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4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它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C5~10%、肌醇2~8%、共轭亚油酸5-20%、姜黄素0.5-2%,余量为脱脂米糠。本发明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是在草鱼等鱼体营养性脂肪肝代谢性营养疾病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形成的,具有广泛的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其是添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活调控剂调控鱼体脂肪代谢,通过在实践应用中可有效提高鱼体对脂肪的利用率,抑制和改善鱼体营养性脂肪肝,改善鱼体体型,提高商品鱼售价,增加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属于动物饲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

【背景技术】
:
[0002]近年来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生产实践中由于难以合理确定投饲策略,经常出现投喂过量、加上饲料营养失衡等,造成水产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其中以损伤鱼类肝脏和诱发肝脏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危害甚大,尤以草鱼为代表的营养性脂肪肝堪为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不断报道草鱼出现这种疾病,通俗称为“营养性脂肪肝”,这种疾病往往被认为是草鱼的“癌症”,给我国的草鱼乃至其它品种的淡水养殖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鱼类营养性脂肪肝是鱼体营养代谢疾病的一种,由鱼类糖脂类代谢障碍引发的肝脏疾病,肝脏是鱼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器官,其损伤或者病变往往导致水产动物机体代谢机能紊乱和抗病力降低,极易造成继发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综合症的肆虐,严重威胁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鱼体对脂肪的利用率,抑制鱼类营养性脂肪肝形成,改善鱼体体型,提高商品鱼售价,增加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
[0004]本发明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C5?10%、肌醇2?8%、共轭亚油酸5-20%、姜黄素0.5_2%,余量为脱脂米糠。
[0005]优选,所述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ClO %、肌醇8 %、共轭亚油酸20 %、姜黄素2 %,余量为脱脂米糠。
[0006]本发明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上述配方成分和配比称量各组分,其中选择粒度为60目干燥的脱脂米糠为载体,将受体调控剂:共轭亚油酸、姜黄素与少量脱脂米糠均匀混合,配制受体调控剂预混剂。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混合时先投入少量脱脂米糠,然后加入受体调控剂预混剂、维生素C和肌醇,占配比少的先加,占配比大的后加,再投入剩余的脱脂米糠,以保证混合的均匀,完全投料后在混合搅拌8-10分钟。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08]1、本发明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是在草鱼等鱼体营养性脂肪肝代谢性营养疾病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形成的,具有广泛的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其是添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活调控剂调控鱼体脂肪代谢,通过在实践应用中可有效提高鱼体对脂肪的利用率,抑制和改善鱼体营养性脂肪肝,改善鱼体体型,提高商品鱼售价,增加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0009]2、该制剂配方组成简单,原料易于采购、加工。
[0010]3、该制剂原料成本低,无残留,对环境友好。【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A是基础日粮饲喂的鱼肝脏组织的光学显微结构图,图1B是高脂日粮饲喂的鱼肝脏组织光学结构图,图1C是添加本发明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饲喂的鱼体肝脏组织光学结构图;
[0012]图2A为基础日粮饲喂的鱼肝脏组织的扫描电镜结构图,图2B为高脂日粮饲喂的鱼肝脏组织扫描电镜结构图,图2C为添加本发明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饲喂的鱼肝脏组织扫描电镜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3]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4]实施例1:
[0015]本实施例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C5%、肌醇2%、共轭亚油酸5%、姜黄素0.5%,余量为脱脂米糠。
[0016]按照上述配方成分和配比称量各组分,其中选择粒度为60目干燥的脱脂米糠为载体,将受体调控剂:共轭亚油酸、姜黄素与少量脱脂米糠均匀混合,配制受体调控剂预混齐?。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混合时先投入少量脱脂米糠,然后加入受体调控剂预混剂、维生素C和肌醇,占配比少的先加,占配比大的后加,再投入剩余的脱脂米糠,以保证混合的均匀,完全投料后在混合搅拌8-10分钟,得到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
[0017]将上述所得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按1%的比例添加到草鱼高脂饲料中,以未添加该制剂的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分别记为正对照和负对照组,共3个处理组,饲养均重20克左右的草鱼56天后,各处理组草鱼肝脏组织学显微结构(400X)对比图,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
[0018]图1A为基础日粮(基础饲料)饲喂的鱼肝脏组织的光学显微结构图,可见肝脏细胞排列密集,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较大,脂肪颗粒虽可见,但是较少;图1B为高脂日粮(高脂饲料)饲喂的鱼肝脏组织光学结构图,图中细胞之间出现明显的间隙,间隙较大且多,由于脂肪颗粒的挤压导致细胞核偏移,细胞变小,细胞杂乱无章的排列;图1C为添加本发明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饲喂的鱼体肝脏组织光学结构,图中可以得出脂肪颗粒较少见,颗粒较小,细胞大小均匀,紧密而有序,细胞核位于细胞正中央。通过以上对比图结果显示: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可有效降低草鱼肝脏脂肪颗粒,抑制草鱼营养性脂肪肝的发生。
[0019]实施例2:
[0020]本实施例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C7.5%、肌醇4%、共轭亚油酸12%、姜黄素I%,余量为脱脂米糠。
[0021]按照上述配方成分和配比称量各组分,其中选择粒度为60目干燥的脱脂米糠为载体,将受体调控剂:共轭亚油酸、姜黄素与少量脱脂米糠均匀混合,配制受体调控剂预混齐?。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混合时先投入少量脱脂米糠,然后加入受体调控剂预混剂、维生素C和肌醇,占配比少的先加,占配比大的后加,再投入剩余的脱脂米糠,以保证混合的均匀,完全投料后在混合搅拌8-10分钟,得到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
[0022]将上述所得的抑制鱼体营养性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按1%的比例添加到罗非鱼高脂饲料中,以未添加该制剂的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分别记为正对照和负对照组,共3个处理组,饲养均重50克左右的罗非鱼56天后,各处理组罗非鱼肝脏组织扫描电镜结构(30000 X)对比图,如图2A、2B和2C所示:
[0023]图2A为基础日粮(基础饲料)饲喂的鱼肝脏组织的扫描电镜结构图,可见脂肪颗粒数量较少,组织结构正常。图2B为高脂日粮(高脂饲料)饲喂的鱼肝脏组织扫描电镜结构,图中脂肪颗粒大小一般在5 μ m左右,有的长达7 μ m,且数量较多,组织表明呈弥散状。图2C为添加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饲喂的鱼肝脏组织扫描电镜结构,图中脂肪颗粒大小一般在2-3 μ m之间,数量较图2B少,肝脏组织结构正常。结果显示: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可有效降低罗非鱼肝脏脂肪颗粒数量和大小,抑制其营养性脂肪肝的发生。
[0024]实施例3:
[0025]本实施例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ClO%、肌醇8%、共轭亚油酸20%、姜黄素2%,余量为脱脂米糠。
[0026]按照上述配方成分和配比称量各组分,其中选择粒度为60目干燥的脱脂米糠为载体,将受体调控剂:共轭亚油酸、姜黄素与少量脱脂米糠均匀混合,配制受体调控剂预混齐?。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混合时先投入少量脱脂米糠,然后加入受体调控剂预混剂、维生素c和肌醇,占配比少的先加,占配比大的后加,再投入剩余的脱脂米糠,以保证混合的均匀,完全投料后在混合搅拌8-10分钟,得到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
[0027]将上述所得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按I %的比例添加到加州鲈高脂饲料中,以未添加该制剂的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分别记为正对照和负对照组,同时以单独添加I %共轭亚油酸和0.04%姜黄素到加州鲈高脂饲料为对比,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饲养均重10克左右的加州鲈56天后,试验结果显示: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该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组加州鲈体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降低了 28.24%和63.91%,显著低于负对照组(Ρ〈0.05),其与正对照组鱼体体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添加该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组加州鲈体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比单独添加I %共轭亚油酸组降低了 16.58%和45.33%,显著低于I %共轭亚油酸组(Ρ〈0.05);与添加0.04%姜黄素组相t匕,添加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组加州鲈体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 13.25%和28.76%,显著低于0.04%姜黄素组(P〈0.05)。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可有效降低加州鲈体脂肪及肝脏脂肪含量,抑制其营养性脂肪肝的发生;并且共轭亚油酸和姜黄素复配添加降低体脂肪及肝脏脂肪含量效果优于单独添加。
【权利要求】
1.一种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C5?10%、肌醇2?8%、共轭亚油酸5-20%、姜黄素0.5_2%,余量为脱脂米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鱼体脂肪肝形成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C 10%,肌醇8%、共轭亚油酸20%、姜黄素2%,余量为脱脂米糠。
【文档编号】A23K1/18GK104304677SQ201410568912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许国焕, 张丽, 程炜轩, 魏逸峰, 陈亚剑, 谭文俊, 李志朋, 梁建庆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碧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