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米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70673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野菊米的种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野菊米的种植方法,步骤包括:整地:选择坡度在10°-45°的坡地;定植:将野菊米种苗挖起进行移栽,使其根部伸入上述穴底的土壤,在上述穴中施入肥料,在上述穴内压入土壤并且使得上述野菊米种苗顶部伸出土壤;打顶:在野菊米幼苗进行定植前6-10天,打去7~10厘米长的顶梢;追肥:定植后的第二年,每年追加施肥至少三次;控水:定值后在野菊米的子叶期每隔3-4天往野菊米喷洒水至表面湿润,在真叶期当野菊米的基质表层见干再浇水;锄草:定值后的第二年,至少锄草五次,并且清沟培土,保持地中无杂草不板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相比传统种植方法,其产量能够提高15-20%。
【专利说明】野菊米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野菊米的种植方法,主要应用在植物栽培的【技术领域】之中。

【背景技术】
[0002]野菊米,即精制野菊花花蕊,为浙江遂昌特产,山区珍品,呈黄绿色,因形状如米粒,故称野菊米。据《增广本草纲目》中记载:“处州出一种山中野菊,土人采其蕊而干之,如半粒绿豆大,甚香而轻圆黄亮。对败毒、散疔、祛风、清火、明目为第一。产自遂昌石练山中。”菊米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菊米内脂、野菊花素、黄酮等抗病要素,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防病能力,长期饮用既能养生保健,又能祛病延年,可抗衰老,是理想的天然保健冲饮品,更是馈赠亲友,招待贵宾之佳品。
[0003]野菊米具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益肾补肾的功效。目前,由于野菊米的药用价值较高,野菊米的种植也收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因此,对于野菊米的种植技术的细致开发具有较高的价值。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菊米的种植方法,相比传统种植方法,其产量能够提高15-20%。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野菊米的种植方法,步骤包括:
[0007]整地:选择坡度在10° -45°的坡地,夏季之前将上述坡地表面的植被砍除,就地铺平进行焚烧;
[0008]打顶:在野菊米幼苗进行定植前6-10天,打去7?10厘米长的顶梢;
[0009]定植:在10月前后,在上述坡地挖穴,将野菊米种苗挖起进行移栽,使其根部伸入上述穴底的土壤,在上述穴中施入肥料,在上述穴内压入土壤并且使得上述野菊米种苗顶部伸出土壤;
[0010]追肥:定植后的第二年,每年追加施肥至少三次;
[0011]控水:定值后在野菊米的子叶期每隔3-4天往野菊米喷洒水至表面湿润,在真叶期当野菊米的基质表层见干再浇水;
[0012]锄草:定值后的第二年,至少锄草五次,并且清沟培土,保持地中无杂草不板结。
[0013]进一步地,上述坡地选择15 — 20°的荒山缓坡。
[0014]进一步地,在定植前至少翻地三次。
[0015]进一步地,上述三次翻地第一次翻地挖50 — 60cm深,保持翻地的区域土壤成块,以便晒地,第二次翻地进行细翻,挖50 — 60cm深,边翻边清除翻地区域内的杂物,第三次翻地进行细翻,挖为40 — 50cm。
[0016]进一步地,上述挖穴按野菊米种苗株距20_40cm挖穴,穴深25_35cm。
[0017]进一步地,上述穴内压入土壤并且使得上述野菊米种苗顶部伸出土壤3cm-5cm。
[0018]进一步地,定植后的第二年,每年追加施肥三次,第一次在春季发芽前,第二次在夏季之前,第二次在秋冬季落叶时。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0]能有效提高野菊米的存活率,并且相比传统种植方法,其产量能够提高15-20%,该种植方法科学有效,各个步骤环节不会对幼苗产生负面损伤,使用效果较佳,适宜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案例:
[0023]本发明,野菊米的种植方法,步骤包括:
[0024]整地:选择坡度在10° -45°的坡地,夏季之前将上述坡地表面的植被砍除,就地铺平进行焚烧;
[0025]既消灭了越冬虫卵,又疏松了荒地,便于挖地。
[0026]打顶:在野菊米幼苗进行定植前6-10天,打去7?10厘米长的顶梢;
[0027]定植:在10月前后,在上述坡地挖穴,将野菊米种苗挖起进行移栽,使其根部伸入上述穴底的土壤,在上述穴中施入肥料,在上述穴内压入土壤并且使得上述野菊米种苗顶部伸出土壤;
[0028]追肥:定植后的第二年,每年追加施肥至少三次;
[0029]控水:定值后在野菊米的子叶期每隔3-4天往野菊米喷洒水至表面湿润,在真叶期当野菊米的基质表层见干再浇水;
[0030]锄草:定值后的第二年,至少锄草五次,并且清沟培土,保持地中无杂草不板结。
[0031]应保持地中无杂草,不板结。特别是夏秋季不能有草荒的现象出现,否则不但影响产量,而且还影响药材质量。每次雨后地干时要及时清沟培土,切勿造成排水不畅,导致病害发生。在定植后的第三、四年春季开花时,除留种植株外,可全部摘除花蕾。
[0032]上述坡地选择15 — 20°的荒山缓坡。
[0033]在定植前至少翻地三次。
[0034]上述三次翻地第一次翻地挖50 — 60cm深,保持翻地的区域土壤成块,以便晒地,第二次翻地进行细翻,挖50 — 60cm深,边翻边清除翻地区域内的杂物,第三次翻地进行细翻,挖为40 —50cm。
[0035]上述挖穴按野菊米种苗株距20_40cm挖穴,穴深25_35cm。
[0036]上述穴内压入土壤并且使得上述野菊米种苗顶部伸出土壤3cm-5cm。
[0037]定植后的第二年,每年追加施肥三次,第一次在春季发芽前,第二次在夏季之前,第二次在秋冬季落叶时。
[0038]本发明,野菊米的种植方法,能有效提高野菊米的存活率,并且相比传统种植方法,其产量能够提高15-20 %,该种植方法科学有效,各个步骤环节不会对幼苗产生负面损伤,使用效果较佳,适宜推广使用。
[003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
【发明内容】
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野菊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整地:选择坡度在10° -45°的坡地,夏季之前将所述坡地表面的植被砍除,就地铺平进行焚烧; 打顶:在野菊米幼苗进行定植前6-10天,打去7?10厘米长的顶梢; 定植:在10月前后,在所述坡地挖穴,将野菊米种苗挖起进行移栽,使其根部伸入所述穴底的土壤,在所述穴中施入肥料,在所述穴内压入土壤并且使得所述野菊米种苗顶部伸出土壤; 追肥:定植后的第二年,每年追加施肥至少三次; 控水:定值后在野菊米的子叶期每隔3-4天往野菊米喷洒水至表面湿润,在真叶期当野菊米的基质表层见干再浇水; 锄草:定值后的第二年,至少锄草五次,并且清沟培土,保持地中无杂草不板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菊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地选择15 — 20°的荒山缓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菊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植前至少翻地三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菊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翻地第一次翻地挖50 — 60cm深,保持翻地的区域土壤成块,以便晒地,第二次翻地进行细翻,挖50 — 60cm深,边翻边清除翻地区域内的杂物,第三次翻地进行细翻,挖为40 — 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菊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穴按野菊米种苗株距 20-40cm 挖穴,穴深 25-3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菊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穴内压入土壤并且使得所述野菊米种苗顶部伸出土壤3cm-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菊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植后的第二年,每年追加施肥三次,第一次在春季发芽前,第二次在夏季之前,第二次在秋冬季落叶时。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350909SQ201410561919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解启柱 申请人:肥西县昌玖木本油料种植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