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

文档序号:25626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防治入侵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在冬闲稻田中冬种马铃薯,可以达到控制福寿螺对来年早稻的危害,且能提高来年水稻产量。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人建立了“晚稻-冬种马铃薯-早稻”全年轮作循环生产体系,该生产系统既可以实现土地的充分利用,又能实现对福寿螺的防控,最终可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防治外来入侵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福寿螺iPomacea canaliculata),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一种食用螺从台湾引入我国大陆养殖,在20世纪80年代的养殖热潮中,被引种到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甚至在甘肃和辽宁亦有饲养,后因食味不佳,遭弃养的福寿螺迅速扩散,现已在南方大部分省区暴发成灾,严重危害作物生产。在福寿螺危害下,水稻减产在10%到90%之间,另外,福寿螺还能取食莲藕、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农作物。目前,福寿螺已侵入到我国13个省(市),受害农田超过426万hm2。另外,福寿螺也是广州管圆线虫(Jngios trongy luscan tonensi51)的中间宿主,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将福寿螺列入了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
[0003]目前有关福寿螺防治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于化学防治,尽管其中一些化学杀螺剂有着较好的防效,但对稻田水生生物毒性大,而且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长期使用化学除螺剂,福寿螺也会产生抗药性,故在除螺剂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 此,如何利用生态栽培的方法来控制和防治福寿螺的发生和危害已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福寿螺防控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水稻冬闲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发生危害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南方双季稻地区,利用“晚稻-冬闲田种植马铃薯一早稻”这种全年水旱轮作生态调控手段来达到杀灭越冬福寿螺的目的,从而减少来年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以提高水稻产量。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晚稻收割后,进行翻耕整地起垄,种植马铃薯;
52.马铃薯收获后,进行整田平地,并将马铃薯茎杆全部翻耕还田,准备早稻种植。
[0007]我国南方耕作制度多数地区为两熟制,有2亿多亩的冬闲田,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造成大量土地资源和能量的浪费。由于福寿螺在越冬过程中主要集中在O~5 cm深土层内,故冬闲田进行旱作过程中的人力或机械翻耕能够直接对福寿螺造成有效杀伤;且在翻耕和冬种期间的水肥(包括草木灰的施用)管理破坏福寿螺的越冬环境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受到低温的侵袭;同时,水肥管理过程中畦间灌“跑马水”形成的肥水能够影响福寿螺的越冬存活率。更重要的是水稻和马铃薯秸杆还田腐解物以及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其分泌物可对福寿螺的冬眠生存和来年的种群增长造成影响和危害。因此,在冬闲稻田进行冬种马铃薯能够降低来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而冬闲稻田进行冬种黑麦草却不能明显降低来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
[0008]所有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中早熟马铃薯品种都可以适用本发明的需要,优选地,SI所述马铃薯为大田期90~105天的中早熟品种,按“品”字形错株播种,播种密度为4000~5500株/亩。更优选地,所述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粤引85-38、金冠等等。
[0009]福寿螺在越冬过程中主要集中在O~5 cm深土层内,为了机械扰动和杀死福寿螺,优选地,SI或S2所述翻耕时土层深达20~25 Cm,并使土块直径小于3 cm。
[0010]优选地,马铃薯种植的肥料管理为:种植前,每亩施用50~100 kg复合肥和100~150 kg草木灰作为基肥,后期追施复合肥3~5次;马铃薯种植的水管理为:田间土壤表面发白时需灌水,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1/3~1/2。
[0011]优选地,SI所述整地起垄为:按110 Cm挖沟起畦,其中畦面宽85~90 Cm,畦面高20~25 cm,垄间沟宽20~25 cm。
[0012]冬种马铃薯时,为了防寒防冻,可将稻草秸杆覆盖垄面,每亩秸杆用量300~400kg,稻草与垄向平行,头尾相连,两端压实。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及培土除草。
[0013]优选地,SI所述晚稻为大田期90~100天的中早熟品种;S2所述早稻为大田期90~100天中早熟抗倒伏品种。更优选的,所述晚稻品种为黄华占、粤香占、五优308等等,早稻品种为粤香占、玉香油占、银晶软占等等。晚稻按每亩大田3 kg的标准育种,育秧时间约20~30 do插秧每穴4~5苗,株行间距25 cm X 20 cm。每亩地按350~400 kg鸡粪作为基肥;早稻的种植管理与晚稻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一致。
[0014]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在冬闲稻田中冬种马铃薯,可以达到控制福寿螺对来年早稻的危害,且能提高来年水稻产量。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人建立了“晚稻-冬种马铃薯-早稻”全年轮作循环生产体系,该体系的全年大田生产期在290~310天。
[0015]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在冬闲稻田中冬种马铃薯,可以达到控制福寿螺对来年早稻的危害,且能提高来年水稻产量。分析其具体原因为:重要的是,水稻和马铃薯秸杆还田的腐解物以及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其分泌物可对福寿螺的冬眠生存和来年的种群增长造成影响和危害;另外,冬闲田进行旱作过程中的人力或机械翻耕能够直接对福寿螺造成一定的杀伤作用;且在翻耕和冬种期间的水肥管理破坏福寿螺的越冬环境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受到低温的侵袭;水肥管理过程中畦间灌“跑马水”形成的肥水能够影响福寿螺的存活率。因此,在冬闲稻田进行冬种马铃薯能够降低来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从而减少了福寿螺对早稻的危害,是一种从生态农业防治角度控制福寿螺的有效手段,也保障了粮食安全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晚稻末期福寿螺密度调查。
[0018]图2.早稻田福寿螺成螺动态变化。
[0019]图3.早稻田福寿螺幼螺动态变化。
[0020] 图4.早稻产量调查。具体实施例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和设备。
[0022]实施例1
在冬闲田利用水旱轮作来控制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危害的研究。该试验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E 113° 29' -114° O',N23° 5' -23° 37')试验田完成。试验时间从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
[0023]试验步骤如下:
O采用“晚稻-冬种马铃薯-早稻”全年轮作循环生产体系,以及“晚稻-冬种黑麦草-早稻”全年轮作循环生产体系对比实验。
[0024]2)晚稻育秧:按照每亩大田3 kg的标准备稻种,品种为黄华占(粤审稻2005010),育秧时间约20~30 do
[0025]3)施肥插秧:施用300 kg鸡粪作为基肥,整个生育期内不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插秧每穴4~5苗,株行间距25 cm X 20 cm。
[0026]4)晚稻收割后,进行翻耕耙地起垄,按110 cm挖沟起畦,其中畦面宽85~90 cm,畦面高20~25 cm,垄间沟宽20~25 cm。要求保证翻耕土层深达20~25 cm,并使土块直径小于3 cm。
[0027]5)马铃薯种植:将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种薯进行切块消毒后,按“品”字形错株播种,播种密度一般以4000~5500株/亩为宜。同时,将稻草覆盖垄面,每亩用量300~400 kg,覆盖厚度约2~3 cm,稻草与垄向平行,头尾相连,两端压实。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及培土除草。冬种马铃薯前,施用100 kg/亩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后期施化肥3次;同时,待田间土壤表面发“白”时需灌水,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1/3~1/2。
[0028]6)同时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品种为安哥斯3号)的对比栽培实验。播种前对地表施足水进行耙茬与适当翻整,播种量为每亩1.5~2 kg,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在早稻种植前将黑麦草翻耕作为绿肥。
[0029]7)马铃薯收获后,进行翻耕整地,并将马铃薯茎杆还田,准备早稻种植。
[0030]8)早稻种植:与晚稻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一致。
[0031]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能够明显降低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已在大田试验中得到验证。冬种处理前,冬闲干田、冬种马铃薯和冬种黑麦草组福寿螺成、幼螺密度均没有明显差异(图1);而经过冬种处理后,福寿螺成螺(壳高≥20 mm)密度分别下降66.04%、92.06%,76.79% (图1,图 2),幼螺(壳高 <20 mm)密度分别下降 57.89%,80.21%,70.83% (图1,图3)。可见,冬种马铃薯处理能够有效控制福寿螺,且对成螺的控制效果强于幼螺。
[0032]冬种马铃薯在控制福寿螺上能取得显著效果,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在整个早稻种植期间,冬种马铃薯组福寿螺的成螺和幼螺发生数量均明显少于冬闲干田组(图2,图
3),冬闲田进行起垄作畦和平地过程中的人力翻耕或机械翻耕直接对福寿螺造成碾压(耙细土壤使土块直径小于3 cm)和杀伤;且在翻耕扰动土壤和冬种期间的水肥管理、马铃薯收获等破坏了福寿螺越冬休眠环境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受到冬季低温的侵袭;再者,追肥过程中畦间灌“跑马水”形成的肥水刺激能够影响福寿螺存活率。重要的是,水稻和马铃薯秸杆还田腐解物以及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其分泌物可对福寿螺的冬眠生存和来年的种群增长造成影响和危害。同时,冬种马铃薯对来年早稻产量增产取得显著效果(图4),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水旱轮作系统生态效应明显,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提高系统生产力等优点;另一方面是由于冬种马铃薯减少了来年福寿螺的量,使得水稻受福寿螺的危害的程度相对较小,进而水稻产量相对提高。虽然冬种黑麦草亦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图
4),但其控制福寿螺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整个早稻种植期间,除4月16日幼螺和4月25日成螺外,冬种黑麦草处理的成、幼螺数量均与冬闲干田处理(对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图2,图3)。
[0033]实施例2
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晚稻育秧:按照每亩大田3 kg的标准备稻种(水稻品种为粤香占),育秧时间约30 d0
[0034]2)施肥插秧:施用300 kg鸡粪作为基肥,整个生育期内不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插秧每穴4苗,株行间距25 cm X 20 cm。
[0035]3)晚稻收割后,进行翻耕耙地起垄,按110 cm挖沟起畦,其中畦面宽85cm,畦面高20 cm,垄间沟宽20 cm。要求保证翻耕土层深达20cm,并使土块直径小于3 cm。
[0036]4)马铃薯种植:将马铃薯(品种为粤引85-38)种薯进行切块消毒后,按“品”字形错株播种,播种密度一般以5500株/亩为宜。同时,将稻草覆盖垄面,每亩用量400 kg,覆盖厚度约3 cm,稻草与垄 向平行,头尾相连,两端压实。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及培土除草。冬种马铃薯前,施用IOOkg/亩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后期施化肥3次;同时,待田间土壤表面发“白”时需灌水,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1/2。
[0037]5)马铃薯收获后,进行翻耕整地,并将马铃薯茎杆还田,准备早稻种植。
[0038]6)早稻种植:与晚稻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一致。
[0039]本实施例能够明显降低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已在大田试验中得到验证。冬种马铃薯在控制福寿螺上能取得显著效果,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在整个早稻种植期间,冬种马铃薯组福寿螺的成螺和幼螺发生数量均明显少于冬闲干田组。
[0040]实施例3
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晚稻育秧:按照每亩大田3 kg的标准备稻种(水稻品种为玉香油占),育秧时间约25
d0
[0041]2)施肥插秧:施用300 kg鸡粪作为基肥,整个生育期内不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插秧每穴5苗,株行间距25 cm X 20 cm。
[0042]3)晚稻收割后,进行翻耕耙地起垄,按110 cm挖沟起畦,其中畦面宽87cm,畦面高23 cm,垄间沟宽23 cm。要求保证翻耕土层深达23cm,并使土块直径小于3 cm。
[0043]4)马铃薯种植:将马铃薯(品种为金冠)种薯进行切块消毒后,按“品”字形错株播种,播种密度一般以5000株/亩为宜。同时,将稻草覆盖垄面,每亩用量400 kg,覆盖厚度约3 cm,稻草与垄向平行,头尾相连,两端压实。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及培土除草。冬种马铃薯前,施用100 kg/亩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后期施化肥3次;同时,待田间土壤表面发“白”时需灌水,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1/3。
[0044]5)马铃薯收获后,进行翻耕整地,并将马铃薯茎杆还田,准备早稻种植。[0045]6)早稻种植:与晚稻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一致。
[0046]本实施例能够明显降低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已在大田试验中得到验证。冬种马铃薯在控制福寿螺上能取得显著效果,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在整个早稻种植期间,冬种马铃薯组福寿 螺的成螺和幼螺发生数量均明显少于冬闲干田组。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晚稻收割后,进行翻耕整地起垄,种植马铃薯; S2.马铃薯收获后,进行翻耕整田平地,并将马铃薯茎杆全部翻耕还田,准备早稻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所述马铃薯为大田期90~105天的中早熟品种,按“品”字形错株播种,播种密度为4000~5500株/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或S2所述翻耕时土层深达20~25 cm,并使土块直径小于3 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马铃薯种植的肥料管理为:种植前,每亩施用50~100 kg复合肥和100~150 kg草木灰作为基肥,后期追施复合肥3~5次;马铃薯种植的水管理为:田间土壤表面发白时需灌水,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1/3 ~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所述整地起垄为:按110 Cm挖沟起畦,其中畦面宽85~90 cm,畦面高20~25 cm,垄间沟宽20~25 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所述晚稻为大田期90~100天的中早熟品种;S2所述早稻为大田期90~100天中早熟抗倒伏品种。
7.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999686SQ20141026930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章家恩, 郭靖, 赵本良, 梁开明, 罗明珠, 罗颢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