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037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红豆杉幼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



背景技术:

红豆杉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所以红豆杉种植过程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培育红豆杉幼苗更是要求环境等各种因素。为了提高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红豆杉种植的科研技术人员提出了将红豆杉幼苗放入大棚进行培育,这样很多环境因素就能得到控制,进而提高适合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也提高了红豆杉幼苗的生命力,为后续红豆杉种植提供优质的基础。目前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结构主要包括大棚骨架、扦插池、拱形顶棚、喷淋装置、取暖装置以及温湿度传感器,其主要是在控制大棚里的温湿度,控制喷水,提供红豆杉所需水分,通过取暖装置调节大棚里的温度,给红豆杉幼苗提供了所需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豆杉的成活率。但是,红豆杉幼苗自身生命力较弱,特别是大棚经常出现通风不畅导致棚内气压过高,出现红豆杉幼苗窒息现象,有时也出现棚内过冷出现负压情况,严重影响了红豆杉幼苗培育生长,目前培育红豆杉幼苗的大棚靠控制温湿度和喷水并没有满足红豆杉幼苗培育阶段所需的环境要素,因此,在这种大棚里面培育的红豆杉育苗成活率相对来说还是较低,并且其培育的红豆杉幼苗生命力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适红豆杉幼苗生长培育所需环境的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

一种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包括大棚、钢管、电动喷头、扦插池、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磁开关、气瓶、风扇、电动窗、控制器和气压传感器,扦插池为槽状以水泥砌成并设置在大棚内,钢管安装在大棚内并与扦插池平行,电动喷头设置在钢管上,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大棚内,气瓶放置在大棚内,电磁开关设置在气瓶口处,风扇安装在大棚内壁上,电动窗设置在大棚的墙体上,控制器和气压传感器设置在大棚内,电动喷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磁开关、风扇、电动窗和气压传感器通过电缆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该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还包括照明灯,照明灯安装在大棚内并与扦插池平行,照明灯通过电缆与控制器连接。

通过该技术手段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该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大量人工劳力,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该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通过监测大棚内的气压,综合调节棚内气压,提供红豆杉幼苗培育阶段所需气候环境因素,提高了红豆杉幼苗培育的成活率,培育出来的红豆杉幼苗生命力强,提高了红豆杉幼苗培育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逻辑控制图;

在图中,1、大棚;2、钢管;3、照明灯;4、电动喷头;5、扦插池;6、电磁开关;7、气瓶;8、风扇;9、电动窗;10、控制器;11、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包括大棚1、钢管2、电动喷头4、扦插池5、温度传感器11和湿度传感器12,扦插池5为槽状以水泥砌成并设置在大棚1内,钢管2安装在大棚1内并与扦插池5平行,电动喷头4设置在钢管2上,温度传感器11和湿度传感器12分别设置在大棚1内,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还包括电磁开关6、气瓶7、风扇8、电动窗9、控制器10和气压传感器13,气瓶7放置在大棚1内,电磁开关6设置在气瓶7口处,风扇8安装在大棚1内壁上,电动窗9设置在大棚1的墙体上,控制器10和气压传感器13设置在大棚1内,电动喷头4、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电磁开关6、风扇8、电动窗9和气压传感器13通过电缆与控制器10连接。

为提高大棚内的光照率,提供红豆杉幼苗培育生长所需充的光照,进而提升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该新型红豆杉幼苗培育大棚还包括照明灯3,照明灯3安装在大棚1内并与扦插池5平行,照明灯3通过电缆与控制器10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和气压传感器13分别实时监测大棚1内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数据情况,并将该信息传送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通过将传来的信息与其设定值进行对比,特别是当大棚1气压过高,控制器10控制电动窗9打开,让大棚1内通风,并且控制风扇8打开,将强通风效果,当大棚1内气压过低,控制器10则控制风扇8和电动窗9关闭,同时控制电磁开关6打开,释放空气,提升大棚1内的气压,以到达红豆杉幼苗所需的气压参数,进而提高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