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茶苗木的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83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茶苗木的繁育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有丰富的野生茶树品种资源,野生茶树的繁育与保存对利用这些茶树品种资源、茶树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和茶树生物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野生茶苗木繁育专项技术研究较少,采用较多的是茶树苗木扦插繁育相关技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 104604506 A的《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技术》,公开了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其包括“苗圃地选址-苗床建立-搭荫棚-穗条扦插-苗圃管理-苗木出圃”等步骤。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 105165518 A的发明专利《无性系茶树繁育方法》,公开了一种无性系茶树繁育方法,其包括“选园-开沟吊槽-扦插育苗-苗圃园管理”等步骤。上述两种方法应用在野生茶树苗木繁育上存在以下缺点:(1)野生茶树生长在深山中,从采枝到扦插有一个运输的过程,茶树扦插枝条的保鲜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茶苗扦插成活率,而以上的专利技术中未有枝条保鲜方法。(2)野生茶是未经驯化的茶树,其繁育技术与栽培茶树的一定的差别,扦插成活率低;而现的专利中尚无研究。

现有技术在野生茶上的应用存在以下缺点:苗木繁育扦插时留一个完整叶片,叶面水份蒸腾作用大,影响成活;野生茶较难长根,现有技术繁育的野生茶苗发根时间较长,容易生病,成活率低。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没有茶树枝条保鲜技术、野生茶苗成活率低且容易生病的缺点,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野生茶苗木的繁育方法,以提高野生茶扦插成活率和枝条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野生茶苗木的繁育方法。与现有野生茶扦插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穗条利用率和缩短茶苗生长周期,提高了苗木成活率,野生茶苗木扦插高达85-90%。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野生茶苗木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苗圃地选择:选择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平地或坡度小于30°的缓坡地,作为苗圃地;

(2)苗床建立:

2.1、在步骤(1)的苗圃地里布置畦田,每个畦田为一个苗床,在苗床四周开挖排水沟;

2.2、苗床规划:每个畦田长15m~20m、畦田宽120cm~130cm,相邻畦田之间,预留宽10cm~15cm行人道;

2.3、苗床整理:深翻畦田20cm~25cm,将肥料播撒在翻出的土上,混匀后耙平,然后在上面均匀喷洒杀菌剂,盖上地膜3~5天进行土壤灭菌;灭菌后,在灭菌土上面铺3cm~5cm沙土,再在沙土上铺10cm~15cm新土,刮平,浇水至土壤含水量70%~80%,压实;

(3)搭遮荫棚:在步骤(2)建立好的苗床上方,搭建遮荫棚,并在遮荫棚上方覆盖遮阳网;

(4)穗条采收与保鲜:8~10月采收当年生的木质化的野生茶苗木枝条为穗条,剪穗后去掉底部1~2片叶子,将野生茶苗木枝条浸泡在浓度为150mg/L的吲哚丁酸液中,浸泡深度2cm,时间2小时进行枝条保鲜;或将剪穗底部用浓度150mg/L的吲哚丁酸液浸湿的碎花泥包裹,外面再用塑料袋套袋,封口进行枝条保鲜;

(5)插穗剪取:

长穗插扦法:选取直径大于1.5mm、节间长超过2cm的穗条,将穗条剪为10cm~15cm长的穗条,剪去基部1~2片叶子,上剪口留桩长度为0.2cm~0.4cm,下剪口留桩长度为2cm~5cm,大叶种的野生茶剪去1/2叶片,中小叶种的野生茶剪去1/3叶片;

将处理后的穗条浸泡在10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3~4小时,将分别得到的插扦穗分开放置;

(6)苗穗扦插:扦插前3~4小时将苗床洒水至土壤含水量为70%~80%,并将苗床压实,将步骤(5)得到的插扦穗,垂直插入土中3cm~4cm,露出叶柄和腋芽,株距2cm~5cm,行距8cm~10cm;

(7)盖膜保温:扦插完毕后,搭建弧形棚架,并在弧形棚架上覆盖保温膜;

(8)苗圃园管理:

8.1、保持膜内土壤含水量为55%~65%;

8.2、3月下旬-4月上旬,揭去步骤(7)所述弧形棚架上的保温膜及遮荫网进行炼苗、出圃;

8.3、病虫防治:在3-4月份,每15天轮换使用茶树防病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2.1中,所述排水沟的宽度为40cm~50cm,深度为30cm~40c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雨季能充分排去苗圃的积水,减少根部病害的发生。

进一步,步骤2.3中,所述肥料为有机肥和复合肥,施肥量为每亩施100kg~120kg有机肥和25kg~30kg复合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确保茶苗长根能充分供给养份,促进苗木生长。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遮荫棚的立柱高2.2m~2.4m,立柱间距为3m~4m,立柱埋入土中40cm~50cm,立柱之间用10号铁丝拉紧。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遮荫棚的立柱高2.2m~2.4m,方便工人在棚内操作,同时立柱间用铁丝拉紧,确保遮荫棚的牢固。

更进一步,所述立柱为直径8cm~10cm的木柱或10cm×10cm的方形水泥柱,所述遮阳网的遮光率为70%~82%。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遮阳网遮光,苗木生长初期不受阳光灼伤,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进一步,步骤(7)所述弧形棚架采用长5m~6m、宽1.5cm竹片搭建,所述弧形棚架的顶部距离地面高度40c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冬季起到保温保湿作用,利于茶苗的生长。

进一步,步骤8.3所述防病药为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茶苗雨季防病,促进苗木生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的是长穗扦插方法,其茶苗的高度和粗度已达出圃要求,只需根系长好后就可以出圃,缩短茶苗生长时间,可缩短5~6月。

2.本发明可以延长茶树枝条保鲜时间,在5~7天内可保持枝条新鲜不落叶。

3.本发明在苗木扦插前增加苗床土壤肥力、透气透水性,杀死苗床中的有害微生物,减少插穗根部病害,提高苗木成活率。

4.本发明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野生茶苗木扦插成活率可达85%~90%。

5.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应用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野生茶苗木的繁育方法,选取广西昭平突肋野生茶苗木,包括如下步骤:

(1)苗圃地选择:选择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平地或坡度小于30°的缓坡地,作为苗圃地;

(2)苗床建立:

2.1、在步骤(1)的苗圃地里布置畦田,每个畦田为一个苗床,在苗床四周开挖宽度为40cm,深度为30cm的排水沟;

2.2、苗床规划:每个畦田长15m、畦田宽120cm,相邻畦田之间,预留宽10cm行人道;

2.3、苗床整理:深翻畦田20cm,将肥料播撒在翻出的土上,所述肥料为有机肥和复合肥,施肥量为每亩施100kg有机肥和25kg复合肥,混匀后耙平,然后在上面均匀喷洒杀菌剂,杀菌剂为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0倍液,盖上地膜3天进行土壤灭菌;灭菌后,在灭菌土上面铺3cm沙土,再在沙土上铺10cm新土,刮平,浇水至土壤含水量70%,压实;

(3)搭遮荫棚:在步骤(2)建立好的苗床上方,搭建遮荫棚,遮荫棚的立柱高2.2m,立柱为直径8cm的木柱,立柱间距为3m,立柱埋入土中40cm,立柱之间用10号铁丝拉紧,并在遮荫棚上方覆盖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率为70%;

(4)穗条采收与保鲜:8~10月采收当年生的木质化的野生茶苗木枝条为穗条,剪穗后去掉底部1~2片叶子,将野生茶苗木枝条浸泡在浓度为150mg/L的吲哚丁酸液中,浸泡深度2cm,时间2小时进行枝条保鲜;

(5)插穗剪取:

长穗插扦法:选取直径大于1.5mm、节间长超过2cm的穗条,将穗条剪为10cm长的穗条,剪去基部1~2片叶子,上剪口留桩长度为0.2cm,下剪口留桩长度为2cm,大叶种的野生茶剪去1/2叶片,中小叶种的野生茶剪去1/3叶片;

将处理后的穗条浸泡在10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3小时,将分别得到的插扦穗分开放置;

(6)苗穗扦插:扦插前3小时将苗床洒水至土壤含水量为70%,并将苗床压实,将步骤(5)得到的插扦穗,垂直插入土中3cm,露出叶柄和腋芽,株距2cm,行距8cm;

(7)盖膜保温:扦插完毕后,搭建弧形棚架,弧形棚架采用长5m、宽1.5cm竹片搭建,弧形棚架的顶部距离地面高度40cm,并在弧形棚架上覆盖保温膜;

(8)苗圃园管理:

8.1、保持膜内土壤含水量为55%;

8.2、3月下旬-4月上旬,揭去步骤(7)所述弧形棚架上的保温膜及遮荫网进行炼苗、出圃;

8.3、病虫防治:在3-4月份,每15天轮换使用茶树防病药,所述防病药为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0倍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野生茶苗木的繁育方法,选取广西贺州开山野生茶,包括如下步骤:

(1)苗圃地选择:选择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平地或坡度小于30°的缓坡地,作为苗圃地;

(2)苗床建立:

2.1、在步骤(1)的苗圃地里布置畦田,每个畦田为一个苗床,在苗床四周开挖宽度为45cm,深度为35cm的排水沟;

2.2、苗床规划:每个畦田长18m、畦田宽125cm,相邻畦田之间,预留宽12cm行人道;

2.3、深翻畦田22cm,将肥料播撒在翻出的土上,所述肥料为有机肥和复合肥,施肥量为每亩施110kg有机肥和28kg复合肥,混匀后耙平,然后在上面均匀喷洒杀菌剂,杀菌剂为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盖上地膜4天进行土壤灭菌;灭菌后,在灭菌土上面铺4cm沙土,再在沙土上铺12cm新土,刮平,浇水至土壤含水量75%,压实;

(3)搭遮荫棚:在步骤(2)建立好的苗床上方,搭建遮荫棚,遮荫棚的立柱高2.3m,立柱为10cm×10cm的方形水泥柱,立柱间距为3.5m,立柱埋入土中45cm,立柱之间用10号铁丝拉紧,并在遮荫棚上方覆盖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率为75%;

(4)穗条采收与保鲜:8~10月采收当年生的木质化的野生茶苗木枝条为穗条,剪穗后去掉底部1~2片叶子,将剪穗底部用浓度150mg/L的吲哚丁酸液浸湿的碎花泥包裹,外面再用塑料袋套袋,封口进行枝条保鲜;

(5)插穗剪取:

长穗插扦法:选取直径大于1.5mm、节间长超过2cm的穗条,将穗条剪为12cm长的穗条,剪去基部1~2片叶子,上剪口留桩长度为0.3cm,下剪口留桩长度为3cm,大叶种的野生茶剪去1/2叶片,中小叶种的野生茶剪去1/3叶片;

将处理后的穗条浸泡在10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3.5小时,将分别得到的插扦穗分开放置;

(6)苗穗扦插:扦插前3小时将苗床洒水至土壤含水量为75%,并将苗床压实,将步骤(5)得到的插扦穗,垂直插入土中3.5cm,露出叶柄和腋芽,株距4cm,行距9cm;

(7)盖膜保温:扦插完毕后,搭建弧形棚架,弧形棚架采用长5.5m、宽1.5cm竹片搭建,弧形棚架的顶部距离地面高度40cm,并在弧形棚架上覆盖保温膜;

(8)苗圃园管理:

8.1、保持膜内土壤含水量为60%;

8.2、3月下旬-4月上旬,揭去步骤(7)所述弧形棚架上的保温膜及遮荫网进行炼苗、出圃;

8.3、病虫防治:在3-4月份,每15天轮换使用茶树防病药,防病药为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野生茶苗木的繁育方法,选取昭平突肋野生茶苗,包括如下步骤:

(1)苗圃地选择:选择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平地或坡度小于30°的缓坡地,作为苗圃地;

(2)苗床建立:

2.1、在步骤(1)的苗圃地里布置畦田,每个畦田为一个苗床,在苗床四周开挖宽度为50cm,深度为40cm的排水沟;

2.2、苗床规划:每个畦田长20m、畦田宽130cm,相邻畦田之间,预留宽15cm行人道;

2.3、苗床整理:

深翻畦田25cm,将肥料播撒在翻出的土上,所述肥料为有机肥和复合肥,施肥量为每亩施120kg有机肥和30kg复合肥,混匀后耙平,然后在上面均匀喷洒杀菌剂,杀菌剂为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盖上地膜5天进行土壤灭菌;灭菌后,在灭菌土上面铺5cm沙土,再在沙土上铺15cm新土,刮平,浇水至土壤含水量80%,压实;

(3)搭遮荫棚:在步骤(2)建立好的苗床上方,搭建遮荫棚,遮荫棚的立柱高2.4m,立柱为直径8cm的木柱,立柱间距为4m,立柱埋入土中50cm,立柱之间用10号铁丝拉紧,并在遮荫棚上方覆盖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率为82%;

(4)穗条采收与保鲜:8~10月采收当年生的木质化的野生茶苗木枝条为穗条,剪穗后去掉底部1~2片叶子,将野生茶苗木枝条浸泡在浓度为150mg/L的吲哚丁酸液中,浸泡深度2cm,时间2小时进行枝条保鲜;

(5)插穗剪取:

长穗插扦法:选取直径大于1.5mm、节间长超过2cm的穗条,将穗条剪为15cm长的穗条,剪去基部1~2片叶子,上剪口留桩长度为0.4cm,下剪口留桩长度为5cm,大叶种的野生茶剪去1/2叶片,中小叶种的野生茶剪去1/3叶片;

将处理后的穗条浸泡在10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4小时,将分别得到的插扦穗分开放置;

(6)苗穗扦插:扦插前4小时将苗床洒水至土壤含水量为80%,并将苗床压实,将步骤(5)得到的穗条,垂直插入土中4cm,露出叶柄和腋芽,株距5cm,行距10cm;

(7)盖膜保温:扦插完毕后,搭建弧形棚架,弧形棚架采用长6m、宽1.5cm竹片搭建,弧形棚架的顶部距离地面高度40cm,并在弧形棚架上覆盖保温膜;

(8)苗圃园管理:

8.1、保持膜内土壤含水量为65%;

8.2、3月下旬-4月上旬,揭去步骤(7)所述弧形棚架上的保温膜及遮荫网进行炼苗、出圃;

8.3、病虫防治:在3-4月份,每15天轮换使用茶树防病药,所述防病药为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0倍液。

对比例

步骤(1)-(3)、步骤(6)-(8),与实施例2相同。步骤(4)-(5),与实施例2不同。具体为:

步骤(4)穗条采收与保鲜:8~10月采收野生茶苗木当年生的木质化枝条为穗条;

步骤(5)插穗剪取:

短穗插扦:选取直径大于2mm、节间长超过5cm的穗条,将其剪为长3~5cm的插穗枝,留一个饱满的芽头,一片叶子;

将处理后的短穗插扦穗条浸泡在10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5~10秒钟,将分别得到的插扦穗分开放置。

将实施例2跟对比例的野生茶苗繁育方法的效果,做对比,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野生茶苗繁育方法的效果对比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穗条利用率和缩短茶苗生长周期,提高了苗木成活率,野生茶苗木扦插高达85%-9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