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该脱萼疏花防病剂的组分包括15~25mg/L的氟硅唑和45~55mg/L的6-苄基嘌呤;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脱萼疏花防病剂能够在提高梨果实脱萼率的基础上不降低果实品质、不抑制树体增长;同时,由于氟硅唑具有杀灭真菌的作用,该脱萼疏花防病剂还具有预防梨树轮纹病、腐烂病、黑星病和炭疽病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梨树果实脱萼疏花剂,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花萼由若干萼片构成,属于花的最外一轮,一般呈叶状、绿色,开花前对花器有保护作用。梨属植物的一些种类品种,开花结果后,部分果实萼片脱落,称之为脱萼果;有些果实至成熟时萼片一直存留在果实上,称之为宿萼果。实际上,梨树的同一植株、甚至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即有宿萼果又有脱萼果。脱萼果一般果形端正、果面光洁、石细胞少、果核小、风味好,很受消费者欢迎;宿萼果不仅果发育迟缓、不能及时上市,而且果实表皮粗糙、石细胞多、果核大、风味淡、品质低下,90%的宿萼果与萼片不脱落有关,宿萼果的经济价值只有脱萼果的1/2。
[0003]‘砀山酥梨’是我国梨品种中的名产,它以果实硕大、皮薄多汁、肉多核少、甘甜酥脆等特点,驰名海内外。正常年份中,‘砀山酥梨’中的宿萼果所占比例一般为20%~40%,因此探索出降低‘砀山酥梨’宿萼果的有效而简便技术措施,对提高‘砀山酥梨’的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的研究表明,梨果萼片脱落的影响因素复杂,除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外,树龄、树势、授粉、修剪、砧木、光照、生长调节物质等均与梨果萼片脱落有关。关于‘砀山酥梨’果实萼片脱落与宿存,虽有少量试验报道,但缺乏系统研究。
[0004]在目前的生产实际中,通常采用开花期喷施生长促控剂或生长抑制剂进行除萼,或于幼果期人工切除萼片。若于幼果期人工除萼,虽然除去了萼片、改善了果形,但果实品质并未改良,而且费工费时。开花期喷施生长促控剂PBO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质量百分比为15%的多效唑800~1000倍液或质量百分比为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萼片脱落率可达95%左右。但是,连年施用果形变扁、石细胞增多、坐果量太大,不仅降低果实品质、增加人工疏果用工,而且易造成树势衰弱、经济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高梨树脱萼率的同时却降低了梨果实品质的技术问题。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所述脱萼疏花防病剂的组分包括15~25mg/L的氟娃唑和45~55mg/L的6-苄基嘌呤。
[0008]优选地,所述脱萼疏花防病剂的组分为20mg/L的氟硅唑和50mg/L的6_苄基嘌呤。
[000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提高梨树脱萼率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梨树初花期的树冠上喷布所述脱萼疏花防病剂,所述喷布的用量为每亩梨树喷布80~IOOkg0
[0010]优选地,所述梨树的品种为‘砀山酥梨’。
[00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提高梨树脱萼率中的应用。
[00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预防梨树轮纹病中的应用。
[00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预防梨树腐烂病中的应用。
[00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预防梨树黑星病中的应用。
[00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预防梨树炭疽病中的应用。
[0016]本发明的原理是:梨果实萼片宿存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高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是导致幼果萼片宿存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ARP的表达也参与了萼片发育的调控。本发明中,氟硅唑能够拮抗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ARP基因表达、杀灭真菌,6-苄基嘌呤能够抑制授粉、减少坐果;因此,将氟硅唑与6-苄基嘌呤联用,在梨树初花期喷施微量氟硅唑和6-苄基嘌呤混合调节剂(即本发明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脱萼、疏花”效果,还有预防轮纹病、腐烂病、黑星病和炭疽病的作用。
[0017]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利用该脱萼疏花防病剂喷布梨树,能够在提高梨果实脱萼率的基础上不降低果实品质、不抑制树体增长;同时,由于氟硅唑具有杀灭真菌的作用,该脱萼疏花防病剂还具有预防梨树轮纹病、腐烂病、黑星病和炭疽病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9]实施例1
[0020]本实施例中,先将15mg的氟硅唑晶体溶于IL清水中,获得氟硅唑溶液,再将45mg的6-苄基嘌呤晶体用IOml乙醇溶解后,倒入上述氟硅唑溶液中,即制备获得含有15mg/L的氟硅唑晶体和45mg/L的6-苄基嘌呤晶体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
[0021]在初花期的30~50年生‘砀山酥梨’的树冠上喷布上述脱萼疏花防病剂,喷布的用量为每亩梨树喷布100kg,同时,设清水对照组。
[0022]对处理后的‘砀山酥梨’果实萼片脱落率进行统计,结果‘砀山酥梨’的脱萼果占整个果实数量的86%。
[0023]该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对预防梨树“轮纹病”、“腐烂病”、“黑星病”和“炭疽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与清水对照相比,其防效分别提高了 86%、62%、79%和68%。
[0024]实施例2
[0025]本实施例中,先将25mg的氟硅唑晶体溶于IL清水中,获得氟硅唑溶液,再将55mg的6-苄基嘌呤晶体用20ml乙醇溶解后,倒入上述氟硅唑溶液中,即制备获得含有25mg/L的氟硅唑晶体和55mg/L的6-苄基嘌呤晶体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
[0026]在初花期的30~50年生‘砀山酥梨’的树冠上喷布上述脱萼疏花防病剂,喷布的用量为每亩梨树喷布80kg。
[0027]对处理后的‘砀山酥梨’果实萼片脱落率进行统计,结果为‘砀山酥梨’的脱萼果占整个果实数量的90% ;与清水对照相比,其预防梨树“轮纹病”、“腐烂病”、“黑星病”和“炭疽病”的防效分别提高了 80%、65%、82%和73%。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中,先将20mg的氟硅唑晶体溶于IL清水中,获得氟硅唑溶液,再将50mg的6-苄基嘌呤晶体用15ml乙醇溶解后,倒入上述氟硅唑溶液中,即制备获得含有20mg/L的氟硅唑晶体和50mg/L的6-苄基嘌呤晶体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
[0030]在初花期的30~50年生‘砀山酥梨’的树冠上喷布上述脱萼疏花防病剂,喷布的用量为每亩梨树喷布90kg,对处理后的‘砀山酥梨’果实萼片脱落率、坐果率及果实品质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31]另外,在初花期的‘砀山酥梨’的树冠上分别用20mg/L的氟硅唑(FIs)、15mg/L的多效唑(Pac)、90mg/L的赤霉酸(GA3)、70mg/L的萘乙酸(NAA)以及50mg/L的6-苄基嘌呤(BA)进行单项及部分组合处理,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对各处理的‘砀山酥梨’果实萼片脱落率、坐果率及果实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32]表1:不同处理下梨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对比表
[0033]
【权利要求】
1.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萼疏花防病剂的组分包括15~25mg/L的氟硅唑和45~55mg/L的6-苄基嘌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萼疏花防病剂的组分为20mg/L的氟硅唑和50mg/L的6-苄基嘌呤。
3.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提高梨树果实脱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梨树初花期的树冠上喷布所述脱萼疏花防病剂,所述喷布的用量为每亩梨树喷布80~100kg。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提高梨树脱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梨树的品种为‘砀山酥梨’。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提高梨树果实脱萼率中的应用。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预防梨树轮纹病中的应用。
7.—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预防梨树腐烂病中的应用。
8.—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预防梨树黑星病中的应用。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梨果实脱萼疏花防病剂在预防梨树炭疽病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01P21/00GK103828833SQ201410079436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5日
【发明者】朱立武, 贾兵, 衡伟, 叶振风, 刘莉, 刘普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