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高产丰产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2131阅读:138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笋高产丰产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作为蔬菜,其味清香鲜美,其营养极其丰富,而被视为菜中珍品,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现有的竹笋在生长过程中只有在还没有完全从地底下长出来时,以及刚刚出土还没有木质化的部分可作为蔬菜食用,一旦冒出土层,会被光线、温度等因素影响,使竹笋纤维增多,导致竹笋变硬、变绿,从而影响竹笋的口感,因此往往刚刚生长还很细小的时候,即要挖取食用,造成竹笋体积小、产量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低产量,含糖量低的技术缺陷,具体为一种竹笋高产丰产的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整地定植:

a、整地: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石砾含量少、偏酸性(ph4.5-6.2)的土壤种植。种前要全面深翻松土并开挖直径0.5米,深0.4米的苗穴,定植规格(株行距)一般为4×4.5米,也可根据土质肥瘠、光照情况适当稀植或密植。每穴施绿肥25-30公斤,土杂肥或火烧土3-5担,加适量石灰,待绿肥腐熟沉实后种植。低畦地苗穴不能太深,最宜培墩栽种;

b、定植:竹笋种植的时间是每年清明前后,竹苗最好放在长流水中浸养,待长出新根,才栽种为佳。种植时将竹蔸平放,竹杆与地面成45°-60°角,基部芽眼水平朝向两旁,保持根系舒展,回填松土,压实,深度以竹蔸离土面15-20厘米为宜,植后在竹苗顶部竹节内灌水,并盖上草皮土,淋足定根水。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天旱,每2-3天要浇水一次。雨天要做好排水防涝, 加强管理,防止人畜摇动,发现病虫应及时防治;

2、田间管理:

a、施肥:由于竹笋产量高,对肥料需求量较大。种后一个月可开始施肥,每亩可以施草木灰250-300公斤,土杂肥100-150担或禽粪250公斤。与化肥交替使用为佳,第一次每株可用复合肥25-50克(或碳铵混合磷粉比例1比1进行使用),为不伤害幼根,采用挖洞穴施,放施后应复土,保持肥不失效。以后每月施肥一次,肥量应视竹苗长势逐次增加,土杂肥可经常施,越多越好。

b、留苗:合理留好竹娘是连续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竹苗种下后当年夏、秋季节开始发新芽(即生笋)吐出地面时,应选择地势好,入土较深又粗又壮的竹芽留作竹娘待明年生笋,每种一株竹留一株竹娘为宜,原种的竹苗应待下年夏季才可砍掉,以后每年都要留竹娘,留新去老,年年依是。

c、清园:于每年11-12月进行,主要砍除退化的4-5年老母竹及弱苗、萌条、锄去老竹头,防止竹蔸结盘,消除枯枝落叶、杂草、杂物,如有退化开花竹,应整丛去除,全面翻土10-15厘米,翻开竹蔸土堆,让土壤晒白熟化并减少越冬害虫和病原菌。

d、培土:留竹娘后即可开始培土,以后随着竹头扩大逐渐培土形成竹苗墩。竹笋盛产期后每年夏至前全面培土,可分2至3次进行,保持新生竹笋不露出土面为佳,竹笋才能鲜嫩,优质高产。

e、翻土:竹苗墩在生笋期过后,大约在11月底左右,把竹墩坭土翻下,让它冬眠晒日,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待明年二、三月又可培土复生。

3、病虫防治:

a、虫害防治:竹笋主要虫害是蚜虫和蛀竹虫,蚜虫每年发生十几代,且世代重叠,7-9月为盛产期,常群集于嫩叶背面吸食液汁,且易引起煤烟病。防治上采用挑治的办法,发生虫害竹园一般每年防治3-4次,即清明前,小暑至大暑,冬至前后各施一次药,如8-9月遇高温干旱天气需多施一次药。药剂可用25%的乐果乳油在竹身离地面第3至4竹节处涂一圈即可。也可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射。蛀竹虫较少发生,如有也按以上方法处理或人工捕捉。

b、病害防治:甜竹笋常见病害有煤烟病、锈病、叶枯病等,防治办法:(1) 控制竹林透光通风状况,竹冠过度交叉重叠的应适当疏伐,保留恰当母竹株数。(2)在4-6月发病初期感病枝叶砍下烧掉。(3)全面喷射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波尔多液。

4、采收:

当竹笋顶端二片小叶长2厘米左右并反转时,即可采收。收笋时用竹凿,翻开表土,用力凿断,但应小心不伤笋头(笋龙)以利再生。挖笋后隔一段时间再用土覆盖好竹蔸,一般早晨取笋,傍晚覆土,让切面收干水分,防止腐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本方法,使得竹笋的产量大幅提升,含糖量增加,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整地定植:

a、整地: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石砾含量少、偏酸性(ph4.5-6.2)的土壤种植。种前要全面深翻松土并开挖直径0.5米,深0.4米的苗穴,定植规格(株行距)一般为4×4.5米,也可根据土质肥瘠、光照情况适当稀植或密植。每穴施绿肥25-30公斤,土杂肥或火烧土3-5担,加适量石灰,待绿肥腐熟沉实后种植。低畦地苗穴不能太深,最宜培墩栽种;

b、定植:竹笋种植的时间是每年清明前后,竹苗最好放在长流水中浸养,待长出新根,才栽种为佳。种植时将竹蔸平放,竹杆与地面成45°-60°角,基部芽眼水平朝向两旁,保持根系舒展,回填松土,压实,深度以竹蔸离土面15-20厘米为宜,植后在竹苗顶部竹节内灌水,并盖上草皮土,淋足定根水。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天旱,每2-3天要浇水一次。雨天要做好排水防涝,加强管理,防止人畜摇动,发现病虫应及时防治;

2、田间管理:

a、施肥:由于竹笋产量高,对肥料需求量较大。种后一个月可开始施肥,每亩可以施草木灰250-300公斤,土杂肥100-150担或禽粪250公斤。与化肥 交替使用为佳,第一次每株可用复合肥25-50克(或碳铵混合磷粉比例1比1进行使用),为不伤害幼根,采用挖洞穴施,放施后应复土,保持肥不失效。以后每月施肥一次,肥量应视竹苗长势逐次增加,土杂肥可经常施,越多越好。

b、留苗:合理留好竹娘是连续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竹苗种下后当年夏、秋季节开始发新芽(即生笋)吐出地面时,应选择地势好,入土较深又粗又壮的竹芽留作竹娘待明年生笋,每种一株竹留一株竹娘为宜,原种的竹苗应待下年夏季才可砍掉,以后每年都要留竹娘,留新去老,年年依是。

c、清园:于每年11-12月进行,主要砍除退化的4-5年老母竹及弱苗、萌条、锄去老竹头,防止竹蔸结盘,消除枯枝落叶、杂草、杂物,如有退化开花竹,应整丛去除,全面翻土10-15厘米,翻开竹蔸土堆,让土壤晒白熟化并减少越冬害虫和病原菌。

d、培土:留竹娘后即可开始培土,以后随着竹头扩大逐渐培土形成竹苗墩。竹笋盛产期后每年夏至前全面培土,可分2至3次进行,保持新生竹笋不露出土面为佳,竹笋才能鲜嫩,优质高产。

e、翻土:竹苗墩在生笋期过后,大约在11月底左右,把竹墩坭土翻下,让它冬眠晒日,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待明年二、三月又可培土复生。

3、病虫防治:

a、虫害防治:竹笋主要虫害是蚜虫和蛀竹虫,蚜虫每年发生十几代,且世代重叠,7-9月为盛产期,常群集于嫩叶背面吸食液汁,且易引起煤烟病。防治上采用挑治的办法,发生虫害竹园一般每年防治3-4次,即清明前,小暑至大暑,冬至前后各施一次药,如8-9月遇高温干旱天气需多施一次药。药剂可用25%的乐果乳油在竹身离地面第3至4竹节处涂一圈即可。也可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射。蛀竹虫较少发生,如有也按以上方法处理或人工捕捉。

b、病害防治:甜竹笋常见病害有煤烟病、锈病、叶枯病等,防治办法:(1)控制竹林透光通风状况,竹冠过度交叉重叠的应适当疏伐,保留恰当母竹株数。(2)在4-6月发病初期感病枝叶砍下烧掉。(3)全面喷射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波尔多液。

4、采收:

当竹笋顶端二片小叶长2厘米左右并反转时,即可采收。收笋时用竹凿,翻开表土,用力凿断,但应小心不伤笋头(笋龙)以利再生。挖笋后隔一段时间再用土覆盖好竹蔸,一般早晨取笋,傍晚覆土,让切面收干水分,防止腐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