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姜与木薯混合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9176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的栽培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生姜与木薯混合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木薯又称南洋薯、木番薯、树薯,是大戟科植物的块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以广西、广东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木薯有肉质长圆柱形块根,块根肉质富含淀粉,供食用或作糊料,可磨木薯粉、做面包、提供木薯淀粉和浆洗用淀粉乃至酒精饮料。生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块根茎,姜是姜科姜属的宿根草本,株高一般为50-80cm。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断面黄白色。由于生姜中含有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抑制肿瘤作用;所以生姜能够抗氧化,抑制肿瘤,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因此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开胃健脾,促进食欲。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在夏季吃生姜能够起到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根据生姜和木薯的生长特性,采取合理种植、喜阴喜阳间混合种植的技术,利用同一块地同时生产出两种经济植物,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生姜与木薯混合种植技术如下:生姜与木薯混合种植技术,其包括种植土壤选择、整地要求、种植季节与种植密度要求,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1)种植土壤选择:选取土质肥沃,质地疏松砂质壤土或园土的坡形地;(2)整地要求:在先年冬季深翻35cm,开厢,并每亩施入1000~2000kg牛粪,表面整细耙平;(3)种植季节与种植密度要求:在3月下旬把木薯按照60x80cm间距种植木薯,并在每两棵木薯之间种植2棵生姜,种植后,在土壤表面喷施除草剂;(4)肥水管理:每隔2个月,每亩施粪水1000~1500kg,5月进入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5)病虫害防治:在春夏季多雨季节,每隔1-2个月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敌百虫等药物防治病害虫发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显著提高;(1)减少了管理成本,两种植物在同一个管理程序中完成,没有增加管理用工;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在同一地块、同一个管理过程中同时收获了两种植物材料;(2)肥水资源共享:节约了肥料和用水;(3)高产省工:由于采用家畜增肥,促进根茎的生长和膨大,减少地下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4)木薯能很好地为生姜遮阴,保水保肥,为生姜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生姜植株30-50cm,均匀分布在木薯树下部,合理种植,而且减小了杂草生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发明生姜与木薯混合种植技术,其步骤包括:(1)种植土壤选择:选取土质肥沃,质地疏松砂质壤土或园土的坡形地;(2)整地要求:在先年冬季深翻35cm,开厢,并每亩施入1500kg牛粪,表面整细耙平;(3)种植季节与种植密度要求:在3月下旬把木薯按照60x80cm间距种植木薯,并在每两棵木薯之间种植2棵生姜,种植后,在土壤表面喷施除草剂;(4)肥水管理:每隔2个月,每亩施粪水1000~1500kg,5月进入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5)病虫害防治:在春夏季多雨季节,每隔1-2个月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敌百虫等药物防治病害虫发生。效益分析:(每年)(1)生姜收入:每亩收2000kg,3元/kg,收入6000元;(2)木薯收入:每亩3500kg,1元/kg,收入3500元;(3)用工节省:两种材料从整地到收获的所有用工比两种单独种植的用工之和节省30天以上,主要省工环节为:中耕除草省20天,肥水管理省5天,病虫害防治节省5天。按日工价80元,节省工资2400元。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