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荆条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5171阅读:56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荆条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荆条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土保持优良灌木树种。它不用人工播种,栽植,就能形成天然的植物群落,使不毛之地披上绿装。荆条根系发达,密如蛛网,罗织在薄薄的土层中,不仅可以吸水、蓄水,而且还能分泌出一种植物酸,将坚固的岩石腐蚀分解成土壤。它那茂密的枝丫和枯枝落叶,如同海绵被铺在土地上,既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培肥地力,在绿化荒山和保护环境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荆条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是柳编的良好的原料。随着柳编制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荆条原料的需求量亦不断增加,野生的荆条因品质不均匀、产量较低,已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因此很多人开始人工种植荆条。现有的荆条种植多采用扦插种植,但现有的扦插种植方法中幼苗的育成率不高,育成的幼苗质量较差,且荆条的产量较低,采收的荆条的粗度多随采收年数的增加而降低,影响种植的效益。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荆条的种植方法,能很好的提高种植效益。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荆条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扦插苗制备:a.选取长势健壮、无病虫害、一年生、直径为0.4~0.6cm的荆条备用;b.将操作a中所述的荆条裁剪成长度为8~10cm、每段上含有2~3个芽孢的插穗,其上端平切,下端斜切;c.将操作b制得的插穗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中浸泡消毒3~5min后备用;d.将操作c处理后的插穗放入温度为48~50℃的温水中,同时施加频率为33~35KHz的超声波进行处理,60~90s后取出备用;e.将操作d处理后的插穗以18~20根为一捆,将其被斜切的底端部浸入到根部处理液中,浸泡处理30~40min后取出备用;所述根部处理液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0.02~0.03份嘧菌酯、0.03~0.04份赤霉素、0.01~0.02份吲哚乙酸、0.5~1.2份氯化钙、1~2份硫酸钠、3~4份尿素、0.5~0.8份硫酸铜、1~1.5份磷酸二氢钾、2~3份预知子提取物、1~4份通草提取物、100~120份水;f.将操作e处理后的插穗以行株距20cm×15cm的方式扦插到育苗基质上,扦插的深度为插穗总长的1/2~2/3;所述育苗基质由珍珠岩、锯末、泥炭土、炭化稻壳按重量比2:3:7:1混合而成;g.待插穗的地上部分长至6~9cm时,进行为期三天的超声波处理,每天处理的总时长为6~8h,超声波的频率为38~40KHz;h.待插穗的地上部分长至13~15cm时,扦插苗育成;(2)炼苗定栽:a.扦插苗育成后,进行为期三天的炼苗操作,期间白天的温度控制为24~27℃、空气相对湿度为45~50%,夜晚的温度控制为12~15℃、空气相对湿度为35~40%;定栽前对扦插苗进行炼苗处理,可很好的提高定栽的成活率;b.待扦插苗炼苗完成后,将其从育苗基质中移出,以行株距为60cm×80cm的方式定栽于大田中,定栽后浇透水一次;(3)定栽后管理:a.扦插苗定栽后,每隔两个月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加40~50kg,所用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混合而成:15~20份碳酸氢铵、7~10份磷酸二氢钾、2~3份硫酸镁、1~3份硫酸亚铁、2~4份氯化钙、1~3份硫酸锌、3~4份硼酸;b.平日保持土壤湿润、不干旱,并及时对杂草、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4)收割及养护:a.当荆条的地上部长至1.5~2m时,及时对荆条进行收割,留茬的高度为3~4cm;b.每当荆条正式进入下一茬的生长前,进行为时1周的养护促生操作,即每天对荆条进行为时4~5h的红外光照射处理,连续处理一周即可。进一步的,步骤(1)操作e中所述的预知子提取物和通草提取物分别是预知子和通草的水提物。进一步的,步骤(1)操作g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每次连续处理的时长不得超过3h,每两次处理的时间间隔不少于30min。进一步的,步骤(4)操作b中所述的红外光的波长为30~70μm,每次连续照射处理的时长不得超过2h,每两次处理的时间间隔不少于40min。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先用温水和超声波对插穗进行软化处理,能很好的松散荆条内木质部的硬度,提高了水分以及部分营养物质的运输效率,并能降低插穗生长时髓部中央在扦插过程中容易失水形成空心的现象发生;独特配制的根部处理液能促进皮部与木部的结合,提高形成层细胞的活力,诱发根组织的形成;对长至6~9cm的插穗进行的超声波处理,能提高插穗对营养物质吸收的能力,改善其生长乏力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幼苗的质量;最终扦插成苗率高达99%以上,育成的幼苗根系发达、整齐度高、长势旺盛,为后续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2)本发明对荆条的留茬部位进行的红外光照射处理,可增强其分生发育的能力,提高断面细胞和物质的活性,改善了荆条生长的质量。(3)本发明在各步骤的合理配合作用下,荆条的亩产量可提高20~25%,培育出的荆条植株长势旺盛,连续多年采收的荆条质量均匀,变化不大,很好的改善了现有种植方法中荆条的粗度随着采收年数的增加而降低现象的发生,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荆条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扦插苗制备:a.选取长势健壮、无病虫害、一年生、直径为0.4~0.6cm的荆条备用;b.将操作a中所述的荆条裁剪成长度为8~10cm、每段上含有2~3个芽孢的插穗,其上端平切,下端斜切;c.将操作b制得的插穗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中浸泡消毒5min后备用;d.将操作c处理后的插穗放入温度为48℃的温水中,同时施加频率为35KHz的超声波进行处理,60s后取出备用;e.将操作d处理后的插穗以20根为一捆,将其被斜切的底端部浸入到根部处理液中,浸泡处理35min后取出备用;所述根部处理液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0.02份嘧菌酯、0.04份赤霉素、0.01份吲哚乙酸、0.8份氯化钙、1份硫酸钠、4份尿素、0.5份硫酸铜、1.2份磷酸二氢钾、2份预知子提取物、4份通草提取物、120份水;f.将操作e处理后的插穗以行株距20cm×15cm的方式扦插到育苗基质上,扦插的深度为插穗总长的2/3;所述育苗基质由珍珠岩、锯末、泥炭土、炭化稻壳按重量比2:3:7:1混合而成;g.待插穗的地上部分长至8~9cm时,进行为期三天的超声波处理,每天处理的总时长为8h,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h.待插穗的地上部分长至14~15cm时,扦插苗育成;(2)炼苗定栽:a.扦插苗育成后,进行为期三天的炼苗操作,期间白天的温度控制为26~27℃、空气相对湿度为48~50%,夜晚的温度控制为13~15℃、空气相对湿度为37~40%;b.待扦插苗炼苗完成后,将其从育苗基质中移出,以行株距为60cm×80cm的方式定栽于大田中,定栽后浇透水一次;(3)定栽后管理:a.扦插苗定栽后,每隔两个月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加48kg,所用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混合而成:15份碳酸氢铵、7份磷酸二氢钾、3份硫酸镁、2份硫酸亚铁、2份氯化钙、1份硫酸锌、3份硼酸;b.平日保持土壤湿润、不干旱,并及时对杂草、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4)收割及养护:a.当荆条的地上部长至1.5~2m时,及时对荆条进行收割,留茬的高度为3~4cm;b.每当荆条正式进入下一茬的生长前,进行为时1周的养护促生操作,即每天对荆条进行为时5h的红外光照射处理,连续处理一周即可。进一步的,步骤(1)操作e中所述的预知子提取物和通草提取物分别是预知子和通草的水提物。进一步的,步骤(1)操作g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每次连续处理的时长为2.5h,每两次处理的时间间隔为45min。进一步的,步骤(4)操作b中所述的红外光的波长为60~70μm,每次连续照射处理的时长为1h,每两次处理的时间间隔为60min。对比实施例1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1相比,在步骤(4)中省去了红外光照射的养护促生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照组现有的荆条种植方法。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选用同一母株的荆条制成插穗,再分别用上述三种方式分别进行培育种植,下表为相应的对比数据: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1对照组扦插成苗率(%)99.499.590.1定栽成活率(%)98.898.687.4每茬增收率(%)15.712.39.8荆条直径缩小率(%)5.28.712.6注:上表中所述的每茬增收率为每茬亩产量比上一茬亩产量提高的百分比;所述的荆条直径缩小率为连续收割6茬后,第六茬荆条切断处的平均直径比第一茬平均直径缩小的百分比。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