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752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鸡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

鸡的生物特性为:(1)体温,在40.9-41.9℃之间,平均体温是41.5℃。雏鸡,但养殖时,雏鸡舍温要求高,一般在34-35℃;(2)心跳,160到170次/min,就日龄而言,雏鸡高于成鸡;就性别而言,母鸡高于公鸡。(3)产蛋,一只母鸡年平均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4)其它,料肉比,一般在1.50-2.00:1;料蛋比,一般在2.0-2.5:1.0。(5)鸡的一般最长存活13年(饲养环境)。(6)蛋鸡:一般在110天左右开产(工厂化养殖),到72周淘汰、淘汰时体重为2kg左右。

鸡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鸡舍严禁外人进出,环境和笼具要消毒,各种鸡都要定期注射各种预防针。 易惊群。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静的地方养鸡。粗暴的管理,突来的噪音,狗猫闯入,扑捉等都能导致鸡群骚乱、影响生长。 怕潮湿。鸡宜在干爽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环境潮湿,一些病原菌和霉菌易于生长繁殖。如果鸡舍内潮湿,鸡粪会发酵产生有毒气体,使鸡容易得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鸡的养殖方法,科学合理,养殖成本低。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鸡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平坦或者有点坡度且向阳的地方,作为鸡场;所述鸡场要有可靠的水资源,水质要良好,能保证鸡的饮水问题。

步骤2、在鸡场种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步骤3、进鸡后的每周消毒一次。

步骤4、在鸡场内,将鸡进行放养,鸡啄食草叶。

步骤5、每天晚上每只鸡补充5-10g精饲料。

所述豆科牧草为白三叶;所述禾本科牧草为多年生黑麦草。

所述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种植比例为7: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鸡的养殖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养鸡模式,采用人工种植优质牧草,以草养鸡,同时补给精饲料,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具有较强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鸡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平坦或者有点坡度且向阳的地方,作为鸡场,这样可以保证鸡场有充足的阳光,地势较高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排水效果,有利于场地的环境卫生。

由于鸡的体表没有汗腺,再加上鸡体的羽毛很稠密,因此,高温对于鸡的生长是致命的。所以,鸡场要有可靠的水资源,水质要良好,能保证鸡的饮水问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鸡体的温度。

步骤2、在鸡场种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步骤3、进鸡后的每周消毒一次。消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即对鸡场和饮水等进行定期的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步骤4、在鸡场内,将鸡进行放养,鸡啄食草叶。

步骤5、每天晚上每只鸡补充5g精饲料。

所述豆科牧草为白三叶。白三叶又名白车轴草、白三叶草、荷兰翘摇,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最多的牧草之一。叶层一般高15-25cm,高的可达30-45cm。主根较短,但侧根和不定根发育旺盛。株丛基部分枝较多,通常可分枝5-10个,茎匍匐,长15-70cm,一般长30cm左右,多节,无毛。叶互生,具长10-25cm的叶柄,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长1.2-3cm,宽0.4-1.5cm,先端圆或凹,基部楔形,边缘具钢锯齿,叶面具“V”字形斑纹或无;托叶椭圆形,抱茎。花序呈头状,含花40-100余朵,总花梗长;花萼筒状,花冠蝶形,白色,有时带粉红色。荚果倒卵状长形,含种子1-7粒,常为3-4粒;种子肾形,黄色或棕色。

所述禾本科牧草为多年生黑麦草。禾本科黑麦草属多年生植物,秆高30-90cm,基部节上生根质软。叶舌长约2毫米;叶片柔软,具微毛,有时具叶耳。穗形穗状花序直立或稍弯;小穗轴平滑无毛;颖披针形,边缘狭膜质;外稃长圆形,草质,平滑,顶端无芒;两脊生短纤毛;花果期5-7月。生于草甸草场,路旁湿地常见。黑麦草须根发达,但入土不深,丛生,分蘖很多,种子千粒重2g左右,黑麦草喜温暖湿润土壤,适宜土壤pH为6-7。该草在昼夜温度为12-27℃时再生能力强,光照强,日照短,温度较低对分蘖有利,遮阳对黑麦草生长不利。黑麦草耐湿,但在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时不利于黑麦草生长,可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多青饲料,是春秋季畜禽的良好草资源。

所述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种植比例为7: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