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5668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包括养殖水箱、过滤水箱;所述养殖水箱上端开口,内侧壁上固定连接造浪泵;所述养殖水箱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潜水泵;所述养殖水箱的底部边缘处设置加热棒;所述养殖水箱的顶部悬挂内胆,所述内胆为长方形,上端开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保证紫贻贝具有较高生物活性。
【专利说明】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实验器材领域,是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紫贻贝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世界广泛分布,主要繁殖在浅海的岩礁间,我国渤海、黄海分布较广,目前已有人工繁殖,为主要养殖贝类。近年来,工业污水及各种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海洋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污染物对我国近海水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紫贻贝活动性低,分布广,对多种污染物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已被广泛用于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中。
[0003]目前,实验室进行生物毒性测试所需的紫贻贝多来自野外采样,或者购于农贸市场。由于环境的改变,紫贻贝的生物活性和敏感性很难保持一致。这需要在实验室暂养一段时间,使其适应实验室环境。目前的暂养方案主要有,(I)购置水族箱,添加加热棒和充气泵,然后通过每天换水1-2次来保证水质清洁;(2)直接分批养殖在烧杯等小型玻璃器皿中,每天换水数次;(3)暂养期间每天需定时投喂饵料藻。目前的方法主要缺点在于暂养时间短、存活率低;暂养期间换水频率高,还需定时喂食,工作量巨大;频繁换水能够保证水质清洁,但也造成暂养环境不稳定,紫贻贝活性逐渐下降;紫贻贝产生足丝固定在培养容器底部,不利于观察死亡个体及清理粪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包括养殖水箱、过滤水箱;
[0007]所述养殖水箱上端开口,内侧壁上固定连接造浪泵;所述养殖水箱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潜水泵;所述养殖水箱的底部边缘处设置加热棒;所述养殖水箱的顶部悬挂内胆,所述内胆为长方形,上端开口 ;
[0008]所述过滤水箱上端开口,内部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成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和第四室;
[0009]所述第一隔板的顶边与过滤水箱的顶边处于同一水平线,底边与过滤水箱的底面不接触;
[0010]所述第二隔板的顶边低于所述过滤水箱的顶边,底边与所述过滤水箱的底面相贴合;
[0011]所述第三隔板的顶边与过滤水箱的顶边处于同一水平线,底边与所述过滤水箱的底面相贴合;
[0012]所述第一室底部铺设有生化棉层,生化棉层的上部铺设有过滤棉层;
[0013]所述第二室底部铺设有活性炭层;
[0014]所述第三室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第四室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造浪泵;
[0015]所述第四室的底部设置第二潜水泵;所述第四室的侧壁上设置日光灯;
[0016]所述第三室的下部侧壁固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养殖水箱内;
[0017]所述潜水泵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室内;所述第二潜水泵连接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养殖水箱内。
[001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日光灯有四个。
[001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胆的底壁和侧壁上设置若干漏孔。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保证紫贻贝具有较高生物活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养殖水箱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水箱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结合图1-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包括养殖水箱1、过滤水箱6 ;
[0029]所述养殖水箱I上端开口,内侧壁上固定连接造浪泵3 ;所述养殖水箱I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潜水泵5,用于制造水流,使水体流动;
[0030]所述养殖水箱I的底部边缘处设置加热棒4,用于控制养殖水箱I内的水温;
[0031]所述养殖水箱I的顶部悬挂内胆2,所述内胆2为长方形,上端开口 ;内胆2可以随意取出,内部用于放置紫贻贝;根据实际情况,内胆2可以设置多组;
[0032]所述内胆2的底壁和侧壁上设置若干漏孔25,便于水流交换和生物粪便顺利排入养殖水箱I底部。
[0033]所述过滤水箱6上端开口,内部由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分隔成第一室7、第二室8、第三室9和第四室10 ;
[0034]所述第一隔板11的顶边与过滤水箱6的顶边处于同一水平线,底边与过滤水箱6的底面不接触;在实际使用中,水从第一隔板11底部流入第二室8 ;
[0035]所述第二隔板12的顶边低于所述过滤水箱6的顶边,底边与所述过滤水箱6的底面相贴合;水流从第二隔板12的顶部流入第三室9 ;
[0036]所述第三隔板13的顶边与过滤水箱6的顶边处于同一水平线,底边与所述过滤水箱6的底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室7底部铺设有生化棉层22,生化棉层22的上部铺设有过滤棉层23 ;水流从第一室7流入第二室8时进行过滤;
[0037]所述第二室8底部铺设有活性炭层24 ;所述第三室9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15 ;用于对水体的杀菌;
[0038]所述第四室10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造浪泵17 ;用于制造水流,使水体流动,利于微藻增殖;
[0039]所述第四室10的底部设置第二潜水泵16 ;所述第四室10的侧壁上设置日光灯18 ;用于给第四室10内养殖的微藻提供光照,为了增大光照强度,所述日光灯18可以设置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室10的侧面上。第四室10内注满三分之二体积的灭菌海水,接入青岛大扁藻作为饵料藻,顶部用保鲜膜封盖。打开造浪泵17和日光灯18,进行微藻的连续培养。
[0040]所述第三室9的下部侧壁固定有水管20,所述水管20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养殖水箱I内;用于将过滤后的干净水流入养殖水箱I内;
[0041]所述潜水泵5连接有第二水管19,所述第二水管19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室7内;用于将养殖水箱I内的养殖污水泵入过滤水箱6中进行过滤;
[0042]所述第二潜水泵16连接有第三水管21,所述第三水管21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养殖水箱I内,用于将第四室10内培养的带有饵料藻的海水泵入养殖水箱I内供紫贻贝食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水箱(I)、过滤水箱(6); 所述养殖水箱(I)上端开口,内侧壁上固定连接造浪泵(3);所述养殖水箱(I)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潜水泵(5);所述养殖水箱(I)的底部边缘处设置加热棒(4);所述养殖水箱(I)的顶部悬挂内胆(2),所述内胆(2)为长方形,上端开口 ; 所述过滤水箱(6)上端开口,内部由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分隔成第一室(7)、第二室(8)、第三室(9)和第四室(10);所述第一隔板(11)的顶边与过滤水箱(6)的顶边处于同一水平线,底边与过滤水箱(6)的底面不接触;所述第二隔板(12)的顶边低于所述过滤水箱(6)的顶边,底边与所述过滤水箱(6)的底面相贴合;所述第三隔板(13)的顶边与过滤水箱(6)的顶边处于同一水平线,底边与所述过滤水箱(6)的底面相贴合;所述第三室(9)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15);所述第四室(10)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造浪泵(17);所述第四室(10)的底部设置第二潜水泵(16);所述第四室(10)的侧壁上设置日光灯(18); 所述第三室(9)的下部侧壁固定有水管(20),所述水管(20)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养殖水箱(I)内;所述潜水泵(5)连接有第二水管(19),所述第二水管(19)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室(7)内;所述第二潜水泵(16)连接有第三水管(21),所述第三水管(21)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养殖水箱(I)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光灯(18)有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贻贝实验室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的底壁和侧壁上设置若干漏孔(25)。
【文档编号】A01K63/06GK204014769SQ201420425029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董文隆, 唐学玺, 周斌, 王悠, 孙田力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