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010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特别指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以南方为主要产地。在水稻种植时,稻瘟病和稻曲病在水稻的整个发育期均会发生,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一般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危害最大,并且可以多次再侵染,目前只能通过将水稻种子在药剂中浸泡来预防,而对生长过程中的预防和防治却没有较好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

2、浸种催芽:浸种前将种子摊晒2-3天,再用5%的多菌灵药液浸泡6小时,清水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浸泡4天,每天用清水淘洗2-3次,4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再用50-60℃的水将种子预热,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再进行保温处理,温度保持在35-45度,24小时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15度,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后即可育苗。

3、育苗:可采用二种方式进行育苗,一是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称为秧田,在秧田撒下稻种后,再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二是采用专门的育苗中心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当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

4、插秧:按合适的行间距将秧苗移栽到大田中,一季稻在四月底五月初移栽,二季稻在立秋之前移栽。

5、施肥和灌排水: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施肥所用的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聚 磷酸钾5%,钙镁磷肥9%,秸秆粉13%,硝基腐殖酸7%,鱼骨粉12%,猪肥15%,人畜粪水余量。

6、灌排水: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同时灌溉前期田间仍应保持浅水层,进入成熟期后水稻生理需水要求下降,土壤水分达到湿润就能满足需要,到收获前一周田间断水。

7、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催芽期即开始进行病害的防治,对稻种进行防病虫预处理。同时在后期施肥过程中采用专门配制的肥料进行施肥和病虫防治。本发明整个生长期采用科学管理,采用的防虫措施成本低廉,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稻发生稻瘟病和稻曲病,提高了水稻的抵抗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整地:种稻之前,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

2、浸种催芽:浸种前将种子摊晒2天,再用5%的多菌灵药液浸泡6小时,清水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浸泡4天,每天用清水淘洗3次,4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再用50℃的水将种子预热,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再进行保温处理,温度保持在40度,24小时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15度,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后即可育苗。

3、育苗: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称为秧田,在秧田撒下稻种后,再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当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

4、插秧:按合适的行间距将秧苗移栽到大田中,一季稻在四月底五月初移栽,二季稻在立秋之前移栽。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施肥所用的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聚磷酸钾5%,钙镁磷肥9%,秸秆粉13%,硝基腐殖酸7%,鱼骨粉12%,猪肥15%,人畜粪水余量。

6、灌排水: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同时灌溉前期田间仍应保持浅水层,进入成熟期后水稻生理需水要求下降,土壤水分达到湿润就能满足需要,到收获前一周田间断水。

7、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

实施例2:

1、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

2、浸种催芽:浸种前将种子摊晒3天,再用5%的多菌灵药液浸泡6小时,清水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浸泡4天,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4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再用55℃的水将种子预热,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再进行保温处理,温度保持在35度,24小时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15度,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后即可育苗。

3、育苗:采用专门的育苗中心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肓苗气温条件要达到10度以上,当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

4、插秧:按合适的行间距将秧苗移栽到大田中,一季稻在四月底五月初移栽,二季稻在立秋之前移栽。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施肥所用的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聚磷酸钾5%,钙镁磷肥9%,秸秆粉13%,硝基腐殖酸7%,鱼骨粉12%,猪肥15%,人畜粪水余量。

6、灌排水: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同时灌溉前期田间仍应保持浅水层,进入成熟期后水稻生理需水要求下降,土壤水分达到湿润就能满足需要,到收获前一周田间断水。

7、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