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49464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其中培养基料由以下组分构成:香菇菌渣、米糠、鸡粪、干草、西瓜皮、高粱秸秆、尿素、草木灰、过磷酸钙、氯吡脲、茶碱、碳酸钙和生石灰。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2)粉碎;(3)混合;(4)发酵;(5)装袋。本发明提供的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科学合理,制成的培养基料不仅使得白牛肝菌实现早日出菇、延长出菇期,而且也提高白牛肝菌本身的营养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和该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白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主要别名有大脚菇、白牛头、黄乔巴、炒菌,也称大腿蘑、网纹牛肝菌,属于真菌类。白牛肝菌的子实体为肉质,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呈现淡裸色,菌肉白色肥厚,伞盖褐色,直径最大可达25厘米,I千克重,菌盖较厚,下面有许多小孔,极似牛肝,因此得名。而且白牛肝菌味道鲜美,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另外,白牛肝菌有酱香味,可入药,是名贵稀有的药材。
[0003]中国人工栽培白牛肝菌的历史较为短暂,一方面是白牛肝菌的野外生长的复杂性,很多白牛肝菌具有共生植物,在与共生植物相互影响下生长,这给人工栽培造成的一定困扰,另一方面是白牛肝菌的子实体较大,栽培需要较大的空间和科学的管理,需要形成有别于其它食用菌的科学栽培管理模式,这两方面造成了白牛肝菌人工栽培的困难性,也是造成目前白牛肝菌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0004]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白牛肝菌的需求日益增大,克服上述困难,栽培出高产高质量的白牛肝菌成为人工栽培白牛肝菌的关键,其中,如何选择适当的高效的培养基料成为重中之重。现有的人工栽培培养基料,多采用木屑、米糠等农副产品为主料,极少采用废弃的菌渣及其它废弃物,一方面造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不能就地取材,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目前食用菌生产的规模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增加废弃物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可循环性,对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
[0005]发明目的:针对上述不足,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和该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
[0006]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构成:
香菇菌渣120-200份、米糠40-85份、鸡粪25-55份、干草32-70份、西瓜皮40-90份、高粱秸杆45-85份、尿素8-20份、草木灰22-45份、过磷酸钙10_18份、氯吡脲0.5-2份、茶碱0.5-1.5份、碳酸钙20-60份和生石灰45-85份。
[0007]作为优选,干草经风干制成,含水量在10%_25%之间。
[0008]作为优选,西瓜皮的质量份数为40-75份。
[0009]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Cl)备料:香菇菌渣120-200份、米糠40-85份、鸡粪25-55份、干草32-70份、西瓜皮40-90份、高粱秸杆45-85份、尿素8_20份、草木灰22-45份、过磷酸钙10_18份、氯吡脲
0.5-2份、碳酸钙20-60份和生石灰45-85份;
(2)粉碎:将上述称取的干草、西瓜皮和高粱秸杆进行粉碎,颗粒平均粒径在0.8-1.5mm 之间;
(3)混合:将上述组分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之后,加水,调节混合物的含水量和pH值,保持混合物的含水量在55%-75%之间,pH值5.1-6.0 ;
(4)发酵:搅拌均匀以后,在温度为15-25°C,空气相对湿度65%-75%的环境下发酵;
(5 )装袋:待混合物发酵结束之后,将混合物装入菌袋中,封口,即制成。
[0010]作为优选,发酵阶段的发酵时间为30-60日。
[0011]作为优选,菌袋为聚丙烯塑料菌袋。
[001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香菇菌渣、米糠和干草为主料,配合西瓜皮、高粱秸杆和鸡粪,上述组分在营养上相互弥补,满足白牛肝菌生长的营养需求,使得白牛肝菌具有全面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是对资源的重新利用,做到就地取材,降低了培养基料的成本,增加了效益。本发明提供的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科学合理,制成的培养基料不仅使得白牛肝菌实现早日出菇、延长出菇期,而且也提高白牛肝菌本身的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0014]实施例1
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构成:
香菇菌渣120份、米糠40份、鸡粪25份、干草32份、西瓜皮40份、高粱秸杆45份、尿素8份、草木灰22份、过磷酸钙10份、氯吡脲0.5份、茶碱0.5份、碳酸钙20份和生石灰45份。其中干草经风干制成,含水量为18%。
[0015]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香菇菌渣120份、米糠40份、鸡粪25份、干草32份、西瓜皮40份、高粱秸杆45份、尿素8份、草木灰22份、过磷酸钙10份、氯吡脲0.5份、茶碱0.5份、碳酸钙20份和生石灰45份;
(2)粉碎:将上述称取的干草、西瓜皮和高粱秸杆进行粉碎,颗粒平均粒径在1.2mm之
间;
(3)混合:将上述组分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之后,加水,调节混合物的含水量和pH值,保持混合物的含水量为62%,pH值5.6 ;
(4)发酵:搅拌均匀以后,在温度为15°C,空气相对湿度66%的环境下发酵,发酵时间为45曰;
(5)装袋:待混合物发酵结束之后,将混合物装入聚丙烯塑料菌袋中,封口,即制成。
[0016]实施例2
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构成:
香菇菌渣200份、米糠85份、鸡粪55份、干草70份、西瓜皮75份、高粱秸杆85份、尿素20份、草木灰45份、过磷酸钙18份、氯吡脲2份、茶碱1.5份、碳酸钙60份和生石灰85份。其中干草经风干制成,含水量为18%之间。[0017]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香菇菌渣200份、米糠85份、鸡粪55份、干草70份、西瓜皮75份、高粱秸杆85份、尿素20份、草木灰45份、过磷酸钙18份、氯吡脲2份、茶碱1.5份、碳酸钙60份和生石灰85份;
(2)粉碎:将上述称取的干草、西瓜皮和高粱秸杆进行粉碎,颗粒平均粒径在1.2mm之
间;
(3)混合:将上述组分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之后,加水,调节混合物的含水量和pH值,保持混合物的含水量为64%,pH值5.2 ;
(4)发酵:搅拌均匀以后,在温度为15°C,空气相对湿度66%的环境下发酵,发酵时间为50臼;
(5)装袋:待混合物发酵结束之后,将混合物装入聚丙烯塑料菌袋中,封口,即制成。
[0018]实施例3
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构成:
香菇菌渣155份、米糠72份、鸡粪45份、干草65份、西瓜皮65份、高粱秸杆70份、尿素12份、草木灰32份、过磷酸钙15份、氯吡脲1份、茶碱0.8份、碳酸钙43份和生石灰78份。其中干草经风干制成,含水量在18%之间。
[0019]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香菇菌渣155份、米糠72份、`鸡粪45份、干草65份、西瓜皮65份、高粱秸杆70份、尿素12份、草木灰32份、过磷酸钙15份、氯吡脲1份、茶碱0.8份、碳酸钙43份和生石灰78份;
(2)粉碎:将上述称取的干草、西瓜皮和高粱秸杆进行粉碎,颗粒平均粒径在1.2mm之
间;
(3)混合:将上述组分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之后,加水,调节混合物的含水量和pH值,保持混合物的含水量为67%,pH值5.7 ;
(4)发酵:搅拌均匀以后,在温度为15°C,空气相对湿度66%的环境下发酵,发酵时间为38臼;
(5)装袋:待混合物发酵结束之后,将混合物装入聚丙烯塑料菌袋中,封口,即制成。
[0020]利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白牛肝菌栽培的培养基料为对照组,即以杂木屑和玉米粉为主料制备培养基料,为对照组I。对实施例1-3和对照组I进行白牛肝菌栽培试验。试验中,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管理工作及覆土条件相同,观测出菇时间、出菇期和产量。之后对实施例组和对照组栽培出的白牛肝菌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试验。
[0021]试验结果如下:
(I)出燕时间、出燕期和产量的对比分析。
[0022]实施例组与现有技术的培养基料对照组,在现蕾出菇时间、出菇期间以及产量都有一定的差异。
[0023]实施例组的现蕾出菇时间平均提早2.5天;停止出菇时间上,实施例组平均晚于对照组3.5天,整个出菇期平均延长6天;产量上,单位面积实施例组比对照组平均增产4.7%。
[0024](2)不同培养基料栽培的白牛肝菌主要营养成分的区别,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不同培养基料栽培白牛肝菌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单位:/100g干重)
【权利要求】
1.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构成: 香菇菌渣120-200份、米糠40-85份、鸡粪25-55份、干草32-70份、西瓜皮40-90份、高粱秸杆45-85份、尿素8-20份、草木灰22-45份、过磷酸钙10_18份、氯吡脲0.5-2份、茶碱0.5-1.5份、碳酸钙20-60份和生石灰45-8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其特征在于:干草经风干制成,含水量在10%-2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其特征在于:西瓜皮的质量份数为40-75 份。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Cl)备料:香菇菌渣120-200份、米糠40-85份、鸡粪25-55份、干草32-70份、西瓜皮40-90份、高粱秸杆45-85份、尿素8_20份、草木灰22-45份、过磷酸钙10_18份、氯吡脲0.5-2份、碳酸钙20-60份和生石灰45-85份; (2)粉碎:将上述称取的干草、西瓜皮和高粱秸杆进行粉碎,颗粒平均粒径在0.8-1.5mm 之间; (3)混合:将上述组分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之后,加水,调节混合物的含水量和pH值,保持混合物的含水量在55%-75%之间,pH值5.1-6.0 ; (4)发酵:搅拌均匀以 后,在温度为15-25°C,空气相对湿度65%-75%的环境下发酵; (5 )装袋:待混合物发酵结束之后,将混合物装入菌袋中,封口,即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阶段的发酵时间为30-60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的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菌袋为聚丙烯塑料菌袋。
【文档编号】C05G3/00GK103880540SQ201410115176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6日
【发明者】葛静波, 陈春化, 王浩东, 沈业庭, 季林章, 孙晓亮 申请人:泗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