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花卉植物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708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花卉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花卉植物补光灯。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种植花草、观赏花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平常人们喜欢在自家小院、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可在休闲时观赏花卉,另外,送花也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上对花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如果花大量的种植,则存活率会降低,因此花开花落都需要细心的照顾,大量的种植,养花者很难看护,尤其是阴雨天气,阳光不足的情况下,植物花卉的光合作用进行不足,花卉便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花卉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这样对花卉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花卉植物补光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花卉植物补光灯,包括底座、箱体、滑轮、滑轮坐轴、出水通道、过滤层、凹槽、轴承座、补光灯开关、补光灯调节杆、角度调节旋钮、锁紧螺栓、灯罩、LED补光灯和塑料把手,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箱体,且底座的下侧焊接有滑轮坐轴,所述滑轮坐轴下侧安装有滑轮,所述箱体右侧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通过过滤层与凹槽相连接,所述轴承座右侧设置有补光灯开关,且轴承座上侧安装有补光灯调节杆,且轴承座通过补光灯调节杆与角度调节旋钮相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旋钮右上侧安装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下侧设置有灯罩,且灯罩下侧安装有LED补光灯,所述灯罩右侧安装有塑料把手。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栓通过灯罩中部的避让孔锁紧在LED补光灯上。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的过滤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优选的,所述补光灯调节杆可手动升降。优选的,所述补光灯调节杆和LED补光灯之间的角度,分别可调节为30度、60度、90度和12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移动花卉植物补光灯,形状与普通补光灯没有多大差别,不过可以通过调节补光灯调节杆和角度调节旋钮,调节到可用状态,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调对补光灯进行位置的移动,按自己的喜好对植物花卉进行放置,使花卉健康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箱体,3、滑轮,4、滑轮坐轴,5、出水通道,6、过滤层,7、凹槽,8、轴承座,9、补光灯开关,10、补光灯调节杆,11、角度调节旋钮,12、锁紧螺栓,13、灯罩,14、LED补光灯,15、塑料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花卉植物补光灯,包括底座1、箱体2、滑轮3、滑轮坐轴4、出水通道5、过滤层6、凹槽7、轴承座8、补光灯开关9、补光灯调节杆10、角度调节旋钮11、锁紧螺栓12、灯罩13、LED补光灯14和塑料把手15,底座1上侧设置有箱体2,且底座1的下侧焊接有滑轮坐轴4,滑轮坐轴4下侧安装有滑轮3,箱体2右侧设置有出水通道5,出水通道5通过过滤层6与凹槽7相连接,过滤层6的过滤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对花盆的支撑有一定的支撑力以外,也避免了长期浇灌而因发的腐蚀,断裂等问题,轴承座8右侧设置有补光灯开关9,且轴承座8上侧安装有补光灯调节杆10,且轴承座8通过补光灯调节杆10与角度调节旋钮11相连接,补光灯调节杆10可手动升降,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补光灯的高度,满足使用者不同方面的需求,补光灯调节杆10和LED补光灯14之间的角度,分别可调节为30度、60度、90度和120度,进而调节补光灯光线的范围,目的性强,可调节的选择性广,角度调节旋钮11右上侧安装有锁紧螺栓12,锁紧螺栓12下侧设置有灯罩13,且灯罩13下侧安装有LED补光灯14,锁紧螺栓12通过灯罩13中部的避让孔锁紧在LED补光灯14上,使LED补光灯14紧密的连接在灯罩13内,不会因强烈晃动而松动,灯罩13右侧安装有塑料把手15。工作原理:该可移动花卉植物补光灯,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进行调节使用,花卉主要放置在凹槽7中,当天气阴暗、雾霾严重时,花卉不适宜在室外生长,养殖人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调节植物补光的程度,补光调节杆10和LED补光灯14之间可调节为30度、60度、90度、和120度,按角度的大小,光照依次减弱,植物缺水时,可给植物进行灌溉,水量补充较多时,多余的水量经过滤层6通过出水通道5流向指定位置,箱体2下侧的滑轮3可以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的位置,节约了用水,使花卉植物健康生长。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