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6377阅读:16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含有大量淀粉、糖、蛋白质、脂肪等基本营养物质,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丰富K、Ca、P、Fe等多种矿物质营养,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千克鲜薯中,含二糖400~600毫克、胡萝卜素262毫克、抗坏血酸252毫克、维生素B、C11.4毫克,高于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被誉为“健康食品”,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3年的研究,评选出13种最佳蔬菜,红薯名列第一,2013年全国薯类作物产量达到了3329.3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却只有24.46千克,可见对红薯开展栽培技术研究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膳食营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薯的发芽机理:是在红薯块根上形成毛根,也叫纤维根,在根痕周围形成两个以上的芽原基,称为芽眼,条件成熟时即可发育成芽。

其中,影响红薯的发芽的因素:(1)品种因素,有的品种皮薄,发芽多而快,如徐薯18、豫薯7号、丰收白、烟薯5号等;有的品种皮厚,发芽少且慢,如宁薯1号、胜利100号、棉根黄等。块大型长芽眼较少,块中等大小型短、圆芽眼相对多;(2)薯块部位因素,薯块芽眼的分布上部多、中部少、下部没有,上部靠近地面光线、温度、空气等条件良好适宜芽眼的形成;(3)温度因素,发芽出苗最适宜的温度应在35~38℃,温度要求相对较高,温度太高容易烧坏红薯苗,温度低育苗缓慢,效果不理想;(4)水分因素,种薯出苗时,需消耗大量水分,但是水分过多容易使红薯苗出现烂根的情况,太少使无法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影响育苗效果;(5)氧气因素(6)光照因素,充足的光照可使得红薯苗可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促进生长,高温弱光容易形成徒长苗、黄化苗。

传统的育苗方法有粪池温床育苗、火炕育苗和阳畦育苗,其中粪池温床育苗,这种方法出苗迟,病害重,栽得晚,成活率低;火炕育苗虽然解决了早栽问题,但用燃料多,床温高,出苗密度大,苗瘦弱,栽后返苗迟;阳畦育苗法的优点是投资小,方法简便,出苗粗壮,采苗期长,栽后返苗快,缺点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在春季阴雨多的条件下,影响早出苗。

综上所述,红薯栽培取得高产的关键是首先获得壮苗,科学的育苗技术是获得壮苗的前提,目前采用的育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但是由于方法的多样性,难以调控,使得红薯产量和品质上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在培育过程中没有重视影响红薯出芽的各个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常出现局部烂床、大面积烂床、烂根、烧苗等情况,严重影响红薯的产量,鉴于此,本研究者在传统育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地研究,通过对传统培育方法的改进以及对影响红薯出芽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以期提出一种出苗快,出苗壮,无病害,栽后扎根早,返苗快,苗床采苗期长的红薯培育方法,也为红薯育苗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新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处理:选择表皮光滑,皮薄、无病斑、无机械损伤、无冻伤的红薯作为种薯,洗净后,用消毒剂浸泡12~15min,捞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0~12h,捞出,选取光照充足的天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晒种,持续1~2d,将种薯平铺放入暗室中,期间通过喷水的方式保持种薯表皮的湿度,放置3~5d。对种薯进行优选,保证了种薯出芽时间短,保证了出芽率,通过消毒剂浸泡-清水浸泡-晒种-暗室平铺的操作,既有效的去除了种薯表皮附着的病原体,减少病菌的滋生,同时也提高了种薯细胞的活性,为后期红薯细胞分化、出芽提供基础,其中,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晒种,避免了紫外线过强,导致红薯体内细胞和酶失活,也避免了阳光直射导致失水过多,影响育苗结果,有效的利用的阳光照射后的地面的余热,减少对红薯的伤害。

(2)建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土地,根据需要划取种址,用5~8%的高锰酸钾1000~1200倍液对种址进行喷施,自然风化6~9d后,搭建高为1.5~2m的大棚,将大棚内的土壤进行深翻,使土壤松软,在土壤底下埋入钢管,其中可通蒸汽或液氨,排薯后,每隔1~1.5m的位置,插入温度计。先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为红薯育苗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着床条件,在土壤底部插入钢管,通入蒸汽或者液氮,安全有效的调节土壤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烧伤红薯苗和温度过低育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通过温度计实现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土壤温度。

(3)排薯:先使床温升高到25~30℃,将经过步骤(1)的种薯,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依次排入大棚内,排薯后浇水,覆土,其中水与种薯的重量比为0.8~1.2∶1,水温为20~25℃。由于薯块芽眼的分布上部多、中部少,上部靠近地面光线、温度、空气等条件良好,所以生长良好,皮色较为鲜艳,所以在排薯时,将皮色鲜艳的一面朝上,保证红薯的出芽空间,有利于红薯的出芽。

(4)苗床管理:分为三个阶段,a、排薯后保持床温28~34℃,期间喷洒水,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1.3∶1直到种薯出苗;b、红薯出苗后,降低a阶段的温度3~5℃,增加喷水量,其中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3~1.6∶1,持续5~7d;c、b阶段后,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0~25℃,期间不对苗床喷水,换做喷雾改善空气湿度,控制大棚内相对湿度为45~55%,待红薯芽长至35cm以上,即可移栽。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温度和水分,既营造了种薯出芽的适宜条件,补充了水分,同时也避免了出现烂根、烂床的情况,缩短了红薯出芽时间,同时通过温度和水分的改变,有效的改善了红薯的抗逆性,使红薯芽生命力强,为移栽后红薯苗的存活率提供条件。

进一步,所述的钢管尺寸为4份管或6分管,其中钢管之间的间距是4~6cm。

进一步,所述的大棚,由两层膜组成,内层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外围覆盖可拆卸的、防水的黑膜。

进一步,所述的消毒剂,是将福尔马林80~120倍液、生姜和大蒜的提取液按1∶0.8~1.2∶0.7~1的重量比混合。

进一步,在育苗过程中,选择光照好的天气,将大棚黑膜摘下,保证种薯的光照时间为85~105h。

进一步,所述的排薯,用没有粘性的细土和木屑按1∶0.3~0.5的重量比混合,在排薯前,平铺在大棚土地上,厚度为3~5cm,排薯后,用细土和木屑的混合物进行覆土,厚度为2~4cm。通过土壤和木屑的混合,保证了土壤种红薯的培育空间,提高透气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出苗快,出苗壮,无病害,栽后扎根早,返苗快,苗床采苗期长,能供四季采苗,本发明育苗方法育苗量大,一颗种薯培育的红薯苗高达38株以上,芽径在0.7~1.1cm,有效的提高了红薯的产量。

其中,采用温室大棚进行育苗,在大棚中采用双膜覆盖,一层透明膜和一层防水黑膜,可适时调控种薯的光照时间,阴雨天可以蒸汽加温,晴天利用黑膜吸热对大棚进行加温,同时,在种薯底下,通过蒸汽或者液氮,调控土壤的温度,用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种薯的育苗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苗床管理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温度和水分,既营造了种薯出芽的适宜条件,补充了水分,同时也避免了出现烂根、烂床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处理:选择表皮光滑,皮薄、无病斑、无机械损伤、无冻伤的红薯作为种薯,洗净后,用消毒剂浸泡12min,捞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0h,捞出,选取光照充足的天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晒种,持续1d,将种薯平铺放入暗室中,期间通过喷水的方式保持种薯表皮的湿度,放置3d;

(2)建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土地,根据需要划取种址,用5%的高锰酸钾1000倍液对种址进行喷施,自然风化6d后,搭建高为1.5m的大棚,将大棚内的土壤进行深翻,使土壤松软,在土壤底下埋入钢管,其中可通蒸汽或液氨,排薯后,每隔1m的位置,插入温度计;

(3)排薯:先使床温升高到25℃,将经过步骤(1)的种薯,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依次排入大棚内,排薯后浇水,覆土,其中水与种薯的重量比为0.8∶1,水温为20℃;

(4)苗床管理:分为三个阶段,a、排薯后保持床温28℃,期间喷洒水,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1直到种薯出苗;b、红薯出苗后,降低a阶段的温度3℃,增加喷水量,其中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3∶1,持续5d;c、b阶段后,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0℃,期间不对苗床喷水,换做喷雾改善空气湿度,控制大棚内相对湿度为45%,待红薯芽长至35cm以上,即可移栽。

所述的钢管尺寸为4份管或6分管,其中钢管之间的间距是4cm。

所述的大棚,由两层膜组成,内层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外围覆盖可拆卸的、防水的黑膜。

所述的消毒剂,是将福尔马林80~120倍液、生姜和大蒜的提取液按1∶0.8∶0.7的重量比混合。

在育苗过程中,选择光照好的天气,将大棚黑膜摘下,保证种薯的光照时间为85h。

所述的排薯,用没有粘性的细土和木屑按1∶0.3的重量比混合,在排薯前,平铺在大棚土地上,厚度为3cm,排薯后,用细土和木屑的混合物进行覆土,厚度为2cm。

实施例2

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处理:选择表皮光滑,皮薄、无病斑、无机械损伤、无冻伤的红薯作为种薯,洗净后,用消毒剂浸泡15min,捞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2h,捞出,选取光照充足的天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晒种,持续2d,将种薯平铺放入暗室中,期间通过喷水的方式保持种薯表皮的湿度,放置5d;

(2)建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土地,根据需要划取种址,用8%的高锰酸钾1200倍液对种址进行喷施,自然风化9d后,搭建高为2m的大棚,将大棚内的土壤进行深翻,使土壤松软,在土壤底下埋入钢管,其中可通蒸汽或液氨,排薯后,每隔1.5m的位置,插入温度计;

(3)排薯:先使床温升高到30℃,将经过步骤(1)的种薯,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依次排入大棚内,排薯后浇水,覆土,其中水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2∶1,水温为25℃;

(4)苗床管理:分为三个阶段,a、排薯后保持床温34℃,期间喷洒水,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3∶1直到种薯出苗;b、红薯出苗后,降低a阶段的温度5℃,增加喷水量,其中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6∶1,持续7d;c、b阶段后,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5℃,期间不对苗床喷水,换做喷雾改善空气湿度,控制大棚内相对湿度为55%,待红薯芽长至35cm以上,即可移栽。

所述的钢管尺寸为4份管或6分管,其中钢管之间的间距是6cm。

所述的大棚,由两层膜组成,内层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外围覆盖可拆卸的、防水的黑膜。

所述的消毒剂,是将福尔马林120倍液、生姜和大蒜的提取液按1∶1.2∶1的重量比混合。

在育苗过程中,选择光照好的天气,将大棚黑膜摘下,保证种薯的光照时间为105h。

所述的排薯,用没有粘性的细土和木屑按1∶0.5的重量比混合,在排薯前,平铺在大棚土地上,厚度为5cm,排薯后,用细土和木屑的混合物进行覆土,厚度为4cm。

实施例3

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处理:选择表皮光滑,皮薄、无病斑、无机械损伤、无冻伤的红薯作为种薯,洗净后,用消毒剂浸泡14min,捞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1,捞出,选取光照充足的天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晒种,持续1.5d,将种薯平铺放入暗室中,期间通过喷水的方式保持种薯表皮的湿度,放置4d;

(2)建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土地,根据需要划取种址,用7%的高锰酸钾1100倍液对种址进行喷施,自然风化8d后,搭建高为1.8m的大棚,将大棚内的土壤进行深翻,使土壤松软,在土壤底下埋入钢管,其中可通蒸汽或液氨,排薯后,每隔1.2m的位置,插入温度计;

(3)排薯:先使床温升高到28℃,将经过步骤(1)的种薯,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依次排入大棚内,排薯后浇水,覆土,其中水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1,水温为22℃;

(4)苗床管理:分为三个阶段,a、排薯后保持床温28~34℃,期间喷洒水,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1∶1直到种薯出苗;b、红薯出苗后,降低a阶段的温度4℃,增加喷水量,其中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5∶1,持续6d;c、b阶段后,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2℃,期间不对苗床喷水,换做喷雾改善空气湿度,控制大棚内相对湿度为50%,待红薯芽长至35cm以上,即可移栽。

所述的钢管尺寸为4份管或6分管,其中钢管之间的间距是5cm。

所述的大棚,由两层膜组成,内层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外围覆盖可拆卸的、防水的黑膜。

所述的消毒剂,是将福尔马林100倍液、生姜和大蒜的提取液按1∶1∶0.9的重量比混合。

在育苗过程中,选择光照好的天气,将大棚黑膜摘下,保证种薯的光照时间为90h。

所述的排薯,用没有粘性的细土和木屑按1∶0.4的重量比混合,在排薯前,平铺在大棚土地上,厚度为4cm,排薯后,用细土和木屑的混合物进行覆土,厚度为3cm。

实施例4

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处理:选择表皮光滑,皮薄、无病斑、无机械损伤、无冻伤的红薯作为种薯,洗净后,用消毒剂浸泡15min,捞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2h,捞出,选取光照充足的天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晒种,持续1d,将种薯平铺放入暗室中,期间通过喷水的方式保持种薯表皮的湿度,放置3d;

(2)建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土地,根据需要划取种址,用5%的高锰酸钾1200倍液对种址进行喷施,自然风化9d后,搭建高为1.5m的大棚,将大棚内的土壤进行深翻,使土壤松软,在土壤底下埋入钢管,其中可通蒸汽或液氨,排薯后,每隔1.5m的位置,插入温度计;

(3)排薯:先使床温升高到30℃,将经过步骤(1)的种薯,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依次排入大棚内,排薯后浇水,覆土,其中水与种薯的重量比为0.8∶1,水温为20℃;

(4)苗床管理:分为三个阶段,a、排薯后保持床温28℃,期间喷洒水,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1直到种薯出苗;b、红薯出苗后,降低a阶段的温度5℃,增加喷水量,其中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3∶1,持续5d;c、b阶段后,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5℃,期间不对苗床喷水,换做喷雾改善空气湿度,控制大棚内相对湿度为55%,待红薯芽长至35cm以上,即可移栽。

所述的钢管尺寸为4份管或6分管,其中钢管之间的间距是6cm。

所述的大棚,由两层膜组成,内层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外围覆盖可拆卸的、防水的黑膜。

所述的消毒剂,是将福尔马林80倍液、生姜和大蒜的提取液按1∶1.2∶0.7的重量比混合。

在育苗过程中,选择光照好的天气,将大棚黑膜摘下,保证种薯的光照时间为85h。

所述的排薯,用没有粘性的细土和木屑按1∶0.3的重量比混合,在排薯前,平铺在大棚土地上,厚度为3cm,排薯后,用细土和木屑的混合物进行覆土,厚度为2cm。

实施例5

一种红薯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处理:选择表皮光滑,皮薄、无病斑、无机械损伤、无冻伤的红薯作为种薯,洗净后,用消毒剂浸泡15min,捞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2h,捞出,选取光照充足的天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晒种,持续2d,将种薯平铺放入暗室中,期间通过喷水的方式保持种薯表皮的湿度,放置3d;

(2)建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土地,根据需要划取种址,用5%的高锰酸钾1200倍液对种址进行喷施,自然风化6d后,搭建高为1.5m的大棚,将大棚内的土壤进行深翻,使土壤松软,在土壤底下埋入钢管,其中可通蒸汽或液氨,排薯后,每隔1m的位置,插入温度计;

(3)排薯:先使床温升高到25℃,将经过步骤(1)的种薯,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依次排入大棚内,排薯后浇水,覆土,其中水与种薯的重量比为0.8∶1,水温为25℃;

(4)苗床管理:分为三个阶段,a、排薯后保持床温28℃,期间喷洒水,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3∶1直到种薯出苗;b、红薯出苗后,降低a阶段的温度3℃,增加喷水量,其中水的总量与种薯的重量比为1.6∶1,持续7d;c、b阶段后,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0℃,期间不对苗床喷水,换做喷雾改善空气湿度,控制大棚内相对湿度为45%,待红薯芽长至35cm以上,即可移栽。

所述的钢管尺寸为4份管或6分管,其中钢管之间的间距是6cm。

所述的大棚,由两层膜组成,内层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外围覆盖可拆卸的、防水的黑膜。

所述的消毒剂,是将福尔马林120倍液、生姜和大蒜的提取液按1∶1∶0.7的重量比混合。

在育苗过程中,选择光照好的天气,将大棚黑膜摘下,保证种薯的光照时间为85h。

所述的排薯,用没有粘性的细土和木屑按1∶0.35的重量比混合,在排薯前,平铺在大棚土地上,厚度为3cm,排薯后,用细土和木屑的混合物进行覆土,厚度为4c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