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7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涉及烟蚜茧蜂饲养【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蜂棚在进行烟蚜茧蜂的饲养时,烟蚜茧蜂容易随入室门的开关而飞出蜂棚的问题,并为烟蚜茧蜂的生长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设有进出繁殖室的第一纱门,在第一纱门的一侧设有位于繁殖室内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设有第二纱门和第三纱门,三道纱门与缓冲区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三道纱门的设置对烟蚜茧蜂形成过滤的作用。当操作者进出繁殖室时,需要依次打开三道纱门,避免了仅设置一道纱门造成的烟蚜茧蜂飞出繁殖室的现象。培养架分层设计,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避免了烟叶堆积较厚时造成的通风不良的现象,利于烟蚜茧蜂的繁殖和生长。
【专利说明】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蚜茧蜂饲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

【背景技术】
[0002]烟草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给烟草生产带来极大挑战,长期以来严重依赖化学农药防治,造成环境污染、防治效果下降以及影响烟草品质。烟叶生产的无公害化和可持续化已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生物防治是“烟叶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手段。开发利用优良生防资源,为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物资源。
[0003]烟蚜又名桃蚜,属半翅目蚜科,是烟叶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我国各烟区均有分布。蚜虫不仅吸取大量汁液,而且能传带植物病毒及诱发煤污病。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属膜翅目蚜茧蜂科,是专门寄生蚜虫的一种内寄生蜂,其对烟蚜的自然控制力较强。通过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是可减少化学杀虫剂在烟草上的用量、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产品的安全性;二是延缓烟蚜的抗药性;三是减少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趋势相吻合,可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0004]目前在烟蚜茧蜂的人工大量饲养中,多以单门蜂棚繁殖饲养,导致在饲养过程中存在烟蚜茧蜂易随入室门的开关向棚外迁飞。现有的蜂棚虽然设有纱网,但是通风状况仍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用于解决现有蜂棚在进行烟蚜茧蜂的饲养时,烟蚜茧蜂容易随入室门的开关而飞出蜂棚的问题,并为烟蚜茧蜂的生长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包括框架、纱网、缓冲区、培养架和照明灯,所述框架为由方钢焊接而成的长方体形,在所述框架的外部覆盖有纱网,所述纱网与框架围成烟蚜茧蜂的繁殖空间;在所述繁殖空间的顶部设有两盏照明灯,在所述照明灯的下方设有若干培养架,所述培养架包括四个竖杆、横杆和支撑板,四个所述竖杆分别竖向放置并围成一个方形,在两两相邻的竖杆之间固连有横杆,所述竖杆与横杆围成框架结构,在所述竖杆之间设有三个上下设置的支撑板;
[0007]在所述繁殖空间的一侧设有进出繁殖室的第一纱门,在所述繁殖空间内设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主体为由若干支撑杆焊接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在所述缓冲区的左、右及上侧覆盖有纱网,所述缓冲区的后侧与第一纱门相通,在所述缓冲区的前侧设有第三纱门,所述第一纱门、第三纱门、缓冲区和地面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缓冲区内靠近第三纱门的一侧设有第二纱门,所述第二纱门将缓冲区分成前后两部分。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纱门的结构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纱门包括两门帘,所述门帘由矩形的纱网制成,两所述门帘重叠设置,并在两门帘的重叠部分设有粘扣。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圆管。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竖杆为角钢,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板或木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长宽高分别为8000mm、4000mm和180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架为六个,每个培养架的长宽分别为3000mm和600mm。
[0014]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为500mm,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设有进出繁殖室的第一纱门,在第一纱门的一侧设有位于繁殖室内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设有第二纱门和第三纱门,第一、第二和第三纱门与缓冲区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三道纱门的设置对烟蚜茧蜂形成过滤的作用。当操作者进出繁殖室时,需要依次打开三道纱门,避免了仅设置一道纱门造成的打开纱门时,烟蚜茧蜂飞出繁殖室的现象。培养架分层设计,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避免了烟叶堆积较厚时造成的通风不良的现象,利于烟蚜茧蜂的繁殖和生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0020]图5为纱网的示意图;
[0021]图6为培养架的俯视图;
[0022]图7为培养架的正视图;
[0023]图8为缓冲区的三维示意图;
[0024]图9为纱门的俯视不意图;
[0025]图中:1框架,2纱网,21网眼,3缓冲区,31第一纱门,32第二纱门,33第三纱门,34支撑杆,4操作台,5培养架,51竖杆,52支撑板,53横杆,6照明灯,7门帘,8重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1、纱网2、缓冲区3、操作台4、培养架5和照明灯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7]如图1、图2所示,框架I为整个繁殖室的主体,如图3、图4所示,框架是由12根方钢焊接而成的长方体形,方钢的尺寸为200mmX 200mm,框架的长为8000mm,宽为4000mm,高为1800_。框架放置在地面上,在框架的外部覆盖有纱网2,纱网设置在框架的前、后、左、右及上方并与地面一起围成一个方形的空间,该空间是饲养烟蚜茧蜂的空间。纱网可以为若干个面积小的纱网拼凑而成,并将相邻两纱网的配合处缝合,以便于制造。在纱网上设有网眼21,纱网上的网眼为60目。在繁殖室内设有两台操作台4,操作台上放置记录本,用于记录烟蚜茧蜂的生长情况,便于工作人员的饲养。为便于搬运、降低生产成本,操作台选用长800mm、宽500mm、高1200mm的木桌。在繁殖室的顶部设有两盏照明灯6,照明灯选用白炽灯。两盏照明灯之间的间距为3000mm,在两盏照明灯的下方设有若干培养架5,培养架用于培养烟姆苗蜂。
[0028]如图6、图7所不,培养架包括竖杆51、支撑板52和横杆53,竖杆为四个,并围成一个矩形,四个竖杆均竖向放置,为便于制造,竖杆选用角钢。在两两相邻的竖杆之间设有横杆53,横杆为条状的金属杆,横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竖杆上,横杆的作用为连接两竖杆。在四个竖杆之间设有三个上下设置的支撑板52,支撑板为矩形的金属板或木板,支撑板可焊接在竖杆上,也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竖杆上。饲养时,将烟叶放置在支撑板上。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以起到防潮的效果,避免地面的潮气对烟蚜茧蜂的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相邻两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为500mm,三个支撑板的设置,即充分利用了空间,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通风,避免烟叶堆积过厚造成的通风不良。每个培养架的长度为3000mm,宽度为600mm,为合理利用空间,每个繁殖室中的培养架数量为五至八个,优选的培养架数量为六个。
[0029]如图8所示,在繁殖室的一侧设有一矩形的缺口,在缺口位置设有第一纱门31,第一纱门为入室门,即进入繁殖室的通道。如图9所示,第一纱门包括两门帘7,门帘由矩形的纱网制成,两门帘的上边缘缝合在缺口的上部,两门帘的一侧重叠8,并在两门帘重叠的位置分别设有粘扣。扒开两门帘即可进入繁殖室,进入繁殖室后松开门帘,两门帘上的粘扣便可粘合使得第一纱门封闭繁殖室。在繁殖室内设有缓冲区3,缓冲区包括第二纱门32、第三纱门33和支撑杆34,支撑杆为方管,支撑杆共12根。12根支撑杆焊接围成一个长方体形,在缓冲区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设有纱网,缓冲区的后侧与第一纱门相通,在缓冲区的前侧设有第三纱门,第三纱门的结构形状与第一纱门完全相同。在缓冲区的内部靠近第三纱门的一侧设有第二纱门32,第二纱门的结构形状与第一纱门完全相同,第一、第二和第三纱门平行设置,形成三道门。当操作者打开第一纱门进入繁殖室时,烟蚜茧蜂仍被限制在繁殖室与缓冲区之间的空间,而不会经第一纱门飞出繁殖室。此时,操作者可接着打开第二纱门和第三纱门进入繁殖室中。当操作者走出繁殖室时,可打开第三纱门,此时会有一小部分烟蚜茧蜂进入缓冲区中第二纱门与第三纱门之间的区域,然后打开第二纱门,位于第二、第三纱门中的个别烟蚜茧蜂会进入第二纱门与第一纱门之间的区域。三道纱门的设置,三道纱门形成“过滤”的作用,可避免较多的烟蚜茧蜂飞出繁殖室。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可将第二纱门与第三纱门之间的烟蚜茧蜂赶出缓冲区。避免过多的烟蚜茧蜂在缓冲区聚集。
【权利要求】
1.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包括框架、纱网、缓冲区、培养架和照明灯,所述框架为由方钢焊接而成的长方体形,在所述框架的外部覆盖有纱网,所述纱网与框架围成烟蚜茧蜂的繁殖空间;在所述繁殖空间的顶部设有两盏照明灯,在所述照明灯的下方设有若干培养架,所述培养架包括四个竖杆、横杆和支撑板,四个所述竖杆分别竖向放置并围成一个方形,在两两相邻的竖杆之间固连有横杆,所述竖杆与横杆围成框架结构,在所述竖杆之间设有三个上下设置的支撑板; 在所述繁殖空间的一侧设有进出繁殖室的第一纱门,在所述繁殖空间内设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主体为由若干支撑杆焊接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在所述缓冲区的左、右及上侧覆盖有纱网,所述缓冲区的后侧与第一纱门相通,在所述缓冲区的前侧设有第三纱门,所述第一纱门、第三纱门、缓冲区和地面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在所述缓冲区内靠近第三纱门的一侧设有第二纱门,所述第二纱门将缓冲区分成前后两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第三和第一纱门的结构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纱门包括两门帘,所述门帘由矩形的纱网制成,两所述门帘重叠设置,并在两门帘的重叠部分设有粘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为圆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所述竖杆为角钢,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板或木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所述框架的长宽高分别为8000mm.4000mm 和 18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所述培养架为六个,每个培养架的长宽分别为3000mm和6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室,其特征是,相邻两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为500mm,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3934526SQ201420390854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勇, 杨永花, 武博, 陈丹, 刘莉, 谭效磊, 朱先志, 吕平, 徐蕊, 王梅勋, 宗浩, 高强, 李兰芬, 王滨 申请人:山东临沂烟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