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铁红薯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1591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富铁红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SolanumtuberosumL.)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薯块根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为1.5%-5%。红薯块根具有活性成分,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美容等功效,有“长寿食品”美誉。另外,块根常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也可制取淀粉、提取果胶等,制取的淀粉可以制作粉条和粉皮,可以制作美味的菜肴。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其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和生理作用。人体中铁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因此,食物中铁的含量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铁的摄入量。但食物中富含铁的植物在幅度较大的农作物往往面临着营养品质下降的难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这些高产的作物本身矿物质元素含量下降,缺铁性贫血和缺锌引发的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智力低下和内分泌、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的病症日趋严重,尤其在婴幼儿、妇女和老年人群中。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有效提高的状态下,如果能紧紧抓住生产发展全生物高营养食品这一难得机遇,利用高营养农作物新品种或药食兼用型农作物新品种生产发展具有良好营养保健功能食品,对振兴农村经济、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红薯栽培仍是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科技含量低,劳动强度大,产量少,种植时需要用的种红薯量大;因种段有切口,种植下去后,容易腐烂,出芽率不能保证,亩产量低;同时存在肥料施加不合理,肥料流失率高、利用率低等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富铁红薯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使用有机肥和叶面肥同时并施的方式,能够促进红薯的增长,缩短种植周期;在中耕期间,红薯的茎块开始增长,茎块增长是增收的保障,所以有机肥在中耕施用是非常关键的,本申请专门为红薯设计了既能促进块茎生长又能添加块茎中铁元素的含量的有机肥和叶面肥,从而保证了在红薯生长的整个过程有充足的铁可供吸收利用,提高红薯的产量也能增加红薯中的铁元素。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富铁红薯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所述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追肥、合理灌水和培土;所述追肥包括追施富含铁的有机肥和富含铁的叶面肥,每颗红薯施用2-4kg有机肥和1-2kg叶面肥;所述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淘米水10-20份、铁矿粉3-10份、富铁酵母1-5份、干羊粪1-8份、花生壳1-8份、大蒜秸秆1-8份、海鱼下脚料10-18份、竹醋液1-8份、铁酸酯多糖1-8份、纤维素分解性细菌1-8份和EM菌原露1-8份;所述叶面肥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洋姜汁3-10份、ε-聚赖氨酸3-10份、生化黄腐酸钾3-10份、复硝酚钠1-10份、苹果汁1-10份和壳聚糖1-10份。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淘米水12-18份、铁矿粉5-8份、富铁酵母2-4份、干羊粪2-6份、花生壳2-6份、大蒜秸秆2-6份、海鱼下脚料12-15份、竹醋液2-6份、铁酸酯多糖2-6份、纤维素分解性细菌2-6份和EM菌原露2-6份;所述叶面肥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洋姜汁4-8份、ε-聚赖氨酸4-6份、生化黄腐酸钾4-6份、复硝酚钠2-4份、苹果汁2-4份和壳聚糖2-4份。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淘米水15份、铁矿粉6份、富铁酵母3份、干羊粪4份、花生壳5份、大蒜秸秆3份、海鱼下脚料13份、竹醋液4份、铁酸酯多糖5份、纤维素分解性细菌4份和EM菌原露5份;所述叶面肥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洋姜汁7份、ε-聚赖氨酸5份、生化黄腐酸钾5份、复硝酚钠3份、苹果汁3份和壳聚糖3份。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有机肥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按重量份计,分别将花生壳、大蒜秸秆、海鱼下脚料粉碎20目后,待用;(2):将代待用的花生壳、大蒜秸秆、纤维素分解性细菌混合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物A;(3):将海鱼下脚料与淘米水、富铁酵母、干羊粪、竹醋液、铁酸酯多糖和EM菌原露混合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物B;(4):将混合发酵物A、B与铁矿粉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有机肥。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在步骤(2)中,所述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2-35摄氏度,所述发酵采用建堆发酵,所述建堆后用黑薄膜封闭覆盖。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在步骤(3)中,所述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0-32摄氏度,所述发酵采用沤池发酵,并在沤池上盖上盖子封闭发酵。所述选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所述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追肥、合理灌水和培土;其中:病虫害防治是针对红薯出现疫病、褐斑病时,每亩及时用甲基托布津100克或代森锰锌100克对水45公斤喷雾;选地是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土质疏松的田地种植,并通过添加泥炭土,调节土壤的pH值至6.7-7.0;选种是选择体形椭圆、无病害的红薯做为种薯,每个种薯切成3-5个块茎用草木灰涂抹,待用;播种是在垄顶挖好的洞穴中,所述洞穴间距为35-40cm,深度为28-30cm进行播种;合理灌水是保持土质湿度在15%-20%;培土是当红薯出苗后,长到8-1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高度以露出秧苗4-5cm最为适宜,在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在种植红薯期间,在整地中添加含有铁的矿渣,在种植过程底肥含有铁元素,在肥力管理中每次追肥都施加含有铁的化肥,保证了在红薯生长的整个过程有充足的铁可供吸收利用,生产出的红薯富含铁元素。2.对红薯种块进行处理,使块茎种植下去后不会腐烂,并促进发芽,提高出芽率,同时从一个种薯中分成几个块茎,从而达到减少种植时红薯的用量,为保证缩小种植块茎体积后还能提高出芽率,进而实现提高产量等目的。3.本发明使用有机肥和叶面肥同时并施的方式,能够促进红薯的增长,缩短种植周期;在中耕期间,红薯的茎块开始增长,茎块增长是增收的保障,所以有机肥在中耕施用是非常关键的,本发明的配方是专门针对增加红薯中的微量元素-铁,纤维素分解性细菌专门针对花生壳、大蒜秸秆在发酵期间进行分解,并且在厌氧条件下,分解速度加快,铁酸酯多糖、富铁酵母共同作用能够对海鱼下脚料进行分解,同时将分解物质中富含铁元素;淘米水进行发酵中起到的作用是中和发酵总体混合物的pH值,保证制备出来的有机肥的pH值在6.0-6.8之间,有机肥的pH值偏酸性一些,能够刺激植物外表皮,进而起到促进植物吸收,起到敲门砖的作用;EM菌原露,它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活菌制剂,能够分解干羊粪的同时也对干羊粪中含有的有害细菌杀死,这样既能得到分解后的有益物质提供红薯吸收利用,有能保证有益菌的协同促进种署周围环境的良好,杀死有害菌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且通过提供的竹醋液,能够对植物的组织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吸收性,对家畜的粪便的恶臭也具有消除的效果,还可以起到植物激素方面的作用,给作物加入微量的竹醋液,则可以起到促进植物生根、发芽、生长,使果实的味道变好的效果;叶面肥也是通过研究发现使用整体肥的pH值偏酸性,植物吸收率更好,通过添加的苹果汁调节pH值偏酸性,并且洋姜汁中富含植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复硝酚钠的添加能够将整体的叶面肥的附着力和吸收性提高。综上所述,从中耕追肥的方向上提供合理的施肥方式和肥料,大大提高红薯产量。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一种富铁红薯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追肥、合理灌水和培土;追肥包括追施富含铁的有机肥和富含铁的叶面肥,每颗红薯施用2-4kg有机肥和1-2kg叶面肥;其中:病虫害防治是针对红薯出现疫病、褐斑病时,每亩及时用甲基托布津100克或代森锰锌100克对水45公斤喷雾;选地是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土质疏松的田地种植,并通过添加泥炭土,调节土壤的pH值至6.7-7.0;选种是选择体形椭圆、无病害的红薯做为种薯,每个种薯切成3-5个块茎用草木灰涂抹,待用;播种是在垄顶挖好的洞穴中,所述洞穴间距为35-40cm,深度为28-30cm进行播种;合理灌水是保持土质湿度在15%-20%;培土是当红薯出苗后,长到8-1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高度以露出秧苗4-5cm最为适宜,在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以下实施例中均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栽培。实施例2:采用实施例1的栽培方法不同点是:每颗红薯施用2kg有机肥和1kg叶面肥;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淘米水10份、铁矿粉3份、富铁酵母1份、干羊粪1份、花生壳1份、大蒜秸秆1份、海鱼下脚料10份、竹醋液1份、铁酸酯多糖1份、纤维素分解性细菌1份和EM菌原露1份;叶面肥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洋姜汁3份、ε-聚赖氨酸3份、生化黄腐酸钾3份、复硝酚钠1份、苹果汁1份和壳聚糖1份。其中,有机肥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按重量份计,分别将花生壳、大蒜秸秆、海鱼下脚料粉碎20目后,待用;(2):将代待用的花生壳、大蒜秸秆、纤维素分解性细菌混合,在32摄氏度,采用建堆发酵,然后用黑薄膜封闭覆盖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物A;(3):将海鱼下脚料与淘米水、富铁酵母、干羊粪、竹醋液、铁酸酯多糖和EM菌原露混合,在30摄氏度,采用沤池发酵,并在沤池上盖上盖子封闭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物B;(4):将混合发酵物A、B与铁矿粉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有机肥。实施例3:采用实施例1的栽培方法不同点是:每颗红薯施用4kg有机肥和2kg叶面肥;其中,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淘米水20份、铁矿粉10份、富铁酵母5份、干羊粪8份、花生壳8份、大蒜秸秆8份、海鱼下脚料18份、竹醋液8份、铁酸酯多糖8份、纤维素分解性细菌8份和EM菌原露8份;其中,叶面肥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洋姜汁10份、ε-聚赖氨酸10份、生化黄腐酸钾10份、复硝酚钠10份、苹果汁1-10份和壳聚糖10份。其中,有机肥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按重量份计,分别将花生壳、大蒜秸秆、海鱼下脚料粉碎20目后,待用;(2):将代待用的花生壳、大蒜秸秆、纤维素分解性细菌混合,在35摄氏度,采用建堆发酵,然后用黑薄膜封闭覆盖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物A;(3):将海鱼下脚料与淘米水、富铁酵母、干羊粪、竹醋液、铁酸酯多糖和EM菌原露混合,在32摄氏度,采用沤池发酵,并在沤池上盖上盖子封闭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物B;(4):将混合发酵物A、B与铁矿粉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有机肥。实施例4:采用实施例1的栽培方法不同点是:每颗红薯施用2-4kg有机肥和1-2kg叶面肥;其中,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淘米水15份、铁矿粉6份、富铁酵母3份、干羊粪4份、花生壳5份、大蒜秸秆3份、海鱼下脚料13份、竹醋液4份、铁酸酯多糖5份、纤维素分解性细菌4份和EM菌原露5份;其中,叶面肥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洋姜汁7份、ε-聚赖氨酸5份、生化黄腐酸钾5份、复硝酚钠3份、苹果汁3份和壳聚糖3份。其中,有机肥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按重量份计,分别将花生壳、大蒜秸秆、海鱼下脚料粉碎20目后,待用;(2):将代待用的花生壳、大蒜秸秆、纤维素分解性细菌混合,在32-35摄氏度,采用建堆发酵,然后用黑薄膜封闭覆盖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物A;(3):将海鱼下脚料与淘米水、富铁酵母、干羊粪、竹醋液、铁酸酯多糖和EM菌原露混合,在30-32摄氏度,采用沤池发酵,并在沤池上盖上盖子封闭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物B;(4):将混合发酵物A、B与铁矿粉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有机肥。分别对实施例2-4种植方法收获得到的红薯块产量和性能进行测试,其中,本发明红薯的产量为4200公斤/亩,普通红薯的产量为3000-3100公斤/亩,平均增产35%左右;本发明红薯的淀粉含量为50-68%,粗蛋白含量5-10%,氨基酸总量为7-10%,可溶性总糖含量为30-45%,锌和镁含量分别为18-21mg/kg和0.1-0.5mg/kg。另外也参考GB/T5009.90-2003《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对红薯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重点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看出本发明栽培方法得到的红薯铁元素含量高于普通红薯,高出30-50%。表1类别普通红薯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铁元素含量(mg/kg)8.5-9.011.913.512.7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