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式增氧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531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负压式增氧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增氧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负压式增氧机,其置于水体内,用于为所述水体增氧,包括可悬浮于水体的主体,所述主体为空心筒状结构,内腔设有用于提供动力输出的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与所述主体共轴线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依次连接有气泡切割叶片和离心叶轮,于所述气泡切割叶片上方,所述主体内腔还设有用于混合水和空气的毛细混合器,于所述主体设置所述毛细混合器和所述离心叶轮处的侧壁,各开设有多个水气孔。本实用新型中的负压式增氧机通过离心叶轮造成负压环境,将空气和水吸入,并且通过毛细混合器充分混合,再由气泡切割叶片切割,使水气的混合程度高,混合物溶氧量高,最终的增氧效果好。
【专利说明】负压式増氧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增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负压式增氧机。

【背景技术】
[0002]在水塘等养殖水域中,为了水产品的生长需要对水体进行增氧,现有技术中的增氧机有多种结构,其原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水花式,即通过叶轮在水面上产生水花,水花落入水面的同时携带部分空气进入水体;另一种为管道式,其预先在水体内铺设微孔管道,然后用压缩空气机对管道充气,气体通过微孔进入水体。
[0003]这两种增氧方案都有自身的不足,水花式水体噪音大,容易影响相关水产品的生长,而且水花溅射带入空气的方式转化的溶解氧比例很低,还会产生直径达到几十毫米的大气泡,这种大气泡转化溶解氧非常少,大部分很快升出水面爆破,少部分遗留的大气泡还可能使水产品患上氧气病;而管道式不仅铺设成本高,而且铺设管道后的水体收获水产品时较为麻烦,导致应用成本高,同时微气泡只存在于管道附近,使水体含氧量不均匀,增氧效果难以满足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负压式增氧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增氧机水体噪音大、溶氧程度低、使用成本高,最终难以满足增氧要求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负压式增氧机,置于水体内,用于为所述水体增氧,包括可悬浮于水体的主体,所述主体为空心筒状结构,内腔设有用于提供动力输出的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与所述主体共轴线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依次连接有气泡切割叶片和离心叶轮,于所述气泡切割叶片上方,所述主体内腔还设有用于混合水和空气的毛细混合器,于所述主体设置所述毛细混合器和所述离心叶轮处的侧壁,各开设有多个可供水和/或空气穿过的水气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毛细混合器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与所述主体腔横截面形状相同,且各自设有多个位置对应的通气孔,各对应的所述通气孔之间通过毛细管连接。
[0007]进一步地,于所述下端板下端位置处的所述主体侧壁,开设有多个所述水气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气泡切割叶片和所述离心叶轮之间设有用于将水气混合物导流为竖直流向的导流板。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上罩,所述上罩罩设于所述主体上端,且开设有多个进气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罩外侧壁连接有浮球支架,所述浮球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主体提供浮力的浮球。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结构包括用于输出电能的电机驱动器和用于输出动力的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主体内,且设有所述输出轴,所述电机驱动器设置于所述上罩上端且电连接于所述电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负压式增氧机,其主体悬浮在水体中,在运行时,动力结构输出动力带动气泡切割叶片和离心叶轮转动,离心叶轮转动将内部的水和空气甩出,形成负压环境,空气和水被吸入主体内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气泡,这些气泡被气泡切割叶片切割后,不仅提高了水气混合程度,而且只残留下较小的气泡,这些气泡以及水气混合物最后被吸入离心叶轮,从侧壁的水气孔甩出进入水体,完成增氧的工作过程。这种增氧方式没有水面上的水花,其水体噪音小,溶氧程度高,也无需铺设管路,移动主体即可在水体各处实现增氧,使用成本低,容易达到水体各处均匀增氧的增氧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式增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毛细混合器的轴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7]如图1所示,负压式增氧机I包括可悬浮在水体内的主体12,主体12为空心筒状结构,在其内腔设有动力结构,动力结构包括输出动力的输出轴,输出轴与主体12共轴线,在输出轴上依次连接有气泡切割叶片123和离心叶轮124。在主体12内腔气泡切割叶片123的上方,还设有毛细混合器122。在主体12内腔中毛细混合器122和离心叶轮124所在位置的主体12侧壁处,开设有多个水气孔126。
[0018]在需要使用负压式增氧机I的时候,将其置于水中,主体12的上端位于空气中,下端位于水体内,在水中呈竖直状悬浮,由于输出轴与主体12共轴线,所以气泡切割叶片123和离心叶轮124呈水平状态,在带动水转动时不易受重力影响。在主体12侧壁上开设有水气孔126,所以主体12内腔下部分被水浸没。开启后,动力结构开始输出动力,带动气泡切割叶片123和离心叶轮124转动,其中离心叶轮124转动时,产生离心力,将其周围的水带动旋转,最后从水气孔126甩出,使主体12此处的内腔产生负压环境,内腔上部的水和空气受到吸引向该处流动,其中空气被吸引经过毛细混合器122,与水混合,变成各种含有大小不同各种气泡的水气混合物,该混合物继续被吸引经过气泡切割叶片123,气泡切割叶片123在转动时,将较大的气泡切割,避免出现无意义的大气泡,并且进一步提升了水气混合程度,最后进入离心叶轮124,被离心加速后,含有小气泡的水气混合物甩出主体12,进入水体,从而实现增氧。
[0019]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负压式增氧机I对水体增氧,其过程中不会产生高抛的水花,水体噪音小,水气混合程度高,溶氧效果好,不会留下大气泡,而且使用时直接投放水体即可,还可以根据需要移动负压式增氧机I对不同区域增氧,或者增加其数量实现各区域的增氧,无需铺设相关管路,也不会影响水产品的收获过程,其综合使用成本低,容易达到水体整体增氧的需求。
[0020]如图2所示,毛细混合器122包括上端板1221和下端板1223,上端板1221和下端板1223与主体12腔横截面形状相同,其边缘可抵接在主体12的内壁与其贴合达到封闭水和气的作用,在上端板1221和下端板1223上各自设有多个位置对应的通气孔1224,各对应的通气孔1224之间通过毛细管1222连接。毛细混合器122可以使空气只能从毛细管1222经过,最后空气从毛细混合器122的下端板1223上的孔以离散的方式流出,相当于将空气分散在下端板1223表面,提高空气实际与水接触的面积,使其能与水充分混合,提高了溶氧量。
[0021]为了便于水气混合,在毛细混合器122位置附近开设的水气孔126位于其下端板1223下端位置处的主体12侧壁,使被毛细混合器122分散后的空气直接与水气接触混合。
[0022]在气泡切割叶片123和离心叶轮124之间,还设有导流板125。由于水气混合物被气泡切割叶片123搅动切割后,其具有旋转的惯性,呈转动状态,不利于离心叶轮124带动甩出,而导流板125可以将水气混合物导流为竖直流向,经过导流板125后的水气混合物本身不再有旋转惯性,可以被顺利的被离心叶轮124带动而产生离心力,最后通过该处的水气孔126离开主体12,进入水体。
[0023]如图1所示,负压式增氧机I还包括上罩11,上罩11罩设在主体12上端,封闭了主体12上端,使上端不易进水,在上罩11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12,可供空气进入。上罩11外侧壁连接有浮球支架113,浮球支架113上设置浮球1131,浮球1131可保证主体12悬浮在水体上,而且浮球1131以上位置可保持在水面上,使水不易从进气孔112进入主体12内。
[0024]动力结构包括用于输出电能的电机驱动器111和用于输出动力的电机121,电机121设置于主体12内且设有前述的输出轴,电机驱动器111设置于上罩11上端,通过导线等结构与电机121电连接。由于电机驱动器111位于浮球1131以上的位置,既可以与外界的电源线连接,在浮球1131的保证下又不会接触水面,保证了输电的安全性。这种将动力结构分离设置的方式,同时保证了动力输出便利和电连接便利,同时还便于电机驱动器111直接将热量散发。动力结构也可以由其他方式实现,例如直接由外界的动力源通过皮带轮等方式,传输动力至主体12内的传动轴等。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负压式增氧机,置于水体内,用于为所述水体增氧,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悬浮于所述水体的主体,所述主体为空心筒状结构,内腔设有用于提供动力输出的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与所述主体共轴线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依次连接有气泡切割叶片和离心叶轮,于所述气泡切割叶片上方,所述主体内腔还设有用于混合水和空气的毛细混合器,于所述主体设置所述毛细混合器和所述离心叶轮处的侧壁,各开设有多个可供水和/或空气穿过的水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混合器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与所述主体腔横截面形状相同,且各自设有多个位置对应的通气孔,各对应的所述通气孔之间通过毛细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端板下端位置处的所述主体侧壁,开设有多个所述水气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切割叶片和所述离心叶轮之间设有用于将水气混合物导流为竖直流向的导流板。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罩,所述上罩罩设于所述主体上端,且开设有多个进气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外侧壁连接有浮球支架,所述浮球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主体提供浮力的浮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包括用于输出电能的电机驱动器和用于输出动力的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主体内,且设有所述输出轴,所述电机驱动器设置于所述上罩上端且电连接于所述电机。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4259637SQ201420737864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崔中一 申请人:深圳市一盈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