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61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玉米收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其具有按每株茎秆收割农田地的玉米的同时,将穗从茎秆分离而仅收获该穗的功能。



背景技术:

具有一边行走一边按每株茎秆收割农田地的玉米的同时,将穗从茎秆分离而仅收获该穗的功能的玉米收获机(以下称为“收获机”),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之物。

专利文献1所述的收获机具备:收割部,配置在行走车的驾驶座的前方;输送螺旋钻,配置在收割部的后方;传送部,配置成从输送螺旋钻的后方横跨在驾驶座的后方;料箱,配置在行走车的最尾部。

即,该收获机一边行走一边由收割部按每株收割玉米的同时,将穗从茎秆分离并将分离的穗通过输送螺旋钻输送到传送部。并且,能够通过将输送来的穗由传送部向后方传送的同时,从传送部的滑槽向料箱投入从而进行收获。

并且,料箱能够以围绕设定於行走车的后端部上立设的支柱上端的轴心,沿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从料箱的开口部呈朝上的回收状态,通过汽缸的伸长进行后方旋转,由此排出料箱内的穗,且从排出状态通过汽缸的收缩进行前方旋转,由此返回回收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6390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前述料箱的轴心设定为呈排出状态的料箱的后端缘不与移送穗的卡车等车厢的上端缘接触的高度。

因此,若不将料箱的上端缘位置设定为与料箱的轴心匹配的高度的同时,将传送部的滑槽位置设定为与料箱的上端缘位置匹配的高度,则因此成为行走车的重心变高,且作业中的姿势不稳定因素。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手段为一种玉米收获机,其具备收割部,配置在行走车的驾驶座的前方;输送螺旋钻,配置在收割部的后方;传送部,配置成从输送螺旋钻的后方横跨在驾驶座的后方;料箱,配置在行走车的最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相对于所述行走车通过连杆机构及伸缩体上下移动自如,且所述料箱的开口部在上升极限位置以朝向排出方向的方式倾倒自如地支承。

并且,所述料箱的侧壁优选具有直径设为不到收获的穗直径的多个贯穿口。

并且,所述料箱的侧壁优选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并且,所述传送部的后端与所述料箱之间配置有所述穗的剥皮装置,所述剥皮装置具备多个剥皮旋转体,其围绕以左右正交的轴而驱动旋转的同时,沿前后方向并列地轴支承,在多个所述剥皮旋转体内,轴支承在最尾部的所述剥皮旋转体的旋转速度优选设定为最高速度。

进一步具备刨起由所述收割部切割后残留在农田地的残留物的同时,粉碎所述残留物的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优选配置在所述料箱的下方且所述行走车的最尾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收获机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反面侧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右侧面图。

图4是图1的左侧面图

图5是图1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仰视图。

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1的正视图。

图9是图8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图1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的(11)-(11)线截面图。

图12是图1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4是图1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是收获机的运转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5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收获机A。

如图1~图14所示,收获机A具备有,在具备左右1对前后轮A2、A3、及配置在前轮A2的上方侧的驾驶座A4的行走车A1上以从其最前部朝向最尾部依次配置的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料箱5、及粉碎装置6。

如图15所示,行走车A1具备行走用静液压无级变速器(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以下称作“行走用HST”))7,其将从作为收获机A的驱动源的引擎A5输出的动力传递到前后轮A2、A3的驱动轴P;及静液压无级变速器(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以下称作“收获作业用HST”))8,其将从引擎A5输出的动力传递到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粉碎装置6的各驱动轴P。

该收获机A行走的同时通过收割部1按每株茎秆切割农田地的玉米的同时,将穗从茎秆分离,且将茎秆排到农田地,仅将穗通过输送螺旋钻2输送到传送部3。

并且,通过传送部3向后方传送穗并移送到剥皮装置4。

并且,通过剥皮装置4剥去穗的皮的同时,将剥下皮的穗移送到料箱5。

并且,通过粉碎装置6粉碎排在农田地的茎秆及残梗。

其中,如图12所示,行走用HST7具备液压泵7A,其在引擎A5的输出轴A50连接有通过设在驾驶座的操作杆A60变速的变速机构A6,且具备通过该变速机构A6的输出轴A6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的输入轴70A;液压马达7B,其通过液压管线70、71与液压泵7A连接,且通过来自液压泵7A的液压进行旋转的输出轴70B。

其中,如图12所示,收获作业用HST8具备液压泵8A,其在引擎A5的输出轴A50连接有通过设在驾驶座的操作杆A60变速的变速机构A6,且具备通过该变速机构A6的输出轴A6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的输入轴80A;液压马达8B,其通过液压管线80、81与液压泵8A连接,且通过来自液压泵8A的液压进行旋转的输出轴80B。

变速机构A6的输出轴A61与输入轴70A、80A通过动力传递部A7连接,该动力传递部A7的输出轴A70、A71分别连接于输入轴70A、80A。

动力传递部A7通过设在驾驶席的操作杆A72的操作使从输出轴A61输入的旋转动力相对于输出轴A70、A71进行选择性传递,能够通过操作杆A72的操作,对行走用HST7及收获作业用HST8双方供给动力的同时,能够对行走用HST7及收获作业用HST8中任一方供给动力。

液压管线70将液压流向使液压马达7B正旋转的方向,液压管线71将液压流向使液压马达7B反旋转的方向(使行走车后退的旋转方向)。

其中,前进是行走车A1向收获作业方向移动的方向,后退是行走车A1向非收获作业方向移动的方向。

液压管线80将液压流向使液压马达8B正旋转的方向(使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进行收获动作的旋转方向),液压管线81将液压流向使液压马达8B反旋转的方向(使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进行非收获动作的旋转方向)。

液压泵7A、8A通过设在驾驶座的操作杆78的操作,可进行液压泵7A、8A的ON/OFF的同时,将液压的供给端切换为液压管线70、80与液压管线71、81,且增加液压的流量。

液压马达7B的旋转通过行走车A1的中央差速器A10从输出轴70B传递到驱动轴P,液压马达8B的旋转通过旋转传递部A8从输出轴70B传递到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的各驱动轴P。

旋转传递部A8具备连上输出轴80B与各驱动轴P,将输出轴80B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各驱动轴P的同时,将输出轴80B的旋转转换为各驱动轴P的旋转的转换机构(未图示)。

并且,旋转传递部A8设定为对输出轴80B的旋转速度进行变速并传递到各驱动部P,以使对应收获作业时的行走车A1的行走速度,切割速度、输送速度、传送速度及粉碎速度成为能够最有效地进行收获作业的速度。

即,收获作业时,成为通过操作杆A72的操作对行走用HST7及收获作业用HST8的双发供给的动力的状态,通过对操作杆78进行操作,从液压泵7A、8A向液压管线70、80供给液压而使液压马达7B、8B正旋转,能够使行走车A1前进的同时,能够使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进行收获工作。

并且,通过操作杆78的操作增减液压的流量,由此能够改变行走车A1的行走速度的同时,能够以对应于该行走速度的变化的方式改变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的收获工作速度。

因此,通过操作杆78的操作使行走用HST7及收获作业用HST8同时向进行收获作业的方向运转,由此能够使行走车A1行走的同时,能够与该行走车A1的行走连动,使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相对于行走车A1的行走速度以效率良好的作业速度进行运转。

收获作业之后,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上残留有茎叶或沙土,去除这些时,设为通过操作杆A72的操作仅对收获作业用HST8供给动力的状态,通过对操作杆78进行操作,从液压泵8A向液压管线81供给液压使液压马达8B反旋转,从而能够以停止了行走车A1的状态,使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进行非收获工作的同时,排出残留的茎叶或沙土。

排出残留的茎叶或沙土时,可在使行走车A1行走的状态下进行,并且在收获作业后移动时,设为通过操作杆A72的操作仅对行走用HST7供给动力的状态,通过对操作杆78进行操作,从液压泵7A向液压管线70供给液压使液压马达7B正旋转,从而能够在停止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的状态下,使行走车A1行走。

并且,通过增减来自液压泵7A的液压的流量,液压马达7B的输出轴70B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的同时,行走车A1的行走速度随着该旋转速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与行走车A1的行走速度的变化连动,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的作业速度也发生变化,因此即使在进行收获作业时行走车A1的行走速度发生变化,也能够与行走车A1的行走速度连动,使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以效率良好的作业速度进行运转。

以下,对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料箱5及粉碎装置6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5、图6~图9、图12所示,收割部1具有4条用5个分禾器10,该分禾器10之间确保的引导空间11的下端侧围绕上下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切割农田地的茎秆的4个旋转割刀12。

分禾器10相对于行走车A1通过液压缸10A沿上下方向旋转自如地轴支承,通过液压缸10A的伸缩进行上下移动。

分禾器10上围绕上下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将从茎秆分离的穗送到输送螺旋钻2的集茎夹送链13。

并且,在集茎夹送链13的下方支承切断的茎秆的同时,引入到下方的拾取辊13’围绕前后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

并且,集茎夹送链13与拾取辊13’之间设有分离板13”,其将穗从被拾取辊13’引入的茎秆上以刮取方式分离。

如图1、图8、图9、图11所示,在分禾器10的最尾部围绕左右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将分离的穗输送到传送部3的输送螺旋钻2。

如图1~图9、图11所示,在分禾器10的前端具备突设的引导突起14,以便将农田地的茎秆放入到所述农田地表面与倒伏状态的茎秆之间,进行收获作业时,引导突起14进入农田地表面与倒伏状态的茎秆之间,一边立起茎秆一边向引导空间11引导。

即,在进行收获作业时,通过引导突起14,不仅直立在农田地上的茎秆,还能够使倒伏状态的茎秆立起且向引导空间11引导,因此能够防止收获作业时的茎秆的收割残留。

如图6、图7所示,旋转割刀12具有切断农田地的茎秆的3片切断刀片12A,能够由该3片切削刀片12A有效地切断茎秆。

如图1、图5~图7所示,分禾器13为具备链条13A、及沿链条13A的外周径向突设的多个传送突起13B的呈左右1对之物,且分别轴支承在分禾器10上的同时,在引导空间11内传送突起13B相互面对面。

如图6~图9所示,拾取辊13’为在外周具备螺旋叶片130的呈左右1对之物,行走时,一边夹持切断的茎秆,一边通过螺旋叶片130向下方引入该茎秆。

如图5~图9所示,分离板13”为呈左右1对之物,且在相互之间确保间隙S而设置,茎秆通过拾取辊13’引入到下方时,从茎秆刮取穗。

刮取的穗通过集茎夹送链13A的传送突起13B传送到输送螺旋钻。

输送螺旋钻2具有与整个引导空间11相对的轴长,在外周具备以轴向的中央部为界线相互呈逆向地突设的螺旋叶片20。

螺旋叶片20的螺旋方向设定为当输送螺旋钻2向回收方向旋转时,能够使穗向输送螺旋钻2的中央部移动的同时,向传送部3移动的方向。

如图11所示,传送部3具备:通道30,其从输送螺旋钻2的轴向中央部的后方穿过驾驶席A4的下方,且使其以到达剥皮装置4的前端上方附近的长度倾斜而配置;输送带31,其在通道30内遍及通道30的整个长度配置;滑槽32,连结在通道30的后端;排出滑槽33,连结在滑槽32的后端;排出口34,其向通道30的前端侧且输送带31的前端侧的旋转辊31A的下方开口;排出螺旋钻35,在旋转辊31A的后方围绕与旋转辊31A的轴平行的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及透视部36,设置通道30的周壁30A,透视通道30的内部。

通道30在前端侧的上部设有将从输送螺旋钻2输送的穗引导到通道30内的开口部30B,且以开口部30B的正下方设有输送带31的方式配置,输送到通道30的穗能够直接放到输送带31。

输送带31由从动侧的旋转辊31A、围绕与旋转辊31A平行的轴旋转自如且轴支承在通道30的后端侧的开口部30C附近的驱动侧的旋转辊31B、及横跨卷绕在旋转辊31A与旋转辊31B上的无端带31C构成。

无端带31C沿径向在外侧突设有多个支承板31D,其支承放在外周的穗,由该支承板31D支承穗,由此防止因输送带31的倾斜引起的穗的滑落。

无端带31C成为由橡胶材料等软质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缓和相对于旋转中的旋转辊31A及旋转辊31B的接触碰撞,从而能够减少因该接触碰撞引起的碰撞音。

滑槽32具备朝向剥皮装置4倾斜向下开口的穗用开口部32A、开闭穗用开口部32A的开闭板32B、向最尾端开口的排出用开口部32C、朝向排出用开口部32C向滑槽32内吹风的送风机32D,由传送部3传送的穗及茎叶等中,将穗从穗用开口部32A向剥皮装置4移送,且将茎叶或沙土等不需要之物通过来自送风机32D的吹风向排出用开口部32C吹飞而排出。

开闭板32B围绕左右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同时,以成为始终关闭穗用开口部32A的状态的方式通过弹簧等施力部32E施力。

施力部32E的施力为如下施力,即支承开闭板32B的自重,开闭板32B保持关闭穗用开口部32A的状态,穗的重量作用到开闭板32B时,开闭板32B抵抗施力而向开启穗用开口部32A的方向旋转程度的施力。

送风机32D的风力相对于不需要之物为抵抗其总量且能够朝向排出用开口部32C吹飞的风力,相对于穗,则为无法抵抗其重量而无法吹飞的风力。

即,仅将比穗更轻的不需要之物朝向排出用开口部32C吹飞,从而能够仅将穗从穗用开口部32A移动到剥皮装置4。

如图1~图5、图10、图11所示,排出滑槽33将排出口33A朝向右方向,以便排出的不需要之物不会到达剥皮装置4及料箱5。

排出螺旋钻35的轴长与旋转辊31A的轴长为大致相等长度,如图11所示,输送带传送穗时,进入无端带31的内周侧,通过无端带31的倾斜及传送工作将积存在旋转辊31A侧的不需要之物向无端带31C外沿旋转辊31A的轴向排出。

向无端带31C外排出的不需要之物到达排出口34且从该排出口34排出到通道30外。

通过该排出螺旋钻35能够防止不需要之物在旋转辊31A附近的堆积,由此能够防止发生从动侧旋转辊31A的旋转不良的同时,能够防止发生输送带31的工作不顺利。

透视部36具备向通道30的周壁30A开口的贯穿口36A、及塞住贯穿口36A的方式固着在通道30的侧面的透明板36B,且能够从通道30的外侧看见通道30的内部。

通过这种透视部36能够确认通道30内的不需要之物的堆积状态或输送带31的状态等,由此能够使通道30的堵塞或输送带31的故障等防范于未然。

如图11~图14所示,剥皮装置4具备下侧剥皮部4A,其由围绕前后方向的轴旋转自如且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多个剥皮旋转体40A的构成;上侧剥皮部4B,其由围绕左右方向的轴旋转自如且沿前后方向并列的多个剥皮旋转体40B的构成;及空气喷嘴4C,其配置在上侧剥皮部4B的前端侧上方。

下侧剥皮部4A在以左右方向相邻的剥皮旋转体40A之间,以穗的长边方向为前后方向排列的同时,通过剥皮旋转体40A的旋转一边旋转穗一边剥皮。

在剥皮旋转体40A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凹凸400,由该凹凸400剥去穗的皮。

上侧剥皮部4B在剥皮旋转体40B的外周具有沿径向突设在外侧的多个剥皮板40C,通过剥皮旋转体40B的旋转使多个剥皮板40C与排列在下侧剥皮部4A的穗接触而剥皮。

多个剥皮旋转体40B内,轴支承于最尾部的剥皮旋转体40B’的旋转速度设为最高的同时,设定为剥皮板40C将穗非常强势地刮起以使到达料箱5的后方侧的旋转速度。

因此,防止存储在料箱5内的穗的偏移,而能够使穗均匀地存储于料箱5。

空气喷嘴4C相对于到达下侧剥皮部4A的穗,对下侧剥皮部4A的左右宽度的整个区域喷出压缩空气,根据该压缩空气之势辅助下侧剥皮部4A及上侧剥皮部4B的剥皮,由此能够进行有效的剥皮。

在下侧剥皮部4A的下方配置有从下侧剥皮部4A的相邻的剥皮旋转体40A的间隙存储从穗分离落下的种子的料斗H、及设在料斗H的上方的筛子I,将落下的种子及微细的茎叶经过筛子I仅使种子向料斗H落下。

在料斗H的底部配置有排出存储的种子的排出螺旋钻H1,向料斗H外排出存储在料斗H的种子。排出的种子被回收,在收获作业后通过人工操作放入料 箱5,或者也可设置将从料斗H排出来的种子传送到料箱5的传送装置(未图示),在收获作业中一边存储种子一边排出的同时,传送到料箱5。

如图1~图5、图10、图11所示,料箱5从底部50朝向上端的开口部51形成为折扇状的同时,包围四方的侧壁52由穿孔金属板构成,在侧壁52具备多个贯穿口53。

料箱5的开口部51的高度位置设定在与穗用开口部32A的后端大致相同高度位置,且相比剥皮装置4的后端更高的位置。

剥皮装置4侧的侧壁52形成有用于将从剥皮装置4飞出的穗放入料箱5内的投入空间52A,从而使从剥皮装置4飞出的穗通过投入空间52A投入到料箱5内。

投入空间52A的下端缘52B设定在与下侧剥皮部的下端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使飞出的穗准确地通过投入空间52A而不会挂在下端缘52B。

如图10、图11所示,这种料箱5通过动作引导部7支承,动作引导部具备以横跨在行走车A1的最尾部与料箱5的方式支承的液压缸(伸缩体)70、设在行走车A1的滑动引导长孔71、及设在料箱5且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滑动引导长孔71的滑动突起72。

如图10所示,液压缸70以伸长方向成为左倾斜方向的方式配置,通过伸长,使料箱5向左斜上方上升,且使其通过收缩沿上升轨迹下降而返回到原位置。

滑动引导长孔71设成长边侧与液压缸70的伸长方向平行,以使引导通过液压缸70的伸缩上下移动的料箱5的滑动突起72的滑动。

滑动引导长孔71的上端71A为料箱5的上升极限位置的同时,为使料箱5向左右方向旋转的旋转位置。

料箱5上升的同时,左旋转的状态为开口部51成为倾斜向下而排出存储的穗的排出状态。

即,滑动的滑动突起72通过液压缸70的伸长与上端71A接触时,料箱5的上升停止的同时,通过继续进行的液压缸70的伸长,围绕与上端71接触的状态的滑动突起72的轴使料箱5向左方向旋转,从而将该料箱5设为排出状态。

并且通过使液压缸70从料箱5的排出状态收缩,料箱5向右方向旋转的同时,能够使其下降到原位置。

这种料箱5通过将侧壁52设为穿孔金属板,料箱5成为轻质化的同时,能够从外部确认穗的存储状态。

另外,侧壁52并不限定于穿孔金属板,如膨胀合金或透明的合成树脂板等只要能够实现轻质化且从外侧确认料箱5内部即可。

并且,料箱5在进行收获作业时,从设在侧壁52的投入空间52A投入穗,进行排除作业时,料箱5上升的同时,在上升极限位置旋转,由此成为排出状态,因此能够降低料箱5的上端位置,由此能够降低料箱5的重心。

因此,通过料箱5的轻质化及料箱5的重心下降,能够提高收获机A的行走时及收获作业时的稳定性。

并且,从设在料箱5的侧壁52的投入空间52A向料箱5内投入穗,因此能够降低滑槽32的最高位置,由此也能够提高收获机A的行走时及收获作业时的稳定性。

破碎装置6围绕左右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行走车A1的最尾部且料箱5的正下方,通过连杆部61与液压缸60上下移动自如地支承。

该破碎装置6在旋转轴62的外周突设有多个刀刃63,刀刃63通过旋转一边刨起农田地一边粉碎残梗的同时粉碎割倒的茎秆。

料箱5的正下方一般为不使用的空间,通过在这种空间内都配置粉碎装置6,能够降低配置在前后轮之间的引擎A5、变速机构A6、行走用HST7、收获作业用HST8、中央差速器A10等、收获机A的工作中所需的各结构要件的位置。

即,通过降低配置在前后轮之间的收获机A的动作中所需的各结构要件的位置,能够降低收获机A的整体高度,由此能够降低收获机A整体的重心。

因此,通过收获机A整体的重心下降,能够提高收获机A的行走时及进行收获作业时的作业姿势的稳定性。

符号说明

A-收获机;A1-行走车;A5-引擎;P-驱动轴;1-收割部;2-送出螺旋钻;3-传送部;4-剥皮装置;5-料箱;6-粉碎装置;7-行走用HST;8-收获作业用HST;51-开口部;52-侧壁;53-贯穿口;60-液压缸;61-连杆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