紧盖通过所述排种盘一字形凹槽,将所述排种盘压紧在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圆形凸台上;所述护种板一段为圆弧形,另一段为圆盘形,所述护种板均匀分布三个沉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排种器底板上,且陷于所述排种盘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的所述腔室内,所述护种板的外缘设置在所述排种盘凸台的内边缘处,用于托送、保护型孔内的种子;所述挡种板采用薄钢板制成,上方开有圆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与所述排种器底板固定;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其一端通过所述扣紧装置连接所述排种盘,另一端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套进行保护,所述轴承套上均布三个螺纹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固定在排种器底板上,所述轴承通过所述内外挡圈进行轴向固定,在所述排种器传动轴接近端面处沿径向开有销孔用于固定链轮。
[0006]所述排种器排种器底板呈平板形,其左上方开设有两个类圆形孔,用于组合气嘴穿过,左下方开设一梯形充种口,与所述充种口相连的是焊接在所述排种器底板背面的所述U形输种装置,所述排种器底板中间开有圆形孔,用于穿过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在所述圆形孔均匀分布3个螺纹孔用于固定所述排种器轴承套,所述排种器底板右下方开有圆弧形排种口。
[0007]所述排种盘呈内凹圆盘形,所述排种盘内侧的外缘周向设置有一圈凸台,可相对于所述排种器底板转动,所述凸台与所述排种器底板有很小的间隙,以防止所述排种盘转动时与所述排种器底板摩擦,所述排种盘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形成所述腔室,所述凸台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半圆锥形凹槽,凹槽下端沿所述排种盘周向有半圆形小孔,所述凹槽和所述小孔与所述排种器底板贴合形成若干型孔,所述排种盘平面一侧中心开有十字形槽,所述十字形槽中心为圆形通孔,上下为一字形通孔,左右两侧为一字形凹槽,所述圆形通孔和所述上下一字形通孔用于所述排种器传动轴穿过,所述左右一字形凹槽用于所述扣紧装置扣紧所述排种盘。
[0008]所述组合气嘴由所述进气管,所述H形气嘴接头,所述清种气嘴,所述压种气嘴组成,所述清种气嘴和所述压种气嘴由塑料尼龙材料制成,插入所述H形气嘴接头,所述H形气嘴接头中间有一沉孔,通过十字沉头螺钉固定在所述排种器底板上,所述H形接头上方插有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排种器底板与风机相连,所述清种气嘴靠近所述排种器底板充种口,其出口截面与所述清种气嘴轴线成锐角,所述清种气嘴出口类似半椭圆形,所述压种气嘴靠近所述护种板,其出口截面与所述压种气嘴轴线成锐角,所述压种气嘴出口类似圆形。
[0009]所述扣紧装置由所述扣紧盖,所述弹簧,所述扣紧螺栓组成,所述扣紧螺栓将所述弹簧压入所述扣紧盖内,并穿过所述扣紧盖,旋入所述排种器传动轴螺纹孔,所述扣紧盖通过所述排种盘一字形凹槽,将所述排种盘压紧在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圆形凸台上,所述扣紧装置还能够实现快速换盘功能,将所述扣紧盖向外侧拔压并旋转90°后放落,即可将所述排种盘取下,进行调整。
[0010]所述护种板一段为圆弧形,另一段为圆盘形,所述护种板均匀分布三个沉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排种器底板上,且陷于所述排种盘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的所述腔室内,所述护种板的外缘设置在所述排种盘凸台的内边缘处,用于托送、保护型孔内的种子,所述护种板的圆心与所述排种盘的圆心重叠。
[0011]所述挡种板采用薄钢板制成,上方开有圆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与所述排种器底板固定,与所述护种板一侧形成充种区,所述挡种板可根据不同需求在固定前进行角度调整,以调整充种状态。
[0012]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其一端通过所述扣紧装置连接所述排种盘,另一端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套进行保护,轴承套上均布三个螺纹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固定在排种器底板上,所述轴承通过内外挡圈进行轴向固定,在所述排种器传动轴接近端面处沿径向开有销孔用于固定链轮。
[0013]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吹清种方式,对种子适应性好,单粒可靠性高,同时辅助气压附种,将单粒种子压附在型孔底部,能够有效防止气流扰动再次造成漏播;另外,清种气嘴和压种气嘴采用同一风机动力源,不额外消耗动力;2.十字型扣紧装置不仅能够实现排种盘与传动轴的连接固定,还能够实现快速换盘的功能,简单实用;3.排种盘型孔为圆锥孔加圆形孔的形式,能够保证一颗种子充填的优势,使其他种子不稳定,下方小圆孔有快速泄压的作用,能够辅助气流清种,保证有优势的种子被气流压住状态稳定;4.采用护种板的机械护种方式,与传统测压式排种器相t匕,解决了压力小易漏播,压力大易重播的问题,提高了可靠性,可以有效防止振动造成的漏播;5.采用半盘结构与底板结合的机械内充种方式,利用种子重力自行充填,简单可靠,节约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后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气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排种盘的主视示意图和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排种器1.排种器底板2.排种盘3.挡种板4.组合气嘴5.护种板6.扣紧装置7.排种器传动轴8.输种装置9卸种板;排种盘通过扣紧装置6与排种器传动轴7相连并与排种器底板I形成圆盘形腔室23,挡种板3,组合气嘴4,护种板5设置在圆盘形腔室内,分别通过螺钉31,51,46固定在排种器底板I上。输种装置8焊接在排种器底板I背面,下面有插拔式卸种板9。
[0022]排种器底板I上方为长方形,,并带有90°弯折,弯折处开有四个通孔13,用来将排种器固定在机架上,排种器底板I下方为半圆形,左下方开有梯形充种口 11,右下方开设有一段圆弧形排种口 12,用于种子靠重力下落。
[0023]排种盘2呈内凹圆盘形,内侧的外缘周向设置有一圈凸台,排种盘2可相对于排种器底板I转动,排种盘2内凹部分与排种器底板I之间形成一腔室23,凸台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半圆锥形凹槽,凹槽下端沿排种盘周向有半圆形小孔,凹槽和小孔形成型孔22,排种盘2平面一侧中心开有十字形槽21,用于与排种器传动轴7固定。
[0024]挡种板3 —侧为三角形,用来适量遮挡充种口,可以调整充种量,另一侧呈90°弯折,弯折为长方形,遮挡气流,保证充种过程不受气流影响。
[0025]组合气嘴4由左右进气管42,41,H形气嘴接口 43,清种气嘴44,压种气嘴45组成,组合气嘴4通十字沉头螺栓46固定在排种器底板I上,左右进气管42,41穿过排种器底板I上椭圆形通孔17后接风机,清种气嘴44上端插入H形气嘴接口 43中,下端出气口类似半椭圆形,用于吹出型孔22中多余的种子,保证型孔22内一粒种子,压种气嘴45出口类似圆形,用于将型孔22内的种子压入型孔底部,防止种子被气流卷出,压种气嘴45外壁与护种板5贴合,组合气嘴4在安装时可以相对于通孔17的轴线进行一定角度的调整,保证工作可靠性。
[0026]护种板5—段为圆弧形,另一段为圆盘形,陷于排种盘2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的腔室23内,护种板5的外缘设置在排种盘2凸台的内边缘处,用于托送、保护型孔内的种子,护种板5的圆心与排种盘2的圆心重叠,护种板5上均匀分布三个沉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51固定在排种器底板上,护种板I圆盘形侧壁与挡种板3形成了充种区I,护种板5圆弧形侧壁与挡种板形成了清种压种区II,护种板5至排种口上边缘形成护种区III,排种器底板I圆弧形缺口处12为排种区IV。
[0027]扣紧装置6扣紧盖61,弹簧62,扣紧螺栓63组成,扣紧螺栓63将弹簧压入62扣紧盖61内,旋入排种器传动轴7螺纹孔,扣紧盖61通过所述排种盘2十字形凹槽21,将排种盘2压紧在排种器传动轴7圆形凸台上,扣紧装置6还能够实现快速换盘功能,将所述扣紧盖向外侧拔压并旋转90°后放落,即可将所述排种盘取下,进行调整,方便快捷。
[0028]排种器传动轴7 —端带有圆形凸台,用于承接排种盘2,凸台中心为带有螺纹孔的一字形凸台,用于带动排种盘2转动,并固定扣紧装置,排种器传动轴7另一端穿过排种器底板圆形通孔14后连接轴承72,轴承套71,轴承套71通过十字自攻螺钉固定在排种器底板I背面,轴承72通过内外挡圈74,73进行轴向固定。
[0029]输种装置8截面为U形焊接在排种器底板I背面,其下端与排种器底板I的充种口 11相连,下端侧壁开有两个凹槽,用于插拔卸种板9。
[00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0031]I)工作时,风机通过塑料软管和接口与进气管41,42相连,气流经过H形接口 43,到达清种气嘴44和压种气嘴45,清种气嘴44的出口气流较集中,且流速快,压种气嘴45的出口气流较为均匀。
[0032]2)种子通过排种器底板I背面的U形输种装置8,到达充种口 11,然后靠自身重力进入充种区I,在气流的轻微扰动下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会有2?3粒种子落入排种盘2的型孔22内,由于型孔的锥形设计,会有一粒种子在锥形下端,并能够将半圆形小孔堵住,而其他多余的种子会处于圆锥孔上方的位置。
[0033]3)随着排种盘的旋转,刚充有种子的型孔转过挡种板3的位置,进入清种压种区II,在清种气嘴44的集中气流作用下,处于型孔靠22内不稳定的种子就会被清出,落回充种区I,保证了排种器的单粒性,压种气嘴45相对均匀的气流能够将型孔22内的一粒种子压在型孔22底部,防止气流将种子再次卷出,保证了种子的稳定性。
[0034]4)被压附在型孔22底部的单粒种子随着排种盘2的旋转到达护种区III,在护种板5的托送,保护下,转至排种器底板排种口 12附近。
[0035]5)型孔22内的种子转至排种区IV,由于在测向失去了排种器底板I的支撑力,种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排种盘型孔22内掉出,完成投种工作。
[0036]6)排种盘2继续转动,再次进入充种区I,开始下一个排种过程。
[0037]7)排种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扣紧盖61来快速完成换盘调整工作,具体过程如下,向外将扣紧盖61拔出一段距离,使其不与排种盘2接触,然后将其旋转90°后落下,即能将排种盘取下,更换其他排种盘或者对排种器内部进行调整。
[0038]8)排种器工作结束后,可以通过拔插卸种板9将输种装置中残存的种子排出。
[0039]上述实施例中,排种盘可以采用有机玻璃制成。
[0040]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的连接和结构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排种器底板和排种盘,所述排种器底板与所述排种盘通过排种器传动轴连接,所述排种盘通过扣紧装置固定,所述扣紧装置由扣紧螺栓,弹簧和扣紧盖组成,所述排种器底板与所述排种盘形成一圆盘形腔室,所述圆盘形腔室内设置有挡种板,组合气嘴,护种板,所述排种器传动轴上连接有轴承,轴承套,内外挡圈; 所述排种器排种器底板呈平板形,左下方开设一梯形充种口,与所述充种口相连的是焊接在所述排种器底板背面的U形输种装置,所述排种器底板中间开有圆形孔,用于穿过所述排种器传动轴,所述排种器底板右下方开有圆弧形排种口 ; 所述排种盘呈内凹圆盘形,所述排种盘内侧的外缘周向设置有一圈凸台,可相对于所述排种器底板转动,所述排种盘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形成一腔室,所述凸台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半圆锥形凹槽,凹槽下端沿排种盘周向有半圆形小孔,所述凹槽和所述小孔与所述排种器底板贴合形成若干型孔,所述排种盘平面一侧中心开有十字形槽,所述十字形槽中心为圆形通孔,上下为一字形通孔,左右两侧为一字形凹槽,所述圆形通孔和所述上下一字形通孔用于所述排种器传动轴穿过,所述左右一字形凹槽用于所述扣紧装置扣紧所述排种盘; 所述组合气嘴由进 气管,H形气嘴接头,清种气嘴,压种气嘴组成,所述清种气嘴和所述压种气嘴插入所述H形气嘴接头,所述H形气嘴接头中间有一沉孔,通过十字沉头螺钉固定在所述排种器底板上,所述H形接头上方插有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排种器底板与风机相连,所述清种气嘴出口截面类似半椭圆形,所述压种气嘴出口截面类似圆形; 所述扣紧装置由所述扣紧盖,所述弹簧,所述扣紧螺栓组成,所述扣紧螺栓将所述弹簧压入所述扣紧盖内,旋入所述排种器传动轴螺纹孔,所述扣紧盖通过所述排种盘一字形凹槽,将所述排种盘压紧在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圆形凸台上; 所述护种板一段为圆弧形,另一段为圆盘形,所述护种板均匀分布三个沉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排种器底板上,且陷于所述排种盘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的所述腔室内,所述护种板的外缘设置在所述排种盘凸台的内边缘处,用于托送、保护型孔内的种子; 所述挡种板采用薄钢板制成,上方开有圆孔,通过十字沉头自攻螺钉与所述排种器底板固定; 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其一端通过所述扣紧装置连接所述排种盘,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轴承,所述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套进行周向固定保护,通过所述内外挡圈进行轴向固定,在所述排种器传动轴接近端面处沿径向开有销孔用于固定链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底板呈平板形,其左上方开设有两个类圆形孔,用于组合气嘴穿过,左下方开设一梯形充种口,所述排种器底板中间开有圆形孔,用于穿过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在所述圆形孔均匀分布3个螺纹孔用于固定所述排种器轴承套,所述排种器底板右下方开有圆弧形排种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盘呈内凹圆盘形,所述排种盘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形成一腔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气嘴由所述进气管,所述H形气嘴接头,所述清种气嘴,所述压种气嘴组成,所述清种气嘴和所述压种气嘴由塑料尼龙材料制成,所述清种气嘴靠近所述排种器底板充种口,其出口截面与所述清种气嘴轴线成锐角,所述清种气嘴出口类似半椭圆形,所述压种气嘴靠近所述护种板,其出口截面与所述压种气嘴轴线成锐角,所述压种气嘴出口类似圆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紧装置由所述扣紧盖,所述弹簧,所述扣紧螺栓组成,所述扣紧螺栓将所述弹簧压入所述扣紧盖内,并穿过所述扣紧盖,旋入所述排种器传动轴螺纹孔,所述扣紧盖通过所述排种盘一字形凹槽,将所述排种盘压紧在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圆形凸台上,所述扣紧装置还能够实现快速换盘功能,将所述扣紧盖向外侧拔压并旋转90°后放落,即可将所述排种盘取下,进行调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种板一段为圆弧形,另一段为圆盘形,陷于所述排种盘内凹部分与所述排种器底板之间的所述腔室内,所述护种板的外缘设置在所述排种盘凸台的内边缘处,所述护种板的圆心与所述排种盘的圆心重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种板采用薄钢板制成,所述挡种板可根据不同需求在固定前进行角度调整,以调整充种效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传动轴,其一端通过所述扣紧装置连接所述排种盘,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轴承,所述轴承套,所述内外挡圈,在所述排种器传动轴接近端面处沿径向开有销孔用于固定链轮。
【文档编号】A01C7/20GK203537800SQ20132058090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张东兴, 肖荔荔, 杨丽, 史嵩, 崔涛, 高娜娜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