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3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垂直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种植系统,包括承载体、滴灌装置和固定于承载体上的若干种植单元,种植单元上设有若干种植袋,其中,至少一个种植单元形成一组;滴灌装置包括用于向种植单元滴灌水分的滴灌管、与滴灌管连通的进水管和用于控制进水管开始或停止向滴灌管内进水的开关阀门;其中,每组种植单元配备至少一滴灌管和至少一进水管,且每组种植单元配备的滴灌管与进水管之间呈连通设置,每组种植单元配备的进水管由一个开关阀门控制。当各组种植单元所需的水分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相应的开关阀门使该组种植单元对应的滴灌管处于滴灌状态,从而保证各组种植单元能够均匀灌溉,且该垂直种植系统可大规模实施。
【专利说明】垂直种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垂直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越来越少。为了扩大植物种植面积,通常在城市里建设垂直种植系统,可以常年生产农作物,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目前的垂直种植系统一般存在浇灌不均、不能大规模实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灌均匀、可大规模实施的垂直种植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种植系统,包括承载体、滴灌装置和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的若干种植单元,所述种植单元上设有若干种植袋,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种植单元形成一组;所述滴灌装置包括用于向所述种植单元滴灌水分的滴灌管、与所述滴灌管连通的进水管和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开始或停止向所述滴灌管内进水的开关阀门;其中,每组所述种植单元配备至少一滴灌管和至少一进水管,且每组所述种植单元配备的滴灌管与进水管之间呈连通设置,每组所述种植单元配备的进水管由一个所述开关阀门控制。
[0005]优选地,所述承载体与所述种植单元之间设有防水层。
[0006]优选地,所述承载体为墙体。
[0007]优选地,所述承载体包括钢架和固定于所述钢架上的背板。
[0008]优选地,所述种植单元通过强力胶和/或固定钉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
[0009]优选地,所述滴灌管呈水平设置,且相邻两行的滴灌管之间的距离为0.5至10米。
[0010]优选地,所述种植袋内设有吸水棉。
[0011 ] 优选地,所述种植袋内设有湿度传感器,且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开关阀门电性连接。
[0012]优选地,一所述种植单元的面积为0.3至5平方米。
[0013]优选地,所述承载体底部设有用于储存所述种植单元内多余的水分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种植单元的下方。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种植系统包括设于承载体上的若干种植单元,且至少一个种植单元形成一组,每组种植单元配备若干滴灌管和至少一进水管,且每组种植单元配备的滴灌管之间呈连通设置,每组种植单元配备的进水管由一个开关阀门控制,因此,当各组种植单元由于其采光、通风、位置等条件不同而导致各组种植单元所需的水分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相应的开关阀门使该组种植单元对应的滴灌管处于滴灌状态,从而保证各组种植单元能够均匀灌溉,且该垂直种植系统可大规模实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滴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承载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承载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承载体的第二实施例中钢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种植袋和吸水棉的结构示意图。
[00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滴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种植系统,包括承载体10、滴灌装置(图中未标示)和固定于承载体10上的若干种植单元30,种植单元30上设有若干种植袋301,其中,至少一个种植单元30形成一组;滴灌装置包括用于向种植单元30滴灌水分的滴灌管201、与滴灌管201连通的进水管202和用于控制进水管202开始或停止向滴灌管201内进水的开关阀门(图中未标示),其中,每组种植单元30配备至少一滴灌管201和至少一进水管202,且每组种植单元30配备的滴灌管201与进水管202之间呈连通设置,每组种植单元30配备的进水管202由一个开关阀门控制。
[0024]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承载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承载体10可以为墙体,将种植单元30固定于墙体上即可,具体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种植单元30固定于墙体上。
[0025]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承载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承载体的第二实施例中钢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承载体10也可以由钢架101和背板102组成,且背板102固定于钢架101上,具体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其中,钢架101可采用镀锌钢材或不锈钢材,且由若干竖杆1011和横杆1012焊接制成,竖杆1011可以为方通、扁通或工字钢等,横杆1012可以为扁铁、角铁等。背板102可以为竹夹板、大芯板、水泥板和石膏板等。背板102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为一层、两层或多层。
[0026]上述承载体10也可以采用墙体与钢架101、背板102结合的方式。例如,可以将背板102直接固定于墙体上,也可以先将钢架101固定于墙体上,然后再将背板102固定于钢架101上。具体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0027]优选地,每一种植单元30的面积为0.3至5平方米,既便于安装,又便于维护。
[0028]本实施例中,种植袋301的材质为树脂,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不仅耐腐蚀、耐高温、耐冷冻、抗拉力强、使用寿命长,且能够防止紫外线,从而保护植物。种植袋301可以用鱼线、PP线或尼龙线缝制,每一种植单元30上设置的种植袋3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为一个或多个。
[0029]由于在将该垂直种植系统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该垂直种植系统中的各个种植单元30的采光条件、通风情况等可能会有不同,因此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会有不同;此外,由于每个垂直种植系统可能具有多个种植单元30,位于上方的种植单元30的多余水分由于重力作用将流入位于其下方的种植单元30,因此位于下方的种植单元30所需要的水分会少于位于其上方的种植单元30所需要的水分。
[0030]因此,根据各个种植单元30的采光条件、通风情况或位置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将用水量大致相同的各个种植单元30设为一组。每组种植单元30中的种植单元30数量、所配备的滴灌管201数量、进水管202的数量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满足该组种植单元30的用水需求即可。
[0031]请再次参照图2,优选地,滴灌管201呈水平设置,且相邻两行的滴灌管201之间的距离为0.5至10米之间,优选为I至3米;进水管202呈竖直设置,设置在滴灌管201的两端,且与滴灌管201连通。
[0032]因此,通过控制各组种植单元30所对应的进水管202的开关阀门,可以控制滴灌管201滴灌至各组种植单元30内的水量。例如,对于采光较好或通风较好的种植单元30,可以滴灌较多的水分,对于采光较差或通风较差的种植单元30,可以滴灌较少的水分,对于位于上方的种植单元30来说,可以滴灌较多的水分,对于位于下方的种植单元30来说,可以滴灌较少的水分。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种植系统包括设于承载体10上的若干种植单元30,且至少一个种植单元30形成一组,每组种植单元30配备若干滴灌管201和至少一进水管202,且每组种植单元30配备的滴灌管201之间呈连通设置,每组种植单元30配备的进水管202由一个开关阀门控制,因此,当各组种植单元30由于其采光、通风、位置等条件不同而导致各组种植单元30所需的水分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相应的开关阀门使该组种植单元30对应的滴灌管201处于滴灌状态,从而保证各组种植单元30能够均匀灌溉,且该垂直种植系统可大规模实施。
[0034]进一步地,承载体10与种植单元30之间设有防水层(图中未标示)。若承载体10长时间的处于潮湿状态,有可能会影响承载体10的使用寿命,因此通过设置防水层,可以防止种植单元30内的水分进入承载体10内部,进而延长承载体10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防水层可以为防水胶,例如在承载体10表面涂覆一层防水胶,从而形成一防水层。
[0035]进一步地,种植单元30通过强力胶和/或固定钉(图中未标示)固定于承载体10上。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强力胶或固定钉将种植单元30固定于承载体10上。其中,固定钉可以为防水钉、不锈钢钉或马钉等。
[0036]为了提高种植单元30固定于承载体10上时的稳固性,优选实施方式为,先将种植单元30通过强力胶粘接至承载体10上,然后再通过固定钉将种植单元30固定于承载体10上,从而提高该垂直种植系统的安全性。
[0037]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垂直种植系统的种植袋和吸水棉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种植袋301内设有吸水棉302,吸水棉302也为一袋状结构。吸水棉302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优选为聚丙烯。吸水棉302具有保水的作用,植物较容易成活。
[0038]应当说明的是,种植袋301和吸水棉302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使用时,可先在吸水棉302内部种植植物后,再将吸水棉302放入种植袋301内。
[0039]进一步地,吸水棉302内的种植土(图中未标示)由椰糠、泥碳土、珍珠岩、陶粒、保水材料等配比而成,重量轻、不易降解、保水透气,能使植物充分扎根。
[0040]进一步地,种植袋301内设有湿度传感器(图中未标示),且湿度传感器与开关阀门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湿度传感器与种植袋301内的吸水棉302和/或土壤接触,能够实时的监测种植袋301内部的储水情况。当该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种植袋301内的水分少于预设水分量时,则发送一开启电信号至开关阀门,开关阀门接收到开启电信号后,开关阀门开启,使滴灌管201开始滴灌;当该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种植袋301内的水分大于或等于预设水分量时,则发送一关闭电信号至开关阀门,开关阀门接收到该关闭电信号后,开关阀门关闭,使滴灌管201停止滴灌。
[0041]进一步地,种植单元30上设有雾喷系统(图中未标示),且雾喷系统与滴灌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滴灌装置由控制器、电磁阀、过滤器、进水管202、滴灌管201、滴头、滴剑、三通、接头、阀门等配件组成。雾喷系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以达到给植物补水、除尘或驱虫的目的。
[0042]进一步地,承载体10底部设有用于储存种植单元30内多余的水分的接水槽(图中未标示),接水槽位于种植单元30的下方。本实施例中,接水槽设置在位于最下方的种植单元30的下方。当位于最下方的种植单元30内有多余的水分时,由于重力作用,多余的水分将流入接水槽中。通过设置接水槽,不仅可以避免该垂直种植系统多余的水分流至地面而影响环境,而且接水槽内的水分可以循环利用,使之再次流入滴灌管201进行浇灌,从而节约用水。
[00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垂直种植系统,包括承载体和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的若干种植单元,所述种植单元上设有若干种植袋,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种植单元形成一组;所述滴灌装置包括用于向所述种植单元滴灌水分的滴灌管、与所述滴灌管连通的进水管和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开始或停止向所述滴灌管内进水的开关阀门;其中,每组所述种植单元配备至少一滴灌管和至少一进水管,且每组所述种植单元配备的滴灌管与进水管之间呈连通设置,每组所述种植单元配备的进水管由一个所述开关阀门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与所述种植单元之间设有防水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为墙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包括钢架和固定于所述钢架上的背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单元通过强力胶和/或固定钉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呈水平设置,且相邻两行的滴灌管之间的距离为0.5至10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内设有吸水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内设有湿度传感器,且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开关阀门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种植单元的面积为0.3至5平方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底部设有用于储存所述种植单元内多余的水分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种植单元的下方。
【文档编号】A01G31/02GK203554993SQ201320764907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陆燕妮 申请人:深圳市金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