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

文档序号:26149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叶菜型甘薯套种在2~3年树龄的李、梨、柑橘、葡萄园中,按照相应的田间栽培技术进行管理。该方法充分利用幼龄果园林地空间、光、温、水、肥资源,产出高品质无公害蔬菜(甘薯茎叶),可增加果农收入;同时,套种叶菜型甘薯可减少杂草和病虫危害,减少农药使用,改善果园生态环境,降低管理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果园套种作物的方式,具体涉及一种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叶菜型甘薯是指利用甘薯地上部一定长度的嫩叶、茎或叶柄作为蔬菜食用,一般要求食味清甜、无苦涩味、口感嫩滑、茎叶无绒毛、植株节间短、分枝数多等特点。研究表明,甘薯茎叶富含粗蛋白、维生素C、膳食纤维、多种矿质元素以及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营养成分在众多蔬菜中居首位,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缓晒老、降血脂和胆固醇、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被亚洲蔬菜发展研究中心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在日本被称为“长寿菜”,香港、法国等地被称“蔬菜皇后”。中国南方一直就有将甘薯茎叶作物蔬菜消费的习惯,特别是在酒店作为一道特色菜肴颇受欢迎,甘薯茎叶价格也比一般蔬菜高。
[0003]果业生产周期长,一般在果园建园初期,土地利用率低,杂草危害严重,病虫害多,管理成本高,且2?6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使得果农要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叶菜型甘薯对土壤要求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很低,茎叶产量高,生长旺,单位种植面积的纯收入相当可观。采用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种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果园林地资源,遏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保持水土,促进果树生长;而且,可以产出绿色无公害果园农副产品,增加果农收入,以短养长,解决果园前期无收入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龄果园林地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果园建园初期无收入的难题,提供一种幼龄果园内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该技术方法是将叶菜型甘薯套种于树龄在2?3年以下的李、梨、柑橘、葡萄等果园中,要求果树行距3 m以上,所选叶菜型甘薯品种为优质高产品种;套种叶菜型甘薯时采用平畦种植,株行距为15 cmX20 cm;整畦时每667 m2施2500?3000 kg优质农家肥作基肥,活棵或采摘后追施速效氮肥,每667 m2施3?5 kg尿素,秋后喷施0.4%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保证薯叶品质;4月中下旬移栽,栽插后30?40 d,薯苗或分枝长20 cm左右时采摘,采摘部位为茎蔓尖端长10?12 cm的幼嫩茎叶,采摘时每个分枝保留I?2个节叶;采摘茎叶后及时修剪长蔓,保留距离基部1cm以内且长度在20cm以内的分枝。
[0005]本发明依据的原理是:(I)甘薯茎匍匐蔓生或半直立,根系一般分布在30 cm 土层,套种在果园内,和果树在空间、光热、水肥资源利用上可相互补充和促进;(2)叶菜型甘薯和其他蔬菜相比,病虫害发生少,一般无需喷施农药,可降低管理成本;(3)叶菜型甘薯生长势旺,4月种植后可迅速铺满畦面,并可采收至11月份,生长期间能抑制果园杂草生长;(4)叶菜型甘薯作为一种新型蔬菜,经济价值高。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幼龄果园林地空间、光、温、水、肥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产出高品质无公害蔬菜(甘薯茎叶),增加单位种植面积的经济收益;果园杂草、病虫危害及农药使用量减少,降低管理成本,且具有减少果园水土流失,促进果树生长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A.果园选择
选择树龄在2?3年以下的李、梨、柑橘、葡萄等果园,郁闭度以0.3?0.5为宜,要求园内果树行距2 m以上,排灌便利。
[0008]B.叶菜型甘薯栽培 (I)叶菜型甘薯品种的选择
优选优质高产品种用于栽培,所述优质高产品种应具有食味清甜、无苦涩味、口感嫩滑细腻、茎叶无绒毛、茎尖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
[0009](2)育苗
要求大田盖膜育苗,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灌良好的地块,按1.0 m宽分厢,在厢面上以0.6 m间距开排种沟,每667 m2沟施40?50 kg复合肥作底肥。排种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泡种薯10 min,浙干后排种。3月上中旬开始排种,斜排法,每条排种沟排10个种薯,盖上营养土,浇透水后盖膜。出苗后及时揭膜(白天揭开,如果夜晚温度低可将膜盖上),加强光照,勤浇小水,保持通风。苗高25 cm时可采苗移栽,采苗后次日给苗床浇0.5%的尿素液催苗。
[0010](3)整地
冬季将果园地块深翻25?30 cm,晒田,春季复耕整平耙碎。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每667m2施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 kg或复合肥40?50 kg,深翻,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整平土地后作平畦,畦宽90 cm,沟宽20 cm。
[0011](4)移栽
4月中下旬即可采苗移栽。采苗时,剪口要离床土 2?4 cm,剪苗应选择具有5?6个节、茎蔓粗壮、色泽浓绿、叶片肥厚、不带病虫害的壮苗。栽插时采用直插法,大小苗分开栽,薯苗入土 2?3个节,株行距为15 cmX20 cm,栽后浇透水。
[0012](5)田间管理 (a)肥水管理
为保证茎叶鲜嫩度,应采取小水勤浇,土壤湿度保持80%?90%,有条件的可以铺设喷灌带。施肥采取“重施基肥,薄施多施速效肥”的方法,整畦时施足基肥,每667 m2施2500?3000 kg有机肥或土杂肥,活棵或采摘后追施速效氮肥,每667 m2施3?5 kg尿素,秋后要保证薯叶品质可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
[0013](b)病虫草害防治
如果果园不是连作地块,且栽插薯苗健康不带病害,一般不需要打药治病。危害叶菜型甘薯茎叶的害虫主要是斜纹夜蛾、卷叶虫、菜青虫等,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杀虫齐U,如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阿维菌素、灭幼脲等。栽插后15 d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为8?10 cm,以后根据需要不定期中耕松土,结合中耕除草,尽量不使用化学除草剂。
[0014](6)采收叶菜型甘薯栽插后30?40 d,薯苗或分枝长20 cm左右即可采摘茎蔓尖端长10?12cm的幼嫩茎叶作为蔬菜食用,采摘时每个分枝留I?2个节叶,以保证再生新芽新枝。此后,茎叶达到适当长度即可采收,一般7?10 d可收获一批次,全生育期可收获8?10批次,幼嫩茎叶产量2000?2500 kg。采摘后及时补肥,以保证养分供应,促进分枝及新叶生长。叶菜型甘薯主要产品是幼嫩茎叶,含水量高,容易脱水萎蔫,应根据市场需求分批采收,采收后立即包装上市或集装运输批发销售。
[0015]多次采摘后,茎蔓节数增加形成长蔓,应及时进行修剪,保留距离基部1cm以内且长度在20cm以内的分枝。
[0016]实施例1:树龄3年的柑橘园内种植。
[0017]A.果园选择
2012年选择位于江西南昌县横岗村一投产3年的柑橘园,郁闭度为0.5左右,园内果树行距3 m。
[0018]B.叶菜型甘薯栽培 (I)叶菜型甘薯品种的选择
所选品种为福菜薯18,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叶心带齿形,顶叶、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绿,微甜、有香味,无苦涩味,有滑腻感。茎叶再生能力强,茎尖产量高。
[0019](2)育苗
采用大田盖膜育苗,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灌良好的地块,按1.0 m宽分厢,在厢面上以0.6 m间距开排种沟,每667 m2沟施40 kg?50 kg复合肥作底肥。排种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泡种薯10 min,浙干后排种。3月上中旬开始排种,斜排法,每条排种沟排10个种薯,盖上营养土,浇透水后盖膜。出苗后及时揭膜(白天揭开,如果夜晚温度低可将膜盖上),加强光照,勤浇小水,保持通风。苗高25 cm时可采苗移栽,采苗后次日给苗床浇0.5%的尿素液催苗。
[0020](3)整地
冬季将果园地块深翻25 cm?30 cm,晒田,春季复耕整平耙碎。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 kg,深翻,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整平土地后作平畦,畦宽90 cm,沟宽20 cm。
[0021](4)移栽
4月中下旬采苗移栽。采苗时,剪口要离床土 2?4 cm,剪苗应选择具有5?6个节、茎蔓粗壮、色泽浓绿、叶片肥厚、不带病虫害的壮苗。栽插时采用直插法,大小苗分开栽,薯苗入土 2?3个节,株行距为15 cmX20 cm,栽后浇透水。
[0022](5)田间管理 (a)肥水管理
水分管理采取小水勤浇,土壤湿度保持80%?90%。施肥采取“重施基肥,薄施多施速效肥”的方法,整畦时施足基肥,每667 m2施2500?3000 kg有机肥或土杂肥,活棵或采摘后追施速效氮肥,每667 m2施3?5 kg尿素,秋后要叶面喷施I或2次0.4%磷酸二氢钾。
[0023](b)病虫草害防治
无甘薯病害一般不需要打药治病。虫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杀虫剂灭杀,如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阿维菌素、灭幼脲等。栽插后15 d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为8?10cm,以后根据需要不定期中耕松土,结合中耕除草,尽量不使用化学除草剂。
[0024](6)采收
叶菜型甘薯栽插后30或40 d,薯苗或分枝长20 cm左右采摘茎蔓尖端长10?12 cm的幼嫩茎叶作为蔬菜食用,采摘时每个分枝留I或2个节叶,以保证再生新芽新枝。此后,茎叶达到适当长度即可采收,一般7?10 d可收获一批次。
[0025]实际应用表明:甘薯茎叶从5月5日开始采收,共采收9批,平均折合亩产甘薯茎尖2176.3 kg,产值13057.8元(以当年批发价6元/ kg计);
实施例2:树龄2年的葡萄园内种植。
[0026]2013年采用上述方案在江西安义新民乡绿都生态谷一投产2年的葡萄园进行试验,果园郁闭度为0.3左右,葡萄行距2 m,所选叶菜型甘薯品种为鄂菜薯I号,具体操作步骤参照实例1,从5月12日开始采收,共采收10批,平均折合亩产甘薯茎尖2538.6 kg,产值16500.9元(以当年价格6.5元/ kg计)。
[0027]试验表明,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能有效增加果农收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果园的选择,选择的果园树龄为2?3年以下,郁闭度为0.3?0.5,果树行距3 m以上;栽植经过繁育的叶菜型甘薯薯苗,并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甘薯茎叶采收和修剪。
2.如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植经过繁育的叶菜型甘薯薯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育苗:大田盖膜育苗,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灌良好的地块,按1.0m宽分厢,在厢面上以0.6 m间距开排种沟,每667 m2沟施40?50 kg复合肥作底肥;排种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泡种薯10 min,浙干后排种;3月上中旬开始排种,斜排法,每条排种沟排10个种薯,盖上营养土,浇透水后盖膜;出苗后及时揭膜,加强光照,勤浇小水,保持通风;苗高25 cm时可采苗移栽,采苗后次日给苗床浇0.5%的尿素液; b.整地:冬季将果园地块深翻25?30cm,晒田,春季复耕整平耙碎;结合整地施足底月巴,每667 m2施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 kg或复合肥40?50 kg,深翻,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整平土地后作平畦,畦宽90 cm,沟宽20 cm ; c.移栽:4月中下旬采苗移栽;采苗时,剪口要离床土2?4 cm,剪苗应选择具有5?6个节、茎蔓粗壮、色泽浓绿、叶片肥厚、不带病虫害的壮苗;栽插时采用直插法,大小苗分开栽,薯苗入土 2?3个节,株行距为15 cmX20 cm,栽后浇透水。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田间管理包括: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水管理为: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度80%?90% ;施足基肥,每667 m2施2500?3000 kg有机肥或土杂月巴,活棵或采摘后追施速效氮肥,每667 m2施3?5 kg尿素,秋后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以保证薯叶品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草害防治为: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杀虫剂防治斜纹夜蛾、卷叶虫、菜青虫等危害甘薯茎叶的害虫;结合中耕除草,尽量不使用化学除草剂。
6.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叶菜型甘薯茎叶采收方法为:栽插后30?40 d,薯苗或分枝长20 cm左右时采摘,采摘部位为茎蔓尖端长10?12 cm的幼嫩茎叶,采摘时每个分枝留I?2个节叶,以保证再生新芽。
7.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幼龄果园套种叶菜型甘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叶菜型甘薯采摘茎叶后长蔓的修剪方法为:剪去过长茎蔓,保留距离基部1cm以内且长度在20cm以内的分枝。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221655SQ20141037769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4日
【发明者】吴问胜, 兰孟焦, 潘皓 申请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