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830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苗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锥栗(Catanea henryi)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经济树种,是名贵的干果,又是营养丰富的木本粮食,亦是畅销国内外的果品之一。锥栗主要分布范围包括秦岭淮河以南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省(区),栽培面积在全国约8.66万hm2,锥栗的产量达6.5万t以上。

目前,锥栗育苗主要采用传统育苗方式,即当年播种,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嫁接,并于翌年年底出圃。传统育苗不仅育苗周期长、成本高,而且因苗木根系庞大,起苗时伤根率高,栽植后缓苗期长,满足不了近年来锥栗产业发展的需求。而容器苗具有苗期短、造林季节长、苗木规格和质量易于控制、节约种子、起苗过程中根系不易损伤、苗木失水少、造林成活率高、无缓苗期、便于育苗机械化等优点,是林业发达国家林木种苗的主要供应形式,现在我国也广泛采用。但是锥栗苗木移栽时伤根不易成活、反季节种植成活难的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锥栗苗木移栽时伤根不易成活、反季节种植成活难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圃地:选取一块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运输方便且便于管理的土地作为容器育苗地;

步骤二:制作苗床:对所选育苗圃地进行翻耕,作畦并开沟,以利于排水;在畦面土层上铺设一层5~8cm厚度的河沙,河沙上面再铺设一层地布;

步骤三:选用容器:选择无纺布容器袋作为育苗容器,其规格为7-16cm×9-20cm;

步骤四:配制基质:基质成分由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组成,按体积计配制基质的比例为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0-2:0-1:0-0.5,按比例配制,拌匀,过筛,除去杂物,在太阳底下暴晒,用多菌灵消毒,然后装填到容器高度的2/3处;

步骤五:选择苗木:选择当年的锥栗芽苗砧嫁接苗,将苗木移栽入容器内,浇水,使土壤与根部紧密接触;

步骤六:管理苗木:在苗床四周搭起高0.8-1.2m的支架,用遮阳网遮阴;在移栽后浇足定根水,后期当基质干燥时即进行灌溉,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在8月中下旬~11月下旬,按一定量的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溶于水中,每隔10天喷1次肥,施氮肥量为0-175mg/株,施磷肥量为30-40mg/株,施钾肥量为50-60mg/株;在基质湿润时进行人工除草;容器苗成活后每20~30天用甲基托布津或者多菌灵进行喷洒,两者交替使用;

步骤七:出圃:当年秋季嫁接苗木长成地径为3.0mm以上、苗高为13cm以上,起苗时保持容器内根系完整,用剪刀切断穿出容器的根系,带基质定植。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所述地布为黑色园艺地布。

优选地,在步骤三中,所述容器袋规格为7cm×9cm、11cm×14cm、14cm×16cm和16cm×20cm的一种。

优选地,在步骤三中,所述容器袋规格为16cm×20cm。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所述基质的配制比例为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1:0:0、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0:1:0、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1:1:0、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2:1:0和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2:1:0.5的一种。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所述基质的配制比例为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2:1:0.5。

优选地,在步骤六中,所述施氮肥量为125mg/株,施磷肥量为36mg/株,施钾肥量为54mg/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锥栗容器育苗方法所育得的锥栗苗。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培育锥栗,移栽时可保持苗木根系完整,提高移栽的成活率,无缓苗期;且全年均可移栽,不受季节限制。运用容器育苗的栽培方法可使锥栗苗木运输、搬卸方便。解决了锥栗苗木移栽时伤根不易成活、反季节种植成活难的问题。

本发明所育锥栗容器苗的根系与基质紧密缠绕,基质不易散落,起苗方便,便于长途运输;本发明所育锥栗容器苗的管理可集约化,苗木均匀整齐,便于机械化作业;本发明所育锥栗容器苗移栽不受造林季节的限制,根系不容易受损伤,移栽造林后成活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容器育苗中施肥对锥栗苗高的影响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容器育苗中施肥量对锥栗苗根系总根长影响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容器育苗中施肥量对锥栗苗根系总表面积影响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容器育苗中施肥量对锥栗苗根系总体积影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1)圃地选择:选取一块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运输方便且便于管理的土地作为容器育苗地。

(2)苗床制作:对所选育苗圃地进行除草、翻耕作畦并开沟,以利于排水;在畦面土层上铺设一层5~8cm厚度的河沙,河沙上面再铺设一层黑色园艺地布。

(3)容器规格选用:选择4种无纺布容器袋作为育苗容器,其规格分别为7cm×9cm、11cm×14cm、14cm×16cm、16cm×20cm。

(4)基质配制:基质成分由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组成,按照体积比配制基质,拌匀后过筛,将杂物除去,在太阳底下暴晒后用多菌灵消毒。5个配方分别为:1号配方为黄心土;2号配方为草炭土;3号配方为黄心土:草炭土=1:1;4号配方为黄心土:草炭土=2:1;5号配方为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2:1:0.5。将配制好的基质装填到容器高度的2/3处。

(5)苗木选择:所选苗木为当年的锥栗芽苗砧嫁接苗,将苗木移栽入容器内,然后浇一次水,使土壤与根部紧密接触。

(6)苗木管理:

①光照管理:苗木移栽入容器后,摆放整齐,在苗床四周搭起高约1m的支架,用遮阳网遮阴。

②肥水管理:在移栽后浇足定根水,后期当基质干燥时即进行灌溉,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在8月中下旬~11月下旬,按一定量的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溶于水中,每隔10天喷1次,施氮肥量分别为0mg/株、25mg/株、50mg/株、75mg/株、100mg/株、125mg/株、150mg/株、175mg/株,施磷肥为36mg/株、钾肥为54mg/株。

③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进行人工除草。

④病虫害防治:容器苗成活后每20~30天用甲基托布津或者多菌灵进行喷洒,两者交替使用。

(7)出圃:当年秋季嫁接苗木可长成地径为3.0mm以上、苗高为13cm以上,若选择定植,定植时间不受季节的限制,起苗时保持容器内根系完整,用剪刀切断穿出容器的根系,带基质定植。

试验例1

1)容器规格对锥栗嫁接苗地径、苗高的影响

容器规格对锥栗芽苗砧嫁接苗的地径、苗高影响显著,嫁接苗的苗高、地径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而变大(见表1)。地径、苗高较小的为A号容器袋嫁接苗,分别为2.37mm和8.65cm,A号规格容器袋增大到B号规格容器袋、B号规格容器袋增大到C号规格容器袋嫁接苗的地径、苗高均明显增大。B号规格容器袋嫁接苗的地径、苗高为2.73mm、10.50cm;C号规格容器袋嫁接苗的地径、苗高为3.12mm、13.01cm,C号规格容器增大到D号容器袋嫁接苗的地径、苗高增加不明显,地径、苗高仅小幅增加到3.38mm、13.73cm。

表1:容器规格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注:表中字母为Duncan多重比较结果,列间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容器规格对锥栗嫁接苗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容器规格对锥栗芽苗砧嫁接苗的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以及总干重均影响显著(见表2),对根冠比影响不显著,嫁接苗的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以及总干重均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而增大。容器规格小于C(14cm×16cm)时,各干重均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当容器规格超过C(14cm×16cm)时,各干重不再显著增加,C、D号规格容器袋嫁接苗各干重均较大,C号规格容器袋嫁接苗的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以及总干重分别为1.35g、1.70g、2.09g、3.05g、5.14g;D号规格容器袋嫁接苗的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以及总干重分别为1.42g、1.85g、2.43g、3.27g、5.60g;A号规格容器袋嫁接苗的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以及总干重均较小,分别为0.86g、1.15g、1.31g、1.91g、3.22g。

表2:容器规格对锥栗幼苗干重分配的影响

注:表中字母为Duncan多重比较结果,列间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容器规格对锥栗嫁接苗根系指标的影响

容器规格对锥栗嫁接苗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影响显著(见表3)。D号规格容器袋的嫁接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皆较大,分别是475.83cm、22.23cm2、4.13cm3。不同规格容器袋嫁接苗的总根长、根表面积与根体积的大小排序相同,皆为D(16cm×20cm)>C(14cm×16cm)>B(11cm×14cm)>A(7cm×9cm)。

表3:容器规格对嫁接苗根系指标的影响

注:表中字母为Duncan多重比较结果,列间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试验例2

1)不同配方基质对苗木苗高、地径的影响

不同配方基质对锥栗芽苗砧嫁接苗的地径、苗高影响显著(见表4)。5号基质的嫁接苗地径、苗高均较大,分别为3.45±0.09mm、14.31±0.37cm。其次较好的是3号基质的嫁接苗,其地径、苗高分别为3.34±0.07mm、13.99±0.53cm。1号基质的嫁接苗生长较差,地径、苗高分别为2.83±0.12mm、8.78±0.36cm。2号配方、4号配方居中,2号配方的地径、苗高分别为2.97±0.19mm、10.95±0.44cm;4号配方的地径、苗高分别为3.12±0.08mm、13.01±0.24cm。

表4:不同基质对苗木苗高、地径的影响

注:表中字母为Duncan多重比较结果,列间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不同配方基质对锥栗嫁接苗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不同配方基质对锥栗芽苗砧嫁接苗的干重影响显著,对根冠比的影响不显著(见表5)。1、2、4号基质与3、5号基质的嫁接苗干重差异较为显著,3号基质与5号基质的嫁接苗干重差异不显著。其中,3号与5号基质的嫁接苗干重较大,3号基质嫁接苗的根干重、茎干重和叶干重分别为2.42g、1.95g、1.55g;5号基质嫁接苗的根干重、茎干重和叶干重分别为2.54g、2.04g、1.51g。其次较好的是4号基质的嫁接苗,其根干重、茎干重和叶干重分别是2.09g、1.70g、1.35g。1号基质的嫁接苗干重较小,其根干重、茎干重和叶干重分别是1.72g、1.42g、0.94g。

表5:不同基质对锥栗嫁接幼苗干重分配的影响

注:表中字母为Duncan多重比较结果,列间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不同配方基质对锥栗嫁接苗根系指标的影响

不同配方基质对锥栗嫁接苗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影响显著(见表6)。5号配方基质的嫁接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皆较大,分别是516.33cm、23.78cm2、4.32cm3,各配方基质嫁接苗的总根长与根表面积的大小排序相同,皆为5号配方>3号配方>4号配方>2号配方>1号配方;各配方基质嫁接苗的根体积从大到小的排序为5号配方>3号配方>4号配方>1号配方>2号配方。

表6:不同基质对嫁接苗根系指标的影响

注:表中字母为Duncan多重比较结果,列间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试验例3

试验采用指数施肥方法,其方程式为:

NT=Ns(erT-1) (2-1)

Nt=Ns(ert-1)-Nt-1 (2-2)

r=ln(NT/NS+1)/T (2-3)

式中,NT为需施肥料总量;Ns为施肥前苗木体内某元素的含量;T为总施肥次数;

r是相对添加速率,Nt为在r下的第t次施肥时的施肥量,Nt-1为前t-1次施入的肥量之和。

表7:氮素指数施肥试验方案(mg/株)

施肥时,将称好的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其中施氮肥量为0~175mg/株(见表7),施磷肥为36mg/株、钾肥为54mg/株。

1)施肥对锥栗嫁接苗地径、苗高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锥栗芽苗砧嫁接苗苗高无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与高径比影响显著(见表8)。在施肥前期,锥栗苗高小幅增长,9月25日之后锥栗苗高基本停止增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苗高生长在小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明显。当施肥量为125mg/株时,苗高生长最大,为13.38cm,不同处理的苗高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N125>N100>N50>N25>N150>N175>N75>CK。锥栗幼苗地径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125处理的地径增加幅度最高,比对照高出32%,不同处理的地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N125>N100>N150>N175>N75>N50>N25>CK。

苗高达标的情况下,高径比越小,苗木质量越好,施肥处理高径比显著低于对照,这说明施肥提高了苗木质量。高径比最小的为N125处理,比对照低22%,不同处理的地径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N125<N150=N100<N175<N75<N50<N25<CK。

施肥处理的苗高无显著差异(见图1),地径、高径比显著优于对照,地径最大比对照提高32%,高径比最小的比对照低22%。由此可以判断,施肥对锥栗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大小为:地径>高径比>苗高。这说明营养缺乏对地径的影响最大,施肥之后,苗木变得粗壮。

表8:施肥量对苗高、地径及高径比的影响

注:表中字母为Duncan多重比较结果,列间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施肥对锥栗幼苗根干重与茎干重的积累具显著影响,对叶干重无显著影响(见表9)。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茎干重先增加后下降,不同施肥量锥栗幼苗茎干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150>N100>N125>N175>N50>N25>N75,分别为对照的1.58倍、1.55倍、1.33倍、1.30倍、1.15倍、1.05倍、1.04倍。在N125和N100处理下,根干重增加最明显,分别为对照的1.73倍和1.58倍,不同施肥量锥栗幼苗根干重从大到小的顺序N125>N100>N150>N75>N50>N175>N25,分别为对照的1.73倍、1.58倍、1.55倍、1.47倍、1.43倍、1.38倍、1.10倍。在N125和N150处理下,地上部分干重增幅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25倍和1.24倍,不同施肥量锥栗幼苗地上部分干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125>N150>N100>N175>N75>N50>N25。在N125和N150处理下,总干重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45倍和1.37倍。由此可以看出施肥对地下部分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总干重,对地上部分影响较小,这说明施肥后营养大部分都累积到了根部。不同施肥量处理对锥栗幼苗根冠比影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根冠比先升高,再趋于稳定,最后缓慢下降。

表9:施肥对锥栗幼苗干重分配的影响

3)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锥栗幼苗根系的影响

锥栗幼苗根系总根长在10月10日前,缓慢增加,10月份增幅开始变大,11月份,锥栗幼苗根系总根长进入快速增长期(见图2)。10月份之前,各处理间差异不大,10月份之后,各处理间差距慢慢变大,其中N125处理根系总根长最大,为610cm,是对照的1.38倍。

锥栗幼苗根表面积的变化趋势与总根长一致(见图3)。10月份之前,根表面积缓慢增加,11月份之后,根表面积进入快速增长期。在实验结束时,各处理间的根表面积差距明显增大,N125处理的根表面积最大,为26.7cm2,比对照提高22%。

锥栗幼苗根体积的变化趋势跟总根长与表面积相比有一定区别,(见图4)。8月25日至9月25日期间,根系体积无明显变化,9月25日之后,根系体积进去快速增长期,10月份增长速度有所放缓,11月份之后又进去另一个增长高峰,10月25日之前,各处理间根系体积差异不明显,10月25日之后,各处理间的差异开始拉大,至11月25日达到最大。N125处理的锥栗苗根系体积最大,为4.96cm3,比对照提高34%。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