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季糯高粱的高产稳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46761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季糯高粱的高产稳产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季糯高粱的高产稳产栽培方法。本发明通过合理安排双季糯高粱、紫云英生育期;开厢覆膜;及时砍杆、收获等措施,实现双季糯高粱高产、稳产。本发明提供的双季糯高粱高产稳产栽培方法:一、本发明通过协调高粱、紫云英的生育时期,通过多种一季绿肥,减少病虫草害,减轻高粱连作障碍。二、本发明通过合理开厢覆膜,增施有机粪水,加快紫云英秸杆还田,发挥绿肥培肥地力作用,改良土壤。三、本发明可缩短高粱生育期3~11天,提高双季糯高粱产量120~200公斤,增幅15~33%。
【专利说明】一种双季糯高粱的高产稳产栽培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季糯高粱的高产稳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高粱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高粱营养丰富,每100g高粱籽粒中含蛋白质8.4~14.5g,淀粉65.9~77.4g,糯高粱因其具有特有的单宁(单宁抑制发酵过程中有害微生物,增加白酒特殊香味)、微量元素(特殊口感)、蛋白质(特殊风味)和淀粉(高出酒率)等成份,是酿酒工业的重要原料。据我国高粱市场调查显示,高粱市场需求量增加,每年需800~1000万吨,市场提高缺口 300万吨以上,作为酿酒第一原料的高粱籽市场需求旺盛。2012年,仅四川、重庆两地高粱籽需求量达130万吨,市场缺口达70%,常需外调以填补供应缺口。
[0003]近年来,随着糯高粱再生性基因的发掘利用,杂交再生糯高粱的再生性显著提高,糯高粱-再生糯高粱(双季糯高粱)栽培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四川、重庆等南方无霜期长、积温较高地区的一个高效生产系统,双季糯高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高粱是不宜连作的作物,连作后,土壤微生物繁殖、活动受到影响,有害菌量增加;加之,受南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雨水较多、气温下降较快的影响,生育期积温不够,容易造成减产。然而,在我国双季糯高粱大面积生产中,农户受经济利益驱使,连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分析我国双季糯高粱产量不高的原因,除了杂交抗病高产新品种、气候原因外,栽培因素是造成双季糯高粱产量低、年际间产量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寻求一种双季高粱高产稳产的栽培方法是目前我国双季糯高粱区亟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我国四川、重庆等南方无霜期长,积温高的双季糯糯高粱区周年产量不高,年际间产量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季糯高粱高产稳产的栽培方法。
[0005]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季糯高粱的高产稳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I)将紫云英与糯高粱进行作物轮作;
[0008]2)收获头季糯高粱;
[0009]3)在经过所述步骤2)后的2天内,对所述收获头季后的糯高粱进行砍杆,高度为距地面2~3个糯高粱的节间的距离;
[0010]4)在经过所述步骤3)所述的砍杆后的10~15天内,对再生高粱进行掰蘖,每穴留2株;
[0011]5)收获再生季糯高粱。
[0012]作物轮作,为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耕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技术。节间,植物的茎的节与节之间的部分。蘖是指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掰蘖,就是将植物地面发生的分枝去掉,这里即指高粱植株砍杆后,会发出很多蘖,去掉其它多余的蘖,每穴只留两苗。
[0013]更具体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合理安排高粱、紫云英生育时期;选用良种;整地;开厢覆膜;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砍杆、收获。其中,及时砍杆、收获的技术处理,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季糯高粱的高产稳产栽培方法实现增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0014]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紫云英于10月上中旬播种,第二年3月底至4月初,连同地上部分的植株一同翻入土中。糯高粱于第二年3月上旬,土壤温度在10°C以上时育苗,4月上旬移栽至大田,7月上旬收获头季,收获2天内砍杆,砍杆后10~15天对再生高粱进行掰蘖,每穴留2苗,再生糯高粱同年10月上旬收获。以上时间,全部以公历时间计。
[0015]品种优选:高粱品种,选用红樱子等常规种或泸糯13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闻梁研究所提供)等杂交种;紫石.英品种选用闽紫6号等闻广品种。为提闻紫z?英固氣能力,第一年种植,用根瘤菌拌种或用种过的紫云英土壤按2公斤/亩做成泥浆包裹紫云英种,再用草灰裹种。
[0016]整地:移栽前对土壤进行翻耕,连同紫云英地上部分的植株一同翻入土中,翻耕深度35~40厘米,在翻耕的基础上采用旋耕或耙茬,深度15~20厘米。
[0017]开厢覆膜:采用90厘米开厢,覆盖地膜,厢面上种植两行糯高粱。
[0018]合理密植:作为优选,每亩种植糯高粱7000~8000株,高粱行距50厘米,穴距33~38厘米,每穴2株。
[0019]优选的,再生季糯高粱每株留I苗,每穴留2株。
[0020]合理施肥:糯高粱移栽前,每亩糯高粱均匀施尿素5~1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硫酸钾4~5公斤、硫酸锌0.5~I公斤作基肥,施于高粱穴4~5厘米处;糯高粱移栽成活后7天内,亩追施粪水1500~2000公`斤;抽穗期亩施尿素5~10公斤;头季糯高粱收获前7天,亩施尿素5~1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硫酸钾2~3公斤;头季糯高粱砍杆后,亩施1500~2000公斤粪水作发苗肥,抽穗期亩施尿素5~10公斤。
[0021]砍杆、收获:头季糯高粱收获2天内砍杆,高度为距地面2~3个节间;砍杆后10~15天对再生季糯高粱进行掰蘖,每穴留2株;头季糯高粱、再生季糯高粱分别于7月上旬、10月上旬,当90%以上植株的穗的下部籽粒硬化后,晴天及时收获。
[0022]本发明所提供的栽培方法通过安排双季糯高粱与豆科作物轮作,采用合理耕作栽培方式,减轻高粱连作障碍,缩短糯高粱生育期,提高了双季糯高粱周年产量、效益和年际间产量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试验于2012、2013两年进行。
[0026]试验地点:重庆市永川区。
[0027]试验组A:试验用糯高粱种为本地常规糯高粱,紫云英为闽紫6号。紫云英分别于2011年、2012年,10月中旬种植,第二年4月上旬连带植株翻入土壤中,厢宽90厘米,覆盖地膜;糯高粱分别于2012、2013年,3月上旬育苗,同年4月上旬移栽,每厢种植两行糯高粱,行距50cm,穴距38cm,每穴2株,同年7月上旬,收获头季糯高粱,收获后2天内砍杆,中下旬掰蘖,每穴留2苗,同年10月上旬收获。
[0028]对照组B:种植糯高粱,不种植紫云英,覆地膜。
[0029]对照组C:种植糯高粱,不种植紫云英,不覆地膜。
[0030]表12012、2013年双季常规糯高粱产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季糯高粱的高产稳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云英与糯高粱进行作物轮作; 2)收获头季糯闻梁; 3)在经过所述步骤2)后的2天内,对所述收获头季后的糯高粱进行砍杆,高度为距地面2~3个糯高粱的节间的距离; 4)在经过所述步骤3)所述的砍杆后的10~15天内,对再生高粱进行掰蘖,每穴留2株; 5)收获再生季糯高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云英的品种选自闽紫6号,所述糯高粱的品种选自红樱子、泸糯13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头季糯高粱、再生季糯高粱分别于第二年7月上旬、10月上旬,当90%以上植株的穗的下部籽粒硬化后,晴天及时收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所述紫云英的播种时间为第一年的10月上旬,所述糯高粱的育苗时间为第二年3月上旬,且育植土壤温度大于等于10°C。
5.根据权利要 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年的3月底至4月初,将种植紫云英的土壤进行翻耕,得到改良土壤,在第二年的4月上旬,将糯高粱移栽至改良土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翻耕具体为:在移栽糯高粱前对土壤进行翻耕,连同紫云英地上部分植株一同翻入土中,翻耕深度35~40厘米,在翻耕的基础上采用旋耕或耙茬,深度15~2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所述移栽包括开厢覆膜及合理密植,其具体为:在所述改良土壤上采用90厘米开厢,覆盖地膜,厢面上种植两行糯高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所述改良土壤种植糯高粱7000~8000株,高粱行距50厘米,穴距33~38厘米,每穴2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或5、6、8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I)还包括施肥,其具体包括: 移栽糯高粱前,每亩糯高粱均匀施尿素5~1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硫酸钾4~5公斤、硫酸锌0.5~I公斤作基肥,施于高粱穴4~5厘米处; 糯高粱抽穗期,每亩所述改良土壤施尿素5~10公斤; 头季糯高粱收获的前7天内,每亩所述改良土壤施尿素5~1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硫酸钾2~3公斤; 头季糯高粱砍杆后,每亩所述改良土壤施粪水1500~2000公斤作发苗肥,抽穗期亩施尿素5~10公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糯高粱移栽成活后7天内,每亩所述改良土壤追施肥料1500~2000公斤,其中所述肥料为粪水。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749143SQ20141004328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9日
【发明者】张晓春, 尹学伟, 王培华, 王红梅, 唐生佑, 李泽碧 申请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