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27513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亲鱼选择:选择4龄以上,体重1.5kg以上,体长30-50厘米,雌雄比为1:1的斑点叉尾鮰成于作为亲鱼;(二)准备产卵巢:以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旧牛奶桶、瓦罐、木桶作为产卵槽,处于水深3-5米处,产卵巢数量约占亲鱼配组数的20-30%;(三)产卵受精;(四)孵化;(五)幼苗管理。本发明的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产卵受精阶段利用深井水调节水温,避免了水温过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苗种成活率,成活率可达90%,保证繁育的顺利进行。向池内投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有效改善繁育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苗种抗病能力。
【专利说明】一种斑点叉尾觸苗种的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的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份地区养殖。近几年发展很快,养殖面积迅速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
[0003]现有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繁育产量不稳定,产量低;二,苗体较弱;三,苗规格差别较大。因此制约了斑点叉尾鮰养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产业化。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
[0005]本发明的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亲鱼选择:选择4-5龄以上,体重1.5-3.5kg,体长30-50厘米,雌雄比为1:1.1的斑点叉尾鮰成于作为亲鱼;
(二)准备产卵巢:以多个产卵槽,所述的产卵槽选自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旧牛奶桶、瓦罐或木桶,每个产卵槽的大小需要可容纳一对亲鱼正常活动;
(三)产卵受精:将产卵巢置于鱼池的池底,将亲鱼置于产卵槽内,利用深井水调节水温,要求水温18-20°C,产卵受精后及时将产卵巢提起,取出鱼卵,并用经过高锰酸钾消毒液对鱼卵进行消毒;
(四)孵化:使用孵化箱孵化鱼卵,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使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水,水温要求23-28°C,溶解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PH值6.5-8.0,孵化密度为20?50粒/ml ;
(五)幼苗管理:鱼苗出膜后,用虹吸管将鱼苗轻轻吸走,先转移到单层浮式网箱暂养2-3天,再转移到水泥池中继续放养,放养密度约2.5-3万尾/亩,每天投喂1.5-2mm粒径的饵料,水温保持在15?23°C,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投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以改善繁育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幼苗抗病能力。
[0006]所述的水泥池在进苗前一周使用生石灰消毒。
[0007]所述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为光合细菌。
[0008]本发明的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I)在产卵受精阶段利用深井水调节水温,避免了水温过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苗种成活率,成活率可达90%,保证繁育的顺利进行。
[0009]2)向池内投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有效改善繁育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苗种抗病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本发明的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亲鱼选择:选择4-5龄以上,体重1.5-3.5kg,体长30-50厘米,雌雄比为1:1.1的斑点叉尾鮰成于作为亲鱼;
(二)准备产卵巢:以多个产卵槽,所述的产卵槽选自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旧牛奶桶、瓦罐或木桶,每个产卵槽的大小需要可容纳一对亲鱼正常活动;
(三)产卵受精:将产卵巢置于鱼池的池底,将亲鱼置于产卵槽内,利用深井水调节水温,要求水温18-20°C,产卵受精后及时将产卵巢提起,取出鱼卵,并用经过高锰酸钾消毒液对鱼卵进行消毒;
(四)孵化:使用孵化箱孵化鱼卵,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使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水,水温要求23-28°C,溶解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PH值6.5-8.0,孵化密度为20?50粒/ml ;
(五)幼苗管理:鱼苗出膜后,用虹吸管将鱼苗轻轻吸走,先转移到单层浮式网箱暂养2-3天,再转移到水泥池中继续放养,放养密度约2.5-3万尾/亩,每天投喂1.5-2mm粒径的饵料,水温保持在15?23°C,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投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以改善繁育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幼苗抗病能力。所述的水泥池在进苗前一周使用生石灰消毒。所述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为光合细菌。
【权利要求】
1.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亲鱼选择:选择4-5龄以上,体重1.5-3.5kg,体长30-50厘米,雌雄比为1:1.1的斑点叉尾鮰成于作为亲鱼; (二)准备产卵巢:以多个产卵槽,所述的产卵槽选自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旧牛奶桶、瓦罐或木桶,每个产卵槽的大小需要可容纳一对亲鱼正常活动; (三)产卵受精:将产卵巢置于鱼池的池底,将亲鱼置于产卵槽内,利用深井水调节水温,要求水温18-20°C,产卵受精后及时将产卵巢提起,取出鱼卵,并用经过高锰酸钾消毒液对鱼卵进行消毒; (四)孵化:使用孵化箱孵化鱼卵,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使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水,水温要求23-28°C,溶解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PH值6.5-8.0,孵化密度为20?50粒/ml ; (五)幼苗管理:鱼苗出膜后,用虹吸管将鱼苗轻轻吸走,先转移到单层浮式网箱暂养2-3天,再转移到水泥池中继续放养,放养密度约2.5-3万尾/亩,每天投喂1.5-2mm粒径的饵料,水温保持在15?23°C,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投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以改善繁育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幼苗抗病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池在进苗前一周使用生石灰消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为光合细菌。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81175SQ201410669808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1日
【发明者】王一俊 申请人:南通华鎏水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