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洞庭湖区玫瑰茄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912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洞庭湖区玫瑰茄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玫瑰茄为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角葵,洛神葵,山茄,苏丹红,美丽纳等,原产于非洲西印度群岛,至今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现广泛分布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已有大面积的种植栽培。其花萼、种子和叶片均可利用,是一种具有多种经济用途的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玫瑰茄营养丰富,功用独特,花萼为肉质结构,多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多种氨基酸,大量的天然色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玫瑰茄花萼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主要是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的糖甙。玫瑰茄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和抗衰老的作用,还能提高对脑细胞变性的预防,抑制痴呆症的发生,而且对治疗各种血液循环失调疾病,发炎性疾病均有疗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食用色素和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其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中应用极为广泛,因而栽培玫瑰茄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洞庭湖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玫瑰茄的生长年平均气温需高于20℃,导致玫瑰茄的花期短,花果往往提前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在洞庭湖区玫瑰茄的花期短,花果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洞庭湖区玫瑰茄的栽培方法。这种洞庭湖区玫瑰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一、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每年3月中、下旬翻耕整细,施有机底肥;二、每年四月上旬,先用营养液浸泡12-24小时,然后用营养钵育苗,每钵放种子2-3粒,玫瑰茄苗长到8-10cm就进行移栽,行距0.8米,株距0.6米,每亩栽种1200-1300株;三、单株结果数与分枝数呈正相关,打顶有助于促进分枝、增加结果数,长到80cm高时,摘尖,使株高在1.3-1.5米之间;四、生长期每亩追施15kg的复合肥,9月以后的开花结果期,再补施氮钾混合肥一次,玫瑰茄有地老虎、盲椿象、叶跳虫及立枯病、缩叶病等危害,生长期根据情况喷撒农药,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花蕾0.5-1cm时晴天在叶面喷撒营养液一次,当花瓣完全打开时再在晴天叶面喷撒营养液一次;五、适时采收,早果在9月底成熟,故在国庆节前选择晴天采收第一次,12月份果实全部成熟,剪下所有果实。上述营养液按质量比例分数,包括白砂糖10-20,番茄汁40-50,胡萝卜汁50-60,水10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的营养液能增加花、果地营养,促进玫瑰茄的花、果中花青素的形成,显著延长玫瑰茄的花期,防止花果提前脱落,产量提高10%以上。(2)本发明提供的营养液涉及的成分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大规模使用,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玫瑰茄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2015年,我们在洞庭湖区的常德市鼎城区采用了上述栽培方法做了三块土地的实验,步骤如下:一、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每年3月中、下旬翻耕整细,施有机底肥;二、四月上旬,先用营养液浸泡12-24小时,然后用营养钵育苗,每钵放种子2-3粒,玫瑰茄苗长到8-10cm就进行移栽,行距0.8米,株距0.6米,每亩栽种1200-1300株;三、单株结果数与分枝数呈正相关,打顶有助于促进分枝、增加结果数,长到80cm高时,摘尖,使株高在1.3-1.5米之间;四、生长期每亩追施15kg的复合肥,9月以后的开花结果期,再补施氮钾混合肥一次,玫瑰茄有地老虎、盲椿象、叶跳虫及立枯病、缩叶病等危害,生长期根据情况喷撒农药,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花蕾0.5-1cm时晴天在叶面喷撒营养液一次,当花瓣完全打开时再在晴天叶面喷撒营养液一次;五、适时采收,早果在9月底成熟,故在国庆节前选择晴天采收第一次,12月份果实全部成熟,剪下所有果实。第一块土地使用的营养液按质量比例分数,包括白砂糖10,番茄汁40,胡萝卜汁60,水1000。第二块土地使用的营养液按质量比例分数,包括白砂糖20,番茄汁50,胡萝卜汁50,水1000。第三块土地没有使用营养液,按常规栽培。三块土地玫瑰茄的花期,花果的脱落率等情况如下表。年费第三块土地第二块土地第一块土地玫瑰茄的花期8月15-9月158月12-10月158月10-10月16花果的脱落率35%25%22%栽培的方法未使用营养液使用营养液使用营养液亩产量850kg940kg950k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